当前位置:首页 > 澳门电子地图
澳门地图
澳门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问题

回归后,澳门在帮会活动被肃清和博彩业结束独家经营,以及中央政府放宽内地居民赴澳旅游政策的背景下,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但社会亦日益分化:贫富悬殊、外劳人数激增等问题仍没有解决,加上前运转工务司司长欧文龙贪污事件,引起了昔日较沉默的澳门人不满。2007年,澳门劳动节游行示威人士与警员爆发激烈冲突,其中有警员向天开枪,引起了国际传媒关注。部分政策和政府官员的言行亦引起公众批评。

澳门集邮

澳门邮票设计精美,发行主题及设计汇合了中、西文化的特色。澳门邮票在国际邮票大赛中屡获大奖,足证澳门邮票在设计上获得国际的肯定及成就。当中最受集邮爱好者欢迎的系列邮票包括有「生肖」、「文学与人物」、「传说与神话」、「文物保护」、「科学与科技」及「澳门艺术」等等。随着需求不断增加,澳门邮政除在各个邮政分局设有集邮专柜之外,在澳门著名的旅游景点大三巴牌坊附近亦开设邮亭销售集邮品,方便广大的集邮爱好者及旅客选购精美的澳门邮票。澳门的官方货币单位是澳门币(PATACA),钞票面额分别有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五百元及一千元六种,辅币则有壹毫,贰毫,五毫,壹元,贰元,五元及十元七种。在澳门售卖的货品及提供的服务一律以澳门币结算。但也可使用港币或其他流通货币。至于其他货币,通常在使用前要先兑换成澳门币或港币。兑换率按市场浮动率而厘定。澳门并无任何外汇管制。

大事年表

约前3世纪,即秦始皇一统六国之时,澳门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南海郡番禺县地。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1640年,葡萄牙摆脱西班牙统治后,因澳门未曾投降于西班牙,澳门被授“天主圣名之城”(CidadedoNomedeDeus)的称号。1844年9月20日,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当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1849年,葡萄牙停止向中国交澳门地租及占领关闸。1849年8月29日,华人居民沈志亮刺杀亚马留总督。1851年,葡萄牙人占领氹仔。1863年,葡萄牙人侵占塔石、沙冈、新桥、沙梨头和石塘街。1864年,葡萄牙人占领路环。1868年,清政府提出用100万两白银收回澳门主权,葡萄牙人拒绝。1869年,澳门设立第一家邮局。1874年7月22日,澳门遭遇特大台风,八千多人死亡,超过二千艘船只沉没。1875年5月31日,澳门遭遇特大台风,多人无家可归。1879年,葡萄牙人占领龙田村。1883年,葡萄牙人占领望厦、荔枝湾、石澳及青洲。1883年至1885年三年内,澳门每年进口九万担鸦片,其中两万担是走私鸦片。1887年,葡萄牙政府和清政府先后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规定“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区治理它处无异”。1896年,葡萄牙企图再占领附近的大小横琴岛,但不成功。1902年,大西洋银行在澳门开业。1908年,葡萄牙要求展界,并划定澳门的界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葡萄牙属中立国以及大量日侨居于巴西,所以没有被日本占领。1926年,葡萄牙发生政变。同年年底,巴波沙上任澳门总督,是澳门第一位文人总督。1929年,澳门邮政大厦落成,自动电话在澳门开始使用。1955年,葡萄牙颁布《澳门海外省组织法》。1961年,葡萄牙海外部确定澳门为旅游区,特准设赌。1961年11月,澳门政府颁布《承投赌博娱乐章程》。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政变,新政府实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认澳门不是殖民地,而是中国的领土。1974年,澳门首条陆路连接工具──澳氹大桥落成启用。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订。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人口结构

