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市地图
霸州市相关地区地图:
霸州文化艺术节
霸州文化艺术节,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艺术节,并且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赏。霸州文化艺术节,旨在展示霸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构建区域文化资源共享平台,从而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艺术节将集中展示霸州的特色文化,促进霸州文化名城建设的大发展和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和研究。自2006年霸州市人民政府投巨资建设了京剧名家李少春纪念馆、李少春大剧院;重建了益津书院,建设了霸州图书馆,这些文化设施。并且从此开展两年一度的霸州文化艺术节,展示我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1980年至1981年,霸县进行土地概查,总面积1175968亩。其中农田863290亩,林地35992亩,河流、沟渠、道路为166242亩,村镇和工矿用地110444亩,分别占总面积的73.4%、3.1%、14.1%、9.4%。1987年霸县进行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全县土地面积为1199152.2亩,其中耕地865181.87亩,比第二次土壤普查面积多29470.87亩。1995年霸州市开展农村日常地籍变更调查工作,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200408.8亩。比1987年耕地净减少126914.3亩,平均每年减少14101.6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46819亩,交通用地增加3580亩。2、水资源:全市的水资源包括地表和地下水两部分。(1)全市地表水总量即过境(含上游入境的地表径流量和枯季引水量)与降水自产径流之和,多年平均值15205.6万立方米。(2)地下水资源分浅层水和深层水两部分。经测算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总量多年平均值为6848.44万立方米和3711.49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0559.93万立方米。
3、生物资源:(1)野生植物,包括野草类,如芦草、蒲草、稗草等近30种和野菜类如马齿苋、苦麻菜、老瓜筋等14种。(2)野生动物,境内有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软体类、环节类、鸟类等近百种野生动物。另有近百种野生中草药。
4、矿产:(1)据石油及地矿部的勘探,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石油和天然气。(2)砖瓦用粘土,境内砖瓦用粘土资源分布广泛,埋深在地表以下10米以上,均为第四系全新统近代河流及湖泊洼地沉积物。(3)硝,过去多产于城乡集镇和西北乡间,其副产品有卤和小盐,卤做豆腐用,小盐用来代替食盐,建国后已无人采炼。
5、地热:霸州市位于牛驼镇地热田和文安—苏桥—堂二里地热异常带之间,中低温地热资源丰富。上第三系热储全区均有分布,蕴藏着丰富的40-80℃地热水,元古界、古生界热储存在着80-110℃地热水,有着良好的地热开发利用前景。地热是集热、矿、水一体的矿产资源。上第三系地热资源广布华北平原,是第三纪晚期,冀中地区进入拗陷期统一背景下接受的一套河流相沉积,沉积厚度大,分布广,砂质岩类富含水,是区域性主要热储层之一,也是本区地热水采集层。据专家、学者分析和勘探证实,地热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地壳和上地幔放射性元素蜕变能,属传导地热资源。地热能较大规模开发常始于城镇,霸州市城区规模开发面积63Km2,分期分批实施。地热资源存储在砂(砾)岩体中,分为热量和水量两部分,水是热的载体,采热是通过采水实现的,故水的存储量尤为重要。上第三系热储基本特征,一是主要热储层取水层段横向地层厚度比较稳定,分布面广。主要热储层馆陶组、明化镇组下段第二小段、砂岩层比较集中,埋藏适中,为取水主要目的层段,横向厚度较稳定,井间可比性好。馆陶组厚494.0-534.0m,明化镇组下段第二小段厚245.0-305.5m.二是上第三系热储层物性变化较大,馆陶组砂(砾)岩厚183.5-239.5m,渗透率平均30.4×10-3um2,孔隙度14.6%-20.5%.明化镇组下段砂岩厚249.5-383.5m,孔隙度20%,渗透率约210×10-3um2。明化镇组上段砂岩厚169.0-307.5m,孔隙度30.7-32.5%。三是主要产水层水文条件较好。明化镇组上段的油校1井,砂层厚33m,日产水300m3,水温30℃,矿化度639。2mg/L;明化镇组下段的霸热2井,日产水1730m3,水温51℃,矿化度784.0mg/L;馆陶组及部分明下段,砂(砾)岩厚233.0-254.5m,日产水1780.56-2078.4m3,水温70-76℃,矿化度1730.0-1970.0mg/L。全市境内大部分地区均有地下热水资源分布。至2003年底已打地热成井5眼,用于供暖、洗浴、医疗、种养业等多种方面。
