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保山市地图
保山市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文化

简介:保山历史文化极为悠远深厚。早在距今800万年至400万年间的混沌岁月,这方水土就已是尚在进化中的人类祖先赖以生存的一个家园,而至迟在七八干年前的人类童蒙时期,保山的先民就作为后来崛起的中华民族的一个原始支系在这里生息和奋斗,并创造了璀璨夺目且独具区域特色的史前人类文明“塘子沟文化”—迄今所见的考古成果尤其是“保山古猿”化石和“蒲缥人”化石的发现充分表明:保山既是人类重要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打开典籍,保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三世纪的周郝王时—这里是一度兴盛的哀牢古国的发祥之地和立国之基,其开国之君便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起源神话之一的九隆神话中沙壹“触沉木若有感”而生的“龙的传人”九隆。在哀牢古国存续的数百年历史岁月里,保山先民不仅卓有成效地开发了“三江”流域“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的热土,还创造了辉煌夺目、独步一方的青铜文明。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开疆拓土,在今保山坝东北的金鸡乡设县置吏,并迁中原文化望族吕氏后裔“实之”。这是中原王朝在澜沧江以西立足扬威的最初据点,也是业已精熟的汉文化消解、吸纳直至最终反客为主取代哀牢本土文化的最初的发端。“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兰沧,为他人。”这首有典可考的云南历史上最早的诗歌,便是两种文化碰撞出的最初的精神火花。至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内属,历史名郡—永昌郡宣告成立,中原文化再度大举西渐。至三国初期,诸葛亮南征,“攻心为上”,当然得双管齐下:既要“扬武”,又须“扬文”。汉文化更是“随军南下”。而这时节的保山也已颇有些“修齐治平”的人才。当然,这还是古代保山主流文化的“发蒙”期,其成熟期或日黄金时期当出现在明代。明成化至正统年间(15世纪末叶),保山出了个“布衣奇人”杨元,他满腹诗书,甘守清贫,开馆办学,培养出了一批拔尖人才。接着,名满天下的新都状元杨慎谪戍保山,沧怒之间更是魁星高照,文气大炽。此后,保山“决科登仕者代不乏人”,并有大量著述相继问世。出其类而拔其萃的既有“韵著千秋”的张氏父子,也有身历三部尚书人称“永半朝”的王宏祚……尤其是与杨升庵惺惺相惜的诗人张含,其大量诗文“上猎汉魏,下汲李杜”,极大地丰富了地方文库,于滇省亦堪称大家。到了近代多事之秋,激烈震荡的政治风云为保山造就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辛亥革命永昌起义组织者杨振鸿、爱国侨领梁金山……特别令人称道的是,这一时期,仅腾冲一县就接二连三地涌现出了许多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贤大能之才:打响云南辛亥革命第一枪的腾越起义领导人张文光、“天南一枝笔”李日垓、曾任北洋政府代总理的国民党元老李根源、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著名爱国侨僧妙明法师…真是龙腾虎跃,盛极一时。源远流长的哀牢—永昌一保山文化,经历了数千年时光洗磨,而今已成为边地珠链般璀璨夺目的永恒风景,并以其突出的丰富性、多样性特征,为行将拉开大幕的保山民族文化大区建设酿制了无比丰厚的人文底蕴。
