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美县地图
措美县相关地区地图:
美丽的风景
美丽富饶的哲古湖:措美县境内有湖泊38处,哲古湖是境内最大的湖泊。哲古湖是苯教的神湖,每年有大批苯教信徒前来朝圣。哲古湖的鱼资源十分丰富。由于气候寒冷,鱼种不多,鱼生长缓慢,鱼皮很厚,可用于制作各种鱼皮工艺品。当然,哲古湖的鱼是绝对的绿色天然食品。有人曾经设想,要在哲古湖畔建立一座鱼类加工厂,鱼肉做罐头、鱼皮做钱包等等,这也许是可行的。因为哲古湖区域的群众信奉苯教,不忌讳捕鱼。哲古湖是有名的风景旅游区。冬季湖面晶莹剔透,犹如一面明镜镶嵌在草原上;春夏季节,湖水波光粼粼,与蓝天相接,泛舟湖中,尽览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成群的野鸭、鸳鸯、灰雁在湖中追逐嬉戏,水下鱼群畅游;微风中,繁花和摇曳的青稞交相辉映;在罕见的绿洲中,点点羊群、牦牛、旱獭、草狐、雪鸡、藏野驴和珍禽异兽,勾画出一幅仙境,形成了哲古草原诗一般的美景。措美大地上的雄魂:措美曾是西藏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地方。昔日的英雄豪杰在这里留下了拉莎朵仁祭坛、拉莎朵仁墓群、当许古堡、当巴宗等遗址。漫步在这片土地上,看着那些深藏在大地的“密码”,会引起人们遥远的幽思,由衷地崇敬那些逝去的先哲……,拉莎朵仁祭坛,藏文意为“神圣的长石”。传说松赞干布最初把都城建在哲古草原上,亲手立下了这块建都奠基石。拉莎朵仁祭坛遗址附近有一片墓地,墓葬很小。经过发掘,为吐蕃早期墓葬。一墓冢里,有的骨架头与身体分离,可以确定是祭墓冢。走进措美就会看到很多古堡,周围的环境和古堡与阿里札达县古格遗址有些相似。那些在蓝天下巍然屹立的残垣断壁,好像一位位英勇不屈的战士,在被砍下头颅和四肢的时候,仍傲然屹立在风中,不肯倒下。当巴宗遗址位于措美县当巴村,建于公元13世纪。宗所在的山腰内有一条取水的地道,地道口就在宗山院子中间,道口为圆形,直径0.6米,进洞后高1.2—1.8米,地道底为一水井,这口水井是战时用的。宗政府周围建有一道高1.2米、宽1米的护城河,河宽2米。看到这些,又不禁使人联想到:古代人夯士、搬石好辛苦啊,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后来到哪里去了?,措美,是雄魂游荡的天堂,是一片能够引发您无尽奇想的地方!
古老的传说和独特的民俗:朋友,如果您真的来到措美,走进民居或牧民帐篷里,在为您倒茶斟酒的妇女中,也许有人反穿着花氆氇制成的衣服。这种服饰的由来,是一个久远而美丽的故事。相传,一次文成公主到琼结加玛宫,品尝了扎扎牧民敬献的牛羊肉及糌粑油糕后,赞不绝口,并答应到扎扎草原作客。公主到扎扎草原后,牧民们载歌载舞,争先恐后地向公主敬酒,草原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美酒四处飘香,酒歌到处回荡。牧民们与公主连续喝了三天三夜,少女们围着公主,有的陪公主说话,有的躺在公主的怀里撒娇。少女们大醉,敬酒的把酒洒在公主的肩上,公主的头发也被弄散,立即变成了像编了66条发辫的发式。松赞干布处理完拉萨的各项事情,回到山南,得知文成公主在扎扎草原,随即赶到。公主闻声大喜,来不及整理头发,反穿了湿透的衣服,去迎接赞普。扎扎妇女看到了文成公主此时的服饰,纷纷效仿。关于反穿花氆氇服饰的由来,还有一个久远而悲壮的故事。相传,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因悲痛过度而神经失常,反穿了花氆氇制成的衣服在草原上奔走。有一次,她来到扎扎,被妇女们看到了,纷纷效仿。当两个故事争相传说时,能不能这样推测:就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住的琼结加玛宫离哲古草原较近,哲古草原既然那样美丽,文成公主就先后两次或多次到过哲古。最先来时,是前面那个美丽的故事,后来又发生了后面那个悲壮的故事。