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辽宁省电子地图 > 本溪市地图 >
本溪县地图
本溪县相关地区地图:

文物古迹

清河城古城遗址:清河城,亦称之为清河堡。清河城明代兵城遗址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县城以北35公里处,它是明代辽东军事重压镇,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清河堡城,兴建于明代成化四年,为辽阳副总兵韩斌所建。清河堡城造型呈正方形,周长500米,城高6米,城墙宽3米,采用条石青砖砌筑,内筑女墙,城四角处筑敌台,墙修有马面,东面南北各有一城门。现今,该城除南面一段基石尚存完好外,其余仅存隆起的土垣。明代,清河城是辽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改清河城提调为守备,管辖碱厂、孤山、东洲等7堡和66座墩台,驻扎兵将4500余人,修建100多公里的边墙和鸦鹘边隘。曾设马市,马女真互市。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亲率后金大兵攻打清河城,明守城副军邹储贤领兵一万固守,后金兵拆墙破城,城失陷,杀死邹储贤。“清河既失,全辽振动。”于是,1619年明以杨镐为辽东经略发兵四路伐金,其右翼中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督兵6万由清河城出鸦鹘关,但未及交锋,便听说其他三路溃路,杨镐便急令李如柏不战而退。1905年,日俄战争时期,日军总司令大山岩为牵制俄军,转战清河城,进军抚顺。历史上频繁的战争,使清河城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直到解放后,清河城才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才呈现出新的面貌。500多年过去了,清河堡城虽经风侵日蚀,履遭战争破坏,但部分城墙仍依稀可辨。它是历史变迁的见证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1961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庙后山古遗址:庙后山古遗址位于小市镇山城子村东的庙后山是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址。距县城小市4公里,距关门山15公里。庙后山古遗址是一个天然洞穴,属于奥陶纪石岩地层洞穴堆积。其厚度为13.5米,自下而上分8层。1978年以后发掘,除第一、第三层未见化石和文物外,从第四层以上各层共出土了人类文化遗物14件和古动物化石74种,在第五、六层还出土了两枚人牙和一段幼儿股骨化石。据考证,这里的人类遗址最早年代约40万年以上。国家学部委员、著名地质学家、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先后多次来庙后山考察。并撰写了《庙山后》一书,于1986年由国家文物出版社出版,引起了国际上考古学术界的瞩目。庙后山古文化遗址已分别载入《中国东北史》、《中国大事记》和《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之中,为中国历史增添了辉煌的篇章。
孤山堡遗址:孤山堡遗址,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兰河峪乡新城子村。孤山堡遗址系一座古城遗址,城为方形,周长约1200米,城墙用大青砖和杂石泥土筑成,至今尚有部分城墙存留。残存城墙高者约3米,低者1米多。孤山新堡故址修建于明朝万历二年五月,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所谓孤山新堡是对旧堡而言的,旧堡在新堡西南5公里处,为明代辽东的一个重要城堡,遗址现依稀可辨。明代万历元年,兵部侍郎汪道昆阅边,辽东总兵李成梁建议将孤山堡移至张其哈喇甸子,不但可防御“东湖”入侵,而且可以“收耕牧之利”。此事告准后,委清河城守备王惟屏负责“筑堡移兵”,但王惟屏“畏虏逸劳,伪呈便”,未将孤山堡移新张其哈喇甸子,仅在旧堡东北十里处建立了新堡,即今新城子村址。孤山堡建成于万历三年八月十五日(公元1575年),用银七百七十两,用粮六百一十石,建“城高连垛口三丈五尺,底厚二丈,门角敌台九座,俱用砖石包砌,守堡官住宅并军士营房一百七十三间。”堡成之日,名为孤山新堡。新堡虽然筑成,但因王惟屏“有违原议”坐罪,“各官俱不与赏”。万历四年,刻有“创筑孤山新堡记”碑,记述其事。此碑至今仍存留在新城子古堡内,为后人研究本溪地方史的重要文物古迹。

