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市电子地图 >
崇明县地图
崇明县相关地区地图:

崇明县历史名人

黄天:黄天(1908—1945),新民乡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在浙江省昆虫局图书馆工作。黄酷爱进步戏剧,曾于1935年在杭州组织业余“三五”剧社,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并为当地报刊编写戏剧剧本。1937年10月,黄离杭赴延安,入陕北公学。毕业后,留校任陕公剧团团长,曾根据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组织改编和导演了同名剧。黄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任晋察冀联合大学文艺工作团团长。1940年调任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艺科长。1942年兼任抗敌剧社副社长。1943年黄天随军到冀东根据地,组织冀东军分区尖兵剧社,并任社长。此后,黄率剧社深入热河、辽宁地区演出。他创作了《沟线上》、《军队百姓一家人》等反映现实、鼓舞人民抗日斗志的优秀剧作。1945年7月4日,尖兵剧社在遵化县杨家峪与日军遭遇。黄率队突围出村后,发现人员未齐,立即返回寻找,不幸被围。他只身抗击,最后壮烈殉国,时年37岁。
王清穆:王清穆(1860—1941),字希林,号丹揆、农隐老人。先祖于乾隆中从南京随宦迁至本县,居城内。1883年(清光绪十四年)王清穆中举人。两年后得进士,在户部任职。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在译署兼职。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任外务部官员。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任商部左丞,次年奉命考察东南7省商务,支持华侨于广东筑新宁铁路。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王代理商部高等实业学堂监督。翌年回部,升右丞,因遭袁世凯妒忌贬直隶臬司(按察使),乃弃官回家。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江苏省商办铁路公司成立,筹建沪杭甬铁路,王应聘任总理。经两年多实地勘测,王拟定长江南北两线并进的计划,南线为上海—嘉兴的沪嘉线;北线为开封—南通的开通线。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在本县创建第一个轮船公司——崇明轮船公司,购置朝阳轮,行驶于崇沪之间。1909年(清宣统元年)王重返仕途,监理浙江财政。1915年,王回乡安葬父母并在墓旁筑农隐庐居住,自号农隐老人。1919年苏浙士绅为办理太湖水利,请王出任太湖水利局督办。他赴金坛、溧阳、宜兴、常州、镇江等重灾区详细考察,潜心研究,先后写成《太湖流域治水防灾策》、《视察浏河、七浦、白茆水利说略》等文,提出疏浚、筑堤、置闸三管齐下的防治方针。后因军阀混战,经费无着,未能付诸实施。王遂于1926年愤而离职,退隐还乡。王清穆对发展本县经济、文化、慈善等事业颇多建树。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他倡导本县塘工开掘青龙港,将其延至寿安寺。后又呈准省府年拨一万元岁修青龙港坝。1919年,他积极支持杜少如兴办大通纱厂。同年与朱贯薇等在庙镇创办自新染织公司,于堡西宅旁创办求已小学,设农业试验场。1921年,王将百余种农作物制成标本,绘成挂图,在堡西宅上举行美棉展览及农产品品评会,推动美棉普及。1922年至1927年,王先后与人合资创建堡市保坍会、大同商业银行和富安纱厂。1933年,本县东北部堤岸毁于风潮,王经实地调查,提出修固老岸,堤外取土的两全方案,取得良好效果。“八·一三”后,江浙两省难民大批来崇,王垫资于城桥和向化等地筹办难民收容所。王清穆为官廉洁,慈禧曾派他查办轮船招商局会办盛宣怀,盛贿以30万银元,王不为所动。盛复许以苏州留园,王严词拒绝。在巡视东南七省时,各地官员殷勤献礼,他一概婉言谢绝。本县沦陷后,王清穆拒绝与日本侵略者合作,避居上海法租界。1941年农历5月因病去世,卒年81岁。
