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电子地图 > 白银市地图 > 平川区地图 >
共和镇地图
共和镇相关地区地图:

2、黑龙江省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共和镇

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境,西与龙江县毗邻。镇政府驻地距梅里斯区城区16.6公里。镇名源于驻地共和屯名。清同治初年称“喀拉屯”,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称“哈拉坑子”,1947年建立村政权改称今名。共和镇一带,清代隶属齐齐哈尔副都统管辖。清末,先后隶属黑水厅和龙江府管辖。中华民国时期,隶属龙江县第三区管辖。东北沦陷后,初隶达胡店乡保,后改隶达胡店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8年分隶龙江县第七区,和第八区管辖。1954年10月,划归齐齐哈尔市,隶属达呼店区管辖。1956年5月,并村划乡,设置共和乡。1958年12月,改称华丰人民公社共和管理区。1961年8月成立共和农业分社,1965年改称共和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为共和乡。1990年9月,改设共和镇。共和镇辖区地处嫩江平原西部,地势北高南低。全镇总面积2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7万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乡办工业有水暖器材厂、制鞋厂、绣花厂等。全镇共辖共和、兴盛、意心、敖宝、胜利、新利、新水、兴隆山、兴华、东发、长岗、双岗、永长、永昌、龙胜、一棵树、张家地房子、李家地房子等18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1.98万人,其中达斡尔、回、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4%。镇政府驻地共和村。

农业概况

共和镇农业种养历史悠久,是江门市、鹤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传统的优质蔬菜种植基地,获得了广东省无公害蔬菜标志认证,“三瓜两豆”远近驰名,“共裕”牌粉葛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常年蔬菜复种面积达2万亩。建有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大棚良种蔬菜示范基地、共和蔬菜交易中心、现代农业公司、鸵鸟养殖场和梅花鹿养殖场、优质果菜场基地等现代农业项目。共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是江门市级星火培训基地,迄今共有4个项目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交通、土地资源、劳动力、政策等优势使共和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宝地。镇内有面积几千亩连片的东、西两大工业开发区,分别位于高速公路立交口和一级公路旁,大量的土地可转让、出售和合作。镇内拥有一批技术力量雄厚,产品适销对路、管理科学规范、前景较好的外向型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汽配五金、电子灯饰、制衣玩具为支柱,资金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的工业发展格局。

大凹关帝庙

鹤山境内曾有20余座关帝庙,目前保存尚好的只有共和大凹村的一座。它是清光绪丙申年(公元1896年)由当地绅民集资在旧庙基础上重建,并在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修葺过的。庙宇包括主座、左右青云巷及左右厢房,面积357平方米。其营造法式与佛山祖庙相仿,体现清代后期岭南庙宇的建筑特点。这座小小的关帝庙汇集着建筑、雕塑、书法、楹联、图书等艺术,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1994年,市人民政府把它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城镇建设

共和镇是江门地区现代化新型小城镇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试点镇。曾获评江门市"五邑"杯小城镇达标建设一等奖和省卫生先进镇。镇内基础设施完善,水、电供应充足,邮电、通讯、互联网信息传输方便,当地各类银行可提供外向兑换、直汇等服务。公共服务设施齐备,治安稳定,秩序良好,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污染少。现代化小城镇建设蓬勃开展。建有占地1万多平方米、投资1400万元的大型农贸市场,总投资500万元的镇级图书馆;占地75亩、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镇中心小学被列为全省小学教育布局调整示范项目;针对不同消费群兴建高档次休闲度假别墅区、高尚住宅小区及员工新村等房产项目。共和属于低丘陵地区,自然景观丰富,环境优美,主要历史文化古迹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凹关帝庙及大凹古樟树,旅游资源有首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鹤山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是共和第三产业建设的亮点。全镇有中学1所,小学12所,中心幼儿园2所,卫生院(站)14间,文化、娱乐、福利设施一应俱全。在建的有高尔夫球场等休闲观光大型旅游娱乐项目。

