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地图
鄂托克前旗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鄂托克前旗辖4个镇:敖勒召其镇、上海庙镇、昂素镇、城川镇。以及68个嘎查村、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0年,鄂托克前旗辖5个镇、1个乡、3个苏木。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66866人,其中各乡镇苏木人口(人):敖勒召其镇26492、三段地镇5542、上海庙镇2230、昂素镇6271、城川镇9782、二道川乡4173、布拉格苏木4259、毛盖图苏木3594、珠和苏木4523。鄂托克前旗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敖勒召其镇: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6个居委会;塔班陶勒盖、乌兰道崩、敖勒召其、查干巴拉嘎苏4个嘎查;三段地社区以及三道泉子、大沙头、马场井、漫水塘、洪山塘、巴郎庙5个村。上海庙镇:辖水泉子、八一、沙章图3个村。昂素镇:辖昂素、巴彦柴达木、巴彦乌素、哈日根图、巴彦呼日呼、玛拉迪、毛盖图、苏力迪、克仁格图9个嘎查;农场。城川镇:辖城川、希里、糜地梁、新寨子、敦达图5个嘎查;大发、苏坝海子、大场子、大沟湾、高潮畔、黄海子、章昂希里、羊场壕8个村。二道川乡:辖大池、二道川、麻黄套、克珠日、葫芦素淖日、马鞍桥6个村。布拉格苏木:辖乌提、阿勒台、芒哈图、陶利、特布德、哈沙图、拜图、公乌素8个嘎查。毛盖图苏木:辖乌兰胡舒、沙日胡舒、巴彦乌珠日、阿日赖、明盖、伊克乌素、库伦、巴彦希里8个嘎查。珠和苏木:辖巴彦希里、阿日赖、克泊日、伊克柴达木、呼和陶勒盖、珠拉图、乌定希泊日、巴彦希泊日、克珠日、哈日色日10个嘎查。上海庙牧场,2004年,鄂托克前旗辖5个镇、1个乡、3个苏木:敖勒召其镇、三段地镇、上海庙镇、昂素镇、城川镇、二道川乡、布拉格苏木、毛盖图苏木、珠和苏木;上海庙牧场。总人口7.33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2%。通行语言
鄂托克前旗的官方语言是蒙古语和汉语普通话,使用于正式场合。但鄂托克前旗的汉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为晋语,鄂托克前旗话属于晋语的大同-包头片方言。矿产资源
方沸石:1998年,鄂前旗发现了方沸石矿体露头,经中国矿业内蒙古公司实地勘探,并取样化验,方沸石品位于50—60%,最低品位为32%,达到工业品位30%。在鄂前旗境内二道川乡、三段地镇、布拉格苏木已探明可供开采方沸石矿床东西宽12公里,南北长50公里,矿体厚度8—60米,储量在40亿吨以上的特大型矿床,填补了我国矿产品资源的一项空白。目前全世界已知的沸石矿有40多种,但常见的只有丝光沸石、斜发沸石、毛沸石等。方沸石比较少见,仅在美国等地发现,但储量小,品位低,没有工业利用价值。方沸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离子交换性能和催化性能,是非金属矿产中的珍品。方沸石具有多种用途,经加工可以制成多种产品,用于农业、环保、建材等各个部门。经大连理工大学化学物理研究所试验表明,方沸石应用于农牧业、环境保护、建材三大最佳领域的项目有:利用方沸石生产离子筛及橡塑助剂、土壤改良剂、重金属提取剂、生产硅铝化合物、杀菌剂、特殊氧化剂等。方沸石经过化学改性处理后,显示出独具特色的“离子筛”特性,对直径<2.6°A的重金属离子如Cu、Pb、Zn、Ag、Fe等具有选择吸附性,非常适合于此类金属的提取、熔炼及废水净化。经改性后,方沸石的纯度及孔径均有明显改善,吸附力和离子交换力明显提高。是催化材料的重要开发方向和有效利用途径。石膏:石膏资源主要分布在布拉格苏木的科贝矿床、古尔恰克矿床和三段地镇的巴拉庙矿床,分布范围在三段地镇以北至布拉格苏木一直沿至鄂托克旗查布苏木接壤处,南北长90公里,东西宽10—28公里,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矿区大地构造处于中期准地台鄂尔多斯断中陷带西缘,石膏矿贮存第三系渐统陆相红色泥岩中,含上下两个石膏矿组,两矿组在剖面中相距40—70米。根据内蒙古一0八地质队提交的《鄂托克前旗苏级石膏矿区详查(最终)地质报告》,我旗石膏资源储量为1.26亿吨,品位于62%—78%,达到工业品位(工业品位65%),矿床覆盖层为0—15米,矿体厚度为1.2—3.8米,该矿种主要用于建材、医药等领域。鄂托克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处,西端距宁夏银川市20多公里,距宁夏河东国际机场仅有10多公里。全旗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能够满足大开发的需要。