社会事业

教育:本溪满族自治县是辽宁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全县大、中、小学校已发展到174所。其中小学146所,在校学生31170人;初中20所,完中2所,高中2所,职高2所,乡(镇)农技校16所,在校中学生达17340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农民中专1所,技工学校1所,电大1所,在校大中专学生939人。此外,还有606个幼儿园(所),入园儿童10557人,入托率达60%以上,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幼)教育相配套,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主,以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为补充的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
卫生:全县有全民、集体医疗防疫单位24个,其中,县级医院3个,县级防疫保健部门7个,乡镇级医院14个,共有医务人员1392人。有专业技术人员868人,全县各级医院病床总数为1525张。此外,全县还有村级卫生所130个,乡村医师、医士212人;个体诊所28,个体医务人员55人。全县平均每200人就有一名医护人员。
体育:全县体育事业以青少年为重点,以全民健身为主要内容,以训练和竞赛为主要手段的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学校体育、职工体育等十分活跃,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农民、职工的身心健康。全县体育人口已占全县总人口的60%以上。县业余体校先后培养出各类体育人才400多人,向国家队输送1人,向省队输送30人,向市队输送299人。其中潘广春、马野在自行车,张成君在柔道,白少武在皮划艇等项目中,分别在国家级大赛中取得好成绩。1983年以来,本溪满族自治县先后被评为省体育先进县、全国少数民族体育先进县。1993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满族体育项目珍珠球是满族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项目。目前,这项民族体育活动已在全国普遍开展起来。1990年,在全国第三届珍珠球比赛中,县男子珍珠球队获得了第一名。

本溪特产

食用菌:属自然生长的无毒真菌子实体,对光照、温度、水分和营养基等生长条件要求极为严格。可食用的菌实体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县内有160余种食用菌。常见的食用菌有:木耳、棒蘑、棕灰口蘑(小灰蘑、灰蘑)、侧耳(元蘑、冻蘑、黄蘑、粗皮侧耳)、猴头蘑、红蘑、苕帚蘑等。产量较大的品种有:木耳(黑木耳、黑菜)生长在山林中的栎、槭、椴、榆、柞等阔叶树种的倒木及伐柱上。每年夏秋逢雨时节,便可到林中采集。目前,人工培植黑木耳已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蜜环菌(棒蘑)夏季时节,生于阔叶、针叶多种树的根部、干基部。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含蛋白质、脂肪、脱氨酸等多种成分,有祛风湿、活脉络、强筋壮骨功能。
野果:本溪满族自治县野生果品种类繁多,年生长量约500吨。主要品种有:猕猴桃(软枣子)属猕猴桃科,高枝藤本,县内各地均有分布,果实含丰富的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可做罐头和饮料。山葡萄属葡萄科,木质藤本,常以卷须攀附于其它植物上,长达15米以上。果实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可鲜食,并可加工成果酒、果汁、果糕、果干等。山梨(秋子梨)蔷薇科,落叶乔木,果熟后果肉变软。味酸甜适口,除鲜食外,可造酒和加工成梨干果脯等。野生山梨苗木抗逆性强,可作为其它梨种的嫁接砧木。山里红蔷薇科,落叶乔木。每100毫升果肉含糖分3.55克,酸量1.91克,淀粉27.15克。果味酸甜,可鲜食,也可酿酒,制果酱、果汁、果脯、果糕、果干等。幼苗可作为山楂的嫁接砧木。此外,常见的野果还有杏、樱桃、山丁子、悬钩子、胡桃(山核桃)等。
