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洲

大西洋概况
- 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以冰岛-法罗岛海丘和威维尔-汤姆森海岭与北冰洋分界,南临南极洲并与太平洋、印度洋南部水域相通;西南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的经线同太平洋分界,东南以通过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经线同印度洋分界;西部通过南、北美洲之间的巴拿马运河与太平洋沟通,东部经欧洲和非洲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通过地中海,以及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苏伊士运河与印度洋的附属海红海沟通。太平洋西南以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经线与印度洋分界(东经147度),东南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的经线与大西洋分界(西经68度),北经白令海峡与北冰洋连接,东经巴拿马运河和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沟通大西洋,西经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通印度洋大洋东西较狭窄、南北延伸,轮廓略呈S形,自北至南全长约1.6万公里。大西洋的赤道区域,宽度最窄,最短距离仅约2400多公里。
大西洋的面积,连同其附属海和南大洋部分水域在内(不计岛屿),约9165.5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为3597米,最深处位于波多黎各海沟内,为9218米。大西洋东西两侧岸线大体平行。南部岸线平直,内海、海湾较少;北部岸线曲折,沿岸岛屿众多,海湾、内海、边缘海较多。岛屿和群岛主要分布于大陆边缘,多为大陆岛。开阔洋面上的岛屿很少。主要的岛屿和群岛有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纽芬兰岛、古巴岛、伊斯帕尼奥拉岛及加勒比海——地中海中的许多群岛,格陵兰岛也有一小部分位于大西洋。在几个大洋中,大西洋入海河流流域面积最广,流域面积达4742.3万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圣劳伦斯河、密西西比河、奥里诺科河、亚马孙河、巴拉那河、刚果河(扎伊尔河)、尼日尔河、卢瓦尔河、莱茵河、易北河以及注入地中海的尼罗河等。主要的属海和海湾是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地中海、黑海、北海、波罗的海、比斯开湾、几内亚湾、哈得孙湾、巴芬湾、圣劳伦斯湾、威德尔海、马尾藻海等。
洋面狭长,呈S形。以赤道为界分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大西洋海岸曲折,属海和岛屿众多。重要的属海︰西侧有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圣罗伦斯湾、哈得逊湾和巴芬(Baffin)湾;东侧有地中海、黑海、北海和波罗的海。重要的岛屿有︰斯匹茨卑尔根(Spitsbergen)岛、熊岛、格陵兰岛、冰岛、不列颠群岛、法罗群岛(Faeroes)、谢德兰(Shetland)群岛、亚速群岛(Azores)、维德角(Cape Verde)群岛、大小安地列斯群岛、百慕大群岛、马德拉(Madeira)群岛、卡纳里亚斯群岛(Canaries)等。南大西洋的海岸线比较平直,主要岛屿有亚森欣(Ascension)岛、圣赫勒拿(St. Helena)岛、特里尼达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Tristan deCunha)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戈夫(Gough)岛等。