俞保元:俞保元(1905—1930),化名蔡昌,出生于排衙镇西北(现港东乡排衙大队七生产队)的一个贫农家庭。16岁进陆伯良的布庄当学徒,在陆铁强、俞甫才的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初,俞保元由叔父俞甫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到武汉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党务训练班学习,6个月后回上海。不久遭国民党反动军警逮捕。后经中共党组织营救回崇。1928年8月,中共江苏省委农民部派杨思公和严震来崇担任临时县委负责人。杨、严与俞保元等人在三星、海桥、堡镇、汲浜一带发动群众,并在南盘附近成立了有百余人参加的雇农会。同时恢复党组织,在东部地区建立了3个党支部。1929年12月,俞保元化名蔡昌,任中共崇明县委书记,并兼一区的工作。当时党组织屡遭反动当局破坏,俞以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深入工厂、农村,进行艰苦的工作,使党组织又有所发展。1929年底,俞保元和县委委员施季麟等秘密去堡镇大通纱厂,发动工人罢工,迫使资本家给工人增加工资。在农村,他们组织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1930年,中共江苏省委指示县委在“五·一”国际劳动节组织暴动。4月12日晚,县委在堡镇西面海界宅召开全县工农兵代表会议,研究在“五·一”节示威游行和罢工等问题。由于地下党员刘金甫叛变,会议将结束时,突遭国民党军警袭击,到会48名代表全部被捕。俞保元、施季麟、郁志翘等12人被押往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监禁于漕河泾监狱。俞保元被判9年徒刑。他在狱中坚持斗争,因组织难友越狱失败,于1930年9月9日在龙华英勇就义。

历史沿革

公元618年(唐朝武德元年),长江口外海面上东沙西沙两岛开始出露。以后许多沙洲时东时西、忽南忽北涨坍变化,至明末清初,始连成一个崇明大岛。公元696年(唐朝万岁通天元年)初,始有人在岛上居住。公元705年(唐朝神龙元年),在西沙设镇,取名为“崇明(“崇”为高,“明”为海阔天空,“崇明”意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宽阔的明净平地)。公元1222年(南宋嘉定十五年)设天赐盐场,隶通州。公元1277年(元朝至元十四年)升为崇明州,隶扬州路。公元1396年(明朝洪武二年)由州为县,先隶扬州路,后隶苏州府,兼隶太仓州。民国时期,先后隶属江苏南通、松江。抗战时期,隶属于上海特别市。抗战结束,前后隶属于江苏苏州,南通。解放后,隶属江苏南通专区。1958年12月1日,崇明县随同其余当时9个县(嘉定、宝山、上海、松江、奉贤、南汇、青浦、川沙、金山)重划归上海市管辖。2000年初,崇明县辖20个镇、5个乡。2000年12月,经上海市政府批准:撤销城桥镇、侯家镇,设立新的城桥镇;撤销陈家镇、裕安镇,设立新的陈家镇;撤销堡镇镇、五滧乡,设立新的堡镇;撤销新河镇、新民镇,设立新的新河镇;撤销港沿镇、合兴乡,设立新的港沿镇;撤销大新镇、竖新镇,设立新的竖新镇;撤销建设镇、大同镇,设立新的建设镇;撤销港西镇、港东乡,设立新的港西镇;撤销庙镇镇、合作镇、江口镇,设立新的庙镇;撤销三星镇、海桥乡,设立新的三星镇。至此,崇明县辖13个镇、1个乡。
2005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40号)将宝山区的长兴乡、横沙乡划归崇明县管辖。调整后,崇明县辖13个镇、3个乡。2008年8月,新海镇、东平镇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9年11月,经上海市政府批准:撤销长兴乡建制,设立长兴镇,其行政区域范围为原长兴乡的行政区域范围。至此,崇明县辖16个镇、2个乡。

行政区划

崇明县辖16个镇、2个乡:城桥镇、堡镇、新河镇、庙镇、竖新镇、向化镇、三星镇、港沿镇、中兴镇、陈家镇、绿华镇、港西镇、建设镇、新海镇、东平镇、长兴镇、新村乡、横沙乡。县政府驻城桥镇人民路68号。
城桥镇:驻星火路2号。辖:南门、花园弄、新崇、城中、吴家弄、川心街、西泯沟、东河沿、北门社区、西门南村、西门北村、城西、东门新村、玉环新村、江山新村、学宫新村、湄洲新村、观潮新村、小港新村、永凤、怡祥居、城东、明珠花苑、金珠、海岛星城25个居委会;城桥、施翘、马桥、运粮、新闸、元六、湾南、利民、老滧港、推虾港、鳌山、侯南、聚训、山阳、长兴15个行政村。
