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电子地图 > 沧州市地图 >
东光县地图
东光县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设施

水利:行洪河道两条,分别是南运河和漳卫新河,其中南运河在我县境内长36.7公里,漳卫新河在我县境内长23.1公里;排涝河道4条,即:宣惠河44.8公里,龙王河30.2公里,沙河21公里,江沟河22.1公里;主要干渠4条,即:跃进渠30.9公里,胜利渠39.5公里,漳龙干渠7.7公里,革新干渠16.5公里;大小配套沟渠642条,全长1266公里;全县共有桥461座;闸33座,其中大型闸1座(陈桥闸),中型闸3座,小型闸29座;涵洞548座,其中桥涵496座,闸涵52座;扬水站78处;深浅机井9138眼,其中深井567眼;坑塘620个;喷灌面积3.53万亩。全县一次性蓄水能力达370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7.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49万亩。
电力:县内拥有220KV变电站1座,主变1台,12万KVA;110KV变电站2座,主变3台,94500KVA,110KV线路3条43.9公里;35KV变电站9座,主变17台,50850KVA,35KV线路9条,131.5公里,10KV线路1057公里,低压线路1328公里,配电变压器1889台,138860KVA。
道路:公路,县内有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四种道路,其中国道104路穿越全境,境内全长29.665公里;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境内全长33.995公里;省道武千路自西向东横穿县境,全长35.07公里;县道有连耿路、南吴路、霞果路等,全长78.567公里;乡道全长537.3公里,全县447个行政村已有370个行政村通了油路,大单、于桥两个乡镇2000年前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全县形成了以连耿路、霞果路、龙于路、大砥路、王郑路、曲于路、胡集路、金刘路、张秦路为总体框架的公路网。铁路,县内有津沪铁路,自泊头市入东光境,南至连镇出境入吴桥县境,境内全长30公里,由北而设东光1个火车站。
通讯:县网通公司设有1部1室、4个生产班组、5个支局、11个农村电话管理站。现有出局电缆2万对,局用交换机容量3万门,接入网设备2.7万门,本地网光缆线路139公里,接入网光缆线路120公里,架空电缆559公里,本地电话中继电路70条,用户中继线4860条,固定电话用户3.8万户。县邮政局设1部1室,城内设4个班组、3个公司、2个生产部,基层设10个支局。133、130用户达到8000多户。移动公司135、136、137、138、139用户1.3万余户。

历史沿革

汉高帝四年(前203)始置东光县。时属幽州渤海郡。汉章帝建初四年(79)东光县改隶乐成国。汉和帝永元七年(95)还属冀州渤海郡。三国时期东光为魏国地,隶属冀州渤海郡。西晋时期东光县初属冀州渤海国。晋武帝咸宁三年(277)废国改郡。晋武帝太康十年(289)改隶冀州国。晋惠帝太安元年(302)还属冀州渤海郡。南北朝北魏时东光属冀州渤海郡。魏文成帝太安四年(458)渤海郡郡治迁至东光县城。东魏时(534-550)东光县仍属冀州渤海郡。北齐、北周时东光均属渤海郡。隋代东光县初属渤海郡。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隶冀州。开皇九年(589)置观州,东光县属观州。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废观州,东光还属冀州,大业三年(607)改隶平原郡。唐代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观州,东光县隶属观州。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废观州,设河北道,东光县隶属河北道沧州。唐德宗贞元二年(786)河北道设景州,辖东光县。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废景州,东光县还属沧州。长庆二年(822)再设景州,东光县复属之一。唐文宗太和四年(830)又废景州,东光县属沧州。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复置景州,东光县遂属景州。五代时期东光县皆属景州。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东光县改隶沧州。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东光县改隶河北东路定远军。真宗景德元年(1004)定远军改称永静军,继辖东光县。金初永静军升为景州,东光县为其所辖。金卫绍王大安年间(1209-1212)更名观州,仍辖东光县属河北东路。元代世祖至元二年(1265)改观州为景州,属河间路,辖东光县。明初东光县为京师省河间府所辖。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七月废东光,并入阜城县。洪武十三年(1380)十一月复置东光县,属河间府景州。清代世祖顺治五年(1648)设直隶省,东光属直隶省河间府景州。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升河间府沧州为直隶州,增领东光县。雍正九年(1731)东光县改隶直隶省河间府。1913年东光县属直隶省渤海道。1914年东光县属直隶省津海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东光县直属河北省。1937年划属河北省第八督察区。1937年9月日军侵占东光县城,东光县遂沦陷。1938年8月东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南第六督察专员公署。1941年初东光县属冀鲁边区一专署。1944年1月冀鲁边区同清河根据地合并,组成渤海区。同年4月东光、吴桥、南皮三县合并建立东南吴县,属山东省渤海行政公署一专署。同年9月以东光通往南皮县黑龙村的日伪公界,又将东南吴县划为2个县。公路以北为东南县,公路以南为东吴县。1946年2月东光、南皮、吴桥三县恢复原建置,东光县仍属山东省渤海行政公署一专署。1949年8月山东省渤海行政公署一专署改称沧南专区,继辖东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东省于1950年5月撤销沧南专区,东光县划属山东省德州专区。1952年11月7日东光县划归河北省,属沧县专区。1958年4月28日撤销沧县专区,东光县改属天津专区。同年12月20日天津专区撤销,遂归天津市辖,同时撤销东光县并入交河县。1961年5月23日设沧州专区,同年7月9日东光县恢复原建置,隶属沧州专区。1970年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继辖东光县。

