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区地图
翠屏区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地理
地貌:翠屏区海拔最高处805.5米,最低处254.5米,平均海拔530米,地势呈南北两翼高而中部低,总体由西向东倾斜,主要地貌有低山、丘陵、槽谷、河谷、平坝五类形态。地理:白塔山位于宜宾市翠屏区东北面与翠屏山、七星山交相辉映,将宜宾城区紧紧怀抱,连接催科山,营盘山。
地形:白塔山地形起伏、高山耸峙、丘陵连绵、沟壑纵横、植物茂盛、气候宜人,自然景观山水交融,苍翠秀丽,更有丰富的人文景观,使自然景观在形态上得以添姿增彩,在内涵上被赋予深刻的文脉意义。
风景:翠屏山位于翠屏区城区坝西面。因山势巍峨,树木苍翠,屏峙江岸而得名,人造森林3200亩,1984年曾评为全国城市中的第二大森林公园。
风土人情
宜宾木刻印刷在川南及滇东北一带以规模宏大素负盛名。从明中叶宜宾城开办翠屏、三台、涪翁、孝节等四座书院到1956年的460多年间,曾先后刻印各种书籍、文本百数十种、数千卷。宜宾木刻印书,在明、清时有官刻、私刻两大类。明中叶至清前期,官刻刊印过府、县志共70多卷,私刻有明尹伸《自偏堂集》、清樊泽达《敬业堂集》等十余种。清同治、光绪间,叙州府署刻印过《十三经注疏》、《汉魏丛书》共640卷。叙州学署亦曾刊刻《五朝文铎》等三种共30余卷。从道光初年至民国初,宜宾城中先后有竹春堂、罗文远堂、崇报寺、杜氏俪峰书屋、擘红楼书坊、周氏玲珑山馆、韩氏荣昌堂、毛氏鸿章堂、曾氏大文堂以及宏文堂、宏德堂、儒兴堂、崇文堂、从兴堂、荣德堂等近30家木刻书坊营业。这些书坊,主要集中在宜宾城内学院街(今中山街),规模大者拥资白银万余两,聚工匠百余人。书坊多集刻、印、销于一体,高档者刻印发行经、史、子、集和名家著述;中等的经营《四书》、《五经》等儒学读本,兼及农桑、医药、方技之书,宜宾刊印的《珍珠囊药性赋》,曾在四川、云南、贵州被视为精品;一般小书坊刻印启蒙和通俗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及川剧本、车灯、花鼓、金一板唱词之类,也有翻印占卜相宅和“圣谕”讲本之类的。1956年后,现代印刷技术在宜宾普及,旧木刻书坊先后歇业改业,尚有部分旧时刻板保存。风景名胜
真武山建筑群:真武山建筑群坐落在翠屏区城宾武山。占地面积50余亩,著名道教胜地。明清时曾建有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三座牌坊和寺观10余座,玄武殿、祖师殿等8座寺庙错落有致,分中有合,组成宏伟壮观的真武山古建筑群。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武山与翠屏山毗连,海拔396米,因山上有真武祠而得名。此山又名仙侣山,师来山,元武山,均与神仙际遇有关。据《宜宾县志》记载:“昔有人浮舟于此,忽见一道人自空而降峰顶,即之不复见,土人呼道人为师,故名师来山。本名仙侣山,相传杨道人升仙之地,山产仙茅,杨仙遇郁姑于此。”所以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也。”,真武山自以来就是川南道教名山,山上依岗取势,原建有飞来寺、牛王庙、半边寺、遇仙楼等庙宇十二座,今仅存八座。建筑布局,颇具匠心,参差邻峙,分中有合,构成了鳞次栉比、丛集壮观的真武山庙宇群,其势度、工艺均可与青城山的宫观建筑媲美。真武山因山上建有规模庞大的道教宫观群“真武祠”而得此名,是川南著名道教名山。山上道观以玄祖殿为主庙,建于山顶,视野开阔,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建筑;殿前十多米远的半山坡上屹立着一座木石结构的斗拱牌坊,把建筑规模并不宏大的玄祖殿烘托得还有几分庄严宏伟的气势。与玄祖殿处在同一中轴线上的建筑还有无量殿、望江楼、拔发祖师殿。右侧两座山峰上还建有斗母宫、三府宫和文昌宫;离望江楼不远处还有地母宫,总共有八大建筑,但都比较破败。真武山海拔虽然只有369米,但山上林木葱茏,四季常绿,风景特佳;特别是站在山顶俯瞰金沙江与岷江汇合处的绮丽风光、亲眼目睹长江起点处,目送一江春水向东流,会给人以一种心旷神怡的快感。李庄古镇:李庄古镇景区坐落在宜宾市东郊19公里的长江南岸,形成了“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毓仙源”的自然景观。这里气候宜人,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捷,历史悠久(建镇至今1450多年),人文景观学。1992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1995年被列为国家、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镇内有体现明清建筑特点的庙宇、殿堂、古戏楼、古街道、古民居;有很高古文化欣赏价值的慧光寺、玉佛寺、东岳庙等“九宫十八庙”;有被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称“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的旋螺殿,与“魁星阁”、“百鹤窗”、“九龙石碑”堪称古镇四绝。抗战时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国立同济大学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迁驻李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劳于等云集李庄达五、六年,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就诞生在李庄。游览李在古镇,品独具特色的李庄白肉,观传统的龙舟、秧歌、腰鼓、川剧民间表演,赏三江日落、魁星点斗、旋螺古殿、白鹤奇窗,让你流连忘返。古镇四绝:白鹤窗九龙石碑魁星阁旋螺殿。李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即为古僰人聚居地,属古僰国。因镇境内有一天然大石柱名“李庄”而名。走进古镇李庄,有不少明清时代的古街道、古戏楼、古祠堂、古民居等散落分布;展现出这个小镇的古风古韵;还有荟萃一地的宫观庙宇群落,如慧光寺、玉佛寺、文昌宫、东岳庙、祖师殿、鲁班庙、禹王宫等“九宫十八庙”,有着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和文化欣赏价值。坐落在李庄古镇附近石牛山上的文昌宫闻名遐迩,主殿为亭阁式的木结构建筑,平面呈八方形,殿内结构精巧,运用力学神妙,八面均用斗拱承重,且皆由右侧旋转至顶,呈螺旋状,故名“旋螺殿”。此庙虽经400年风雨地震,仍屹立如初。抗战时期,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迁住李庄时,曾对文昌宫建筑进行了多次考察,赞誉它“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李庄镇西的张家祠堂,占地近4000平方米。是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40年)时,由张师德为首的张氏族人集资660两银子,从族人手中购得的大宅,为表达张氏子孙爱敬祖先之心,专辟为追远根本的宗祠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