堡镇:驻正大街122号。辖:解放街、为民街、电业新村、向阳一村、向阳二村、向阳三村、工农新村、正大街、光明街、化工路、新港、玉屏、交通友谊、博园新村、虹宝苑15个居委会;永和、花园、桃源、财贸、堡北、堡港、营房、人民、堡渔、堡兴、菜园、南海、小漾、米行、瀛南、四效、彷徨、五效18个行政村。
新河镇:驻新开河路666号。辖:新南、新中、新港、新东、新晨5个居委会;天新、金桥、石路、新梅、三烈、兴教、井亭、新民、永丰、群英、卫东、新建、民生、新隆、进化、强民、新光17个行政村。
庙镇:驻庙镇大街41号。辖:庙镇、猛将庙、江口3个居委会;爱民、南星、庙南、庙西、米洪、庙中、庙港、白港、万安、鸽龙、万北、宏达、民华、江镇、启瀛、联益、镇东、通济、和平、合中、小竖、猛东、窑桥、周河、猛西、保东、永乐、保安28个行政村。
竖新镇:驻响椿路58号。辖:新乐、瀛兴2个居委会;堡西、东兴、油桥、民强、永兴、竖西、惠民、竖河、竖南、新征、仙桥、大东、响同、跃进、春风、时桥、椿南、大椿、前哨、育才、前卫21个行政村。
向化镇:驻向中路62号。辖:向宏居委会;六滧、花仓、南江、春光、阜康、向化、齐南、北港、卫星、米新、渔业11个行政村。
三星镇:驻草棚镇。辖:三星居委会;沈镇、洪海、东安、平安、协进、海洪港、纯阳、南协、育德、育新、三协、西新、邻江、南桥、新安、永安、大平、海中、北桥、海滨、海安21个行政村。
港沿镇:驻港沿公路1177号。辖:沿中居委会;建中、建华、港沿、齐力、跃马、骏马、富国、富强、惠中、富军、齐成、惠军、梅园、漾浜、合东、合兴、同效、鲁东、鲁屿、园艺、同心21个行政村。
中兴镇:驻广福路42号。辖:广福居委会;七滧、爱国、红星、滧中、中兴、永南、胜利、北兴、汲浜、永隆、富圩、开港12个行政村。
陈家镇:驻北陈公路1435号。辖:裕弘、瀛陈、裕鸿佳苑3个居委会;立新、新桥、铁塔、东海、朝阳、陈南、瀛东、陈西、八滧、协隆、奚家港、花漂、晨光、德云、裕丰、先锋、鸿田、裕北、展宏、裕安、裕西21个行政村。
绿华镇:驻绿华路518号。辖:新绿居委会;绿湖、绿港、华星、华荣、绿园、华西、华渔7个行政村。
港西镇,驻盘西村。辖:双津、北双、盘西、协西、协北、新港、协兴、团结、富民、排衙、北闸、静南12个行政村。
建设镇:驻建星路108号。辖:富安、虹桥、效东、建垦、运南、白钥、三星、界东、浜东、建设、蟠南、大同、浜西13个行政村。
新海镇:驻北沿公路3366号。辖:跃进、新海、新海二村、红星和长征5个居委会。
东平镇:驻黄河路长江公路路口。辖:东风新村、风伟新村、桂林新村、长江新村、前进新村、前卫新村6个居委会。
长兴镇:驻凤滨路77号。辖:凤凰、圆沙、前卫新村3个居委会;石沙、创建、建新、潘石、团结、红星、长征、光荣、北兴、先丰、先进、丰产、新港、长明、大兴、庆丰、圆东、跃进、同心、鼎丰、合心、农建、新建、海星24个行政村。
新村乡:驻星村公路2105号。辖:新中、新卫、新乐、新浜、新国、新洲6个行政村。
横沙乡:驻新环路75号。辖:新民居委会;兴胜、兴隆、增产、红旗、丰乐、公平、新春、新联、新永、新北、惠丰、民生、民星、民东、民建、民永、永发、永胜、富民、江海、东海、东兴、东浜、海鸿24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崇明岛:崇明岛地处长江口,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个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个河口冲积岛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世界上最大的沙岛。崇明岛成陆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有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长兴岛:长兴岛成陆于咸丰年间,位于吴淞口外长江南水道,东、南邻横沙岛,东北伴崇明岛。岛呈带状,东西长26.8千米,南北宽2-4千米。面积88平方千米,其中滩涂面积8.5平方千米,可耕地面积26.2平方千米(不包括前卫农场)。
横沙岛:横沙岛自1886年围垦,是长江入海口最东端的一个岛屿,三面临江,一面临海。背靠长兴,东北与崇明岛遥相呼应,西南与浦东隔江相望。岛呈海螺形,南北长12千米左右,东西宽8千米左右。平均海拔2.8米。总面积56平方千米,其中可耕地面积26.8平方千米。

崇明籍著名中国书画家及作家

(所列名单,按出生年月排序)
柏谦:柏谦(1697~1765),崇明浜镇人。清朝著名书法家,诗人,进士,官授翰林院编修。