大西洋的平均深度为3,300公尺。最深处波多黎各海沟为8,380公尺。洋底地貌的突出特征是有一条纵贯南北呈S形的海岭,宽达1,610公里,称为大西洋中脊,它是环球海岭(72,450公里)的一个组成部分。中脊两侧海盆平均深度在4,200~6,300公尺之间。北大西洋有北亚美利加海盆、圭亚那(Guiana)海盆(西侧)和加那利(Canary)海盆、维德角海盆(东侧)。南大西洋有巴西海盆、阿根廷海盆(西侧)和安哥拉海盆、开普海盆(东侧)。
大西洋海底地形特点之一是大陆棚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沿岸。超过2000米的深水域占80.2%,200-2000米之间的水域占11.1%,大陆棚占8.7%,比太平洋、印度洋都大。其二是洋底中部有一条从冰岛到布韦岛,南北延伸约15 000多千米的中大西洋海岭,在赤道地区被狭窄分水鞍所切断,一般距水面3 000米左右,有些部分突出水面,形成一系列岛屿。整条海岭蜿蜒成S形,把大西洋分隔成与海岭平行伸展的东西两个深水海盆。东海盆比西海盆浅,一般深度不超过6 000米;西海盆较深,深海沟大都在西海盆内。在南半球,中大西洋海岭主体向东、向西还伸出许多横的山脊支脉,如伸向非洲西南海岸的沃尔维斯海岭(鲸海岭),伸向南美洲东海岸的里奥格兰德海丘。在中大西洋海岭的南端布韦岛以南为一片水深5 000多米的地区,称大西洋-印度洋海盆。南桑威奇海沟深达8 428米,为南大西洋的最深点。中大西洋海岭的北端则相反,海底逐渐向上隆起,在格陵兰岛、冰岛、法罗群岛和设得兰群岛之间,海深不到600米。大西洋东部地区,特别在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有许多水下浅滩。
大西洋南北伸延、赤道横贯中部,气候南北对称和气候带齐全是明显特征。同时受洋流、大气环流、海陆轮廓等因素影响,各海区间气候又有差别。大西洋赤道带是低气压带,又是南北信风的辐合带,风力微弱、风向不定,称无风带。同时上升气流强盛、多对流性云系降水,年降水量多达2000毫米,为大西洋中的多雨带。副热带是高压带 ,气流以下沉辐散为主,云雨稀少,天气晴朗,蒸发旺盛。一般降水量500~1000毫米,高压中心(大洋东部亚速尔群岛附近)海域年降水量只有100~250毫米,大大少于蒸发量 ,成为大西洋中的干燥带。从副热带高压带下沉流向赤道低压带的气流称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信风风向稳定、风力较大(3~4级),成为大西洋中重要风带,并是大洋表层洋流形成和维持的动力。从副热带高压下沉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称盛行西风带,是中高纬度强大的行星风带,也是南北纬40°~60°西风漂流形成的动力。西风带还经常同来自极地的冷空气相汇。形成锋面和气旋,产生多变天气和较多降水,尤其冬季常常带来暴风雪,给高纬海区造成狂风巨浪,严重影响航运和海上渔业、石油工业生产。北半球60°以北的高纬海区(主要是东部)受暖流和气旋影响,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左右;而南半球60°以南海域 ,因空气干冷和没有暖流调剂,降水量很少 ,一般在100~250毫米间。
大西洋上的气温分布与太平洋基本相似,既沿纬度方向延伸,又从赤道地区向高纬递减。赤道地区气温最高。年均温25~26℃,气温年变幅很小(一般不超过3℃)。南北纬20°附近,最热月气温达25℃左右,最冷月为20℃左右。南北纬40°附近,北大西洋因受暖流影响,气温高于南大西洋,最热月为20℃,南大西洋只有15℃,最冷月分别为13℃和10℃。南北纬60°附近,北大西洋的暖流增温效应更为明显,最热月气温达 10 ℃,南 大西 洋则 为0 ℃,最冷 月分别为0 ℃和-10℃,因而北大西洋上的气温暖于南大西洋。同时大西洋东西沿岸受寒、暖流的不同影响,造成南北纬30°间的大洋西部气温高于东部约5℃左右 。北纬30°以北的大洋东部气温高于西部约5~10℃,而南纬 30°以南,因陆地变窄、海域宽阔以及西风漂流影响,大西洋东部和西部气温之差不太明显。
