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藏电子地图 > 日喀则地区地图 >
定日县地图
定日县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地理

山脉:定日县位于喜玛拉雅山脉中段地区,受自然地理因素制约,本县以高原山地为主。举世闻名的珠峰、卓奥友峰等立在南部地区,北部有拉轨岗日山系,朋曲河自西向东转南贯穿全境。本县地貌粗略可分为三个类型。即珠峰——卓奥友峰极高山地区,海拔6500——8812米;珠峰、卓奥友峰以及拉轨岗日山系的大片高山区,海拔4500——6500米;中部地区朋曲河一带的高原宽谷与盆地。定日县境群山,属于喜玛拉雅山系,叠峦起伏,雪峰巍峨。在县境内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座,即珠穆朗玛峰、洛子峰、卓奥友峰(乔乌雅峰)、马卡鲁峰。其中位于该县曲当乡与尼泊尔王国交界处的界山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4.43米,为万山之首。它雄居地球之巅,昂首天外,俯视群山。该县还有加措拉山、加武拉山等众多高山。这些突兀峻立的山脉和高山构成了该县最壮丽的自然景观,是旅游、探险、科学考察的理想去处。
水文特点:全县河流密布,大小河流10余条。流径日喀则地区南部广大地域的第二条外流水系--朋曲河是喜玛拉雅山中段北坡与拉轨岗日山之间的一条大河,发源于希夏帮玛峰北坡的野博加勒冰川,由西到南流径聂拉木县、定日、定结等三县,境内长度约为384公里,是日喀则境内的一条独立外流水系。境内其它河流还有鲁鲁河、协格尔河、扎嘎河、绒辖河等,除少有内流外,均属印度洋水系。河流水源靠地下水、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河水水温低,水质好。
气候特征:定日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年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间达3393.3小时,日照百分率77%,太阳总辐射202.9千卡/cm2年。高原紫外线强烈,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2.8~3.9℃。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7.4℃;最热月为7月份,平均气温12℃;极端最高气温24.8℃,极端最冷气温-27.7℃,年降水量为319mm,年最高降水量为474.3mm,最少降水量为104.9mm,降水量95%分布在6~10月份,年平均蒸发量2527.3mm,年平均风速为58.4m/s,全年相对无霜期为113天,绝对无霜期为0天。

经济概况

今年以来,定日县加大对基础实施投资力度,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座崭新的定日县城出现在珠峰脚下。进入定日县协嘎尔镇,映入眼帘的崭新建筑物,令人目不暇接,随处可见施工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到处都有当地群众积极参加工程建设的身影。截止目前,定日县全县13个乡(镇)、145个行政村通路,占行政村总数的79.7%。去年全县加大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建设,实行了乡乡通电,已有三个乡实行了光缆通话。今年,定日县鲁鲁水电站,改扩建县政府职工周转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办公楼等项目相近开工,预计完成固定投资1.3亿元,这些目标的实施,极大的改善了定日县的交通、能源、农业等基础实施条件,城市的中心地位和特色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拉动全县经济的新增长点。