湖盐、芒硝:湖盐、芒硝主要分布在二道川乡北大池村,两种矿产为共生组合。湖盐储量为77万吨,品味为62—94%之间,年产清浪盐3万吨;芒硝储量为108万吨,矿床面积约28平方公里,品位为24—64%,年产芒硝3万吨。
铀:分布于毛盖图苏木、布拉格苏木,现正在加紧勘探。
天然碱:天然碱主要分布在二道川乡呼素绰尔、察汗素,预计储量10万吨,品味在30%左右。
陶土:陶土主要分布在二道川乡、三段地镇、布拉格苏木境内,南北长约90公里,东西宽约10—28公里,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储量约为2000万吨,属优质紫色陶土,可与景德镇陶土相媲美,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环保、农业、建筑、食品加工等行业,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天然气:鄂托克前旗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长庆油田公司先后在我旗城川、昂素镇等地打气井15眼,都已达到工业气流井,单井日产天然气20万立方米左右。尤其是2000年苏里格气田的发现,加大了天然气勘探力度。2001年根据股份公司安排,长庆油田公司坚持“地震先行,综合勘探;立足上古,兼探下古;集中评价,战略甩开;适度探明,放开控制”的勘探方针,以苏里格东砂带探明区为基点,在南北开展评价勘探的同时,向西大井距甩开,预探中砂带和西砂带,部署二维地震2500公里。中砂带和西砂带70%位于我旗境内。其中在昂素镇共打“苏”字头井10眼,珠和苏木2眼,均出现好的含气显示,同时证实了中、西砂带盒8砂体含气,无阻流量超百万方/日,为长庆油田公司在我旗勘探天然气奠定了基础。根据长庆油田公司在我旗的勘探作业成果表明鄂前旗境内天然气探明储量2500亿立方米,控制储量3400亿立方米,预测储量8000亿立方米。该气田主要地质特点:一是储层物性好,孔隙度最19.96%,平均13%,渗透率最高561毫达西,主要气层平均为62毫达西。二是单井产量高,目前单井最高日产量百万方以上,平均20—60万立方米。三是储量丰度高,每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3亿立方米,相当于长庆气田储量丰度的四倍。四是天然气质量好,甲、乙烷含量高达96%,更主要的是不含硫化氢,无边、底水。鄂前旗旗委政府立足这一资源优势,确立以气为能源、以气为原料的发展思路,结合我旗资源共生这一实际,以气为燃料,大力开发现有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发展陶瓷建材工业;以气为原料开发二甲醚、甲醇、炭黑、硅胶、乙烯等下游化工产品。
蒙脱石:蒙脱石主要分布在布拉格苏木,可用于纳米技术,为现代高科技产品原料,品味在33%左右。
煤炭:鄂前旗上海庙煤田位于旗府所在地敖勒召其镇西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煤田相连,煤田分布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含煤地层有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初步预测储量100亿吨以上。
资源概况
鄂托克前旗地大物博,资源富集,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煤炭主要分布在上海庙镇境内,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两种含煤地层同处一地,分布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已取得探矿权面积754平方公里,预计储量在100亿吨以上,现已完成精查储量近30亿吨;世界级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60%以上分布在我旗境内,已探明储量2500亿立方米;探明盐储量250万吨,芒硝200万吨,石膏1.3亿吨;优质紫砂陶土分布于全旗,具有细腻、缩性小等特点,可与景德镇陶土相媲美,预计储量100亿吨以上;可广泛用于环保、化工以及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稀有矿种方沸石、蒙脱石预计储量在40亿吨以上。