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县地图
福海县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1942年改布伦托海县为福海县。县因布伦托海(湖)而得名,取意吉祥。乌伦古湖,俗称大海子;又称布伦托海(蒙古语),意为杂乱的灌木丛,湖边草木生长茂盛杂乱,故名。清代原属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同治六年(1867年)置布伦托海办事大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划属阿尔泰办事大臣管辖。民国8年(1919年)置布伦托海县佐,1921年改为县。1942年改称福海县。先后隶属阿山专区、阿勒泰专区,1970年后属阿勒泰地区。1972年置福海镇。2000年,福海县辖1个镇、5个乡:福海镇、喀拉玛盖乡、科克阿尕什乡、齐干吉迭乡、解特阿热勒乡、阿尔达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7830人,其中:福海镇14599人、解特阿热勒乡12900人、阔克阿尕什乡6562人、齐干吉迭乡3871人、喀拉玛盖乡8731人、阿尔达乡2919人、地区一农场虚拟乡2653人、福海监狱虚拟乡2789人、兵团182团虚拟乡5025人、兵团183团虚拟乡5908人、兵团187团盛拟乡5011人、兵团188团虚拟乡5059人、兵团190团虚拟乡1803人。文明遗迹
福海县是阿勒泰地区开发较早的县(市)之一,境内留有大量人类文明的遗迹。在县境内的乌伦古湖东南面,有库依热克巴依登阔腊期古遗址,据此不元,有数座古墓。这些古墓大多为土封堆,也有石封堆。据专家初步考证,它们属于战国、汉、唐时期的墓葬。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另外,在山区夏牧场的辉腾阿夏和小乌土布拉克,还发现了石棺墓和草原石人,这些石人大多立于石墓前,圆头、尖额、大圆目,有的手中还执有石质酒杯等物。说起这些石人的建造时间,距今最少在一千二百年以上。除上述古迹,县境内还出土有古代的黑陶罐、五铢币、秦半两等鲸钱币、铜镜、铁犁等文物。这些文物大多工艺精美,既有实用性,也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如有解特阿热勒乡发现的铜镜,在直径7.8厘米的镜背面,容纳有十二件古代乐器。能清晰辩认的有芦笙、横笛、古筝、羌鼓等。这些乐器排列紧凑,布局合理,充分利用了空间,作为浇铸工艺品,显示了制作者高超的技艺与过人的智慧。这些文物上至汉唐,下到明清,它们的出土,展示了当地社会发展的文明与中原灿烂文化的历史渊源。资源概况
可以用“草多、畜壮、水足、鱼香、景美、矿富”形容。草多——全县共有可利用草原面积2294.41万亩,饲草贮量11.21亿公斤,理论载畜量为216.77万只羊单位,是发展畜牧业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资源;畜壮——福海是全疆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县之一,是地方优良绵羊品种阿勒泰大尾羊的故乡,是全疆的阿勒大尾羊良种繁育基地;水足——福海水资源十分丰富,有“一湖、两河、两库”:“一湖”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的乌伦古湖,水域面积为1035平方公里,“两河”是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额尔其斯河是我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内陆河,“两库”是福海水库和哈拉霍英水库。丰富的水资源是农牧业、旅游业和水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鱼香——福海是全疆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特别是乌伦古湖盛产鲤鱼、东方欧鳊、白斑狗鱼、梭鲈等几十种淡水野鱼,风味独特,是纯天然的绿色水产品;矿富——福海县境内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的矿种有20多种,主要有黄金、宝石、水晶、煤炭等;景美——福海的自然景观融大漠奇观、海滨风情、草原风光于一体,已开发的景区有新疆第一海滨浴场、蝶泉谷、“雪海孤岛”红山嘴边防哨所等。名优特产
打瓜种植简介:福海县现有耕地面积35万余亩,光热水资源丰富,省道318线从县内穿过,交通运输便利,是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的最佳产地之一。近年来,打瓜市场看好,福海县农牧民对种植打瓜积极性高涨,并具有较高的种植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打瓜单产最高达到220公斤左右。2006年,全县最高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总产超过10000吨。该作物的广泛种植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增长,为农牧民增收开拓了一条新的渠道。按照福海县委、政府“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项产业的方针”,福海县于2006年5月,引进安徽省华泰集团投资100万元在福海县成立了阿勒泰华海农业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打瓜、食葵新品种推广、收购及精选加工。