山野菜:本溪满族自治县的林冠下、山谷、溪旁盛产野山菜,年生产量约上千吨。山野菜由于是在天然环境下生长,比一般蔬菜更具有味道鲜美,无人为污染等优点,许多山菜又是名贵中药材,有防病抗癌的功效。近年来,山野菜已成为食品加工的重要项目,并且通过外贸出口,成为创汇的名贵土产。本溪满族自治县出产的山野菜主要品种有:刺嫩芽、大叶芹、蕨菜、猴腿(猴腿蹄盖蕨)、黄花菜(金针菜、黄花苗子)、唐松草(猫爪子)等。刺嫩芽(嫩芽楤木)属五加科,落叶小乔木,多生于阳坡或半阴坡的杂木林中或次生林中,嫩芽含多种维生素及糖分、蛋白质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名贵食用山野菜,根皮可入药。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坡均有生长。大叶芹(大耳芹)属伞形科,须根,系多年生夏绿草本。生于山坡林下,喜腐殖质土壤。幼苗4—6月采食,嫩茎营养丰富,可加工成多种菜肴。蕨菜(蕨)属蕨科,多年生夏绿草本。蕨全株含单宁百分之九点零四,可提取栲胶;含维生素百分之三十,是造纸、纤维原料;根茎可入药、提取淀粉、制糊胶等;嫩苗每百克含胡萝卜素1.68克,维生素丙3.5克、蛋白质2.2克、脂肪0.19克,营养丰富,清香可口,是山野菜中的上品。中草药本溪满族自治县野生中草药114科、970种,名贵、常用的有120种,是东北重要的中草药宝库,主要名贵品种有:人参(棒槌、山参、长白参)五加科,多年生草本,东北三宝之一。主根粗大、肉质、长圆柱形,下部有较长的根须分枝。人参根入药,属于滋补强壮药物,有治疗神经衰弱、帮助消化和血液循环、增强生殖机能、恢复身体健康等效能。细辛(细参、辽细辛)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斜生,节较密,具有特异辛香气味。细辛全草入药,有解毒、驱风、发汗、祛痰、镇痛等疗效。五味子(北五味子、辽五味子)木兰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全株有香气,茎缠绕其它树上。浆国球形,穗状,成熟时红色。五味子果实入药,有连结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等功效,降低转氨酶效果较好,临床用以治疗慢性肝炎。此外,黄芪、贝母、桔梗、柴胡、龙胆草、木通、猪苓等多种中草药,都有大量出产。
繁多的野生动物:本溪满族自治县动物资源种类繁多,有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鱼类等野生动物共493种。其中,列入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鸳鸯(匹鸟官鸭)、鸢(老鹰、鹞鹰)、苍鹰(黄鹰)、金雕(红头鹰)、水獭(水狗、獭)、狐(狐狸)、黑熊(狗熊、黑瞎子)等37种;列入地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的有大杜鹃(布谷)、鹌鹑、环颈雉(野鸡)、太平鸟(十二黄、连雀)、狗獾等66种。常见名贵品种有:雉鸡(环颈雉、山鸡、野鸡)雉鸡属广栖性种类,以疏林、杂草、灌丛多见。雄雉羽毛鲜艳,白色颈环明显,尾羽长,有观赏价值,羽毛是工艺品原料。雉鸡肉质鲜美,是山珍野味的佳品,近年人工驯养发展较快。中国林蛙(林蛙、蛤士蚂、田鸡)林蛙在全县广泛分布,一般生活在森林植被较好的山沟里,以小溪河流为中心,活动范围1公里左右。林蛙营养丰富,是传统的药用动物,有补虚损、解痨热、滋补强壮等功效,是产后气虚、年老体弱者的上乘补品。斑鳜(鳜鱼、鳌花、花鲫子)斑鳜栖居于清净水域,太子河上游有出产。该鱼肉质鲜嫩,少刺,熟食肉呈蒜瓣状,形味美佳,被誉为“淡水鱼之王”,是名贵淡水鱼之一。细鳞鱼(细鳞、细鳞鲑、山细鳞)是栖居于山川溪流里的冷水性名贵鱼种,本溪满族自治县太子河上游有出产。细鳞鱼肉肥、含脂量高,为稀少名贵的上等食用鱼类,肉味鲜美,营养丰富。
鳖:本溪满族自治县几条较大河流均有分布,稀少,不易捕捉。鳖营养丰富,肉味鲜美,素为宴席佳肴。其头、甲、肉、血、卵、胆、脂肪都可入药,主滋阴补血、清热消瘀。可治阴虚发热、肝脾肿大、胸肋作痛、闭经难产、崩漏带下、脱肛痔漏、淋巴肿胀、小儿惊风等病症。