沈兆涵:沈兆涵(1855~1941),江苏崇明人。海派著名画家,擅画花卉、山水、人物,并皆佳妙,尤精仕女。
苏人权:苏人权(1871~1932),崇明县城庙弄。本县著名书画家,擅画山水、人物、花鸟、禽兽,又擅金石书法,尤工行书。据崇明县志记载,在入选展品中,苏人权先生的《春郊试马图》最终入围得奖。1915年所画《春郊试马图》在美国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奖,为家乡崇明和国家争了光。
童大年:童大年(1874~1955),崇明县城人。西泠印社首批社员,著名金石家。娴书法,尤精篆、隶,亦擅没骨花卉,尤喜画梅。
樊少云:樊少云(1885.12.08~1962.03.08),名浩霖,字少云,江苏崇明人。1955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1956年应聘为上海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会会员。作画重在山水,然人物、花鸟无所不能,《崂山秋霁》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兼善书法,早年学黄山谷,中年又结合文徵明、恽南田各家,晚年涉及颜真卿、李北海诸家。善弹琵琶。
施南池:施南池(1908~2003.01),字觘鹏,上海崇明人。擅长山水画,作品浑厚苍劲,画幅情趣高雅,笔墨老练,功力深厚。技法上广取诸家,又重视旅游写生,师法自然。亦长于诗文,工书法。
刘侃生:刘侃生(1908.12.12~1994.5.18),出生于崇明城桥镇。著名的国画家,然而他在解放初期却曾创作了不少的连环画作品。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师从国画大师张大千,工山水、花鸟、人物。1962年,刘侃生调上海《辞海》编辑部任美术编辑,此后便停止了连环画的创作;1964年起任上海科技出版社美术编辑。1976年退休,1994年5月18日病逝。生前是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老城厢画会名誉理事、崇明美术家协会名誉顾问、深圳红荔画会顾问。
樊伯炎:樊伯炎(1912~2001.03),名樊爔,上海崇明人。著名琴人、画家,吴门画派传人,四十年代与山水画家吴琴木、徐绍青、吴孟欧四人,并称“上海画坛四公子”。出身于“满门风雅”的艺术世家,其父樊少云(1885-1962)的绘画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苏州吴湖帆、吴子深、吴待秋并称“吴门四杰”。崇明派琵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由北派琵琶发展而来,以文曲为主。其流传脉络从蒋泰开始,其后黄秀亭、沈肇州,再到“樊氏三辈”,即樊紫云、樊少云、樊伯炎三人。
黄丕谟:黄丕谟(1925.07~),崇明向化镇人,中国杰出版画家,是江苏水印版画流派的创始者及代表画家之一。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南京市文联副主席。现任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版画家协会副会长等职。黄丕谟的版画艺术成就之所以在中国版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原因有四。其一,识高,把生活当作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其二,情真,不作无病呻吟之状,不为虚假娇设之画;其三,艺精,刻苦专研,广采博收,精益求精;其四,贵新,勤于思索,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基于斯,他创作出一大批精品力作,如早期的《黄海渔归》,中期的《春风春水江南》,近期的《古墙新影》等。获奖记录:1987年《版画世界》颁发鲁迅奖、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鲁迅版画奖”,同年,又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贡献奖”、版画世界奖。
陈企衡:陈企衡(1932~),崇明汲浜乡人。1951年起先后在国务院资料室、中国美术家协会国际联络部任职,1980年调吉林省书画院,1992年离休。主要从事漫画、根艺美术创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学术评定委员会委员。