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素有“药材之乡”的美称,是我国梁外甘草和天然麻黄的主要产地之一,野生甘草保存面积425万亩,麻黄保存面积26.5万亩(其中人工麻黄种植面积6.5万亩)。另外,苦豆草、枸杞、银柴、大黄等野生药材资源广泛分布于全旗境内。水土资源、农、畜、林、沙产品资源富集,地下水资源具有水位浅、水质好、易开采等特点,水资源总量达3.3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1.7亿立方米。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185.6万头(只),年产绵羊毛200万公斤,山羊绒20万公斤,皮张50万张,商品肉800万公斤。鄂托克前旗地大物博,资源富集,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煤炭主要分布在上海庙镇境内,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两种含煤地层同处一地,分布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已取得探矿权面积754平方公里,预计储量在100亿吨以上,现已完成精查储量近30亿吨;世界级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60%以上分布在我旗境内,已探明储量2500亿立方米;探明盐储量250万吨,芒硝200万吨,石膏1.3亿吨;优质紫砂陶土分布于全旗,具有细腻、缩性小等特点,可与景德镇陶土相媲美,预计储量100亿吨以上;可广泛用于环保、化工以及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稀有矿种方沸石、蒙脱石预计储量在40亿吨以上。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素有“药材之乡”的美称,是我国梁外甘草和天然麻黄的主要产地之一,野生甘草保存面积425万亩,麻黄保存面积26.5万亩(其中人工麻黄种植面积6.5万亩)。另外,苦豆草、枸杞、银柴、大黄等野生药材资源广泛分布于全旗境内。水土资源、农、畜、林、沙产品资源富集,地下水资源具有水位浅、水质好、易开采等特点,水资源总量达3.3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1.7亿立方米。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185.6万头(只),年产绵羊毛200万公斤,山羊绒20万公斤,皮张50万张,商品肉800万公斤。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南部城川镇的大沟湾是“河套人”的发祥地,而且又是伊西革命根据地之一。既有唐代宥州古城遗址和大量的汉代古墓群及萨拉乌素化石群,又有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及王震井等革命遗址,附近又有明长城遗址。深厚的历史底蕴,绚丽多姿的草原大漠风光,革命古迹,古城遗址和浓郁的鄂尔多斯民族风情,共同构成了这片神奇土地的诱人魅力。旅游资源
综述: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南部城川镇的大沟湾是“河套人”的发祥地,而且又是伊西革命根据地之一。既有唐代宥州古城遗址和大量的汉代古墓群及萨拉乌素化石群,又有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及王震井等革命遗址,附近又有明长城遗址。深厚的历史底蕴,绚丽多姿的草原大漠风光,革命古迹,古城遗址和浓郁的鄂尔多斯民族风情,共同构成了这片神奇土地的诱人魅力。宥州古城:宥州城建于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据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反映了唐代鄂尔多斯的繁荣。据史书记载,唐开元9年,居住在这带的胡人康待宾起义反唐,唐王朝在镇压叛乱后,将参加起义的民众疏散到江淮渚州。而这些人世代游牧,迁徙无定,不习惯中原的农耕生活,日夜思念故土,迫切要求返回故乡。于是,开元26年,朝庭命宰相牛仙客在鄂尔多斯设一新州,以安置从江淮地区返回的民众,并将此州取名宥州,以示唐政权的宽宥之意。宥州古城宥州城城址位于我旗城川镇城川嘎查北1公里处。古城南北长750米,东西宽500米,以“夯土”之术建成的城墙而今仍兀立于地上。东、南、西三面分别有城门,是为瓮城,城墙之上有角楼和马面(凸面)等防御设施数座。大约在南宋末年,宥州城被弃。