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区地图
定海区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概况
定海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经济新体系已初步形成。工业主导地位突出,工业园区蒸蒸日上海岛工业不断壮大,效益农业蓬勃发展,海洋渔业焕发新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今日定海已成为各方竞相投资的一方热土。船舶工业概况:定海区目前共有船舶修造企业44家,从业人员8000余人。现有船舶修造企业固定资产近5亿元。共有船坞26座,其中万吨级以上3座,5千吨至1万吨级船坞3座,1千吨至5千吨级11座。共有船台27座,万吨级1座,另有千吨级4座。共有码头59只,上万吨级有3只。产业优势:1、自然地理优势:定海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东海海域、中国最大的群岛一舟山群岛的中、西部,是中国沿海南北航线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的咽喉要冲,是长江流域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境内港湾众多,水域广阔,少淤不冻,风小浪微,可供开发的深水岸线长达68.7公里。2、劳动力优势:“靠海吃海”的传统作业习惯使定海人民在生产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船舶修造知识。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为定海发展船舶工业储备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3、上海辐射作用:1995年中央作出了举世瞩目的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战略决策,2000年全面启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2010年建成地区级国际航运中心,2020年建成洲际级国际航运中心。在定海建设上规模的船舶工业基地将可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补充。
水产、养殖概况:定海区现有水产加工企业82家,实现产值15.6亿元。藏能力20130吨/次,结冻能力3665吨/日,年水产品加工上市5万吨左右,出口创汇6613万美元。全区水产企业中有产值过亿元的个私企业7家,有3家取得了欧盟注册和美国FDA认证,6家企业取得日韩注册。以虾仁、鱿鱼丝、鱼片、冷冻包装、方便熟食小包装等为代表的新兴水产精深加工业异军突起。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目前,定海区已建成省级优质高效围塘养殖示范园区1个,总投资1.7亿元的国家级万亩高标准围塘养殖基地正在建设之中。产业优势:定海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尤其是渔业资源得天独厚。所处的舟山渔场是全国最大的渔场,是众多经济鱼类、虾蟹类及各种水生动物的产卵繁殖和索饵育肥的最好场所,也是我国目前海洋渔业生产力最高、渔业资源丰富的海域。面积达10.6万平方公里,是定海区渔民从事渔业生产的主要作业区。“靠海吃海”的传统作业习惯使定海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渔业生产和水产加工知识。大陆连岛工程建成后,将更加拓宽该区发展水产加工业的空间。
海岛农业概况:定海区是舟山市的主要农业大区,有128个大小岛屿,陆地面积568.8平方公里,拥有936平方公里海域和400多公里海岸线,有耕地面积16万亩,森林面积43万亩,全区的森林覆盖率为52.2%。定海区属北亚热带缘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6.3度,年降雨量1322.5毫米,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独特的气候条件,使本区的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浙东白鹅、皋泄晚稻杨梅、皋泄香柚、金塘李、佛香柚、新马荞头、马目泥螺、舟山柃木、中华绒螯蟹、三疣梭子蟹、中国对虾、獭兔等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基地和产品。近年来,定海区的农业经济结构得到了合理的调整。农林牧渔并重发展。种植业主要以粮食、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为主;畜牧业以浙东白鹅、獭兔及其它家禽家畜为主,2003年家禽饲养量达到67万羽(头);水产养殖业以泥螺、贝类、中国对虾等为主。2003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06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266元。