行政区划

1997年,面积约13800平方千米,人口4.2万。辖1镇20乡:协格尔镇、扎乡、扎西宗乡、扎果乡、云琼乡、巴松乡、东巴乡、长所乡、白坝乡、加措乡、尼辖乡、曲当乡、曲洛乡、克玛乡、岗嘎乡、拉木堆乡、南果乡、彭吉乡、绒辖乡、措果乡、翁嘎乡。县政府驻协格尔镇,距日喀则市236千米。国家级贫困县。(根据《政区大典》整理),协嘎尔镇(Xiega'erZhen)县政府驻地。1960年建协嘎尔区,1988年改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约660平方千米,人口0.32万。辖满奶拉裹、林嘎萨巴、曲下、其尺、多杰、热拉木、江东、奶、波、查那、秋来、帕来12个村委会。扎乡(ZhaXiang)1961年建扎乡。位于县政府东南,距县政府100千米。面积670平方千米,人口0.2万。通简易公路。辖扎、雪达、卡普、参木达、通门、参、赤7个村委会。扎西宗乡(ZhaxizongXiang)1961年建卓区,1988年改扎西宗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政府850千米。面积675平方千米,人口0.21万。辖扎西宗、扎西岗、加、普美、现琼、岗绒、仁白拉新、托桑木林、娘玛、卡龙、奶仓徐美11个村委会。扎果乡(ZhaguoXiang)1961年建扎果乡。位于县政府南,距县政府36千米。面积681平方千米,人口0.19万。辖樟、切、帮来、春木色、扎果、梅木、加龙、轮措、查嘎9个村委会。云琼乡(YunqiongXiang)1988年建云琼乡。位于县政府西,距县城87千米。面积约655平方千米,人口0.19万。辖西北、云琼、萨拉、白朗、贡巴萨巴、我朗、古龙、夏多堆、奶琼、协嘎、我嘎11个村委会。巴松乡(BasongXiang)1961年建巴松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政府72千米。珠穆朗玛峰北坡脚下,面积639余平方千米,人口0.23万。辖白列、娘木、嘎当、巴松、班定、曲下、热普、热杂、拉龙、曲宗、家盆、藏普12个村委会。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世界最高寺庙绒布寺在乡境内。东巴乡(DongbaXiang)1988年由参木达乡,朗果乡合并建东巴乡。位于县政府西,距县政府85千米。面积约649平方千米,人口0.19万。辖东巴、参木达、地东、查子、行日、朗果、古热7个村委会。有参木达温泉。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第五高峰马卡鲁峰,第八高峰卓奥友峰都在乡境内。长所乡(ChangsuoXiang)1961年建长所区,1988年改为乡。乡政府驻森嘎村,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50千米。面积约675平方千米,人口0.3万。辖森嘎、古荣、培玛拉木、茶江、通来、班久、千颠、杂、嘎布、强嘎、玉白、拉昂12个村委会。白坝乡(BaibaXiang)1961年建白坝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政府东,距县政府8千米。面积约629平方千米,人口0.2万。辖恰来、卡挖辖、白坝、朗嘎、邢藏握、罗罗辖、家部、除西8个村委会。加措乡(JiacuoXiang)1961年建加措乡。位于县政府东北,距县城30千米。面积645平方千米,人口0.11万。辖门当岗、皮久、比布、加布、拉不龙、括帮、果热7个村委会。尼辖乡(NixiaXiang)1961年建尼辖乡。乡政府驻宗措村,位于县政府东,距县城81千米。面积约598平方千米,人口0.18万。辖辖龙、亚白、辖措、奴措、宗措、雪龙、孔美7个村委会。曲当乡(QudangXiang)1961年建曲当乡。位于县政府西,距县政府123千米。面积670平方千米,人口0.29万。辖卡达普、轮珠林、亚曲、木云、优帕、尤洛、曲当、仁青林、扎西岗、琼达、帕仁、帕新、杂察、塔木切14个村委会。曲洛乡(QuluoXiang)1961年建曲洛乡。位于县政府东,距县政府31千米。面积约690平方千米,人口0.23万。辖左错、仁果、热木青、木堆、措娃、措昂、班久岗、嘎白、吉雄9个村委会。克玛乡(KemaXiang)1961年建克玛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政府西北,距县政府50千米。面积680平方千米,人口0.36万。辖帕措、林下、克玛、新木德、曲珠、林奴、奴龙、康萨、云东9个村委会。岗嘎乡(GanggaXiang)1961年建定日区,1988年改为岗嘎乡。位于县政府西南,距县政府70千米。面积约675平方千米,人口0.22万。辖岗嘎强、岗嘎洛、恩巴、热之、辖龙、龙江、奶龙、龙贡达、贡达普9个村委会。拉木堆乡(LamuduiXiang)1961年建拉木堆乡。位于县政府西南,距县政府60千米。面积约670平方千米,人口0.11万。辖拉木堆、嘎热、冲嘎、琼奶、良木达、云加6个村委会。南果乡(NanguoXiang)1961年建南果乡。位于县政府西北,距县政府15千米。面积约631平方千米,人口0.08万。辖此日、南木加、帮布、欧木都、奶吉林、西普6个村委会。彭吉乡(PengjiXiang)1961年建彭吉乡。位于县政府西北,距县政府86千米。面积约650平方千米,人口0.11万。辖其仓、彭吉、龙嘎、德久、恰巴5个村委会。绒辖乡(RongxiaXiang)1961年建绒辖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政府西南,距县政府150千米。面积620平方千米,人口0.06万。靠近喜马拉雅山,与尼泊尔接壤。辖左不德、陈唐、达仓、仓木切4个村委会。措果乡(CuoguoXiang)1961年建措果区,1988年改为乡。位于县政府南,距县政府40千米。面积672平方千米,人口0.3万。辖嘎热果吉、雪珠、塘仁、野江、吉翁、克穷、美朵7个村委会。翁嘎乡(WenggaXiang)1961年建翁嘎乡。位于县政府西北,距县政府11千米。面积655平方千米,人口0.18万。辖翁嘎、玛辖堆、嘎点、奶桑木、恰布、奶萨、奶娃、顿尺、家隆、冲萨、曲洛11个村委会。

