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地图
长宁区相关地区地图:
教育事业
长宁区教育文化发达,区域内拥有上海交大管理学院、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硅酸盐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以及延安中学、市三女中、耀中国际学校等名校。虹桥路、新华路国道是市级景观道路,沿线的上海芭蕾舞学校、刘海粟美术馆、广播大厦、宋庆龄陵园、上海民族乐团、上海影城等人文景观连成一线,形成别具特色的文化走廊。历史名人
乔一琦:乔一琦,字原魏,号伯圭,上海县西乡(今属上海长宁区)人。祖居法华镇高封桥。少年聪颖,体力超人,喜好驰马击剑,能开五石弓左右射箭,以武勇著称。16岁补博士弟子员,喜欢结交朋友,轻财尚义,人们都称他“乔公子”。是时,川沙近海处有一黑色野马出没,性烈,伤及百姓,无人能制,乔设计捕捉并驯服为自己坐骑。乔习书法,专攻怀素、二王笔法,后有集王羲之书《金刚经》、草书《千字文》石刻问世,书法属上品,董其昌称之“生龙活虎”。其诗作也甚佳,今存所著18首诗的草书帖和金刚经石刻两种,藏于上海博物馆。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乔中武举,受委把总,奉命练兵孟河。后任辽东广宁卫守备,不久移驻山海关东之滴水崖,乔书大字“镇星之精”于石。万历四十六年五月,乔升任辽东镇江卫游击,日夜练兵,从不懈怠,以防境外后金军入侵。是年,金兵攻抚顺,神宗帝惦念辽警,召刘?为左府佥书。翌年二月,经略杨镐令大将军等率兵四路出师,刘为南路右翼,当时需挑选勇敢善战的人当先锋,大将军说:“谁也没有乔公子合适!”于是拜乔为游击将军,统领健卒500人先行开道,兼监督由姜弘立、全景瑞统帅的朝鲜军并肩进击。乔军进入宽奠口,与后金军遭遇,激战数十次,所向披靡。接着,乔与海盖道、康应乾所率朝鲜军合兵,军队集结于富蔡郊外,准备深入敌后进击。此时,刘?所率南路主力败溃,几乎全军覆没。乔军陷入包围,转战退至滴水崖,乔中流矢,打算移据固拉库崖准备反击。不料,朝鲜军主帅姜弘立、全景瑞被俘投敌。乔腹背受敌,图谋恢复无望,又宁死不降,便面向京师跪拜后,从容投崖自殉,时年49岁。从死士卒有42人。明熹宗临朝,兵科杨涟奏乔殉难之事,熹宗皇帝嘉奖其义,封赠乔为左府都督同知,袭陛四级,子本卫世袭百户。赐钱财建特祠于法华镇西三里处乔家宅,名乔一琦祠堂,朝廷每年派官致祭。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朝廷赐乔忠烈,加谥号太傅,入祀忠义祠。乾隆皇帝在苏州见到乔的后裔乔光烈时称赞说:“汝家真文武世家也!”,至今,遵义路街道仍有乔氏一脉延续。秦瘦鸥:秦瘦鸥,江苏嘉定县(今属上海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大学求学时期,撰写出版短篇小说《恩·仇·善·恶》,这是他文学生涯的第一步。此后的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秋海棠》、《危城记》、《劫收日记》;散文集《晚霞集》、《海棠室闲话》、《戏迷自传》;文学评论集《小说纵横谈》;译作《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等;另有大量未成集的诗歌、杂文、新闻、评论。民国30~31年(1941~1942年)间,小说《秋海棠》在《申报》上连载后,由多家书店出版,1956年修改后由上海文化出版社重印。《秋海棠》曾被改编为话剧、沪剧、粤剧、评弹等广泛演出,后又改编成电影,搬上电视荧屏,还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文化大革命”中,秦受到批斗,曾想与老舍、傅雷一样以死抗争。在一次野蛮的街头批斗会之后,人群中有一个老人走到他身边低声劝慰,秦从读者的理解和爱护中得到安慰,终于走出了绝望的泥沼。