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省电子地图 >
长春市地图
长春市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位置:长春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岸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是东北地区天然地理中心,东北亚几何中心,东北亚十字经济走廊核心。总面积20604平方公里。居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2’。幅员20604平方公里。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截至2008年3月,户籍人口745.9万(2007年),总人口接近1000万(包括外来和流动人口)。其中市区人口487.6万人,居住着汉、满、蒙、回、朝鲜、锡伯、壮等46个民族。长春位于东部低山丘陵向西部台地平原的过渡地带。平原面积较大,台地略有起伏,地势平坦,便利交通。长春地区除东部有小面积的低山丘陵,绝大部分为台地,第二松花江(西流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纵贯其间,沿河两岸则为平坦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方便交通。四通八达的自然区位,对发展长春经济十分有利。长春地区自然区有两个特点:一是地势起伏小。地表相对高差不超过40米至50米,地面坡度不超过4度至5度,有利于发展城市交通运输。二是地耐力比较好。长春地区的地质基础比较稳固,地耐力为15吨至20吨/平方米,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地表形态:长春到四平深断裂是一条分割山地与平原的主要构造线,以东为隆起区,以西为沉降区,长春地区位于隆起区与沉隆区之间。地质构造的过渡性决定了长春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形成了东高西低的地貌特征。长春地区地貌由山地、台地和平原组成,形成了“一山四岗五分川”的地貌格局。长春山地面积不大,约占长春地区土地总面积的9%。其中,低山占2.56%,丘陵占6.44%。主要有大黑山和吉林哈达岭。长春台地面只较大,约占土地总面积的41%。其中,平缓台地占35.23%,高台地占5.77%。主要有榆树台地、长春台地、双阳台地和优龙泉台地。长春平原面积最大,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0%。其中,河谷平原占39.4%,低阶地占7.5%,湖积平原占3.1%。主要有双阳盆地、松花江河谷平原、拉林河河谷平原、饮马河河谷平原和农安湖积平原。长春城区位于东部山地向西部平原过渡的台地上。地势东高西低,地貌由台地和平原组成。其中,台地占70%、平原占30%。不同的地貌类型对城市建设起着不同的制约作用。
季风气候:长春市气候宜人,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2-3度,夏季又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3-5度。无论从哈尔滨南下还是从沈阳北上都会感觉到气温的细微变化,冬日无干冷,夏日无酷热是长春最大的气候特点,所以长春是名副其实的“春城”。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适中的气候特征,为人类开发和利用大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结构与大气环流相配合的作用,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四季分明。春季较短,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炎热天气不多;秋季气爽,日夜温差大;冬季漫长较寒冷。季风显著,雨热同季。冬季在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下,气候寒冷而干燥。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与东南移动的贝加尔湖的冷空气交汇于此,降水丰沛而集中。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的年差较大。冬季的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则高于同纬度地区。气候东西过渡,热量水分适中。由于长春市处于吉林省东部山地向西部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所以具有东部山区湿润气候向西部半干旱气候过渡的特征。过渡性气候使长春市的光照充足,热量条件优于东部,而雨水条件又好于西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长春市年平均气温4.8°C,最高温度39.5°C,最低温度-39.8°C,日照时间2,688小时。夏季,东南风盛行,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过境。年平均降水量522至615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秋季,可形成持续数日的晴朗而温暖的天气,温差较大,风速也较春季小。
最佳旅游时间:长春东部和南部虽距海洋不远,但由于长白山地的阻挡,消弱了夏季风的作用;西部和北部为地势平坦的松辽平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畅通无阻,冬季风的势力影响很大。故全年温度变化显著,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冬季严寒漫长。在春、夏、秋三季,除7-8月短暂的高温外,长春的天气多数是温和宜人的,春季5~6月,秋季9~10月,温度适宜,大部分时间风和日丽,适宜旅游和户外活动。而在几乎长达半年的冬季,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总能让人忘记寒冷,长春净月潭滑雪场是国内最知名的滑雪场之一。此时,树挂、雾凇也把冬天的长春装扮得分外妖娆,比夏天更多了几分独特的韵味,1-2月间是长春最冷的时候,也是最美的时候,大雪覆盖的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展现出一片林海雪原的风貌,也是滑雪者小试身手的好时节。提示:1-2月长春气温基本在0度以下,户外活动要注意防寒,特别是头部、手足等部位;雪上光线强烈,防晒工作不可马虎;另外滑雪应佩戴墨镜,以免出现雪盲现象。