文教卫

教育:东光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96所,其中高中1所,职教中心1所,初中19所,小学373所,县直幼儿园1所;全县共有教职工4446人;现有在校生62446人,其中初中1605人,小学43856人,高中2285人。
卫生:全县共有医院22所,其中县医院1所,中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20所;另有县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各1所;总计床位461张;乡镇中心卫生院以上医疗单位普遍建立了急救中心,购置了10辆救护车和急救医疗设备;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15名。近年来,先后建成门诊楼、医技楼11幢,并购置了CT、彩超、碎石机等大型医疗设备15台(件)。
体育:东光县有乒乓球、武术体校各一所,现有队员130余人,近年来,先后向大中专院较输送专业人才30余人;1998年被评为河北省体育先进县。历史人物:马致远(?——1321后)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称“元曲四大家”。著杂剧16种,现存《汉宫秋》等七种。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有“秋思之祖”之称。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清末爱国武术家。荀慧生(1900——1968)名秉彝,后改秉超、慧生,艺名白牡丹,字词,号留香,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自然环境

地质:大地构造,属古生代中后期抬升成陆地的华北地台。地质结构位于中生代和近生代以来的新华夏系北东向断裂的结构,属于华北沉降带中的黄骅凹陷区。从局部构造来讲,处在沧县隆起和埕宁隆起之间。总体说来,震旦亚界和古生界岩层发育比较齐全,厚度巨大。下第三系厚度很小,县境均为巨厚的第四系地层覆盖,无露头。
地貌:地势平坦,倾斜缓慢,西南高东北低,高程14.5-9米,波降1/10000-1/12000,主要由缓岗、洼地、二坡地、沙丘等组成。
气候:属暖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地貌对气候的影响甚微,总的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度适中,雨热同期。年降水分布不均,具有春旱、夏涝、秋吊的特点。旱、涝、风、雹、连阴雨、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
土壤:境内土壤共分2个土类(潮土、褐土)、4个亚类(普通潮土、褐化潮土、盐化潮土、褐土性土)、11个土属、49个土种。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有野生植物六七十种,分属24科,野生动物一百多种,归属12纲73科)、能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树木落叶及杂草等)。