6、石油天然气:霸州市境内拥有油井70多口,年产原油15000吨;天然气气井40多口,年产天然气5000万立方米;国家重点工程中国石化集团沧州—天津—燕山原油管道、中国石化集团天津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原油管线等原油输送管道100多公里;国家重点工程陕甘天然气进京管线、陕京二线、港京复线等天然气输送管道140多公里;油田输配电线路90公里;油地共建路8条61公里。以上工程遍布我市10个乡镇、几十个村街。华北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华北石油管理局第十二综合服务处、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霸州基地管理处三个处级单位座落该市。
经济发展
霸州市地处京津保三角中心地带,属环京津、环渤海城市群,幅员面积784平方公里,辖7镇5乡、两个乡级办事处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383个行政村街,总人口56万。京九铁路、津霸联络线、保津高速公路及106、112国道贯境而过,在市区形成双黄金十字交叉,交通十分便捷,是“大北京经济圈南部经济支撑点”。霸州市民营企业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一批社队企业应运而生。由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企业摊数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在经历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兴起阶段后,到1985年逐步发展壮大的乡镇企业总收入达5亿元,居全省第一位。河北省第一个亿元村、亿元镇都诞生在霸州。1992年、1993年该市连续两年居河北省“十强”第四位,1993年被命名为全国明星县市,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95年跨入全省首批小康县市行列。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作为县域经济支柱的乡镇集体企业,增速放缓,霸州被挤出省“十强”县市行列。围绕如何再创霸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辉煌,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又先后组织12个调查组深入到农村、企业等各个层面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多次组织市、乡两级考察团到经济发展较快的温州、苏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学习、对比、查找、反思,找到了制约霸州经济发展的症结。霸州经济之所以放慢,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在经济转轨时期的集中反映。面对严峻事实,我们自我加压,负重奋进,依据市情重新调整了发展思路,把1999年确定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年”,在霸州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上出台了“关于国有资本三年内退出生产经营领域,集体资本一年内退出生产经营领域”的企业改制政策,大刀阔斧地对乡镇集体企业进行改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霸州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2000年该市再次被评为全省“九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较好的十个县(市)之一,重返省“十强”行列。2003年被评为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市)。2004年,确立“近赶三河,远追昆山”的目标,迎难而上,鼓劲发展,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主要指标创近年来同期最好水平。其中,营业收入完成412.9亿元,同比增长20.50%;增加值完成117.06亿元,同比增长15.39%;上缴税金完成41741万元,同比增长30.19%。2003年以来,霸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客观审视自身发展的基础上,确立了“寄希望于民营,寄希望于开放,寄希望于环境,寄希望于创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生产力布局调整,全面推进双向开放、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等项工作,实现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3-2007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北省“十强”县(市),并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扩权县(市)。2007年,全市GDP完成1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财政收入完成16.1亿元,比上年增长54.8%,创历史最高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943元和59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和12.8%。