在干校劳动时,他常偷偷地在香烟盒背面或练习本上写小说草稿,这就是后来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劫收日记》。1982年,秦迁入法华镇路淮海大楼新寓。他虽步入耄耋高龄,又身患顽症,仍经常参加街道里弄活动,替邻里向街道或区政府写信,反映民情、民意,还为近邻莘莘学子辅导高考作文,指导写作,并给收入低微的里弄清洁工阿姨以接济,受到居民们称道。每从报上得知某地发生灾情,某部队战士生了重病,他总是捐献帮困。有一次,他将一件定做的新鸭绒衫捐出,说:“要捐,就要捐好的。”秦还担任家乡嘉定京昆艺术研究会、七色文学社等文化团体的顾问,并将收藏的文史资料和书画捐赠给家乡的文化机构。
人文积淀
一、区群众文化学会:1985年7月20日成立,是全市第一个成立的区级群众文化学术团体。会员除文化事业单位、工商企业的专业文化工作者中的骨干外,还有区人大常委、政府部门局长、街道党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和区委、区政府调研室主管等共61人。学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有针对性课题的研讨年会,不定期出版论文辑。至1992年已撰写120篇论文。其中在全国、上海市及外省市专业理论刊物上发表30篇。有的还获得上海市1986~1989年群众文化论文评选一等奖、文化部青年论文比赛二等奖。二、区图书馆学会:成立于1985年10月10日,有会员74人。宗旨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发扬学术民主,团结全区图书馆工作者,促进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学会经常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培训班等。1988~1990年间,举办3届图书馆学研讨会,收到论文和工作经验介绍76篇,并组织会员到外省市图书馆观摩学习。
三、区影评协会:1985年成立,协会设理事会负责协调下属分会的活动,制定活动计划和审查入会人员资格。下设长宁电影院分会、天山电影院分会和新泾电影院分会。长宁电影院分会和天山电影院分会后分别改为影评中心小组。参加协会的团体单位有45家。协会经常举办影评讲座、新片首映式、电影观摩,导演、演员与影评协会会员以及观众见面等活动。1991年3月,协会在天山电影院举行影片《焦裕禄》首映式与协会会员及观众见面活动中,焦裕禄的女儿焦宋云、演员梁音、周采英、芦珊等出席见面会。
四、区集邮协会:1983年2月7日,长宁区工人俱乐部成立集邮组。不久,更名为上海市长宁区职工集邮协会。协会向会员提供全年邮票,每周一晚上在俱乐部为会员提供邮品交换活动场所和服务。1989年,协会承办上海市第九届迎春邮展。1991年,为纪念中共建党70周年和鲁迅诞辰,协会组织人员到绍兴和嘉兴为大家办理实地寄封、首日封和极限片,并在沪举行以新中国邮品为主的拍卖活动。1991年9月15日,协会更名为长宁区集邮协会。至1992年上半年,有团体会员65个,个体会员1450名。
五、区老年书画协会:区文化馆建立的群众性业余文化团体。成立于1984年6月15日,参加者多为区内离、退休干部。协会成立后,每年举办一次书画作品年展,观众均在千人以上。1990年有20幅作品入选’90上海老年书画展览,1991年16幅作品参加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上海分会的部分会员作品邀请展。此外,协会先后与上海的一些书画社、天津市河西区文化馆进行书画交流。区文化馆经常组织协会为社会和对外交流工作服务。协会成员为区内一些企业无偿作画,为新泾乡、虹桥乡农民作书绘画、写春联,还为小学生上书画辅导课。1980年11月,协会慰问区内13户烈士家属,赠送每户书法、美术作品各一幅。1985年,协会向访问长宁区的日本友好代表团赠送书画作品41幅。1992年,协会的40幅作品在日本川内市展出。会员初时为20余人,至1992年已发展至120人。