全区人口54.57万(2008年7月,澳门统计暨普查局,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63名),人口密度18,901人/平方公里(2007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名)。
年龄: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资料,2008年澳门居住人口男女比例为0.92:1。在年龄组别方面,16.5%为0到14岁,75.8%介于15到64岁,7.7%为65岁或以上。两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为人均84.33岁,其中男性为81.36岁,女性为87.45岁(世界国家和地区第2名)。全区居住人口平均年龄为35岁,其中男性为35.6岁,女性为34.5岁。
语言和民族:2006年中期人口统计显示,50.2万居住人口中,中国汉族居民占93.8%,葡国裔占1.7%及菲律宾裔占2%。澳门的官方语言分别是汉语及葡萄牙语。澳门以汉语粤方言为日常用语的居住人口占85.7%,福建方言占4%,普通话占3.2%,其他汉语方言占2.7%,而使用葡萄牙语的人口则为0.6%,其余人口使用英语(1.5%)、塔加洛语(菲律宾,1.3%)及其它语言(2001年)。
就业:在2008年第二季,劳动人口估计为33万人,其中就业人口32.1万人,失业率为2.8%;劳动力参与率为70.5%,男性及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分别为77.2%及64.0%(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资料)。
医疗:根据2007年的统计,全澳每名医生及护士分别服务439名及403名居民,每531名居民拥有1张病床(包括住院及非住院单位的病床)。2007年的死亡率为千分之2.9,一岁以下婴儿的死亡率为千分之2.4。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为81.5岁(2003年-2006年)。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的组别分类,肿瘤是澳门的头号都市杀手病,居第二位是循环系统疾病,第三位是呼吸系统疾病。2007年的统计资料显示,这三种疾病占全年人口的死亡比率分别是:32.2%、23.9%和15.7%。
假日:2001年1月1日(2000年9月29日发布)生效的《澳门政府第60/2000号行政命令》规定每年的公众假期为元旦、劳动节、国庆节(国庆日、国庆翌日)、追思节、圣母无原罪瞻礼、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圣诞节(圣诞节前日、圣诞节);春节(正月初一至初三)、清明节、复活节(耶稣受难日和耶稣复活前日)、佛诞、端午节、重阳节、冬至节和中秋节(即中秋节翌日)共15个节日累计20日为公众假期。
宗教:由于澳门是华洋共处和实行信仰自由的地区,其内居民的宗教亦呈多元化。由于多数居民为华人,信仰以儒、释、道及民间神祇为主。澳门华人的文化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儒家的道德思想所影响。每逢孔圣诞,澳门孔教会会带领社会各界华人和学校举行纪念与祭典仪式。至于佛教,位于望厦村的普济禅院便是澳门早期兴建的寺庙建筑之一。而道教所供奉的神祇,如:谭公、洪圣爷、文昌帝君、关帝、北帝、城隍等崇拜都见于澳门。而观音和妈祖崇拜在澳门特别流行,其建筑有明朝成化年间由闽商人兴建的妈祖阁庙。基督宗教方面,天主教澳门教区成立于1576年1月23日,首任主教为贾耐劳(仁慈堂创办人)。首位华人主教为林家骏主教。由于回归前大量土生葡人离开澳门,故现在信徒以华人为主。基督新教也是以澳门为踏足中国的第一站,英国伦敦传道会的传教士马礼逊于1807年来到澳门,展开了基督新教在中国的宣教历史。澳门有两间最古老的华人新教教会,分别是中华基督教会志道堂和澳门浸信会(又称白马巷浸信会),约有一百年的历史。圣公会维多利亚教区成立于1849年,管辖范围包括澳门,现该教区已成为香港圣公会澳门传道地区。除主流信仰外,澳门亦存在不同种类的宗教。例如伊斯兰教可能在明代以前由波斯商人传入澳门,其社团组织为澳门伊斯兰会。巴哈伊教在宣教运动中也选中澳门为传教地区之一,在1935年由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巴哈伊教徒法兰西斯·希拉太太(Mrs.FlancesHeller)传入,现其社团组织为澳门巴哈伊总灵体会。另外,新兴宗教的国际基士拿知觉协会、日本的神慈秀明会、澳门创价学会等都有在澳门活动,只是规模较主流宗教相对小。