历史文化聚宝盆:“襟沧江而带怒水”的保山是中国版图上开发极早、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边疆地区。战国中期,这里就建立了统一兴盛的奴隶制国家---哀牢国,公元69年,哀牢国内附归汉,东汉在保山设永昌郡,时为东汉第二大郡,其后的保山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山踞“八关九隘”之威势,扼“三宣六慰”之咽喉,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保山市毗邻缅甸,国境线长167.78千米,南方丝绸古道、滇缅公路、中印公路都从这里通过,是国家级边贸口岸和中国西部重要的国际大通道,同时还是中国面向南亚和西进中东的重要桥头堡。保山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哀牢归汉、永昌建郡、邓子龙戎边、滇西抗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这里曾留下永历帝、徐霞客、徐悲鸿、马可波罗等人的足迹;这里曾养育了“九隆传人”柳貌、蜀汉名将吕凯、“永半朝”王宏祚、回民领袖杜文秀、民国元老李根源、一代英哲艾思奇等著名人物。久远历史刻下的岁月铬印,便利交通串起的多彩风情,重大事件留下的厚重沉淀,杰出人物撒下的智慧结晶……使保山成了一个文化的聚宝盆。在这里,从哀牢文化、永昌文化、民族文化,中原文化、抗战文化到边地文化、异域文化、侨乡文化、兰花文化、翡翠文化、玉佛文化……都得到了多元的融合和贯通,从而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保山文化。
滇西抗战大史诗:1942年2月至1945年1月,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期,在我国西南边地的保山、德宏和怒江、临沧等地,爆发了一场以保卫滇缅国际通道,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目的的抗日爱国战争,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滇西抗战。这场血战,以日本军队对我国西南后方出海通道——缅甸和滇西的进攻为肇端,前后延续约3年时间。战争进程大致分三个阶段:从1942年2月至5月上旬为日军进攻时期。这期间,日军从东南亚一路北上,攻入缅甸,中国政府为保卫滇缅国际通道和西南后方安全,派遣10万远征军出国抗日。但因盟国各方的指挥协调失当,缅英军队不战而逃,致使日军先得利,切断我远征后路,我10万将士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声势浩大的援缅行动以失败告终,缅甸全境和我滇西德宏、龙陵、腾冲等大片国土相继沦入敌手;从1942年5月中旬至1944年5月上旬为敌我相持阶段。这期间,我国滇西守军为扼制日军进犯攻势,及时炸毁滇缅公路惠通桥,阻敌于怒江之西,同时派部队深入腾冲、龙陵等地,组织沦陷区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敌后游击战争,极大地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从1944年5月中旬至1945年1月下旬为中美盟军大反攻时期。这期间中国政府为打破日军封锁,重开滇缅国际运输线,重组的卫立煌上将为首的20万中国远征军,利用国际反法西战争发生转、折的有利时机,在美国盟军和滇西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适时强渡怒江,向盘据滇西的数万、日寇发起全面反攻,经过8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毙敌21000多人,最终于1945年1月20日将侵略都赶出国门,取得了滇西抗战的最后胜利。滇西抗战是我国八年抗战中最早向日寇发起的战略性反攻,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抗日战场从失败走向胜的转折性战役之一。这场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军对我国实施东西突击,最终称霸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梦想。在这场事关中华民族存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败大局的战略决战中,中国远征军、美国盟军、爱国华侨和滇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战,以伤亡二十多万军民的代价,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大史诗。