顾延培:顾延培(1932~),上海崇明人。笔名庄言。笔名庄言。曾任上海南市区文化馆馆长、共文化局副局长等。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中华书画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钱币学会、中国新故事学会理事,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等。
潘锡柔:潘锡柔(1935.11~),崇明港东乡人(今港西镇)。擅长雕塑,中国著名雕塑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城市雕塑建设艺术指导委员,浙江省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
丁观加:丁观加(1937.11~),崇明新民乡人。196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师从傅抱石、陈之佛等教授,曾任镇江中国画院院长、镇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顾德舜:顾德舜(1941.07~),上海崇明人。曾任中学教导主任,高招办负责人,现为新世纪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当代书法美术名人研究会研究员,新加坡共和国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
刘小晴:刘小晴(1942.06~),上海崇明人。中国著名书法家。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早年师从钱瘦铁、胡问遂、应野平先生,书善楷、行,国画则工山水。曾任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杨浦画院院长,上海沪东画院院长,上海中国书画研修学院院长,上海师范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杂志副主编。
郁志桐:郁志桐(1944.01~),上海崇明人。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任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董事长、总经理。现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事、北京统筹与管理科学学会理事长、北京公路学会理事长。
施国敦:施国敦(1949.09~),上海市崇明人。自幼酷爱丹青,家有学渊,后从伯父施南池。现为中国萧派山水研究会常务理事、崇明画院副院长、上海市崇明县博物馆馆长、上海春江画院画师、北京苏东坡研究院画师、江城书画院画师。
叶雄:叶雄(1950.09.16~),上海崇明人。著名中国国画家、连环画家。中国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华书画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协连年儿童美术艺委会主任、上海民盟书画院副院长、上海老城厢书画会常务理事。
刘文:刘文(1950~),长期从事工艺美术创作与研究。长期从事工艺美术创作与研究,现为《广东工艺》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高级工艺美术师。
黄阿忠:黄阿忠(1952~),上海人。中国油画家,擅长油画、中国画。1969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1987年后任教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陆志德:陆志德(1955.04~),自幼喜画。自幼喜画,从师中国画大师陆俨少、刘旦宅、应野平等教授。八十年代初他东渡日本,后移居奥地利维也纳,是著名的旅奥中国画家。曾任中奥文化交流中心主席、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21世纪华厦国际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会长、湖南省吉首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上海海墨画社画师等。擅长人物、山水。