长春市市花

长春的“市花”是君子兰。几乎家家户户都栽培着这种来自宫廷的名花。这种花古朴庄重,花十分端庄艳丽,有一种古雅的美,是中国花卉中少见的一族。著名的人民大街两侧,高大的树林整齐地排列着,街口的石阶上,种植着一畦一畦的鲜花,满街飘香。君子兰是全国20种名花之一。1984年10月ll日,经长春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了《关于命名君子兰为长春市市花的决定》。会议决定命名君子兰为长春市市花。长春君子兰于1931年由日本园艺家村田引入我国东北,当时在伪满皇宫内栽培,专供伪满皇帝溥仪等少数人观赏。1945年抗战胜利后,传入民间,在公园内养植。

基础设施

公路:长春市公路交通网络健全,全市共有公路564条,总里程达6815.5公里。其中国道6条、672.5公;省,道7条,总里程达398.9公里;县道28条、1420.5公里;乡道515条、4288.1公里;专用车道8条、35.5公里。在公路总里程中,高级次高级路面3565.37公里、有路面里程6740.78公里、晴雨通车里程6552.93公里。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达279.3公里,一级公路达225.1公里,二级公路达510.6公里。三级达2204.3公里。全市公路网密度达33.1公里/百平方公里。目前,长春通往周边主要城市和各县(市)区基本用高等级公路相连,市区主要公路出口全部达到一级公路标准。100%乡镇实现乡乡通油路。一个城乡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全市共有公路客运站点73个。其中,一级站4个;二级7个;三级站17个。共有公路客运线路974条。其中,跨省线路65条;跨市线路150条;跨县线路759条。
铁路:铁路贯通东西南北,四通八达。长春的铁路位处京哈线铁路大动脉上,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达国内各大城市,现已开通直达北京、广州、西安、上海等地的特快、直达列车。有长春至大连、哈尔滨、白城、图们、4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日发送旅客6万多人次。长春铁路分局运输生产布局调整后车务系统共有9个单位,长春、四平、长春北、白城站,长春、大安北、白城、郑家屯车务段和陶榆管理中心。管内车站总数127个,其中特等站1个,一等站3个,二等站7个,三等站19个,四等站84个,五等站13个。
航空: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为4D级,开辟了39条国内外航线,使长春的对内对外交往更加高效便捷。国际上已开通长春至汉城、仙台、东京、香港、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内航线已开通长春至北京、上海、成都、昆明、厦门、西安、桂林等主要城市。
公共交通:长春市区交通十分便利。市区公交车网发达,截止2007年末,包括国有公共汽车线路、小公共汽车、专线小公共汽车和交线公共汽车共计340条公交线路。公共出租交通,长春的出租车行业高度发达,出租汽车总量、人均出租车占有量以及出租车行业对经济贡献率均居于全国前列,其中人均出租车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长春的出租车司机热情好客,服务态度热诚,长春“的哥的姐”全国闻名
高速公路:长春市的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开通了长春—四平、长春—吉林、长春—营城子、长春—拉林河高速公路。长春—四平高速公路是国家公路主干线,是北京至哈尔滨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线全长133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路宽26米,双向4条车道。1996年9月竣工,为吉林省内第一条高速公路。这条路还与辽宁高速公路连接,可直达沈阳、大连、北京。长春—吉林高速公路,是国家“两纵两横”公路干线长春至珲春支线的重要路段,是通往图们江下游经济开发区的黄金通道,该路段全长83.55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按6条车道布设路基,全立交,全封闭道路。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长春、吉林两市经济一体化健身,并以此为轴心形成东北亚工业经济走廊。长春—营城子高速公路,是长春至白山公路中的一段,是吉林省30年公路网“四纵三横两环出口成网”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路全长68.83公里。大大方便了吉林省东南部山区的开发建设。长余高速公路(国家公路主干线京哈高速长春--拉林河段)于2002年9月通车,它是吉林省第一条省际高速公路,全线广泛应用了新技术和新材料,概算投资为43.23亿元,总长161公里,是吉林省最长的一条高速公路。

长春友好城市

日本——仙台,塞尔维亚——诺维萨德,英国——伯明翰,美国——弗林特,白俄罗斯——明斯克,加拿大——温泽,斯洛伐克——日利纳,韩国——蔚山,美国——小石城,新西兰——马斯特顿,俄罗斯——乌兰乌德,朝鲜——清津,瑞典——穆拉,德国——沃尔夫斯堡,法国——蒙特勒依,墨西哥——蒂华纳,韩国——昌原,中国——苏州,中国——天津