大西洋的气候,南北差别较大,东西两侧亦有差异。气温年较差不大,赤道地区不到1℃,亚热带纬区为5℃,北纬和南纬60°地区为10℃,仅大洋西北部和极南部超过25℃。大西洋北部盛行东北信风,南部盛行东南信风。温带纬区地处寒暖流交接的过渡地带和西风带,风力最大。在南北纬40-60°之间多暴风;在北半球的热带纬区5-10月常有飓风。大西洋地区的降水量,高纬区为500-1 000毫米,中纬区大部分为1 000-1 500毫米,亚热带和热带纬区从东往西为100-1 000毫米以上,赤道地区超过2 000毫米。大西洋水面气温在赤道附近平均约为25-27℃,在南北纬30°之间东部比西部冷,在北纬30°以北则相反。在大西洋范围内,南、北两半球夏季浮冰可分别达南、北纬40°左右。
大西洋全年气温变化不大,赤道地区年温差不到1℃。副热带5℃,中纬地带10℃,仅在西北部和极南部超过20℃。海水平均温度为17℃,稍低於太平洋。而含盐度则稍高於太平洋,平均为35.4。在北大西洋,北纬15°~30°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带,往南为东北信风带。北纬40°~60°之间为盛行西风带。在南大西洋,到热带高压带位於南纬30°附近,盛行西风带从南纬40°几乎延伸到南极洲。在南北纬度5°~20°的大西洋面上,每年7~10月多飓风。夏季在纽芬兰沿海常有海雾;冬季在欧洲大西洋沿岸多海雾;非洲西南沿海四季多雾。大西洋洋流南北各成一个环流。北部环流由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加那利寒流组成。南部环流由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吉拉(Benguela)洋流组成。墨西哥湾流是大西洋中最强盛的暖流,对欧洲西北部气候起著显著的调剂作用。
大西洋中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重砂矿和锰结核等。大西洋两岸边缘的海盆中构成两个油气带,即东大西洋带和西大西洋带。西大西洋油气带主要包括:①委内瑞拉北部的马拉开波湖海底油田和委内瑞拉和特立尼达岛之间的帕里亚湾油田。已探明储量40.2亿吨,天然气8624亿立方米。近年来油田年开采量近1亿吨 ;天然气50亿立方米。②墨西哥湾海底油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坎佩切湾和美国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沿海。其中坎佩切湾石油探明储量近50亿吨(1978),美国所属墨西哥湾大陆架区石油储量为20亿吨,天然气储量3600亿立方米。东大西洋油气带包括:①北海大陆架油田,已探明储量超过40亿吨,天然气为3万亿立方米( 1977 )。近年来石油年产量达1 亿多吨,天然气年产量近1000亿立方米。北海油田的开采极大地改善了北欧国家的能源条件,然而北海海域秋、冬季多风暴,且多阴雨,给海上钻探、开采带来艰巨性,并提高了采油成本。②几内亚湾一带以尼日利亚为主的海洋油区,其储油量约26亿吨。此外在大西洋西岸的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的近海大陆架也相继发现油气资源,部分已投产。
大西洋生物资源丰富,最主要的是鱼类,其捕获量约占大西洋中海洋生物捕获量的90%左右。大西洋的渔获量曾居世界各大洋第一位,60年代以后低于太平洋,退居第二位。但单位面积渔获量达250千克/平方千米,居世界首位 。捕获量最多的是东北诸海域,即北海、挪威海、冰岛周围,年渔获量约占大西洋总渔获量的45% ,单位面积产量平均达830千克/平方千米,大陆架区域约1200 千克/平方千米。其次是大西洋西北海域,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20%,单位面积平均渔获量690千克/平方千米。其中纽芬兰 、美国、加拿大东侧大陆架海域单位面积产量高达1500千克/平方千米,是世界大洋中单产最高的渔场。另外,加勒比海、比斯开湾、安哥拉、纳米比亚沿海也是重要的捕渔区。大西洋靠近南极洲的海域是磷虾和鲸的重要捕获区。大西洋海域捕获的主要鱼类有鲱鱼、北鳕鱼、毛鳞鱼、长尾鳕鱼、比目鱼、金枪鱼、鲑鱼、马古鲽鱼、海鲈鱼等。这些鱼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和岛屿附近陆架区。开阔水域特别是热带海域尚有帆鱼和飞鱼 。西欧和北美沿岸区盛产牡蛎、贻贝、海扇、螯虾和蟹类。当前大西洋沿海一些国家在积极发展人工养殖贻贝、沙噀等软体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