2006年,种植打瓜成为该县农牧民增收的亮点,仅打瓜一项就实现农民人均收入为1538元,比去年增加913元,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运作模式,提高了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成为当地农牧民稳固的增收渠道。“十一五”期间,围绕打瓜种植,将以福海为中心辐射带动形成50万亩规模,把福海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打瓜基地。枸杞种植简介:1991年,福海县从精河引进枸杞种植技术,开始种植枸杞。1997年,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县、乡党委政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引导农牧民依靠科技发展枸杞种植,并从精河引进优秀技术人才,进行大面积种植,到2005年,全县枸杞种植面积为2730亩,种植户300余户,亩产量达150公斤(干果)左右,销售价每公斤16元,预计总产值可达655万元,发展枸杞种植逐步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无公害食葵种植简介:福海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条件,现有耕地面积35万余亩,自然条件优势,无污染,省道318线从县内穿过,交通运输便利,是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的最佳产地之一。近年来,福海县农牧民对发展无公害食葵种植积极性高涨,已具有较高的种植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食葵单产高达到220公斤左右。种植品种主要是三道眉,2005年种植面积为6.5万亩,预计总产达10400吨。该作物的广泛种植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增长,为农牧民增收开拓了一条新的渠道。按照福海县委、政府“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项产业的方针”,福海县于2006年5月,引进安徽省华泰集团投资100万元在福海县成立了阿勒泰华海农业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打瓜、食葵新品种推广、收购及精选加工。公司成立初,即投入2500万元资金收购积压在农户手中的食葵5000余吨,使一度跌落的食葵价格从2.5元每公斤回升到5元左右,较好地支持了农民春耕生产资料的筹集变现,挽回了农民的损失。目前,无公害食葵种植已经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运作模式,成为当地农户稳固的增收渠道。
甜菜种植简介:福海县从90年代开始种植甜菜,并建立了福海糖厂,破产后于2001年新组建的股份制民营企业三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组建带动了农牧民种植甜菜的积极性,在阿勒泰地区就带动近3000户农民种植甜菜,农户平均种植30亩甜菜,可创利11000元,种植户人均增收约300元。2006年,全县种植甜菜面积2.24万亩。甜菜是该县农牧民种植的重要经济作物和一项主要的增收渠道。
福海县大尾羊简介:福海大尾羊又称阿勒泰羊,是因其原产地和种羊繁育基地都在福海种羊场,且尾臀合一硕大而得名,是阿勒泰地区饲养的主要绵羊品种。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新唐书》等史籍上就有记载:“西域出大尾羊,尾房广,重10斤”,据考证,指的就是福海大尾羊。该羊在绵羊分类生物学上属于脂臀羊品种,为肉脂兼用型。由于千百年来,福海大尾羊夏天生活在高山,冬季生活在高寒且四季迁徙转场的恶劣环境中,具有耐粗饲、善跋涉、抗严寒、体质坚实、抗逆性强、适于放牧等特点;以其体格高大健壮、肉脂生产性能高、生长速度快、长膘能力强、羔羊早熟特性突出、肉质鲜嫩味美、无膻味而著称。成年种公羊平均体重达100公斤以上,最高达171公斤;成年母羊平均体重达85公斤以上,最高达126公斤;当年羔羊平均体重达50公斤以上,最高达120公斤;6月龄羔羊平均达45公斤以上,最高达60公斤;成年羊屠宰率达50.5%—60%,6月龄羔羊屠宰率为47%—50%,繁殖率为105%—115%。1959年自治区建立福海种羊场,使阿勒泰地区的大尾羊品质不断提高,数量发展也很快。20世纪60年代该羊曾在全国种羊展览会上受到好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阿勒泰地区开始利用该品种羔羊生长快、抓膘能力强、早熟性好、肉脂性好、抗病能力强等突出特点,开展当年肥羔生产,该品种现已成为新疆肥羔生产的主要品种.为使其命名科学化,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国家正式命名为“阿勒泰羊”,阿勒泰羊在当地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技术人员长期辛勤培育已成为一个地方优良肉羊品种,是国内驰名的肉羊品种,在国外也享有一定声誉。300元左右,而阿勒泰经济杂交羊的母羊每年产2胎,每胎平均2只羔羊,到出栏时能卖到1200元左右,收入翻了几番。