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霸州的经济结构以民营经济为主,现在民营企业27000多家,民营经济为霸州创造了85.3%的财税收入和85%的农民收入,提供了86.7%的项目投资和86.2%的非农就业岗位,已成为霸州经济结构的支柱与脊梁。家具产业。霸州家具产业以金属玻璃家具为主,建成的金属玻璃家具产业基地为全国六大家具产业基地之一。胜芳镇成为国家轻工总会和国家家具协会命名的中国金属玻璃家具产业基地。基地有家具企业1800多家,产量为全国同类家具产量的65%,出口占到三分之一,总销售额80亿以上。同时,带动形成金属加工、玻璃加工、木材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其中,仅钢材的深加工,每年就消耗钢材2000多万吨。制造业。以小企业为主,为京津产业做配套。包括机件加工、磨具加工、塑料加工等。农业产业化企业。梅花味精成为全球最大的味精生产企业,每年消耗玉米60多万吨;法国路易达孚饲料蛋白有限公司每年消耗大豆60多万吨,还有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企业。文化设施和旅游资源
2006年霸州市人民政府投巨资建设了京剧名家李少春纪念馆、李少春大剧院;重建了益津书院,建设了霸州图书馆。2008年建设了华夏民间收藏馆和胜芳古镇一期工程,中国自行车博物馆落户霸州,这些文化设施是霸州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举措,为霸州增添了新的亮点。霸州地下温泉丰富,水质良好,2008年由国家地矿部门命名为温泉之乡。霸州金石:霸州建制已逾千年,庙宇很多,碑碣石刻及铜、铁铸造的文物也很多,但旧志没有翔实的记载。加之年久日深寺院坍塌和战乱破坏,碑碣石刻大部被埋地下,鲜为人知。今据文献考查及人们尚能忆及的记载如下:
1、石碑,经残碑在信安龙泉寺。碑文残缺,可辨的文字“奉为燕国范阳×王……保寿千秋万岁……”共58字。残碑嵌入龙泉寺后殿壁中。上刻观音神像,旁刻蛟龙,末刻“节度使衙前虞侯充营田管兵马大将徐×妻……”共78字。年月日无可考。以官衔推之,当是唐碑。
龙泉寺碑在信安龙泉寺,首书侯邦连撰文。金大定三年(1163年)十月十六日建。
重修庙学记碑在城内文庙。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国子祭酒尚野撰文,元皇庆二年(1313年)立石。碑高七尺。“七·七”事变前尚完好。碑阴题“赡学地两顷四十亩,东西北至官地,南至道。系在霸州城北,南北亩,永远为记”。共31字,今无。
宣圣庙学记碑在城内文庙。翰林承旨黄溍撰文,元至顺三年(1332年)立石,今无。
重修庙学记碑在城内文庙。元河间总管王思诚撰文,至正十一年(1351年)立石,今无。
文庙大成殿巨碑在殿前左方,面南而立,碑额刻“圣旨”二字,下刻朱洪武圣旨全文。碑文已模糊不清,碑身高大,赑屃高约四尺。1937年9月,日寇飞机轰炸县城时被毁。
梁伯常筑堤记碑州学正蔡茂撰文,碑文记载知州梁伯常修建自固安界起经临津至青口,八十余里大堤事。洪武十七年(1384年)立石。此碑早已亡失。
重修庙学记碑在城内文庙。翰林学士丘浚撰文,明成化五年(1477年)立石。今无。
刘永宽修造记碑明武英殿大学士刘吉撰文,碑文记载知州刘永宽修建文庙号舍、山川坛、社稷坛、城隍庙及州衙予备仓和全州桥梁等事,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立石。今无。
徐以贞遗爱碑碑文记载知州徐以贞任职期间治水、修苑家口浮桥等事。明教授仇潼撰文,弘治十年(1497年)立石。今无。
新筑河堤记碑碑文记载在城北三十里筑堤长十余里,以障浑河之水事。渝德王华撰文,弘治十年(1497年)立石。今无。
修河缮城记碑:碑文记载修东起固安县之杨先务西走经赵家务、临津、经州南关,东下至苏桥至辛章的大堤,长300余里。又记州土城改建砖城事。编修顾清撰文,弘治十七年(1504年)立石。今无。
重修勅赐大兴国禅寺碑记碑存临津村大寺内。明英国公张懋撰文,正德十年(1515年)立石。今无。
重修演武场记碑碑在城北一里许旧演武场中,兵备副使马应允撰文,嘉靖四年(1525年)立石。今无。
重修庙学记碑碑文对重修后的文庙的规模、房舍记载甚详。明兵部郎中贾铨撰文,嘉靖六年(1527年)立石。
霸州筑堤建庙及报功祠记碑明兵部尚书王遴撰文,嘉靖年间立石。今无。
复学基记碑碑存文庙。知州赵应式撰文,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立石。今无。
重修霸州儒学记碑碑存文庙。知州唐交撰文,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立石。今无。
重修护国三义庙记碑碑存狄庄庙内。户部陕西司郎中张列文撰文,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立石。今无。
修桥碑在信安镇三元君庙。太学生×玉梁撰文,万历四年(1576年)立石。
新建二圣庙碑在临津村,樊克俊撰文,万历十五年(1587年)立石。今无。
霸州知州陈湛川去思碑碑址无考。王遴撰文,万历十年(1589年)立石。久废。三元君庙碑在信安镇三元君庙内,司吏郎中张士雅撰文,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立石。
重修三义庙碑记碑在城西狄庄。浙江按察司右参政米万钟撰文,天启元年(1621年)立石,今无。
真武庙碑在信安镇真武庙中。中宪大夫、大理寺左小卿王远宜撰文,天启三年(1623年)立石。
重建东岳庙碑记碑在堂二里东岳庙。嘉议大夫、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正志撰文,崇祯十七年(1644年)立石。今无。