旅游资源

在中国博大精深、色彩绚丽的宗教文化中,盛开着儒、释、道三朵奇葩。儒教尊奉孔子,要求“克己复礼”,“存无理、灭人欲”。佛教尊奉释迦牟尼,要求精神的超越-----涅磐,不惜苦行修身。道教尊奉元始天尊,追求得道成仙。为倡导道道相济,德行相劝,万物合一,世界大同。1924年,赵园波与当地善主富安保、尤成德、王凤元等人共同发起,开始筹建集儒释道为一体的“三圣宫”,用了长达2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三圣宫”的全部建筑。当时“三圣宫”是海伦最大的一所庙宇,也是东北三省较大的一所庙宇。规模宏大,楼阁高耸,琉璃铺顶,雕梁画柱,工艺精美,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共有十楼、一亭、八十一座殿。大成殿正位供奉铜铸的孔子像,旁边有颜回、子思、孟子、曾子的塑像。三层殿正位供奉着铜铸的释迦牟尼“如来佛像”,两边铜铸的弥勒佛、燃灯佛。还有站着的魔家四将,脚踏酒、色、财、气四小鬼。两侧房供奉着善主的碑位。三清殿正位供奉着铜铸的元始天尊像、灵保天尊、道德天尊像。七圣殿正房供奉铜铸的观世音菩萨像,两侧配房供奉着协天大帝、武穆精忠大帝、吕祖、文昌帝君、真武大帝等泥像。两边站立着关平、周仓泥像。老母殿正房供奉孟母、岳母、徐母铜像,两边配房分为六部,即缘部、头部、发部、福部、善部、合部。每部分一间房,室内供奉善主施舍金钱的牌位。太极阁,阁高七丈二尺,八角型阁身。阁分三层殿,上曾殿供奉元缘古佛,中层殿供奉玉皇大帝,下层殿供奉善主的牌位。纯气楼,楼高七丈三尺,楼身圆型,上中下三层殿地一层供奉无尘老母,两边是金母、斗母。第二层殿供奉地藏王,两边是十殿阎君像,第三层殿供奉各善主的牌位。

3、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

共和镇地处平川区中部,西距区政府所在地22公里,东部接黄峤乡,南、北部与靖远县接壤,西部与宝积乡毗邻。辖区内有空军打拉池场站,有靖远煤业公司红会一矿、三矿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境内有丰富的煤炭、沸石、花岗岩、金矿床、矿泉水等多种自然资源,还有陇中名山屈吴山、龙凤山、红军长征打拉池会师遗址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白宝铁路、共辘公路、平高公路、省道308线穿境而过,公路汇织成网,乡村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全镇平均海拔1760米,年降雨量260.8mm左右,主要分布在七、八月份。年平均气温7.6℃,属半干旱气候,日照2899小时,昼夜温差大。全镇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向东北倾斜。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川等多种地形分布齐全,是干旱草原向荒漠化草原过渡地带。共和镇现辖9个村,46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总人口:4622户、20830人,其中:农业人口18675人,城镇人口2155,总区域面积291.79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9314亩,其中旱地23860亩,水地15454亩,共有机井59眼。2006年全镇粮播面积28400亩,粮食产量达到555万公斤,乡镇企业总产值2750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实现11100万元,镇财政收入完成28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26元。

农业特产

矮脚小白菜:植株半直立,株高23厘米,叶深绿色,近圆形,柄洁白匙青形,耐热性强,抗病力强,适播期4-11月,播种至采收40天左右,亩产2000-2300公斤。
四号江心节:单瓜重250克,瓜长15厘米,横径6.0厘米,瓜色深绿少黄点,无慢沟,品质优,适宜出口,适播期1-3月,7-8月上旬,播种到初收春植约65天,秋植约42天,亩产3500公斤。
大顶苦瓜:因顶大嘴尖而得名。以其碧绿润泽、脊宽、肉厚、瓤少而远近驰名,清热下火,是夏季消暑菜肴之佳品,亦可作药用,食时带苦,脆口,食后甘凉。每造亩产3000公斤左右,从70年代沿种至今,位居共和土特产“三瓜两豆”之首,大量出口至港澳地区。
平汉粉葛:一年一造,盛产于共和平汉村委会。低糖、低胆固醇,富含粗纤维。肉质清白、无渣、味清甜醇正,有清热解暑、凉血止痢、降血压之功效,炖、炒、煲等制法均可,是共和著名的土特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