徐茂平:徐茂平(1955.09~),上海崇明人。现为职业画家,欧美同学会“书画之友”社社员。擅长油画、水彩画等。现为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员、在日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在日中国书画篆刻家联盟常务理事、上海留学生联谊会会员。
沈有福:沈有福(1956~),上海崇明人。毕业于华东冶金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沈振辉:沈振辉(1958~),崇明城桥镇人。198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校,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现为上海市崇明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崇明画院画师。
卢玮:卢玮(1962~),上海崇明人。现为上海书协会员,崇明书画院书法创作室主任,擅书画印,刻字、论文等。自幼好墨,少年时代以绘画为乐,成年后主攻书法,各体皆擅,以行草书见长。作品重气势、富意气。于篆刻、绘画、文学亦有涉足。
张志安:张志安(1964~),上海崇明人。198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崇明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崇明画院副院长,任职于崇明中学。
陆春涛:陆春涛(1965~),生于上海崇明岛。1984年至1986年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美术专业班。现为《美术天地》杂志艺术总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崇明画院常务副院长。
朱明:朱明(1967.10.21~),崇明港东乡人(今港西镇)。原名朱哲,上海市崇明县人,当代杰出中国书画家,中国少有的世界绘画领域内标志性中国流艺术家,中国流艺术家国画流派创始人,著名中国书法大师,本世纪中国抽象绘画里程碑式的人物,杰出中国抽象绘画艺术大师,中国流艺术第一人,又是世界市场经济学领域内标志性世界经济哲学家,著名独立经济观察家,中国市场经济学者,现象经济学家,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中国民间智库朱明智库负责人兼学术主持等。1988年09月至1990年09月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科技英语专业单科班。1996年07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陈百柯:陈百柯(1970.08~),祖籍上海崇明。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进会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协篆刻评审委员会委员、南京印社社员、徐州西楚印社理事、徐州彭城印社理事、徐州市贾汪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大洞山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赵丽宏:赵丽宏,诗人,散文家。1952年生于上海。文革时曾在故乡崇明“插队落户”,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

崇明县主要历史事件