宥州古城遗址现以历史悠久、内含丰厚的“古钱币文化”而受到海内外旅游者的青睐。城内出土的古币中,从西汉到清朝的古币应有尽有,但奇特的是没有元、明两代的古币。以唐、宋的古币为最多,其中:唐“开元通宝”、宋“太平通宝”、“宣和通宝”、“皇宋通宝”、“圣宋元宝”等古币是稀世珍宝,对研究我国古代经济、人文、社会等的发展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震井:在城川苏木黄海则村李有义门前50米处.从井口到井底深13.2米,井底直径1.5米,水深30厘米,(原来水源很旺,后被沙埋所致)。1942年,解放区军民响应党中央"自已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王震将军的指导下,掀起了大生产运动1944年,八路军在黑梁头种地,为解决饮水困难,开凿出这眼井。1987年8月1日,鄂前旗人民政府为教育后代,保存革命遗迹,立了碑。是鄂尔多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之一。
神奇的榆树壕:在茫茫的毛乌素沙海中,有一处天然的历史名胜,古往今来,她以神奇的传说、怡人的风景、永恒的绿色和清凉纯洁的古榆圣水,款待过国内外千万游人,这就是位于我旗珠和苏木西部巴彦希里嘎查境内的榆树壕。古老的鄂尔多斯民歌《六十棵榆树》中:"远望着郁郁葱葱的六十棵榆树哟,虽然年年大旱还是那样繁茂翠绿;远望见青烟缭绕的吉仁希布尔(溪水)哟,东西两面的风水都让它独占了呀!",歌唱的就是这块风水宝地。榆树壕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5公里,东西两侧是绵延起伏的金色沙丘,在方圆10平方公里的"壕"中长满了古榆树,在"壕"的北端坐落着"六十棵榆树庙",庙周围的数十棵古榆或前俯、或昂首、或斜卧,千姿百态、苍劲古朴。被誉为"八大榆神"的树体上,开有大、小、高、低各异的树洞,每逢农历五月初三的"神榆节庙会",洞中便会溢出清纯的"榆泉",供人们尽情品尝。
神奇的榆树壕: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块"帽子落入草中便找不着,肉掉到地上沾不着沙"的卧马宝地,原本没有一棵榆树,后来由于长年的烽火战乱和天年大旱,很快,往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百鸟竞相飞、清溪苔上流"的美景便一去不回了。生活在这里的牧人被风沙逼迫背井离乡。清乾隆年间,当一对蒙古族百岁老人恋恋不舍的将要离开他们世代生活的土地之时,他们老泪纵横、望沙兴叹,一边祈祷、一边种下一粒榆荚,并双双捧着神圣的招财桶浇了九九八十一次圣水,等啊等啊,最后,他们永远的安睡在了这粒深深寄托着他们绿色希冀的榆荚旁。一对老人去世的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三。一对老人的赤诚,感动了神灵,七十二天之后,这粒榆荚突然奇迹般的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之后,这棵"神榆"每年都要播洒榆荚,繁衍后代,时至今日,每年五月初三这一天,总要有一场淅淅沥沥的绵绵细雨降临,以养育幼小的榆树、祭奠珍爱绿色的老人。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对老人,乞望得到"榆神"的保佑,遂在一对老人长眠之处修建了庙宇。相传,庙宇建成这一天即五月初三,"壕"里正好生长着六十棵榆树,便给此定名为"六十棵榆树庙"。如今,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榆树壕真正成为以榆树林为主的生态旅游区,参天的榆树不计其数,每年五月初三举办的"神榆节庙会"上,数以万计的中外游人在这里或赛马、或摔跤、或畅饮"神榆泉圣水"、或祭奠、或静听喇嘛诵经,去体味那美丽动人的传说,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上海庙立体生态旅游:上海庙立体生态旅游公司是亿利资源集团投资近两千万元建成的集餐饮、住宿、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旅游基地,公司始建于2000年,经过两年多的基本建设,于2002年8月2日正式对外营业。公司位于鄂尔多斯西部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这里交通十分便利,与宁夏平原隔河相望,离宁夏首府银川仅58公里,距旗政府所在地70公里,据史料记载:13世纪初,成吉思汗曾率军驻足此地,因水草丰美而居此养精蓄锐;因兵器马壮而萌发征服欲望,因苍天赐予他神力而横跨欧亚大陆,此地即成为他征服欧亚大陆的起点。