历史名人

刘挚:刘挚(公元1030——1098年),字莘老,北宋永静东光人。嘉祐四年中进士甲科。初任冀州南宫县令时,因政绩卓著,与信都令李冲、清河令黄莘被称为河朔三令。后任江陵府观察推官,由韩琦推荐为馆阁校勘,升迁为著作郎。当时王安石刚开始执掌政权,对刘挚非常器重,提拔刘挚为检正中书礼房公事。之后刘挚又被提升为监察御史里行。王安石拜相后,推行新法,刘挚以为新法有许多弊端,便上书宋神宗陈述新法弊病。神宗当时宠幸王安石,把刘挚贬为衡州监管盐仓。元丰初年改任集贤院校理,知大宗正寺丞,为开封府推官。后又命为礼部郎中,不久升为右司郎中。宋哲宗继位后,刘挚改任秘书少监,升侍御史,元祐元年升为御使中丞,元祐六年,拜尚书右仆射,与尚书左仆射吕大防同时执政,废弃新法。后来吕大防与刘挚发生矛盾,御史杨畏依附吕大防,劾奏刘挚,刘挚被罢相。元祐八年,宋哲宗亲政,又推行新法,第二年,刘挚被贬为光禄卿,绍兴四年(公元1097年)刘挚被流放新州,不久含怨而死。因刘挚一生刚直不阿,正气森严,忠贞爱国,宋哲宗死后,韩忠彦为右丞相,为刘挚翻案,并给予“忠肃”称号,后被追赠为“元祐忠贤”。刘挚平生酷爱学习,治学严谨,才华横溢,他撰写的《忠肃集》曾被后人广为流传。
马致远,马致远(?—1321后)族谱称马视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河间路东光马庄(今马祠堂庄)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文家。青年时期仕途偃,中年适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之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称“元曲四大家”。其活动时期稍后于关汉卿、白朴。所做散曲内容较广,辞采振拔,“可与灵光景福相颉顽,有振长鸣、万马皆之意。”他是元贞书会的中坚人物,一生共作杂剧16种,现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青衫泪》以及与人合写的《黄梁梦》7种。尤发《汉宫秋》最佳。散曲有《东篱乐府》。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被后代文学家誉为秋思之祖。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退居田园,以衔杯击自娱。死后葬于祖茔。后辈为纪念他,在村南建了一座祠堂,并改村名为“马祠堂”,“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夷为平地,所幸其墓碑完好无损,“元诰授奉直大夫工部主事进士马公视远墓”18个阴文大字笔迹工整,清晰夺目。
霍元甲: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祖籍东光,清未爱国武术家。霍氏世代习武,祖传绝技霍氏练手拳(迷踪艺武术)尤为出名。明天启元年(1621)前后,霍氏一支迁居静海县小南河村,至霍元甲已是第七代。早年,霍元甲因生活所迫,先后在天津的脚行、药店谋生,在怀庆药店时,曾挑千斤担,被誉为大力士。1901年霍元甲在天津比武,战胜俄国大力士,京津哗然,声名大振。1909年英国人奥皮音在上海张园设擂台,企图污辱中国人,霍元甲闻讯急赴上海,亦在张园设起擂台,嚣张一时的奥皮音却吓得灰溜溜地逃走。此后,霍元甲于上海闸北王家宅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民间体育组织—上海精武体操学会(后改为上海精武会)。1910年日本柔道会精选十几名高手,来沪与上海精武会比武,霍元甲和高徒刘振声连败五人,日本领队气急败坏,亲自与霍元甲较量,见不能胜,遂欲以黑手伤人,但被霍元甲识破,遂将其臂磕断,日方惨败。事过不久,日本人得知霍元甲身患”热疾”,竟借治病之机,给其使用了慢性毒药,月余,霍元甲含恨而死。
荀慧生:荀慧生(1900—1968)名秉彝,后改秉超、慧生,艺名白牡丹,字词,号留香,东光县谷庄人(现阜城县大白乡谷庄村),全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一生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荀派艺术。曾任河北省梆子剧院第一届院长。荀幼年家贫,随父流落天津,因生活所迫,7岁被卖给天津小桃红梆子班学戏,后又转卖给河北梆子花旦庞启发老艺人作为手把徒弟。庞戏路广,技艺高,教艺严肃认真,在师傅训教下,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了眼似秋波能生慧的眼神和绝妙和跷工,8岁便能登台演出。