地理环境

位置: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岸,毗邻广东省,与香港相距60公里,距离广州145公里。本地时间比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早8小时(UTC+8)。
面积:澳门的总面积因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扩大,已由19世纪的10.28平方公里逐步扩展至今日的29.2平方公里,面积约是华盛顿特区的六分之一、香港的四十分之一、新加坡的二十三分之一。澳门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两个离岛。半岛北面与中国大陆相连,南面分别由嘉乐庇大桥、友谊大桥和西湾大桥与氹(dàng)仔连接;至于氹(dàng)仔与路环,则由全长2.2公里、6线行车的连贯公路相接。
气候:澳门属亚热带气候,同时亦带有温带气候的特性,年平均气温约20℃,全年温差变化在16℃-25℃。二〇〇七年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23.2度。春、夏季潮湿多雨,秋、冬季的相对湿度较低且雨量较少。台风季节为五月至十月,以七月至九月最为频密。在二零零七年共录得115个下雨天,总雨量为1466毫米,比过去30年(1971-2000)的年均总雨量少667毫米;全年录得一个热带低气压、一个热带风暴及一个强烈热带风暴。

历史沿革

澳门由秦朝起成为中国领土,从明朝1557年开始被葡萄牙人租借。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了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也是欧洲国家在东亚的第一块领地。澳门古称濠镜澳,与香山县的历史关系极其密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山已属百粤海屿之地。约前3世纪(即秦始皇一统中国之时),澳门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南海郡番禺县地。420年(晋朝元熙二年),澳门属新会郡封乐县地。590年(隋朝开皇十年),废新会郡改属宝安县地,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废宝安县,改为东莞县辖。自南宋开始,澳门属广东省香山县。据史料记载,宋末名将张世杰与军队曾在此一带驻扎;早期在澳门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鱼与务农种植为生。自古就是中国神圣的领土的澳门自被葡萄牙非法侵占以来,葡萄牙人在澳门一直拥有特权或特殊地位,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满;从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杀总督亚马留伊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学校事件而触发的“一二·三”事件,均显示了民间对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特权一直深感不满。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新政府实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认澳门是被葡萄牙非法侵略的,是1999年前葡国管治下的一个中国领土,澳门的主权属于中国。1986年,中葡两国政府开始为澳门问题展开合共四轮谈判。1987年4月13日,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联合声明说,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承诺向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保障澳门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权利。1993年3月31日,全国人大于北京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9年12月20日零时,在中葡两国元首见证下,第127任澳门总督韦奇立和第1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于澳门新口岸交接仪式会场场内交接澳门政权。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门群众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进驻澳门;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市名由来: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它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所以称“澳门”。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因此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着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而澳门这个名字则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即妈祖,她又名娘妈。据说,一艘渔船在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遇狂风雷暴,渔民处于危难。危急关头,一位少女站了出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天后,名为妈祖阁。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人从当时明朝广东地方政府取得澳门居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当时葡萄牙人从妈祖阁(妈阁庙)附近登陆,向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语的译音),大陆多拼写为Macao。
5000年前的先民足迹:澳门地区从近几年的考古发掘,特别是1995年在路环岛黑沙的沙丘中发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经鉴定,证实是四、五千年前的珍贵古文物,与其同时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几年来在距离澳门不远的珠海地区出土的同类文物,属于同一文化系统,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门一带的地区劳动、生息。澳门、路环、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国大陆的原始居民足迹所到之处。在商周时期,古代居民已在这些地区居住活动,所以,澳门、珠海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簋、罐以及战国时期的陶器等。
南宋末年始开始大量华人定居:一千几百年内,澳门地区虽然有人迹所及,但毕竟还只是舟船随季候风寄泊之地。人们推测澳门半岛之有大量华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倾覆之际。当几十万南宋军民从福建败退乘船长驱到达澳门一带,有的可能踏上这片半岛汲取淡水、寻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将这片荒僻地辟成藏身之所。召集澳门半岛上名为“永福古社”的沙梨头土地庙,便相传邕建于南宋末年。大约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门半岛上的望厦、濠镜等地,已是定居的居民点了。自此以后,澳门始稍有人烟,但由于地方细,耕地缺,物产少,立足生活繁衍后代并不容易。直至十六世纪中叶,即明世宗嘉靖年间,澳门仍然是荒凉一片。人烟稀薄,只有舟船寄泊。葡萄牙人最初限定只能居住在澳门南方,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澳门历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驰名于世,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在地区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曾在世界经济的运转中发挥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