地名由来

本溪县名源于清代。据《重修观音寺碑记》载:“盛京(今沈阳)城南百里之外,有本溪湖,湖侧有观音古刹。”另据《八旗通志》载:“雍正五年(一七二七年)此湖(本溪湖)称为杯犀湖。”很久以前传说,湖水尚小,宛如一杯清水,湖底下窄上宽,形如犀牛之角,故以形态命名“杯犀湖”。这是本溪湖较早的名。后因怀犀湖较为难写难认,遂改称为本溪湖。清光绪三十二年始设本溪县,因县衙在本溪湖附近,故名。

风景名胜

综述:本溪满族自治县是国家闻名旅游胜地,也称“燕东胜境”。这里有本溪水洞等六处景点组成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三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山、水、洞、泉、湖及名贵树种,奇花异草和珍奇鸟兽。本溪水洞、中外驰名,世界罕见;关门山峰叠嶂,溪流清澈,素有“东北小黄山”之美称;铁刹古松苍劲,传说神奇;汤沟、温泉等地热泉疗身治体,医治百病;大石湖深不可测,幽静秀美;观音阁水库高峡平湖,荡人心魄。此外,还有云台卷舒山,大地公园、生态园等,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中外游客。
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本溪市东南七十公里处,森林公园占地3517公顷,森林覆盖率95%,园内植被保存完好,古树名木众多,风景秀丽,是一处集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休闲于一体的森林旅游景区,也是辽宁50佳景之一,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森林公园内有四大景区:小黄山景区、夹砬子景区、龙门峡景区和月台子景区,计108处景点。各景区或山姿奇秀、或峡谷幽逐、或清溪缠绵、或林荫遮蔽,移步换景,暇想万千。景点中尤以夹砬子景区内的“雄狮守关”和龙门峡景区内的“晶帘瀑布”最为壮观。“雄狮守关”山岩壁立,颇像雄狮,怒目圆睁,守卫关隘。“晶帘瀑布”形如雪浪、三折跌荡、断落处溅起朵朵水花、泻入青潭、轰鸣振耳。特别是昆明世博会首次参展的本溪市市花天女木兰,秋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枫叶,已成为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最为独特的景观。园内四季风光各具特色。春日,山花烂漫五彩缤纷;夏日,柏苍树翠,清幽凉爽;秋日,澄红金黄,野果清香;冬日,飞雪迎客,冰崖百丈。关门山有五美:山美、水美、树美、花美、雾美。晨昏雨后,云雾升腾,气势磅礴,云脚缓步,青山拂纱,群峰时隐时现,宛若瑶池仙境又如九重洞天。在景区内漫步,可随处听到山鸟啾鸣;可随处看到彩蝶飞舞,偶尔也可看见山兔、狍子等,从林中穿跃,野趣横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戏于水面,黑熊也时常出没。
大石湖:大石湖,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兰河峪乡东南山麓的鹰嘴山下,距县城区约50公里处,它是太子河水系的发源地之一。大石湖,以其五个次第相连的湖潭而得名,湖潭依次承接,瀑布飞溅掩映,故又称之为“五湖四瀑”。一湖命名为“天池湖”,湖水面积约180平方米,水势湍急,飞流直下,飞珠溅玉,形成一幅天然的大瀑布,瀑落之处,湖深水暗,因其居五湖之上,恰如“长白一天池”。二湖,湖水面积约65平方米,水面积虽居五湖之末,但其水流汹涌,湖水暗绿,漩涡翻滚急骤,水深莫测,景象大奇绝,神话传说之多而居五湖之首位,故称之为“水晶宫”。三湖流势渐缓,湖水面积约150平方米,湖水澄清,落叶入水不浮且清晰可见河底枫叶,素有“见叶潭”之称,据传说此湖是龙的理想栖息地,故称为“龙潭”。四湖湖面约160平方米,此湖相比之下有奇特独到之处,湖东崖壁上有一天然石洞,洞可容人。洞内冬暖夏凉,别有情趣,伫立崖边,俯瞰湖水咆哮,恰似巨龙奔腾,极目望崖洞,仿佛洞内有神佛静坐祈祷祝福。此湖称之为“龙神湖”。五湖人称之为“聚仙湖”,水域面积约165平方米,水从岩缝中依势随波逐流而下,水势渐弱浅平,缓缓流动,仔细观望,凝思遐想,正所谓群仙聚会于此,共商良谋于今霄。因此封之为“聚仙湖“恰到好处。此外,还有“仙人指路”、“点将台”、“翡翠石球”等众点景点。是观光游览避暑胜地。