本地主要商品

旅游业。

风土人情

西藏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日喀则人更是能歌善舞。其民间舞蹈风格独特,优美大方。“果谐”舞步轻快奔放、场面宏大,“斯马卓”鼓舞粗犷激昂;吉隆的“螺舞”舞姿轻盈、歌声优美动听,康马的“谐青”、定日的“甲谐”舞步有力整齐,歌声和谐悦耳、庄重典雅,夏尔巴舞美妙抒情,舞步轻柔优美,萨嘎的“甲谐”豪放古朴,“羌姆”隆重、气势宏大。
甲谐:甲谐的汉语意思是隆重的歌舞表演,是一种集体舞蹈。其历史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为庆贺战争胜利而跳的舞蹈;二是歌舞比赛获胜时跳的舞蹈;三是唐朝时代庆祝文成公主进藏而跳的舞蹈。甲谐的服饰都是用高级绸缎做成,以红色和黄色为主,显示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演员所戴的是一种大而圆又有流苏的帽子,表演时不停的摇摆,就象狮子一样威武、雄壮。演员的裤子又大又肥,象裙子。甲谐的动作十分粗犷、豪放,显示出藏民族剽悍而又勇敢的性格特征。道具有长腰刀、马鞭、装在小刀鞘内的小刀和筷子等。表演时间可长可短,长的一般可以连续跳一整天。甲谐一般在每年的藏历年和重大节日时表演。
堆谐:所谓“堆”是指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拉孜、定日等地,“谐”是舞蹈的意思,即以堆地区人所跳的一种舞蹈称为“堆谐”。日喀则地区拉孜县曲夏镇的堆谐在后藏地区及全区享有盛誉,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和喜爱。堆谐是扎年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自弹、自唱、自跳三合一体缺一不可的综合性艺术。舞步多样变化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情绪欢快,是格调较高的一种民间歌舞品种。其舞姿优美、洒脱,动作以两脚的踢和踏的舞步动作,故此堆谐也称“踢踏舞”。
同甲:“同甲”舞在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吉隆镇一带流传,已有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吉隆“同甲”舞,即“手镯舞”。特点主要是妇女手上戴的两个镯子,右手是尼式银镯,左手是象牙镯,银镯子和象牙镯碰撞发出的声音叫“同甲”。“同甲”舞的原本歌词大意突出了当时人们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歌颂和平、歌颂友谊四大方面的内容。细节上还唱出了家庭和睦、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等。手镯舞又作为一种祈祷舞,每当藏历6月4日在查嘎达索寺进行演出。
果谐:“果谐”即“圆圈舞”,它是围着圆圈跳的一种舞蹈。该舞在后藏江孜、白朗等地民间广为流传。果谐是群众在田间地头劳作之余自编自演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旋律、歌词随着聚集的目的和内容而变化。一年一度的藏历年、望果节、婚礼等比较隆重的节日里人们围着炉火尽快地表演。
期马卓:斯马卓是民间腰鼓舞,是全区有名的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日喀则市20多里的地方,有个叫司马章堆的村子,这里以跳斯马卓而出名,据说在几百年前,他们的祖先就传下了这种舞蹈。司马章堆村的鼓舞是一种剧烈的跳跃式舞蹈,鼓点明快、节奏感强、气势恢弘、多彩多姿、豪迈奔放、催人奋进。同时,又是一种即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的一种舞蹈。舞蹈一开始,一个老头先出场,手里拿着一把捆着白哈达的木棒,一面手舞足蹈,一面口中念念有词。接着,身穿彩条衣服,腰系多皱短裙,挎着大鼓的小伙子们奔腾而出,羽锤齐动,鼓声震天,舞蹈就开始了。期马卓表演时由各村村长带队进行演出,在每年的传统佳节和喜庆日子里或农闲时进行演出。
索:“索”流传于日喀则地区萨迦县一带,萨迦索起源于元朝八思巴时期,是由萨迦地方势力组织起来的一种民间舞蹈。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风采,而且是具有萨迦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萨迦索舞”是萨迦法王庆贺盛典和法王出访,以及迎接欢送外来贵宾用的一种最高礼节的舞蹈。“萨迦索舞”特点是不用任何乐器,边唱边舞,独具一格,场面十分壮观。
羌姆:“羌姆”即“跳神舞”,宗教类舞蹈指羌姆各教派僧众在自己寺院范围内表演的一种仪式隆重,场面壮观,气势宏大的集诵经、音乐、舞蹈三合一体的寺院大型舞蹈艺术。在藏传佛教众多节日中,扎什伦布寺举行的“斯姆庆姆”跳神舞,最为隆重。每年藏历八月举行跳神舞节,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跳神舞出场近80名僧人,身着古装,戴着佛教中各护法神的面具进行表演,以不同的神态翩翩起舞,其舞姿和音乐奇妙无比。羌姆分“阿羌姆”和“铜羌姆”,其主要区别是用不同乐器伴奏。跳神舞由六童子按照鼓号的节奏跳吉祥舞为开场。其后逐次表演金刚、骷髅、鹿牛、比丘、六长寿等数十节不同的神舞。最后,装饰的宝马、宝象、宝牛身背珊瑚树、珍珠曼札、黄金塔、象牙等奇珍异宝出场,以回应开场的吉祥舞。最初,跳神舞当作密宗仪式只在扎寺内举行,严禁俗人观看。随着其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也是传播教义的需要,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决定每年藏历八月举行“斯姆庆姆”即跳神舞,供四方香客欣赏。