长春方言

长春方言分古典方言和近代方言两个发展阶段。古典长春方言来源于古老的肃慎语以及后来的古扶余语和辽东古汉语。清中叶之前一直是满洲国语的正音地区,随着近代长春的崛起逐渐与闯关东的河北、山东方言相混合,满洲国语正音遂消失。近代长春方言属于东北官话吉长方言长哈小片,起源于大量的河北,山东移民与原关外汉人和满族人语言的混合。由于长春在建国后大量各地移民融入,所以又形成了口音较东北大部分地区为轻,即更接近普通话的特点,在全国范围来看都是普通话普及程度排名前列的。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长春市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截至2007年末各城区户籍和实际居住人口数据。单位:万(五环内外,含四大开发区),六大主城区人口(含双阳):641.17万人。分区:户籍人口:实际居住人口:南关区112.37万130.25万宽城区85.51万105.11万朝阳区100.78万135.76万二道区80.93万92.83万绿园区100.26万132.22万双阳区40万45万榆树市126.6万126.6万九台市70万70万德惠市95万95万农安县115万115万

长春地铁·轻轨

长春是中国第一个规划地铁的城市(1938年),新中国第一列地铁就诞生于长春。《长春地铁1号线建设方案研究》,长春地铁的建设在即!地铁方案研究目的,一、长春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二、国家关于各地建设地铁与轻轨的有关政策和长春市的基本条件,三、长春地铁1号线的规划,四、长春地铁1号线修建的必要性,五、长春地铁1号线的主要工程方案,六、各地建设地铁的情况,七、建设长春地铁1号线的可行性和建议,《长春地铁1号线建设方案研究》,课题组成员名单,……,一、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1、长春市城市概况,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和科教文贸城市。全市土地总面积20571平方公里,下辖4个县市、6个区,总人口868.72万人。市区建成面积660.19平方公里,人口487.6万人。长春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88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370亿元。2、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长春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至2020年,把长春市建设成经济实力较强,社会文明进步,科学技术先进,城市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开放型、多功能、具有北方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总体规划中确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是:“市区基本建立以快速路、快速轨道交通和准快速公共交通为骨干、功能多样化和结构合理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基本建成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3、长春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长春市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修编。2002年8月由长春市规划设计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北京中城捷咨询公司完成了《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并经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参与的专家评审,经市政府批准,纳入新修编的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长春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5条地铁和轻轨线路组成放射式的线网,其中3条放射线为地铁线(1、2、5号线)、2条半环线为轻轨线(3、4号线)。线网总长度179公里,中心城区线网密度为0.36公里/平方公里;核心城区线网密度为1.1公里/平方公里。4、长春市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根据国家关于轨道交通建设的规定,各城市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础上,编制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国务院批准各地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后,代替轨道交通项目立项。该市于2003年末编制了《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4年至2005年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分别进行了审查,2006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在建设规划中,长春市确定了2010年前分三期工程完成轻轨3、4号线建设,2010年至2020年建设长春地铁1、2号线市区段工程,线路总长42公里。……,三、长春市地铁1号线的规划,长春地铁1号线工程是长春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的1号线,位于市区中部,线路贯通城市南北方向,贯穿宽城区、朝阳区和南关区,北起兰家,途经北三环、台北大街,长春火车站,沿人民大街,经人民广场、文化活动中心、东北师大、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工农广场、长春明珠居住区、雕塑公园等大型客流集散点,至永春终点,线路全长37.8公里,是轨道交通线网中大运量级骨干线路。在线网规划中,计划在2010年至2015年建设长春地铁1号线的北三环至南绕城高速公路段,全长约20公里,(在城市中心区为地下线路,其余为高架线路和地面线路),设车站18座,车场一座,预计估算总投资61.87亿元,单位造价3.09亿元/公里。根据最新的线路方案和规划思路,市区段20公里线路均为地下线路,造价有所提高,预计估算总造价为84.5亿元,单位造价为4.2亿元/公里。……,3、长春地铁1号线的建设时机,按照国家有关建设标准,作为地铁工程,一般1条线路的工程建设需要4—5年的时间,工程的前期筹划需要1-2年时间,长春地铁1号线的建设时间宜作如下安排:2007年—2008年,做工程的前期研究,立项的准备工作。2009年,开工建设长春地铁1号线工程。2012年—2013年。长春地铁1号线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