经济概况

本溪满族自治县2010年gdp为118亿元,人均gdp为3.93万元(约合5871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8.7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740元。本溪满族自治县“十二五”时期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确保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力争实现“翻两番”。主要综合指标增长速度步入全省前直5名,挺进全国百强县。2011年主要预期指标是:GDP实现150亿元,同比增长2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1.6亿元,同比增长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120亿元,同比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0亿元,同比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051元,同比增长15%。
资源概况:本溪满族自治县是辽宁省重要天然次生林保护区,林产丰富,林地面积26.1万公顷。木材蓄积量133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2.8%。近年来,我县利用林业资源,发展了多种产业。其中木业加工从细木工板到高密度板、集成材、高档餐具、家具等,年产值4亿元。本溪满族自治县盛产中药材300多种,年产量750吨。主要品种有人参、辽细莘、辽五味、黄芪、桔梗、刺五加等。其中,辽细莘、刺五加在国内外享誉盛名。本溪满族自治县年产林蛙1亿只,林蛙油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目前,已有林蛙油生产厂四家,年产林蛙油2吨。野生山野菜是本溪满族自治县的一大特色产业,主要品种有蕨菜、大叶芹、刺嫩芽等三十余种,年产量1000吨。加工的保鲜品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境内水利资源极为丰富,大小河流近百条。其中,七条主要河流的水能蕴藏量为10.3万千瓦。多年平均地表水流量为143,120万立方米。现已建成水库四座,小水电站13座,装机容量为33,500千瓦。年发电量为11,515万千瓦时。观音阁水库为辽宁省十大水库之一,蓄水量为22亿立方米。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可以进一步引进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电力和水产养殖业。根据水利部门的勘察设计,在太子河、汤河水系还可以建5座水电站。装机容量可达16,220千瓦时。本溪满族自治县地质自然构成比较完善,由太古代、元古代、中生代等部分组成。现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132种,分布较广,是辽宁及全国的重要原材料基地,素有“东北地质摇篮”之称。可供开采的矿藏有煤、铁、金、银、铜、硫化铁、石灰石、石墨、钾长石、方解石等30多个品种。目前,县内已有各类采矿企业300多家,各类矿产品加工企业50多家,主要产品有金属硅、硅铁、金、银、铜、铅、锌、硫化铁、白云石、原煤、铁精粉、方解石、大理石等,无烟煤可采贮量3000万吨,年产量100万吨,铁矿石可采贮量3000万吨,年产铁精粉60万吨,产品销售国内外市场。
工业:本溪满族自治县工业基础雄厚,全县有大中型工业企业38家,拥有固定资产22亿元,形成了以采矿、冶金、化工、机电、建材、轻工等为主导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本溪北方曲轴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曲轴专业生产厂之一,生产的锻钢和球铁曲轴远销国内外;本溪氯碱总厂生产的聚氯乙烯广泛应用于化工、建材、轻工等行业;本溪冶炼厂生产的炼钢脱氧剂销往全国各大钢铁企业;本溪电缆集团生产的系列高强度铝合金导线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铁刹山酒厂生产的系列白酒,荣获辽宁省名优产品称号,系辽宁省十大名酒之一。
农业:本县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水稻、大豆、花生等。养蚕、养参、养鹿业很发达。山区盛产大叶芹、蕨菜等,畅销日本等国。森林面积307.2万亩,立木蓄积量达949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油松、云杉、水曲柳等270多种。每年为国家输送大量木材。
旅游业:本溪满族自治县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国家4A级景区三处:本溪水洞,关门山,关门山水库。本溪水洞位于本溪市东35公里的太子河畔,是四、五百万年前形成的大型充水溶洞。本溪水洞分水、旱两洞。水洞深邃宽阔,一条蜿蜒5800米的地下长河贯穿全洞,有九曲银河之称。已向游人开放的2800米中有三峡、七宫、九湾之分,步步是景。洞内水流终年不竭,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7米。新开发的“源头天地”、“玉女宫”等500米暗河景观别有天地。洞内常年保持10℃的恒温,四季如春。旱洞长300米,洞内怪石嶙峋,起伏多变,洞中有洞,曲折迷离,有古井、龙潭、百步池等,现辟为古生物宫。洞外盘缘山腰的古式回廊,别具风韵的人工湖和水榭亭台,使水洞内外景观相得益彰。交通:本溪火车站有旅游专线车前往。门票:70元,乘船游览约1小时。本溪水洞是目前发现的世界第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于1983年对外开放;199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7年被国际旅游洞穴协会接纳为亚洲首批会员;2002年3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名胜风景区,并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本溪市东南70公里处,森林公园占地3517公顷,海拔310米—1234米,森林覆盖率85%。园内植物保存完好,古树名木众多,风景秀丽。是一处集旅游、观光、避署、度假、休闲于一体的森林旅游景区,也是辽宁五十佳景之一。森林公园内有四大景区小黄山景区、夹砬子景区、龙门峡景区和月台子景区,共计108处景点。1998年建成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游客600万人次,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关门山水库风景区位于辽宁东南部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距本溪水洞25公里,是自然景观与现代建筑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其他著名景点还有:铁刹山,温泉,汤沟,大石湖泊
交通:本溪满族自治县交通是铁路纵横、公路交错、四通八达。纵向铁路有沈丹线(沈阳--丹东)从本县西南部由北向南穿过;横向铁路有溪田线(本溪--田师傅)从本县中部由西向东到达田师傅镇。主要公路有:沈丹高速公路从本县西南部由北向南穿过;304国道(丹东--霍林河)从本县西南部由南向北穿过;本桓线(本溪--桓仁)从本县西部由西向东穿过;铁长线(铁岭--长甸)从本县东部由北向南穿过;沈环线(沈阳环线)从本县西北部由北向南穿过;张庄线(张家堡--庄河)从本县西南部由东向西穿过;小小线(小市--小塔子)从本县中部小市镇由东向西北穿过;小草线(小市--草河口)从本县中部小市镇向南穿过;闻名全国的八盘岭隧道,就在本县境内的本桓线上。沈丹、溪田铁路在县内站点12处。县城小市距本溪市区40公里,距省会沈阳100公里,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85公里,距丹东大东港200公里,距大连340公里,距营口港230公里。通讯发达,实现光缆程控,直通海内外。