乌伦古湖鱼类:1、东方欧鳊(AbramisbramaOrientalis)地方名:鳊鱼、鳊花,体较高,似菱形,甚侧扁。头小,吻钝。眼中等大,鳞中等大,腹鳍有一腋鳞。尾鳍深叉形,下叶长于上叶。体背侧青灰,体侧银白色,臀、腹尾鳍黑色。原产黑海及咸海水系,我国仅新疆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出产,是重要经济鱼类,已向众多水域移植。2、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leuciscusbaicalensis)(地方名:小白鱼),该鱼种是乌伦古湖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大多2-3龄性成熟,杂食性,冰下亦可摄食,最大个体可达190克。肉肥细嫩,咸干鱼、油炸鱼、清炖鱼扬名区内外。3、白斑狗鱼(Esoxlucius)地方名:狗鱼、乔尔坦,体长而稍侧扁,尾柄短。吻长而扁平,似鸭嘴状。眼大,口宽大,其长为头长1/2,尾鳍叉形。背侧黄褐,有黑色细纵纹,体侧有许多淡蓝色白色斑,腹部白色,各鳍黄而微红,奇鳍尚有黑斑。为寒冷地带河川、湖泊中肉食性凶猛鱼类。我国仅产于额尔齐斯河流域,是垂钓的主要对象。4、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地方名:鲫鱼,体侧扁,宽而高。腹圆,头小,吻钝,眼大。体形及体宽介于鲫和黑鲫之间。背侧黑色,腹侧淡白而微红色。生活于湖泊、河湾等水流较慢的水域,耐寒性很强,成鱼杂食性。分布在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湖水系。5、黑鲫(Carassiuscarassius)地方名:鲫鱼,体长椭圆形侧扁,短而高,背缘隆起,腹部圆。头端小。吻钝圆。眼大,上缘圆凸,后侧硬刺粗大,后缘约有30个小锯齿。胸鳍圆形,尾鳍浅叉形。体黑褐。喜居于水草丛生的河湾、牛轭湖中,杂食性。仅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水域。6、丁鱼岁(Tincatinca)地方名:黑鱼,体略高,栯圆形,侧扁,腹部无皮棱,体背侧青黑,腹侧黄褐色,各鳍大部灰黑,虹彩金黄。头短,口小,前位,上下颌约相等。口角有一短须。眼中等大,体被小圆鳞。我国仅产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水系。喜在静水泥底水域生活,耐养。两大特性;杂食性,粘性卵。是重要经济鱼类,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7、梭鲈(Luciopercalucioperca)地方名:牙鱼、十道黑字,体形及鳍近似河鲈,体长呈梭状。背侧灰绿,有10条很窄的褐色横带及斑块,故有人叫“十道黑”,虹彩灰黄。我国仅产于额尔齐斯河、伊犁河水系,是很有经济价值的鱼类。8、河鲈(Percafluviatilus)地方名:五道黑,体长椭圆形,侧扁,尾柄较细。头小,吻钝。眼中等大,体均被栉鳞。头和背侧淡黄褐色,有7-9条黑色黄斑。背鳍淡灰黄,第一背鳍后部有一大黑斑,尾臀、腹鳍桔黄,虹彩金黄。我国仅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等水系,是新疆重要经济鱼类。9、粘鲈(Acerinacernua),体被小鳞,胸部无鳞,为冷水性肉食性凶猛鱼类。但因其个体小,多硬棘,栖息水底层,在乌伦古湖经济价值不大。10、湖拟鲤(RutilusrutilusLacustris)地方名:小红眼,体长圆形,略高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头短小,吻钝。眼中等大,无须,鳞中等大,臀鳍较小,尾叉形,末端稍尖。体银白色,背部灰黑。背鳍浅黑,分布于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水系。后移入其他水域,喜栖息于静水中,不大集群,冬季停食。11、江鳕(Lotalota)地方名:鲶鱼,该鱼体长形,尾部侧扁。头稍平扁。吻稍钝圆。眼小,刻须仅有1根。鳞小,埋入皮下。尾鳍椭圆。体色变化大,背侧多以褐色为主,腹侧淡,体侧和鳍上常有许多不规则黑斑与黄斑。为冷水性底层凶猛鱼类。我国分布于额尔齐斯河及东北黑龙江,鸭绿江等水系。12、哲罗鲑(Huchotaimen)地方名:大红鱼,体形长而稍侧扁。牙发达,两颌、犁骨、腭骨及舌均有尖牙。吻钝,口前位,斜形,尾鳍叉形。体背侧深褐色,有许多近十字形小黑斑,腹面色浅。为凶猛冷水性淡水大型鱼类。我国分布在额尔齐斯河和黑龙江等水系。13、鲤(CyprinuscarpioLinnaeus)地方名:鲤鱼,为中下层淡水鱼类,杂食性。“文革”期间移入乌伦古湖,个体可达10公斤以上,现为该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味美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几乎可以说“无鲤不成席”。14、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s)地方名:鲢鱼、白鲢,该鱼为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之一,生长迅速,在水上层主以浮游植物为食,属节能型鱼类,体重可达15公斤以上。移入乌伦古湖后生长良好,但要靠人工放流增殖。15、鳙(Aristichthysnobilis)地方名:花鲢、大头鲢子,该鱼是和鲢一起移入乌伦古湖的,主以浮游动物为食,生长快,个体大,最大可达30公斤,是“四大家鱼”之一,现在乌伦古湖生长良好,很受市场欢迎。16、池沼公鱼,1991年引入乌伦古湖的小型肉食型鱼类,整体可食,鲜鱼有黄瓜味,乌伦古湖及福海县境内大型自然水体年产2000吨,已成为我县主要的出口创汇鱼类,为最主要的经济鱼类。该鱼体内所含的属于鲜味型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显著高于一般鱼类,为日本台湾人民所喜食。池沼公鱼的单条冻、板速冻、烤制鱼、风干鱼、软罐头等精深加工产品已在国内外市场热销,使我县鱼产品加工工艺和质量逐年提高。