万汇寺碑在信安镇万汇寺中。钦善、福建分巡、建南兵备道、按察司佥事刘澜撰文,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立石。
勅赐吏部尚书、溢恭定、郝惟讷碑在郝青口郝氏祖茔墓道,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撰文,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立石。
诰授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郝惟讷神道碑在郝青口郝氏茔地。大学士李蔚撰文,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立石。
阅永定河记碑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撰文。碑址无考。
淀神庙碑记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撰文,御笔书丹,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立石。碑在淀神庙碑殿,今庙毁碑失。
重修霸州城记碑知州毛庆麟撰文,同治二年(1863年)立石。
益津书院记碑在旧东关高小院内。知州毛庆麟撰文,同治二年(1863年)立石。“七·七”事变后,房毁碑无。
重修霸州学宫记碑在城内文庙大成殿前。知州陈如瑶撰文,同治四年(1865年)立石。毁于兵燹。
重修北落店利济桥碑记碑在北落店村。崔月樵撰文,同治七年(1868年)立石。
益津书院章程刻石石存东关高小。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刻石,今校毁石失。
重修霸州城隍庙碑记:碑在城隍庙内。廪生郝金生撰文,光绪十七年(1891年),立石。今庙毁碑无。
郝氏宗祠碑在郝青口郝氏宗祠院内。翰林院侍读孟庆荣撰文,宣统元年(1909年)立石。
重修霸州文庙碑记碑在文庙大成殿前。知州刘传祁撰文,宣统元年(1909年)立石。今无。
霸县崔氏第一自立高等小学堂纪念碑碑文记载崔赞亭出资建自立高等小学堂事。立石年代不详。
刘传祁德政碑举人陈作霖撰文,宣统三年(1911年)立石。
文天祥碑民国26年,县长许以粟敬书,行楷书。碑文:文信国公天祥字文山,吉州人,以进士累官至丞相。元师入寇于五坡岭之役,被执北行,夜次信安镇,达旦不寐,题词馆壁。宋祥兴二年十月始至燕都,絷三年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壬午十二月初九日,就义柴市,距今壬午岁过,甲子十周余以,丁丑春来宰霸邑,按部经此,见文庙壁嵌刻宋文丞相题词处,七字大径尺,而原词无存,归检县志得诵全文,苍凉悲感,与岳武穆满江红词并为千古绝唱,因赋诗云:舍生赴义矢贞艰,一夕槛车去不还,孤愤长留题壁句,千秋正气照人寰。曩拟录其词,勤石传世词,以军兴未就,今春邑绅,集资重修文庙,乞余补书此词,六年夙愿乃得以偿斯,亦可慰也已。记时黄帝纪元第七十八壬午春日。此碑原存信安文庙,又移至龙泉寺内,2002年6月运至市文管所保管。
重修霸台记刻石嵌镶在霸台门内照壁中。知事唐肯撰文,民国四年(1915年)刻石。毁于兵燹。
重修太平桥记碑立于太平桥头。山西省教育厅长冯司直撰文,民国十九年(1930年)立石,今无。
重修台山广济桥碑记碑在台山村。庠生韩世型撰文,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立石。
重修苑口村永记桥碑记在苑口村桥头。高步瀛撰文,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立石。
韩复榘功德碑:在城内旧县政府大门东侧。1938年人民自卫军收复县城后,被抗日军毁掉。
张壁功德碑在城内旧县政府大门东侧,1938年人民自卫军收复县城后,被抗日军毁掉。
民族宗教
民族:截止到2004年底,该市辖区内共有民族29个,总人口566128人,少数民族总人口849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其中回族人口5715人,满族2308人,蒙古族191人,朝鲜族136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均不足百人。地域分布,回族主要在霸州镇、煎茶铺镇、信安镇、胜芳镇、堂二里镇;满族主要在岔河集乡、霸州镇、南孟镇和康仙庄乡;蒙古族主要在岔河集乡;土家族主要在胜芳镇。全市有8个少数民族村街,分别是霸州镇城一街、城二街,煎茶铺镇后两间村,信安镇光明街、建设街,堂二里镇尹华山村,胜芳镇民强街,岔河集乡西柏村(满族村)。宗教:霸州市有5种宗教,14处宗教活动场所。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5座,天主教活动场所4处,佛教活动场所4处,基督教活动场所1处。教徒总数9624人,其中伊斯兰教5641人,天主教2026人,佛教1800人,基督教334人,道教8人。专业神职人员11人,其中和尚6人,阿訇4人,天主教神甫1人。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7个回族村,5所清真寺分别是霸州镇城二街清真寺,煎茶铺镇后两间村清真寺,信安镇光明街清真寺,胜芳镇民强街清真寺,堂二里尹华山村清真寺。天主教徒主要分布在岔河集乡西高村,霸州镇渔津洼村,东杨庄乡上段村,信安镇建设街,胜芳镇石沟村。佛教徒主要分布在信安镇,霸州镇,胜芳镇,堂二里镇,辛章,杨芬港镇,东杨庄乡,煎茶铺镇,王庄子乡。基督教主要分布在胜芳镇,康仙庄乡,王庄子乡,煎茶铺镇等地。道教主要分布在南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