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区地图
东丽区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东丽区辖7个街道、1个镇、1个回族乡:张贵庄街道、丰年村街道、万新街道、无瑕街道、新立街道、金钟街道、华明街道,军粮城镇、么六桥回族乡。
经济发展
东丽区经济基础良好。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1.2亿元,同比增长15.2%;三级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同比增长3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00元,同比增长10%。经济结构优化,形成二、三、一产业格局。工业依靠重点企业强力带动,优势产业有力支撑,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交通运输设备、电子通讯设备、金属制品、新型建材、机械设备制造五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随着空客A320和大推力火箭项目的落户,航空航天业将成为该区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军粮城散货物流园区建设全面启动,大毕庄物流园区得到提升,钢铁物流、商贸物流发展的特色更加突出。商贸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商贸流通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华明、新立等商务区正在规划建设中。随着东丽湖地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旅游业发展得到新的提升。沿海都市型农业特色突出。花卉、食用菌、观赏鱼、畜禽种业已成为农业优势产业。城市化进程加快。“宅基地换房”、“城中村改造”、“依托大项目有序撤村”等城市化途径不断完善,按照“一个中心城区、两个中心镇、两个组团”的规划思路,城镇建设加速。华明示范镇成为全国“宅基地换房”试点。区域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载体功能得到增强。公共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不断深入,东丽区将把借势发展作为实现率先发展的主题和重点,按照主动融入、良性互动、乘势而上、率先发展的要求,牢固树立“大东丽”的理念,积极抢抓机遇,大胆改革创新,努力在融入和服务新区上有突破性进展,使我区逐步成为滨海新区政策实行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和滨海新区服务区,力争提前实现百亿强区和现代化津滨新城区的奋斗目标。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东丽区为燕国辖地。秦汉时,属渔阳郡泉州县。北魏时,属雍奴县,唐代改雍奴县为武清。北宋时属辽,为析津府武清县。南宋时属金,由大兴府武清县管辖。明永乐二年属顺天府天津卫管辖,清雍正九年(1731),军粮城、无瑕街、赤土镇一带属宁河县管辖,其余由天津县管辖。1949年9月,分属天津县和宁河县管辖,1953年5月,建立天津市津东郊区,1955年5月,更名为东郊区,1992年3月,更名为东丽区。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442224人。各乡镇街道人口(人):张贵庄街道46039丰年村街道29931程林街道78812无瑕街道34562新立镇46190小东庄镇31259军粮城镇50629华明镇22911赤土镇24601大毕庄镇59824么六桥乡14297东郊农场虚拟镇1134军粮城农场虚拟镇2035,2001年10月18日,东丽区人民政府以津丽政发[2001]55号文件通知,根据天津市《关于同意东丽区调整街镇行政区划建制的批复》(津民复[2001]230号)精神:1、撤销小东庄镇,并入新立街道;2、撤销赤土镇,并入华明镇;3、保留张贵庄街道、丰年村街道、程林街道、无瑕街道、大毕庄镇、军粮城镇、么六桥乡的行政建制。区划调整前辖5个街道(其中有农业3个)、5个镇、1个乡。2001年底,东丽区辖5个街道(其中有农业3个)、3个镇、1个乡:张贵庄街道、丰年村街道,无瑕街道、程林街道、新立街道,军粮城镇、大毕庄镇、华明镇,幺六桥乡。2004年初,东丽区辖6个街道、2个镇、1个乡:张贵庄街道、丰年村街道、程林街道、无瑕街道、新立街道,军粮城镇、大毕庄镇、华明街道,么六桥乡。2005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东丽区程林街道更名为万新街道。9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2008年,经市政府批准,撤销大毕庄镇,设立金钟街道办事处。
自然地理
天津市东丽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之间。全境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477平方公里,东丽区境内地势平坦,西高东低,间有洼地和堤状地带。东丽区地处海河下游,接近海口,河流南北相通,水源充足,成为盛产水稻、鱼、蟹的鱼米之乡,素有“小江南”之称。排地瓜甜米香,久负盛名。海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流域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它不是一条流经旷野或崇山峻岭的河流,而是一条横穿上千万人口大城市的河流。海河干流是子牙、大清、南运、北运、永定河5大水系的入海通道,同时兼有排涝、蓄水、供水、航运、旅游和环境保护等综合功能。海河可说是天津人的母亲河,也是天津的象征。海河起于天津市西部的金刚桥,东至大沽口入海,全长70多公里,横贯天津闹市。天津人日常生活闲逛、休憩的地方,都离不开海河两岸。
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人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立足区情,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持三业并举,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壮大,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随着天津市加快建设北方经济中心、滨海新区和工业东移总体规划的实施,东丽经济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目前,东丽区国营企业、外资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多种经济成份共存,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格局。多年来,努力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来自韩、日、美、法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外资企业。区内驻有天津钢管公司、天钢公司、富川电机、富士达自行车、星湖鞋业、万新精密制品等大中型企业。形成了交通设备制造业、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新型建材制造业四大优势产业。2004年全区GDP达到120.7亿元,按可比口径,比2003年增长15.5%,从经济总量上在全市12个有农业的区县中排在第5位。人均GDP达到38547元(折合4658美元)。
地热资源
东丽区地热资源丰富。地热面积33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70.6%,其地热梯度值高达8℃。特别是东丽湖地区,地处我国北方地热带中心即“山岭子地热田”,该地热田面积200平方公里,地热储量丰富,可开采使用100年。现已开采6眼地热井,其中一眼深2356.8米,出水温度达103℃。同时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合理利用地热资源实现区域供暖,建设了一座供热站,供热面积达20万平方米,并且实现了供暖供热的梯级利用,供暖供热的尾水排入回灌井,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了资源。东丽湖原名新地河水库,水域面积8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1.5倍,湖岸周长12公里,总库容量2200万立方米。东丽湖地区生态良好、资源丰富、区位突出,是天津市八大旅游景区和七大自然保护区之一,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