庞见其幼功练得扎实,且性情温柔,为人敦厚,长相俊秀,皮肤白细,遂给荀取艺名白牡丹,并在天津韦陀庙会上第一次挂出白牡丹艺名,演出《双官诰》。1919年19岁的荀慧生改唱京剧,以演花旦、刀马旦著称,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的妇女角色。荀的京剧唱腔中吸收了不少梆子唱腔,对我国传统京剧艺术有所突破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当年他随杨小楼、谭小培、尚小云到上海演出,在《花田错》中扮演丫环春兰而一炮打响,三小一白遂誉满江南。1927年荀返回北京,遂接受杨小楼等人建议,在北京开明大戏院演出时正式把白牡丹艺名改回本名荀慧生,同杨小楼、余叔岩、陈德霖被誉为北京四大名伶大结合。此时荀又大胆创新了旦角唱腔,具有剧本新、唱腔新、表演新、布景新的四新艺术,颇受欢迎。是年北京《顺天时报》举行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结果梅兰芳《太真外传》程砚秋《红拂传》荀慧生《丹青引》、尚小云《摩登家女》获前四名,从此有了四大名旦美称。荀慧生在60年的艺术生涯中,共演出300多个剧目,著名的有《荀灌娘》、《红娘》、《红楼二尤》、〈〈金玉奴〉〉《钗头凤》、《杜十娘》等。旬热爱祖国,30年人代曾多次义演,为抗日蓦捐。50年代荀常在其小留香馆中作画。荀有一枚长方形金印章,上篆阳文:“荀词慧生是我名,河北东光是我家”。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荀被迫害致死。
孟观:孟观(?—301)字叔时,西晋冀州渤海郡东光人。孟观自幼嗜学,精通天象、历法。晋太熙元年(290)政权渐次落入太后之父太尉太博杨俊手中。永平元年(291)贾后与楚王司马玮合谋杀杨俊,并废太后杨氏为庶人,孟观助之有功,升为黄门侍郎,官阶为五品,并封为上谷郡公。此后,宫廷内杀戮之风愈演愈烈,终于酿成“八王之乱”。元康六年(296)氐族首领齐万年聚众10余万,围泾阳,袭扰关中,进逼长安。关中地区虽有梁王、赵王重兵把守,但因忙于内战,无力破敌。元康九年(299)朝廷启用孟观为征讨大将军。孟观率军西征,奋战破敌,官授右卫将军。永康二年(301)赵王司马伦篡政,念孟观平氐功绩斐然,加封安南将军,领兵驻屯于宛。光熙元年(306)西晋怀帝即位后,一场持续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终于偃旗息鼓。孟观被视为赵王伦的党羽而遭斩,且株连三族。
袁恕己:袁恕己(?~706)唐朝永静军人。武则天称帝期间,袁恕己仕累司刑少卿、知相王府司马。唐长安四年(704)武则天病重,袁恕己同宰相张柬之等乘机发动兵变,诛杀武后宠臣张三易之、张昌宗,废周国号,迎唐中宗李显复位。袁因功右迁中书侍郎,封南阳郡公。袁恕已为官刚直廉洁。中宗之女安乐公主怂恿家奴强抢良家女子,袁恕己支持刑部将恶奴逮捕归案。安乐公主大怒,到中宗处告状,中宗下了一道放人手诏,袁恕己竟不奉诏,据理力争,终于说服中宗,遂将恶奴斩首。大臣杨务廉因巧于营建宫殿楼台而被提升。袁恐中宗沉溺于奢侈游乐而不思国事,数次弹劾“杨务廉位居九卿,不以治国安邦之策进于帝,而专事营造宫殿宛囿以媚上,不予贬谪,皇恩厚德就不能昭示天下”c中宗遂贬杨务廉为陵州刺史,晋升袁为中书令。韦皇后勾结武三思等一般佞臣,排除异己。袁恕己被贬为窦州司马,后流放环州,武三思复使其同党周利贞假皇帝之命逼杀之,袁含恨而死。睿宗景云元年(710)袁恕己得以平反昭雪。玄宗初年被迫谥为贞烈。德宗建中初年加赠太子太傅。袁善诗文,惜遗作多散失。今仅存《咏屏风》诗一首。
马允登:马允登(1547—1591)字叔先,明代东光郑庄人,工科给事中马汝松之子。马10岁能撰著文辞,13岁入县学。于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历任山东齐河、河南安阳、沁阳县令,官至湖广布政司右参政等职。马初到任齐河时,适逢一件命案,此案拖了数年,冤屈了不少无辜者,也没抓到真正的凶手。马屡次微服私访,几经周折,终于查出凶手,将其捉捕归案,使蒙冤者得以昭雪。后马调任河南沁阳。赴任途中,漳河泛滥,死者无数,他顾不得到任,奔赴灾区,组织百姓掩埋死者,开仓分赈,并号召外流难民,速返乡里,重建家园。在此任职5年后,升任御史。后巡行淮阳四郡时,适值淮、泗大水,湖泊泛涨,他与中丞共同疏理月河,筑塘护堤,排除洪涝灾害。马主持政务时,大官、贵戚有悖于公众舆论者,他往往公开奏章弹击,虽因此招致怨恨,也在所不顾。他还曾奏请皇上限制贵戚享受皇恩,禁止功臣、世家作威作福。人们赞其高风亮节,称他“马御史”。后来,他出任山东副使,训练青州士兵。以其能干,又升为湖广参政,监督指挥水路运输。马允登44岁去世。朝中官员与四方交游之士,为之哭泣者众。邑人以贤祭祀。著有《弹章记略》。