总之,不管美丽也好,悲壮也好,或者是美丽加悲壮也好,当然都是为了缅怀文成公主。在为您端来风干肉的主人中,有可能就有人穿着翘尖彩靴,扎扎村方言称为“甲黔”。扎扎的“甲黔”彩靴很有名,这里的人几乎都穿这种彩靴。这种彩靴底厚、皮面结实,穿着舒服、美观。这种彩靴,唯有措美才有。在此,我们不妨提醒远方来客,您可以带一双这种彩靴回去,因为它能伴随您平平安安走四方。措美古堆的藏獒个大,可与一头毛驴相比,性情凶猛,可与虎豹相斗取胜,它是牧民的好朋友。有些小牧民在草地上放牧,仰望天空数星星,或者几个小伙伴在帐篷里一起猜谜语、讲格萨尔故事时入迷了,忘了在山坡上吃草的牛羊。没关系,豺狼虎豹来了,藏獒会冲锋陷阵,拼命搏斗,阻挡敌人。据乃西村的村民讲,在乃西村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世外桃园,那里雪山环抱,山下有一个湖,名叫“雍措”。湖滨风光美丽,土地肥沃,水草丰盛,是一块天然草场。牧民们在山口处安了一扇大门。春天,牧民们便把家中的牛、羊、骡、马赶进这片世外桃园,并按照传统习惯,在指定的日期,关上大门,然后回家了。那么,整个夏天谁来看管这些牲畜呢?除了挤奶的人以外,就只有藏獒了。藏獒实际上承担了放牧任务。十月,丰收的季节到了,当主人前来赶着肥壮的牲畜回家时,藏獒自然是欢跳地迎向主人,尾随牛羊骡马后面,走向归家的征途。此外,哲古草原上还有成片的黄蘑菇和成圈的白蘑菇。当七、八月份草原上野花争芳斗艳时,黄蘑菇、白蘑菇也纷纷钻出地面与野花和绿草比美,尤其是卡珠等地的黄蘑菇,人们捡了这些黄蘑菇,用酥油或猪肉罐头烧起来吃,那味道真是鲜美极了。说起鲜美,这里还要特别提到哲古的牛羊肉及酥油、细奶渣。哲古草原上成片地生长着一种特殊的野葱,牛羊吃了这种野葱,其肉质格外细嫩、鲜美,其奶的味道也格外醇香。所以制作出来的酥油、酸奶味道都格外醇浓,在拉萨市场上哲古的牛羊肉、酥油、细奶渣常常是脱销商品。每当九月份的哲古草原节,总是人山人海,此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另外,措美县每年11月16日都要举行一次物资交流会,规模盛大。届时,广大农牧民群众载歌载舞,欢庆一年的丰收,交流农牧成果。措美,因为地形地貌不同,气候不同,又因为这里远离都市,所以民风民俗特别清新、朴实。当您望着喜马拉雅山脉的某一座雪峰,看着成群的牛羊如珍珠般地撒在像海洋一样的草原上,欣赏着具有措美特点的歌舞,吃着具有特殊鲜味的风干肉,喝着穿戴当年文成公主服饰的少女为您斟的那碗青稞酒,临走时披上一条山羊绒编织的披肩,您的感觉会不同于去其它藏区作客,因为您感受的是富有措美特色的文化。
久远而厚重的历史:措美,人杰地灵。从古到今涌现过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很多历史已化为传说,以苍凉的声音回响在哲古草原上。这可以从苯教的遗址,如哲古镇扎扎村的“拉莎朵仁祭坛”、“拉莎朵仁墓群”,以及苯教神山雅拉香布、苯教圣湖哲古湖等等,都能感受到措美古代史上那灿烂的一页,和那曾经的辉煌。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措美同样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而且历史久远,影响深广,寺庙众多,教派集中。措美最为有名的寺庙是毛吾角寺和乃西寺,均属宁玛派。措美在公元18世纪的时候,还出现了一位西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夏仲·次仁旺杰。这位旷世奇才撰写了西藏第一部长篇小说《勋努达美》。1728年,颇罗鼐任命他为地方政府噶伦,从此他成为颇罗鼐最得力的助手。其间,他完成了护送被放逐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从拉萨到理塘这段路程的任务,得到乾隆皇帝的赞许,亲自下御笔,批准他为噶伦,并赐予他扎萨克一等台吉的头衔。1733年11月,他又完成了《颇罗鼐》一书的撰写;1743年他负责安排准噶尔使团到拉萨访问事宜,表现良好,再次得到皇帝的嘉奖。1763年10月6日,病逝于拉萨。夏仲·次仁旺杰是西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措美人民的骄傲,他的故事早已传遍了整个哲古草原。