资源优势

气候资源:属低纬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区内最高海拔3780米,最低535米,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气候类型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共7个气候类型。其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均气温为14—17°C;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年降雨量700—2100毫米,保山城依山骑坝,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5°C,最冷月平均气温8.2°C,最热月平均气温21°C,年极端最高气温32.4℃,年极端最低气温-3.8℃。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条件比昆明要更好。保山城是当之无愧的“春城”。
生物资源:由于气候类型的多样化,造就的生物种类繁多。已知的植物有22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1400多种。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尤为丰富,被誉为“天然植物园”和“稀有植物避难所”,腾冲的大树杜鹃闻名中外。市内有动物兽类51种(属国家保护的21种),有鸟类229种。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2.44%。有林地面积78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7100多万立方米,竹林面积1万多公顷:主要树种为松木,杉木和各类软、硬杂木,每年木材产出量达30余万立方米。主要经济林木有核桃、板栗、梅子、银杏等,年产量10万吨以上;芳香油资源储量约200万吨:野生药材、菌类资源种类多,数量大。
矿产资源: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铁、钛、铅、锌、锡、铜、铍、硅藻土、硅灰石、硅石、高岭土、大理石等27种。其中:龙陵勐糯铅锌矿储量245万吨;腾冲铁矿储量6585万吨(低硫低磷,平均品位45—50%);腾冲硅藻土储量4.7亿多吨;腾冲硅灰石储量1.3亿吨;腾冲高岭土储量1700万吨;龙陵硅石储量1385万吨;保山坝钛铁矿储量528万吨;龙陵镇安煤矿储量1.14亿吨。
能源资源:保山的能源资源极为丰富,主要有水能、煤炭、地热能、天然气、太阳能五大资源,开发前景极为广阔。(1)水能资源:全市跨三大水系(澜沧江、怒江、龙川江),境内段的支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89万千瓦,开发潜力较大。(2)煤炭资源:主要是低质褐煤,储量超过1亿吨的有龙陵镇安煤矿,超过54万吨的有昌宁红星煤矿和保山羊邑煤矿。(3)地热资源:全市有各种热泉170余处,圈定热田10处,年流出热水约1.6亿立方米,热水、热气年携出热量约23019亿千卡,相当于燃烧33万吨标煤,腾冲地热受到国内外专家的极大关注,有5个较大的高温地热田。(4)天然气:保山盆地两类有效烃源岩分布面积为73平方公里,计算远景资源量为259亿立方米,已钻三口井,保1#、保2#探明储量为9.6亿立方米,已开发民用。(5)太阳能:保山空气清净、光质好、日照时间长,太阳年均辐射量为5553.7——5959.8兆焦耳/平方米,相当于每平方米189.74——203.61千克标准煤燃烧的发热量。
地区特产:保山同心绿豆/腾冲玉器、永昌围棋子、宣纸、中成药、竹藤器、民族筒帕、小粒咖啡、紫米

行政区划

保山市辖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一区四县。2个街道、24个镇、46个乡(其中11个民族乡)。面积19637平方千米,人口246.8万。市人民政府驻隆阳区,邮政编码678000。区号0875。隆阳区面积5011平方千米,人口88万。区人民政府驻兰城街道,邮政编码678000。施甸县面积2009平方千米,人口33万。县人民政府驻甸阳镇,邮政编码678200。腾冲县面积5845平方千米,人口64万。县人民政府驻腾越镇,邮政编码679100。龙陵县面积2884平方千米,人口28万。县人民政府驻龙山镇,邮政编码678300。昌宁县面积3888平方千米,人口34万。县人民政府驻田园镇,邮政编码678100。(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0》,中国社会出版社。)

历史沿革

保山,古称永昌。历史上,曾是滇西最早的原始居民“蒲缥人”的栖息地;战国中期,为古哀牢国统治中心;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在此设县置吏,“哀牢转衰”;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内属”,保山市的前身永昌郡宣告成立。文献记载,当时的永昌郡地域极广,大致相当于今滇西、滇南及缅北广大地区,有231897户计1897344人,从面积看为卓立东汉的天下第二大郡。此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天子几度易姓,永昌郡制有存有废,辖地亦有伸缩。至唐宋时期,保山先属南诏,为永昌节度;继归大理,前期仍承节度,后改为永昌府。两个地方民族政权都建都大理,又倚保山为其向西发展的基地。元初,设永昌三千户,隶大理上万户府,后相继改设永昌府、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帅府不在大理而在保山)。明代先后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昌军民府——“保山”这一今名即首用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设保山县为“府附郭”之时。清代设永昌府,领土府一,厅、县、土州、长官司各二及安抚司三,宣抚司五,是全省领州县级政区最多、设治也最复杂的府。辛亥革命后,1913年废府置县,因为甘肃省金昌市下有一个县的名称叫永昌,所以易名保山,同时在其原辖地腾冲设腾越道,辖域相当于今保山、临沧、丽江、大理、德宏、怒江、迪庆7地州;1930年裁道设第一殖边督办署,辖12县、10行政区;1940年改设腾龙边区行政监督;1942年设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移保山;1948年改设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再移腾冲,辖4县、7设治局。保山市于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其前身保山地区则始建于1949年12月28日,当时辖域甚广,共7县、7设治局,包括今保山、德宏全部及临沧、怒江一部分,后几经调整,形成现在格局。即一区四县: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保山由于自然的环境比较好,兰花很适宜在当地种植。所以保山人民挖兰花、养兰花、买卖兰花成为风气。所以保山赢得了“兰城”的称号。