霍维华:霍维华(?—1636)东光人,进士,曾任金坛、吴江县令。官至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霍任吴江县令时,发觉县内徭役有轻有重,苦乐不均,便率人对各乡里逐一清查地亩,编造各类图册,防止隐瞒或遗漏徭役,并除掉酷吏,减轻赋税。天启初年(1621)霍维华以其内弟太监陆荩臣之引荐与大宦官魏忠贤友好,遂依附于魏忠贤、崔呈秀,合力攻击东林党人,弹劾罢免御史刘璞等4人,并追究三案(挺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企图借此打击东林党。同时攻击诋毁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并请修改《光宗实录》。及至魏忠贤失败,霍又以计谋保全了自己,任兵部尚书协理军务。后因图谋取代袁崇焕,为时伦新等弹劾,定入逆案。崇祯九年(1636)霍忧郁而死。
张邦昌:张邦昌(1081—1127)字子能,宋永静军东光人。进士出身,北宋徽宗时历任知州、礼部侍郎、中书侍郎等职,钦宗即位后,拜少宰。元代脱脱所撰《宋史》将其列为叛臣。钦宗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兵包围汴京,朝迁内部分裂为以李钢为首的抗战派和以李邦彦、张邦昌为主的投降派。宋钦宗为保全皇位,向金人乞降,金将完颜望宗提出割地赔款等苛刻条件,李邦彦、张邦昌主张全盘接受。于是钦宗派康王赵构和宰相张邦昌出使金营。行前张邦昌屡次恳求钦宗写下割地赔款手诏。议和期间的一天夜里,金营被宋军袭击。金人大怒,张邦昌惊恐万状,痛哭流涕,言是宋将擅自所为,非朝廷之意,极力开脱,以求金人怜悯。此间李纲组织了月余的东京保卫战,屡败金兵。钦宗畏敌如虎,一心议和,为讨好金人,罢免了李纲。为此,京城数万人包围了皇宫,上书皇帝:“李纲奋不顾身,是社稷之臣;李邦彦、张邦昌等卖国求荣,是社稷之贼。”愤怒的人们当即击毙了几十名宦官。金兵见民众奋死抵抗,各路宋军陆续赶到,且已得到三镇和不少赔款,便于二月匆匆撤军。是年八月金兵再次渡过黄河,包围汴京。翌年初金兵进入汴京,掠夺大批金银珍宝,俘徽、钦二帝及亲王、后妃、宫人数千名,并废二帝为庶人。初,金人欲立宋臣刘韦合为伪帝,刘韦合闻之,仰天大呼“忠臣不事二君,必死矣!”遂遗书自缢。此后金人强迫百官拥立张邦昌,张邦昌则跪拜金人屈膝受封,国号大楚,张遂降伪诏,大郝天下,以止四方勤王之师。张邦昌僭立,大臣张叔夜、秦桧不肯署状,被执金营。张俊、赵鼎、胡寅等逃入太学,唐恪饮药而死。吴革、马伸及内亲事官数百人,皆不忍屈节立异姓,杀妻孥,焚所居,同谋举义。不久金兵退,百官力主去伪号迎立康王,张不得已取消帝号,至应天府迎康王,伏地恸哭请死。高宗继位后起用李纲为宰相。李纲历数张邦昌僭逆之罪,力主严惩。于是,高宗将张邦昌贬往潭州,任昭军副节度使。不久,又因其曾与华靖国恭夫人李氏有染,触怒高宗,被赐死潭州。
门炳岳门炳岳字湘文(1891-1944)国民党陆军中将。河北东光县于集乡程庄人。毕业于保定军校。历任南京军事参议等处任参谋长、旅长、师长、军参谋长、骑兵第七师师长;抗日战争开始后,任骑兵第六军军长兼第七师师长、包头防守司令、绥西警备司令、军训部骑兵监等。1944年8月在重庆病逝。

农业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耕地72.5万亩,农业人口30.4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山芋、谷黍、高粱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瓜菜等。

行政区划

东光县始设于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1年),因此地原为东阳侯之封地,取"东阳"之意,始置东光县。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为“观州”,故东光又称“观州”。1944年划属山东省,1952年划归河北省沧州地区,曾与南皮、交河、阜城、泊镇并为交河县。1961年6月恢复东光县建制至今。现辖:东光镇、连镇镇、找王镇、秦村镇、灯明寺镇、南霞口镇、大单镇、龙王李乡、于桥乡。7镇2乡447个行政村,总人口34.7万,幅员面积7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万亩。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