崇明沙兵抗倭:明朝中期,时日本的战国时期,当时,日本国内封建诸侯之间连年战争,战败的贵族、武士走投无路,便成为强盗,不断到中国沿海来抢劫,造成严重倭患。在这种情况下,深受倭患的崇明沙民组织起来抗倭保卫家乡,被称为沙兵。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倭寇犯崇,从东北栅攻城,城墙被毁,知县唐一岑率军民奋勇杀寇,身上几处受重伤,经过激烈战斗,终于打退了倭寇。第二天,唐一岑因伤重不幸牺牲。倭寇得知这一消息,过了两天,又来进攻崇明县城。西沙秀才顾国等率领沙兵振臂高呼;唐公为民战死,我们要为死去的父老乡亲报仇,和倭寇拼个你死我活。沙兵情绪激动,一致高呼,誓死杀灭倭寇。沙兵们知道倭寇多半用长刀,就准备了长枪、烟火等武器和倭寇作战。沙兵在顾国等人带领下,包围了县城,这时天刚亮,一声号令,沙兵杀入城内。杀声四起,城内居民纷纷响应,里应外合,夹击倭寇。沙兵勇往直前,英勇作战。倭寇在沙兵打击下,惊惶失措,经过激烈战斗,200多个倭寇被消灭。崇明人民取得了胜利。不久,倭寇侵犯太仓州。顾国等奉命率一千沙兵声援太仓。赶到太仓,英勇善战的沙兵在娄江击败倭寇,倭寇慌慌张张逃窜而去,沙兵紧追不放,一直追到苏州,把倭寇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崇明沙兵威名大震,倭寇一听说沙兵来了,马上就逃走。
崇明西沙农民暴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崇明西沙(今海桥、三星一带)有1200多万步土地(合5万亩)为地主所占有,他们在西沙设收租仓,派专人下乡逼租,佃农饱受重租剥削,苦难深重。在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就暴发过数千佃农进城,痛打残酷剥削佃农的7家大地主,佃农们上午在桥镇西泯沟打恶霸地主张志彬家,再打北门的苏家、朝阳门的周家、南门的昝家,又打严家和陆家,黄昏时在桥镇西小港打黄家。这是崇明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打老鸦”(当地人把大地主称做“老鸦”),即西沙佃户进城痛打张、苏、周、昝、严、陆、黄恶粮户事件。毛泽东在1926年10月25日以润之署名,在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第179期,发表了题为《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高度赞扬了崇明西沙暴动。1921年8月,崇明遇到特大潮汛,加上连续狂风暴雨,沿江一带堤岸决口,田禾被淹,树木房屋刮倒,农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崇明西沙三面濒江,连遭风、雨、潮的袭击,灾情严重。幸存的一些农作物,棉花霉烂,稻子发芽,收成只有常年的二三成。受灾以后,地主不顾佃农死活,仍要“荒不减,熟不拖”,勒令佃农按每千步田(合4.125亩)500斤稻谷交租。佃农们忍无可忍,起来反抗地主逼租,推举范仲英、刘万芳、黄守玄、袁振祥、周成之、陆明福、陆国祯、周耀堂、李占玉、张登科、顾老虎、曹野郎等10多位佃农代表,分头召集西沙各圩佃农,于9月13日开进县城,向军阀政府县署报荒请愿,要求减租。县知事严翼迫于佃农们压力,答允派员查勘灾情,再决定减租多少。事后,县署以“灾情尚轻”为由,对佃农请愿减租不了了之。一个月后,地主们继续下乡逼租。10多位佃农代表商议决定,攻打逼租最凶狠的严家仓,举行抗租暴动。10月29日,各圩以鸣锣为号,集合佃农4000余人,手持钉耙、扁担,包围严家仓,佃农们高喊:“打死恶粮户”,捣毁严家仓门窗。因大地主严亚洲闻讯逃跑,佃农扎了个稻草人,里面塞进猪肚肠,视作大地主严亚洲,将其抛入江海。严家仓的收租帐房先生,吓得当众求饶,声言不再逼租。由于大部分地主都不肯减租,佃农与地主之间的斗争愈益激烈。佃农代表商议,公推范仲英为总领头人,召集更多佃农再次进县城请愿,一定要县署出告示对折减租。11月12日早晨,锣声四起,佃农们举着围腰旗,手拿发芽稻穗和烂铃棉枝,肩扛钉耙、扁担,从四面八方汇成一股巨流。中午时分,上万佃农涌进县城,顷刻间,县署前人山人海,佃农们不断高呼:“请县知事接见”,“县知事出布告减租”等口号,还张贴“打倒恶粮户,荒年要减租”等标语,散发“算一笔种田收入帐”传单。县知事严翼在佃农的压力下,不得不与范仲英、刘万芳、袁守玄、顾老虎、周成之、袁振祥等佃农代表在县署花厅谈判,被迫同意按原租额四折交租;取消24两为1斤的收租重秤,改为18两3钱为1斤的通行秤收租;每千步揽票费10元改为2元。后来,人们把这次减租斗争,称之为“西沙田革命”,也称“民国十年田革命”。在县署贴出减租布告后,一些大地主气得暴跳如雷,庙镇恶霸地主陶希成,为人凶狠外号“陶杀头”,他对县署贴出减租告示不服,到处游说,准备到省府告状,要惩办佃农代表,气焰十分嚣张。11月18日上午,愤怒的佃农们冲进陶家仓,一举抓住了陶希成,农妇杨大嫂气得张口咬陶希成的耳朵,狠狠地打击了恶霸地主不肯减租的气焰。1922年春,县署为加强对西沙农民的控制,在三光镇设立警分局。