文化遗产
三毛祖居:三毛祖居在小沙镇陈家村,离定海城24公里。三毛本名陈平,她是旅居台湾的作家,她一生著书数十部,被称为“多产作家”。她的作品在台湾、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各国流传很广。三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1989年3月,专程回乡祭祖,她在其祖父坟前边哭边用定海方言说“阿爷(祖父)!我回来啦。”返回台湾时,在其祖父坟前挖去一撮泥土,以示永远不忘故乡。家乡的人们为有三毛这样多才多艺、有情有爱女作家而自豪。1991年1月4日,三毛不幸逝世。小沙镇为纪念三毛,从1996年开始就着手三毛祖居的修复工作。2000年12月28日,隆重举行了三毛祖居开放仪式。三毛胞弟陈?、姐姐陈田心等专程从台湾赶来参加了仪式。“三毛祖居”以影像、图片、文字和物品展示。内容分五部分:一、“充满传奇的一生”。介绍三毛为人处世、个性和经历。二、“风靡世界的作品”。展示三毛23篇作品录和三毛全集。其中,三毛饱含深情写作的《撒哈拉的故事》等作品。已被15个国家译成英、法、日、西班牙文字。三。“万山千水走遍”。用大屏幕图标出了三毛到过的59个国家和地区。介绍她生命中的一次壮举——奔赴中南美洲,考察12国文化和印第安人的历史。四、“亲情、爱情、乡情、友情”。介绍三毛爱祖国、爱家乡、爱朋友、爱父母,介绍她保留的民族文化心理和道德情操,尤其是她1989年回乡探亲时恋乡、恋土、恋亲的动人场面。五、“想念你,三毛”。介绍人们对三毛及其作品的思念和赞叹,激发爱国爱乡的热情。马岙古文化遗址:马岙在本岛西北部,离定海城11公里。马岙古有99个土墩,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已发掘29处,总面积为14万平方米,其中属新石器时期的12处,属商周时期的8处,尚未探明的9处。出土文物500余件,其中属新石器时期的300余件。文物中的石器有斧、刀、?、镞、凿、犁、镰、斫砸器等。石器中有少数是通体磨光的。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少量为泥质灰陶和夹炭黑陶。种类有釜、鼎、罐、盘、豆、壶、纺轮等。其中夹砂红陶、小口球腹环底釜、鼎居多。纹饰以素面为主,也有绳纹、弦纹和划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省考古学会的专家鉴定,基本具有良渚、河姆渡文物特征。说明定海已有六千年左右的人类史。马岙古文化引起了考古、旅游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纷纷前来采访、考察。1992年以来,日本京都大学、天理大学和日本野外文化研究所的考古专家、朝日新闻记者也来采访、考察,他们对马岙古文化很感兴趣,说这是“中国文化传播中继地”。为了让海内外学者、专家、游客了解马岙古文化,马岙镇已新建了面积平方米的博物馆,向人们展示这些珍贵的出土文物。
黄杨尖山:黄杨尖山海拔503.6米,位于定海城东北部。它是舟山本岛最高的一座山,登上山顶可以看到定海、普陀、岱山的大部分岛屿。根据地方志记载,传说三国时期的葛玄曾在此山修道多年,而且在黄杨尖的如意石得道升天的。因此,黄杨尖成了海上神山,成了道教文化的一大景区。葛玄,(164-244),字孝先,江苏句容人,早年在四川天溪洞和江西閤皂山修道,后至茅山从左慈学道,学得太清、九鼎、金液等丹经,后又避战乱到黄杨尖修道。他是道教葛氏派的创始人,道教尊他为仙翁。宋朝时二次受封,封为冲应孚佑真君。定海人称他为葛仙翁。农历正月初十,四月初十、十月初十是葛仙翁的节日。旧有传说,葛仙翁的牒能驱邪、有谚语称:“有人拜我生,送银一千两。”四月初十是葛仙翁的生日,旧时每逢这一天,上山请牒的人数以万计。葛玄在黄杨尖修道时留下的遗迹有茅蓬、炼丹洞、草药坊、仙水井、放娘石等等。另有传说,黄杨尖是各路神仙的休憩之所,道教推崇的八仙更是这里的常客。如今成为道教文化的景点,主要有:【仙水潭】位于跑马岗南侧,面积约10平方米,水清凉有甜味,水深不可测,久旱不枯,久雨不溢,上下均无溪流,今年春天,还在潭里看到一条长尺余,背呈黑色的鱼,这水从何处来又从何处去,这鱼又是如何生存的呢?这还是个不解之谜。【蝙蝠洞】在黄杨尖山的西南,海拔382米处,因其顶岩如蝙蝠状而得名。洞的面积约10平方米,南北相通。相传八仙中的张果老是混沌初开时的蝙蝠精,这个洞后人传说是张果老的休憩处。【炼丹洞】在黄杨尖山海拔400米处。葛玄在黄杨尖修炼时,常背负铜鼎走1里多崎岖小道去蝙蝠洞炼丹,他的小徒弟以为葛玄年事已高,太劳累,故把茅蓬西侧的两个小山洞凿作炼丹洞。这炼丹洞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虽然几经改造,但基本框架未变。【茅蓬遗址】茅蓬在黄杨尖海拔400米处。这是葛玄到此修道时亲手搭建的道观。五代十国时,黄杨尖的道观改为佛教寺院,葛玄被称为“葛仙翁菩萨”,茅蓬观改为茅蓬寺,抗日战争时被日军烧毁。【棋盘石与仙人足迹】黄杨尖有东西两峰,棋盘石在两峰之间,长6.6米,阔3米多,平如几。世传,这是仙人弈棋的棋盘石。在棋盘石的东侧有一足印,相传这是八仙中的铁枴李所踩,世称“仙人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