行政区划

本溪满族自治县辖10个镇、1个乡:小市镇、草河掌镇、草河城镇、草河口镇、连山关镇、高官镇、清河城镇、田师付镇、南甸子镇、碱厂镇、东营坊乡。
小市镇镇政府驻小市村,人口9.67万人,面积433平方千米,辖10个社区居委会:温泉、站前、西山、中心、文化、向阳、棉织、煤炭、小市、水库;20个村委会:小市、观音阁、香磨、张家堡、谢家崴子、青石岭、同江峪、城沟、上堡、下堡、达官寨、右寨子、陈英、朴家堡、东街、碱厂堡子、山城子、磨石峪、柜子石、财峪。
草河口镇镇政府驻草河口,人口2.61万人,面积198平方千米,辖4个社区居委会:祁家堡、新市、胜利、化工;8个村委会:草河口、茳草、云盘、北沟、祁家堡、西沟、正沟、东沟。
连山关镇镇政府驻黄岭,人口1.55万人,面积203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中心;8个村委会:黄岭、棒槌岭、摩天岭、石岭、刘家、中河、苏家、新开。
草河城镇镇政府驻草河城,人口1.45万人,面积205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草河城、黑峪、峪西、四棵树、王坊、徐堡、沙河沟、白水、关口。
田师付镇镇政府驻大堡,人口3.85万人,面积90平方千米,辖8个社区居委会:东山、东风、大东、建设、河北、荣桥、铁路、西山;6个村委会:魏家堡子、孔家堡子、全堡、大堡、太平、铁刹山。
南甸子镇镇政府驻沟口,人口1.65万人,面积127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南甸子、东明;9个村委会:南阳、小峪、沟口、南甸子、二道河子、才窑、马城子、滴塔、北甸子。南甸子镇在90年代之前是交通要道,贸易发达,有土产公司/生产资料公司/木材公司等,当观音阁水库建设之时老铁路改线,各种新兴批发零售物流出现之后没落,就是南甸的败落之际,现在的南甸镇老街里基本已成死城。
清河城镇镇政府驻清河城,人口1.27万人,面积319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前央、东阳、清河城、陈贾、台后、望城、城西、孟家、万利、马家沟。
碱厂镇镇政府驻碱厂,人口2.05万人,面积135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镇东、镇西;10个村委会:碱厂、民主、长咀、桦皮峪、台山、黄家堡、胡家堡、九龙、赵家堡、王家崴子。碱厂逢30有碱厂大集,非常热闹,历史悠久。
草河掌镇镇政府驻草河掌,人口1.18万人,面积375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郭堡、套峪、崔家坊、瓦坊、姜堡、草河掌、马骥、佟家堡、胡家堡子、榆村。
高官镇镇政府驻偏岭村,人口0.75万人,面积157平方千米,辖8个村委会:偏岭、法台、红光、西麻户、松树台、肖家河、高官、花岭、安家、红石、磙子沟、田家堡、五日地等村。(偏岭、法台、红光、西麻户、松树台等村原为偏岭镇,后偏岭镇与高官镇合并,改称高官镇,但镇政府驻地变更为偏岭村,原偏岭镇辖村希望有掌握资料者补齐)偏岭镇原辖村:偏岭、法台、红光、西麻户、松树台、三合村、泥塔村。偏岭镇当时与高官乡合并为高官镇。
东营坊乡乡政府东营坊,人口1.16万人,面积210平方千米,辖8个村委会:东营坊、荒地、宫家堡、湖里、红土甸子、大阳、小东沟、洋湖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