口岸贸易
红山嘴口岸距福海县城280余公里,沿途有阿拉善温泉、蝴蝶沟等旅游景点,风光秀丽。该口岸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对蒙古国开放,1992年7月开始过货,属国家一类双边季节性口岸,开关时间为每年的7月至9月。2004年5月中蒙两国政府在北京的第三轮会谈调整了红山嘴口岸的开放时间,为每年的6月21日至7月5日、8月1日至20日、9月1日至15日。截至2006年12月,该口岸出入境人员8.1万人次,交通工具0.6万辆次,进出口货物1.73万吨,进出口贸易额5000余万元。使我县有了对外运输的直接通道,不仅促进了我县外贸事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我县运输、内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从整体看,红山嘴口岸的效益效能还没有得到发挥,2005年进出口贸易额仅为6万元人民币,2006年有了较大回升,达到235万元人民币,但仍与口岸通过能力相差很大,其原因主要是口岸基础建设薄弱,交通运输困难,外贸运输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红山嘴口岸区域位置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该处山势险峻,林木葱茏,每到夏季,满山遍野开满鲜花,自然风光秀丽,其本身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正在修建的阿勒泰市至口岸230公路2007年完工后,口岸交通将十分便利,经口岸公路到阿勒泰市仅180公里,该口岸距蒙古国大洋口岸40公里,距其巴彦列盖省省会乌列盖190多公里,并且通过该口岸经蒙古国巴彦省至俄罗斯塔尚塔口岸仅有280公里,口岸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城市建设
简介:到2006年年末,福海县城镇住宅面积为47万平方米,城镇人口为18713人,人均住宅面积为25.12平方米,大于规定的人均住宅面积21平方米;2006年年末福海县城镇建成区规划面积为4.72平方公里,城镇绿地面积14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1.57%;城镇公共绿地为13.95公顷,城镇人口为1.65万人(不含家在城镇,人在乡场工作人员),人均公共绿地为8.45平方米;投入2万元资金用于垃圾场的填埋,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为解决城镇污水污染问题,于2005年10月排污技改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77%。近年来,福海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充分整合资金,在国家、自治区项目资金及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县财政的投入下,相继实施了供水改扩建、排污技改、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7917.36万元。供水设施建设:此项目于2002年由自治区计委审批立项,项目总投资2420万元,2003年10月份开工建设,2004年共铺设管道32.5公里,2004年完成投资1000万元。在2004年主体管线贯通投入供水运行的基础上,各项附属配套工程于2005年8月份全面竣工。截止2006年年底该工程完成投资1600万元。
排污设施建设:2003年投资130.5万元完成了二级泵站至氧化塘段850米排污主管道玻璃加砂管改造及城镇1330米污水管道的安装埋设。2005年该县实施了排污技改工程,该工程新建延伸排污管道6.5公里,计划总投资356万元,2005年完成投资215万元。该工程为2003年开始的排污处理工程的一部分,该县排污处理工程总投资为959万元,目前到位资金486万元。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县三角地将建别墅小区,天海小区两个小区,楼房将向县城以北发展,现有的污水泵站已不能满足需要,2007年计划将排水管道延伸1100米,新建提升泵站一座。主要建设内容:铺设D300双壁波纹管821米、新建检查井28个、新建泵站一座、估算投资100万元。近期解决一农场开发小区及团结北路别墅小区的排污问题。目前该工程正在进行前期计划。
供热设施建设情况:2004年该县总投资450万元实施了第一供热热源建设工程,增加锅炉一台(20吨)。随着城市间的发展,2007年该县实施了城镇供热二期工程建设,该工程2007年计划投资1300万元实施管道铺设安装,完成锅炉房建设、锅炉购置与安装。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投资220万,铺设管道1120米。道路建设情况,2004年该县实施了永安路道路改造工程。永安东路和永安西路两部分,全长182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