历史沿革

西藏吐蕃王朝时期,“定日”属“如拉”辖区范围。十三世纪西藏纳入中国版图,元朝将西藏分为十三个万户辖治。“定日”十三万户之一“拉堆洛”万户所辖治,又称“洛定日”,意为拉堆南部万户。明朝帕木竹巴王朝时期,公元1358年“洛定日”始为帕木竹巴王朝辖治,就是帕竹政权取代萨迦政权势力统治十三万户,帕木竹巴政权后期,“洛定日”又称“洛贡”,先后封建割据势力“贡塘巴”、“藏巴汗”所割据。公元1642年始“洛定日”为清朝西藏甘丹颇章政权统治,分为绒辖雪巴、定日宗、协格尔宗、协格尔曲德寺及所属贫溪卡。西藏和平解放后,1956年2月中共日喀则分工委向协格尔、定日派出工作队。1959年5月成立定日工作队临时党委、定日军事管制委员会。1959年7月原协格尔宗、定日宗(岗嘎)、绒辖雪巴、协格尔曲德寺辖13个溪卡,全辖区合并,组建中共定日县县委会、定日县人民政府。1960年6月,定日县人民政府成立,驻地设在协格尔乡的协格尔村。同年8月,县驻地迁至岗嘎村。1968年7月又迁回协格尔村。之后,协格尔建镇。

高峰群落

定日县境内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座,举世瞩目的珠穆朗玛峰就是其中最耀眼的明珠。由于受地势和独特的气候的影响,这里呈现出世界上最壮观的极高山景观,山体上部冰峰林产,无数冰川沿坡而下将山地刻蚀成各种顶特形态,使山地貌重更加险峻。在山体下部,冰水和冰川堆和地貌占据优势。在谷中的冰川,在差异消融作用下形成世界上最奇丽壮观的冰塔林景观。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是世界第一高峰,整个珠峰山体是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这里是一片奇丽的冰雕世界,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出一座座高达十米的冰塔,万芴朝天,千姿百态,晶莹剔透,蓝光闪耀,俨然是一方冰清玉洁,瑰丽无比的水晶世界。登上这一世界最高峰是各国登山队和探险家的最高目标,一睹珠峰雄姿也是国内外旅游都梦寐以求的愿望。
洛子峰:海拔8516米,为世界第四高峰,位于珠峰的南方。地形极其险峻,环境异常复杂,大小冰川密布,气候变幻莫测,所谓“山顶四季雪、山下四季春、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就是对该区域立体气候的形象概括。
卓奥友峰:又称“乔乌雅峰”,海拔8201米,是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山体高大,雄伟壮丽,宅恰如其各以宏伟的雄姿屹立在喜玛拉雅山脉的中部,珠峰的西北方。山峰周围雪峰林立,层峦迭嶂。这里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冰川粒雪补给充足,冰川下部两侧的山谷为陡峭岩壁,壁下为滚石区,时常有冰川消融而成的冰川湖。卓奥友峰是仅次于珠峰的登山胜地。
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地处喜玛拉雅山脉中段,珠峰的东南方,是世界第五高峰。峰体上部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坡谷中发育有巨大的冰川,冰川上多锯齿型的陡崖和裂缝,冰崩十分频繁。山脚地势开阔,水源充足,森林茂密,春天各色杜鹃竞相天放、绚丽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