乡“保卫团总”、恶霸蔡茂智和巡佐张士君相互勾结,滥收捐税,把少交或交不起捐税的农民关押进警察分局。农民纷纷要求佃农代表捣毁三光镇警察所,解救农民兄弟,佃农代表公推范仲英领头筹划此事。一天上午,各圩突然鸣锣,数千佃农汇集到三光镇,高呼:“打倒贪官污吏”,“取消苛捐杂税”口号,冲进警察分局,巡佐张士君和警察见势不妙,慌忙更衣溜走。愤怒的佃农们砸烂了警察所内关押人的栅栏,救出被关的农民,把警察留下的制服、被褥、帐子全部焚毁。事后,乡董佐徐仰山和恶霸蔡茂智上诉县署,控告佃农代表“鸣锣聚众,捣毁警局”。县署派出8个警察,到三星镇捉拿佃农代表。佃农闻讯,立即鸣锣,有数千佃农赶往三星镇,驱赶警察,保护代表,吓得8个警察连夜逃回县城。与此同时,10多位佃农代表商议决定,收集恶霸蔡茂智十大罪状,延请了一位有正义感的律师,向县署控告恶霸蔡茂智勾结警所,苛捐滥罚,敲窄勒索,鱼肉乡民。并再次发动佃农进城请愿,数千佃农高喊“打倒土豪劣绅”,“惩办恶霸蔡茂智”等口号,迫使蔡茂智到县署受审。当时,县知事王矗摄于农民压力,不得不将蔡茂智扣押监禁,乡董佐徐仰山革职两月。蔡茂智害怕吃官司,央人向佃农代表求饶,拿400元大洋,给律师办酒,向10多位佃农代表道歉。官司打赢了,但佃农代表为承担打官司的费用,筹款借债,付出了很大代价。1923年8月,崇明的大地主变换手法,请县署出面召开业佃双方代表协商会议,组织成立“业佃维持会”(简称“佃业会”),名义上是改踏田均分为议租制,议定租额标准,调解业佃纠纷,实质是以此欺骗麻痹佃农,缓和佃农与地主的矛盾。“佃业会”设在三星镇,代表业五佃四,正副会长、会计、书记均由业方担任,佃农代表范仲英提出异议,县署不予采纳,推说人员已定以后再说。第一次“佃业会”会议在城内万安仓召开,经过激烈辩论,议定租额标准为:收成差的圩每千步租谷280——300斤;一般收成的圩300——320斤;收成较好的圩320——340斤。这是佃农代表理直气壮地进行争辩的结果,业方代表摄于“田革命”的声势和威力,不敢坚持过高租额。但是,没有多久,“佃业会”完全被地主阶级所操纵,他们以“佃业会”名义,作出按老标准每千步收租500斤的决定,又恢复了大秤收租,“田革命”的斗争成果完全丧失,欠租佃农又被拘捕关押。大地主和县署勾结,还要捉拿西沙抗租抗税的佃农代表,代表们不得不到南京申诉告状,等了一个多月没有结果。“田革命”的领导人刘万芳、周成之、顾老虎、曹野郎等先后被捕,押送苏州监狱。周成之在保释之后,贫病交迫,不久便病故,其它代表都在狱中被害。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田革命”,高度赞扬崇明西沙农民暴动。他在1926年10月25日以润之署名,在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第179期,发表了题为《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一文,文中论述:“崇明,长江口之一岛,岛之全域为崇明县,均长江泥沙沉淀冲积而成。岛之四周年涨新沙,因此沙田甚多,佃农甚多。今举上沙一地为例,此地地主剥削佃农非常厉害,每千步田要纳保证金50元。这种田完全是新涨的沙田,农民逐渐替地主们经营成熟。成熟后,地主管田底所有权,农民管田面权。每年耕种所用人工、肥料、农具、种子等到均归农民自备。秋收后每千步田要纳租谷500斤甚者500斤以上。地主到农民家里的时候,农民要请他吃好酒饭,不然便难免加租。收租的秤,大概都有在20两以上。农民如稍反抗,马上送县究办。农民若今年欠了5元租,明年就要还10元、20元,又不得不还,于是农民之破产者年年有之。此地农民曾在民国十一年(是民国十年)起了一个暴动,并没有什么赤党、过激党煽动他们,他们自己成群起来打毁警察局,割去地主陶某的耳朵(是咬坏耳朵),并大闹县署要求减租。后因团结不固,首领被捕,以致失败。今年江苏遭了普遍的旱灾,田亩减收,上沙地方每千步田农民只收谷三四百斤,而地主缴租却坚持要照1日例缴500斤。地主且以“佃业维持会议决”以欺农民,于是农民恨地主益深,暴动又将发生了。”,诚如毛泽东同志所预见,自1926年至1927年间,崇明西沙在共产党领导下,又掀起了规模更大的农民暴动,发动了第二次“田革命”,成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筹备农民武装暴动,后因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使农民暴动“流产”,农民运动被迫转入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