六、新泾田野书画协会:新泾乡田野艺术协会分会之一。成立于1986年9月,名为新泾田野墨社。1989年,改称书画协会。该会宗旨以书画会友,切磋技艺,繁荣创作。1986~1992年,先后多次举办和参与新泾乡或市郊乡际间的书画展览。1988年7月,选送4幅美术作品参加上海农民书画大赛,经评画专家提议,这些作品后又被送到北京展出。1991年,会长高金龙的《场圃奶秀》入选首届中日书画公开征集展,《皮影戏演出》、《接新娘》入选市第六届江南之春画展,《接新娘》获二等奖。1988~1990年,先后举办实用美术学习班、幼儿教师美术班和磨漆画学习班,开展基层的美术教育和辅导工作。1991年,在乡政府支持下和学校联合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成立新泾业余学校,设书法、绘画、篆刻辅导班。1992年,举办西郊农民画学习班,并开辟农民画创作室,有7名学员从事农民画创作。
七、三原色篆刻协会:北新泾地区的书画篆刻民间学术团体。成立于1986年9月18日,名为三原色沙龙、三原色印社,1991年,改称篆刻协会。挂靠区文化局,由北新泾镇党委宣传科具体代管。地点在北新泾蒲淞路51号。协会举行不定期的艺术研讨、创作和社会活动。1986~1992年,举办9次书画展览,8次书画篆刻研讨会,曾以集体名义参加过3次全国性的书画篆刻展览。1990年10月,协会会员作品入选“’90国际书法篆刻艺术博览会”。协会曾组织会员为工人疗养院病人和北新泾镇居民提供书画篆刻服务,并向镇上各界名人赠送书画。为基层事业单位布置环境作画300多幅。为外宾接待单位和商店、宾馆提供装潢咨询服务150多次。
行政区划
长宁区下辖9个街道、1个镇:街道办事处:华阳路街道、新华路街道、江苏路街道、天山路街道、周家桥街道、虹桥街道、仙霞新村街道、程家桥街道、北新泾街道,镇:新泾镇历史沿革
“长宁”的地名得名于“长宁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公共租界在曹家渡至北新泾间越界筑路,以英国驻沪总领事之名命名为“白利南路”。1943年以四川省县名改称“长宁路”。1945年置区时,取境内路名命名为“长宁区”。地理情况
基本概述:长宁区,位于上海市区西部,地势平坦,西部略高,东部略低。吴淞江(苏州河)为区境干流,支流均属其水系。境内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区。境域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一部分,经漫长岁月,大片沼泽和沙洲被开垦成水乡。唐天宝十年(751年),境地属华亭县高昌乡。两宋时期,境内先后出现村落和集市,东有法华,西有北新泾。元时归属上海县。明时,法华兴隆成为集镇。清乾嘉年间,法华镇兴旺鼎盛,为上海县西部首要集镇。清末,法华镇人口渐减,建置为乡。境域东北部曹家渡开始崛起,西部新泾等地改属蒲淞镇。民国17年(1928年),区境划归上海特别市,东属法华区,西属蒲淞区。抗日战争期间属沪西区。抗日战争胜利后,区境分属长宁区(民国37年9月~1949年6月间曾改称法曹区)、新泾区。地层构造:区境属长江三角洲,离地面150~300米以下,为晚侏罗纪岩浆岩为主的基岩。基岩至地面为第四纪河流冲积层,冲积层由砾石层、砂砾层和粘土层组成。在基岩之上为厚20余米砾石层,砾石层上部为砂砾层和粘土层相间分布。。
地理位置:长宁区东界位东经121°26′01″,西界位东经121°19′36″,南界位北纬31°10′46″,北界位北纬31°14′43″。
自然地貌:区境地面平坦,海拔吴淞0点高程2.50~4.50米,西部略高,东部稍低。北新泾及虹桥机场附近为4.00~4.50米,向东至中山西路——沪杭铁路地区为3.50~4.00米,沪杭铁路以东至中山公园之间为3.00~3.50米,中山公园以东直至与普陀区、静安区相邻处为2.50~3.00米。近百年随着经济发展,兴建房屋,过量开发地下水,过路车辆增多,自1986~1990年,地面沉降累计2.04厘米,北新泾累计沉降1.93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