风土人情

保山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汉族、彝族、白族、苗族、傣族、回族、佤族、满族、傈僳族、景颇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等13种世居民族在这里生生不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具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民间音乐的领域里,你可以听到汉、彝、白、阿昌、布朗等各民族那高吭明亮、变幻无穷的《赶马调》;听到悠扬动听的芦笙、葫芦丝、太平箫、小三弦以及彝族香堂人以“酒醉筒”、“牛头琴”、“拔地鼓”为主奏乐器的土巴垃器乐演奏;听到汉族民间悠扬动听、高雅肃穆的“洞经”音乐。在民族民间舞蹈领域里,你可以看到汉族民间的节庆习俗,耍龙、舞狮、高跷、板凳龙;看到彝族民间集舞蹈、武术、杂耍于一身,曾被省内外专家誉为可与“北鼓”——威风锣鼓相媲美的“南钹”——“擦大钹”;看到傣族民间热烈欢快如诗如歌的“嘎光”鼓舞;看到傈僳人在的“跳嘎”舞蹈;看到苗族的芦笙舞蹈;看到布朗族、彝族那热烈欢快、跺地有声的激情“打歌”,以及德昂族优美的“水鼓舞”、“八步舞”和阿昌族简朴庄重的“蹬窝罗”舞蹈。在戏剧和曲艺的舞台上,你可以欣赏到汉族民间古老的花灯、仙灯、渔灯、茶灯、“佤族清戏”、傣戏、滇剧;还可以欣赏到另类的戏剧——“香童戏”(又称端公戏)另外,“腾冲扬琴”、“永昌花鼓”等优秀的曲艺表演也会让你耳目一新、回味无穷。在节庆习俗的活动中,您可以看到农历二月初八傈僳族的“刀杆节”,你还可以随群众一起融入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阿昌族“窝罗节”、苗族“花山节”,尽情地享受那民族风和民间艺术给您带来的欢畅。来到保山,您还应去看看隆阳的保山玉佛寺、玉皇阁、卧佛寺;腾冲的云峰寺、来凤寺,绮罗文昌宫,昌宁的龙潭寺,施甸的清平洞等一大批寺观庙宇;去看看双虹桥、霁虹桥、野猪箐桥、惠通桥等古老的桥梁;去看看布朗山寨的“一步楼”;尤其应该去看看腾冲和顺侨乡建造精美的传统民居以及充满人文气息的“八大宗祠”和“洗衣亭”。假如您对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感兴趣的话,隆阳区张元文的甲马纸版画、板桥沙登的甑子;龙陵象达的油纸伞和面塑工艺;施甸布朗族的花草鞋,腾冲固东镇的皮影靠子制作,荷花等地傣族、傈僳族鲜活的农民画,腾冲的技艺高超的玉雕……一定会让您大开眼界,啧啧称奇。

地理环境

方位: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位于东经98°25′~100°02′和北纬24°08′~25°51′之间。东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毗邻,西北、正南同缅甸交界,国境线长167.78千米。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其中:坝区占8.21%,山区占91.79%。市政府所在地隆阳区,距省会昆明市593千米,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历代郡、府、司、署所在地。
地势:保山市地处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倾斜,最低海拔535米,最高海拔3780.9米,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最高点为腾冲县境内的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海拔3780.9米。最低点为龙陵县西南与潞西市交界处的万马河口,海拔535米。在群山之间,镶嵌着大小不一的78个山间盆地,最大的保山坝子,面积149.9平方千米。
水文:保山市境内江河分属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水系。澜沧江在境内流程116.5千米,径流面积3164平方千米;怒江在境内流程252千米,径流面积1.05万平方千米;大盈江(伊洛瓦底江上游)在境内流程101千米,径流面积1070平方千米。可开发利用水资源89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