主要公路
到1999年全县境内9条主要公路,总长度达430公里。其中乡级公路8条,全长310公里,目前,由国家投资的“西环线”已开工建设,这将极大地改善境内的交通状况。当许位于县南部的当许河畔,海拔4200米。一直是措美县政府机关所在地,面积2平方公里,目前商业、饮食业、金融、交通、邮电、广播电视、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齐全。旅游资源丰富位于县城东侧2公里处的莫吾觉寺,坐落在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宁玛派著名寺庙。生产总值
“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十五”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入山南地区前列,国内生产总值达8929.2万元,人均达到632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1万元,年均递增15%,财政自给率达到20%;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效果,农牧区二、三产业比重达到30%以上;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2260元;年均递增9%,其中现金收入达到60%,农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贫困人口下降到0.5%。全县有水电站2座,装机容量为1980千瓦,年发电量为30万千瓦。以家庭经营为主的民族手工业,主要从事金、银、铜制品和纺织氆氇、卡垫等传统产品。湖泊
县境内共有22座大小湖泊,其中位于县驻地东北部60公里在处的哲古湖面积最大,约为66平方公里,春夏季节,蓝蓝的湖水波光粼粼,与蓝天同色。成群的野鸭、灰雁、鱼群在湖中嬉戏追逐。湖旁有一处地下温泉,现已建成一个60平方米的温泉浴地,洗温泉浴还能治疗皮肤病、关节炎等疾病。此外,在当巴村有众多的古代碉楼遗址。行政区划
全县辖2个镇、2个乡:措美镇、哲古镇、乃西乡、古堆乡。共有16个村委会,91个自然村。县人民政府驻措美镇当许。措美镇镇政府驻当许。面积673.56平方千米,人口0.42万人。辖4个村委会:雪拉村、当许村、玉美村、波嘎村。
哲古镇镇政府驻哲古。人口0.48万人。辖5个村委会:哲古村、宗宗村、卡珠村、扎扎村、卓德村。
乃西乡乡政府驻乃西。人口0.13万人。辖5个村委会:乃西村、具巴村、路美村、当巴村、下藏村。
古堆乡乡政府驻帕仓。人口0.24万人。辖2个村委会:扎西松多村、帕仓村。
乡镇概况:措美镇总面积673.56平方千米,驻地海拔4242米。辖4个行政村,18个村小组,总人口4255人(可能是2004年数据)。
哲古镇位于措美县城以北50千米处的哲古湖畔,距泽当80千米。平均海拔4584米;镇政府驻地哲古,海拔4650米。全镇辖5个行政村(哲古村、宗宗村、扎扎村和卓德村等),共4800人(可能是2004年数据)。
古堆乡位于距县城东北54千米处的一条山沟里,与隆子县毗邻。辖2个行政村,7个村民小组,341户,1379人(可能是2005年数据)。
乃西乡位于县城南部15千米处的峡谷中,北与错那县交界,西与洛扎县接壤,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辖5个行政村(铁巴村、乃西村和具巴村等),21个村民小组,43个自然组,2468人(可能是2004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