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镇地图
白马寺镇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白马寺镇代码:410307103.2006年,辖2个社区、18个村委会:白马寺社区、东明社区、中铁第十五工程局家属院、枣园村、白马寺村、分金沟村、后王村、白王村、黑王村、孙村、周村、下黄村、大里王村、孔寨村、杨湾村、半个店村、帽郭村、董村、十里铺村、吕庙村、马沟村、栏沟村。
行政区划
白马寺镇1949年隶属江陵县第五区,1952年后又先后隶属郝穴区、白马工委所、熊河区,1975年撤区并社时,以境内白马寺命名为白马公社,并新建了谭市、王市、赤湖、白马、新口5个管理区,1984年改名为白马区,1987年撤区建镇改为白马寺镇。2000年至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分别为1.5亿元、1.9亿元、2.6亿元、2.7亿元、3.6亿元,2004年较2000年增137.5%。镇区面积2平方公里,工业、商贸、住宅区域分布合理,水、电、通讯设施一应俱全;供电系统保障有力,建有35千伏变电站一座,两台主变容量共9500千伏安;通讯质量安全可靠,建有万门程控电话,无盲点覆盖的移动通讯、电视差转站、有线电视网络。金融、文化、教育、卫生、商业、税务等服务机构健全。全镇拥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共196家,形成了造纸、农副产品加工、水产立体开发三大支柱产业。
资源
镇区白马寺历来为全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旧时为渔民湾船晒网、停舶修船的沙洲,后有鱼、米交易集市出现。早期居民多来自江西之傅、柳,浙江之洪、戴诸姓人氏。明代即有“白马市。镇上建有万寿宫、洞庭庙等。建国初为今县域仅有的区属镇。至1980年,已有建成区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47人,号称湘阴第二大镇。现白马寺镇区南北长约2公里,东西长约1公里,集镇规划面积为3平方公里,规划区包括白马街道委员会、镇郊村、落塘村。目前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集镇常住人口4000多人,基本上都从事非农产业。集镇以工商企业为主导企业,有砂石公司、预制场、水泥电杆厂、家俱厂,净产值都在10万元以上,其中,白马建筑公司每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有其它各类门店100多家,主要有商业、服务业。境内交通便利,有车船直达湘阴、长沙、益阳。集镇共有街道3条:白马街、白马新街、庙前街等;街道宽度为24米,总长度达4公里。境内市政设施齐全,有11万伏电站、邮政、邮电局、有线电台等,实现了水通、电通、路通、信息通。集镇内有学校1所、书店4个、卫生室5家,歌舞厅2个,群众生活安居乐业。每年端午节,群众有龙舟竞赛的风俗,以纪念伟人,丰富生活。
名称由来
相传白龙马违反天规,受贬困禁于白马寺,恰遇唐僧取经经过此地,唐僧救之皈佛西去,终成正果。时人建寺庙以示纪念,因而得名白马寺(现名白马寺镇)。境内现有唐僧师徒取经归来,路经此地遭受八十一难中的最后一次劫难的见证――晒经台(又名木鱼山)和千年老龟等多处遗迹。远古时在郢都有四座古寺庙,流传排序为“上有金枝、金果,下有明月、头陀”;而白马寺镇就占有两座:金枝和头陀,尤以金枝寺最为远古,至今已1929年之古。其历史之远久,非州、府、县庙可比。金枝寺始名清净林,于公元502年昭明太子为胡太后祈安改名为金枝寺。建筑分前、中、后三殿,楼阁宏开,绀像巍峨,金碧交辉,景阳钟声响彻方圆十里。在它1929年的历史中有3次被毁,3次重建。第一次被吴诰毁,复建于梁太监五年。至北后周时,高祖武帝宇文邕即“公元557年”下诏:灭天下僧道,毁除寺观,又第二次被毁。唐贞观九年十一月,即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明下诏,凡天下诸州,有寺之处,仍复建立。原中殿后门左墙上有领修碑文记载,太宗命尉迟恭带银督修,加上地方善人跃然资助,三月即成。传说在修复过程中,独缺中殿中梁1根,因复寺热情感动玉帝,速派鲁班下凡用刨叶滚成中梁1根。