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藏电子地图 > 拉萨市地图 >
城关区地图
城关区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社会

2003年,城关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9.09亿元,本级财政收入实现3883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实现3356元,城市居民群众可支配收入达到人均4588.52元。自1979年以来,通过对城市居住环境的大力整治,居住环境日趋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有了飞跃的发展,老城区人均居住面积现在已达到19.8平方米。按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在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主动同友好城区开展文化与经济交流,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加强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市场,发展经济。同时,热忱欢迎区内外有志之士来该区投资观光。以拉萨为中心辐射全区的公路网已基本形成,主要由14条区(省)道、77条县乡公路为基础。已经建成的邮电通讯设施主要有卫星地面站、拉萨程控电话局、拉萨邮政枢纽大楼和无线市话。国内、国际电话直播和传真业务已经开通,城区电话已升至7位,邮电通讯方便快捷。

区域概况

城关区是拉萨市唯一的市辖区,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海拔3650米,面积55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51.4平方公里,聚居着藏、汉、回等31民族,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8℃,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降雨集中于7、8、9月份,多夜雨。年长达3000小时以上。夏无酷署、冬无严冬。城关区不但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通讯、教育的中心,而且是西藏宗教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已发展成为海内外旅客来藏的目的地和了解西藏的重要窗口。作为西藏宗教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拉萨市众多名胜古迹大多坐落在城关区,加之高原特有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探险者与科考人员。

区域概况

城关区地处兰州盆地东部,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属中温带半干旱型气候。全区总面,积22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0平方公里,24个街道办事处,居住着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苗族、瑶族、土家族、朝鲜族、藏族、彝族、裕固族、维吾尔族、侗族、锡伯族、布依族、土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哈尼族、鄂伦春族等36个民族,总人口100万人。邮政编码:730000,电话区号:0931。城关区是甘肃省省会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商贸中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便利——区内兰州火车站是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交汇点,西北铁路交通枢纽,是欧亚大陆桥的联结点;西兰、兰新、甘青、兰包、甘川、兰朗等25条公路干线通往全省各地及邻近省区;高速公路直通兰州机场,每周百余次的航班,可直达香港、北京、上海、乌鲁木齐、沈阳、西安、郑州、武汉、广州和成都等地。

自然地理

拉萨市城关区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区域东西跨距28公里,南北跨距31公里,面积为55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58米。辖区东与达孜县、西与堆龙德庆县相邻,南与山南地区贡嘎县、扎囊县接壤,北靠林周县。是目前西藏拉萨市区唯一的县级行政区。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西藏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少,属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年最高气温29.6°C,最低气温零下16.5°C。城关区境内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及农资源也及为丰富,地下水储备由于拉萨河及周围高山、冰川等条件作用下,境内形成了数百平方公里的地下水库。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铁,石灰石,花岗石、瓷土等十多种。

对外开放

城关区紧紧围绕率先在全市实现小康社会、基本实现中心城区现代化的新目标,抢抓机遇,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管理;实行联合办公“一站式”服务,对国内外来我区投资者实行“一个地点办公、一个窗口对外的‘一条龙’服务”和“统一受理、限时办理”的制度。建立“四公开、一承诺”制度。自1992年以来,组织区内有关单位和企业参加省市每年举办的“兰洽会”,充分利用多种招商引资形式,开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截止目前共引进兴办各类企业近千家,涉及商贸服务业、房地产开发、中药材加工、皮革制造、农副土特产品加工、汽车修理、花卉种植销售、服装加工等行业。2003年,共签订经济技术协作合同项目72项,合同引进资金49.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4亿元,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较往年都有明显提高。进入新的世纪,城关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已经确定。我们将牢牢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以强区富民为根本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依拖,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增强国内外投资者来我区投资置业的信心,充分利用中心区优越的地理位置、环境,进一步加快外引内联步伐,促进我区经济更加繁荣,逐步把城关区建设成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城区。

旅游资源

区内有建于清代著名的“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有元代建筑白塔而得名的白塔山公园,有相传汉代大将军举鞭引出惠、蒙、掬月、摸子、甘露五眼泉而著名的五泉山公园,有人民群众植树种草绿化南北两山而形成山地森林公园--兰山公园和徐家山公园等多处旅游休闲场所。黄河两岸的带状公园--20公里黄河风情线。

经济社会

通讯发达——电信通讯、电视差转、移动电话形成了完整体系,市话交换全部实现程控化,中继传输数字化,并与世界各大城市联网,可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1500多个国内城市直接通话。资源丰富——黄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区,水电资源充足;旅游资源有著名的“天下黄河第一桥”兰州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五泉山公园,兰山公园,独具南国水乡田园风光特色的南湖公园以及国家级徐家山森林公园可供游览观光;区内年均气温9.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对农业经济作物生长十分有利,故盛产蔬菜水果,素有“瓜果之城”的美誉,所产蔬菜品质好、细菜多,如久负盛名的白兰瓜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到香港和东南亚。商贸繁荣——区内已形成亚欧、民百、工贸、百安、西单、锦华、新世界、等大中型商厦为中心的商业服务体系,形成了西关张掖路商圈、酒泉路商圈、东方红商圈、铁路局商圈等大型商业集散地。有张苏滩蔬菜瓜果批发市场,雁滩建材、家具市场,光辉布料批发市场,兰州西部丝绸商贸市场,东部批发市场等20多个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其中,全国50强市场3个,全省十大市场784个,(均排名前4位),2002年全区市场交易额达234220万元,到2002年,兰州市城关区已形成上万个商业网络。工业初具规模——以金属冶炼、汽车制造、化工机械、医药制品、包装印刷、皮革加工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电线电缆、压力容器、木器家具、轻纺服装、塑料化工、金属制品等行业为支柱的区街工业,以大板瓜籽、手工地毯、预制砼构件、电石、硅铁等产品为主的乡镇工业,形成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2002年全区工业总产值282700万元。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农业经济以科技为先导,以城市为依托,大力发展蔬菜瓜果成片开发,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形成了典型的城乡结合型农业经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配套设施建设、文化科技卫生事业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区内有文化娱乐场所300多处、高、中档宾馆、饭店20多家,金融、保险、工商、财税、商厦、商住等各种服务功能齐全;科技人才密集,力量雄厚,有各类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90余所,专业技术人员6万余人,著名的重离子加速器实验室就设在区内;文化卫生事业发达,基础教育设施完善,医疗卫生机构齐全,群众文化活跃,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形成了人人争当文明市民的新风尚。近年来,城关区党委、区政府抓住机遇,解放思想,走贸工农发展经济的路子。扩大横向经济联合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使全区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城关人将乘改革之风,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外引内联步伐,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兰州东部综合批发市场位于市区东部繁华地带东岗东路,总投资8100万元,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主营服装、鞋帽、针织、日用品、小五金、百货、家电等15大类商品,上万个花色品种,云集全国20多个省市客商9000余人来市场经营。1997年成交额达35亿元,名列甘肃省十大市场榜首,跻身全国50强大市场,先后被市、省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文明市场。雁滩工业城位于兰州市繁华市区东北部,是经政府批准立项,于1994年破土动工兴建的。经过几年艰苦创业,现已初具规模,建成别墅式厂房和其它建筑物68栋,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进城企业75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城内服务设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被国家列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