近两年来,亿利资源集团公司通过对43万亩天然甘草进行围封保护,建设成为以优质甘草为主,以优质牧草和沙旱生珍稀植物为辅的中蒙药材基地的建设,并形成了自然景观十分优美的立体生态表现区,且与宁夏明长城遗址和水洞沟文化遗址、沙湖等旅游景点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最大的草原观光旅游接待区。目前,旅游景区内可划分为大汗行宫休闲度假区、苏勒德民族文化村、综合娱乐项目和现代农业养殖示范区。旅游区以驰名中外的梁外甘草和紫花苜蓿为自然景观,以浓郁的蒙古族特色和悠久的民族文化为依托,充分展示了蒙古族的历史与现实文化。在让游客领略鄂尔多斯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亲眼目睹成吉思汗布阵围猎、驻扎行宫足迹的同时,还可以品尝草原生态的瑰丽与安宁。旅游区现具有接待400人用餐、100人住宿的规范,目前,主要吸引宁夏、陕西游客。公司内设综合管理部、财务部、营销部、客房部、餐饮部、物业部、艺术团等部门,旅游区现有员工80余人,一支专业有素的员工队伍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在这里正得以实现。
塞外明珠大沟湾:大沟湾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位于我旗城川镇东南18公里处,因发源于陕西省白宇山北麓的无定河注入城川大沟湾村而得名。大沟湾不仅以优质"红星"苹果、红尾鲤鱼和避暑盛地-滴哨沟而驰名四海,更以是古"河套人"的故乡而闻名于世。1922年,法国天主教神父、地质古生物学家桑志华首次在这里发现3件人类肢骨化石,翌年,他又与古生物学家德日进组成考察队,在这里进行了深入考察,发现了包括45个种类的脊椎动物化石和一批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后来,德日进先生在研究这些古化石时,意外发现了一颗人的上门齿化石,经北京协和医院解剖科主任步达生先生研究,取名"河套牙齿"。本世纪四十年代,我国考古家裴文中先生在他的著作中首次使用了"河套人"和"河套文化"(即萨拉乌素文化)两个中文名词,从此,大沟湾"一鸣惊人"。此后的三十年间,内蒙古自治区考古学家汪宇平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两位考古学家裴文中、贾兰坡等先后多次来到这里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古研究,共发现"河套人"化石10多件、旧石器100多件。"河套人"及遗址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所处地理位置重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科研价值。大沟湾因无定河的曲折前行形成了深厚壮观的北方沟川地貌和水回田绕的南方水乡风光,两者的天然结合,绘就了一幅独特而神奇的自然风情画。每当夏秋时节,漫步在沟顶,青砖红瓦,车来人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派生机盎然;穿行在沟底,古窑森森,土崖悠悠,荒沙漫漫,古木巍巍,一派原始气息。境内"琵琶岛"上禾苗飞舞,百鸟啁啾;"水帘洞"处流水潺潺,涛声悦耳;"花果园"中蜂飞蝶舞,百果飘香;"美人湖"里鱼儿嬉戏。热情好客的民族风情相伴,令人置身桃园仙境,确有回归自然、流连忘返的感觉。大沟湾既是人们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好去处,也是有识之士去体味古老历史、增长知识的"博物馆"。
明长城:明长城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古一级公路往东行驶8公里,您便可以不为“不到长城非好汉”而感到遗憾了,因为象征着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古长城就在你的脚下。位于我旗上海庙镇西部的明代长城遗址,西起黄河东岸向东绵延数百公里,在我旗境内长达53.3公里。它虽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但整体依旧完好,由黄土夯筑,夯层为8至12厘米,墙体和墩台(敌台)构成主体,墩台排列整齐,每墩相距150米。历经苍桑的墩台现在仍然高达12米,墙体高6.5米。流经宁夏灵武县的水洞沟河,从长城的豁口处穿过,此豁口为这段长城的防御重地,筑有关城和其它重要防御设施。明长城在我旗境内共有7处烽火台遗址,而今,它们虽然已被历史的长河冲刷的千疮百孔,但它们的风骨却更加令世人所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