后人不信,上看就有灰尘入眼,奇怪之至。公元1976年“破四旧、立四新”,在极左路线的指引下,第三次被毁,至今仍未复原。王光旦先生,于大清五十八年记载了它的兴衰过程:世尊拈花于灵山,妙传心印,达摩面壁于少林,大悟宗旨。五叶既敷,千花竞秀,分宗别派,各立门庭。郢都金枝寺者,三楚丛林之首。山明水秀,襟湖带河,凡登临寄傲者,以为东南伟观。其创自汉章武元年,名“清净林”,未几为吴浩所灭,仅存铜像三尊。复至梁天监五年,昭明太子,为胡太后祈安,改为金枝寺。承圣三年,元帝游梦古寺。珠纲交络,楼阁宏开,绀像巍峨,金碧交辉。遂昭礼毕目联,云:金色界中兜率院,碧莲花里梵王宫,荆山居士,陆法和书。景阳钟鸣仍觉。适值文武朝观,即问陆太史:“卿曾见此联否?”奏曰:“离御极东南百里,金枝寺耳。”帝曰:“朕欲往观。”乡其保驾即日乘龙舟而下,鉴驾至寺,观觇上下,与梦中所见无异。召僧法云见礼毕赐坐,乃跏跌于石。问曰:“请道现成公案。”云以手打圆,相云个中消息,帝心大悦。即于佛前顶礼发愿:愿我来世童真入道,广宏经教,化度含识,共登菩提。游毕回廊,见华严楼前翠柏中,结下一形,仿佛弥勒。帝曰:“此宝树耳。”因名其山曰“宝树”。鉴舸返御,捐内帑以壮锲。自此丛林焕彩,众教联辉。至后周时,诏灭天下僧道,毁除寺观,遂成瓦砾。至唐贞观九年十一月诏下,凡天下诸州有寺之处,仍复建立。而寺基为居士,杨提所居。居士艰于嗣,闻诏下,即将第址二十七亩,施为佛基,水陆粮田六十亩,及外河滩,均为香火供奉之具。附近檀越,谓天下寺观,乃圣人开道之场,当今圣人如此崇敬,我等宜当竭力。于是一倡而众跃然以助,加之内帑,三月而成。沙门智?及诸绅士,延余作记,使事传而不朽。子曰:今圣上洪福齐天,巍音百代;兼之官秩环居,文墨继茁,自此千古恒新,则营建诸公,与寺不朽矣,是为序。
交通,通讯
白马寺镇在交通、邮电、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镇区面积达2平方公里,1000米长的镇区主干道与街道纵横交错,工业、商贸、住宅区分布合理,水电通讯设施一应俱全,镇区供排水管全方位覆盖,水质完全达标;供电系统保障有力,供电线路畅通;通讯质量安全可靠,建有10000门程控电话,无盲点覆盖的移动通讯,有线电视网络全镇。白马寺镇在改善城镇设施的同时,积极抓好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一建三改,建设生态家园,切实关心群众生活,全面启动农村改水工程,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血防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开展扶贫开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
旅游
白马寺镇旅游资源丰富。白马寺镇殿轩轩昂,钟声悠扬,香火鼎旺;金代的齐云塔、汉魏故城遗址,规模宏大。新石器时代的吕家庙遗址、殷代殷王陵,无不闪烁着中国民族古老文化的风采;新建的神州牡丹园内展示牡丹文化、牡丹精髓、牡丹艺术、白马寺镇以其独有的魅力倍受中外游客青睐,宾朋潮涌,香客络绎。?,近年来,白马寺镇党委、政策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依托全镇“两区三带”的经济发展思路,谱写全镇发展的新篇章。东组团区域,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中房东明小区、镇政府家属楼、教师楼、十五局工程公司、汽配集团拔地而起,东方明珠物流中心、华海汽车构建大流通格局,十五局化工厂、洛玻晶华纸业公司等一批高技术彰显了园区的勃勃生机。在洛白路旅游带,花卉、市效农业郁郁葱葱,孙村蔬菜市场购销两旺。
交通
白马寺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境域内道路“三纵三横”。310国道、开洛高速公路、陇海铁路横穿东西;洛界高速公路、洛常路、焦枝铁路纵贯南北。省、市重点工程济洛高速正在加紧进行。境内有洛阳北站货场,可提供各种货运业务。西行15公里即到洛阳机场。市内公共汽车、长途汽车穿境而过,交通优势独具。电力、水、通讯设施一应俱全,基础设施齐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