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灵县地图
广灵县相关地区地图:
景区景点
白羊峪风景区:白羊峪群山属恒山山脉,位于广灵县城西20公里处,属南壶森林公园五大景区之一,总面积10万亩,由山、水、林、革命遗址、寺庙遗址五部分组成。白羊峪是典型的山、水、林有机结合的自然风景区。峡深15千米,有15道湾。整个山峡逶迤起伏,三万亩林区波澜壮阔。峡谷两侧翠峰叠嶂,山林浑然一体,山中有林,林中有洞,洞中有水,山泉密布,瀑布高悬,条条小溪,汇集成流,为壶流河源头。峡谷中,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一大批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观,有将军崖、仙女峰、卧虎山、虎头岩、抬轿山、小龟山、老君洞和广灵县古代“八景”之一的“白羊暮霭”景观。更有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将军对弈”,“仙女牧羊”,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春夏季节里,繁花似锦,鸟语华香。山林中的天然中药材,名目繁多,至今查明的已有一百余种,食用山蘑比比皆是。峡谷中山泉流过的湿地,目不暇接,身临其境顿感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游兴倍增。白羊峪内和峪口分别建有白羊寺和清凉寺,均已毁,现存遗迹。有碑刻“元大德六年”(即元成宗九年,公元1302年)的记载。科考、旅游的好去处——汉白玉石林:初冬一日,我们乘车从广灵县城向西北方向约四十公里的汉白玉石林进发。在通往景区的简易公路上行驶颠簸,穿行于遥远起伏的峡谷之中。寒气渐袭,阳光透进车窗,身感丝丝暖意。隔窗望去,峡谷两侧连绵群山、林木茂盛,蜿蜒的白石山路,似乎要把人带进另一个世界……白色的高耸如林的山峰时隐时现,大约两个多小时,真正耀眼的汉白玉石林,便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刚刚下过一场小雪的景区,不时刮过阵阵寒风,说话间呵气如烟似雾的,像似在云间。我们迅速穿上军大衣、羽绒服,背起相机、三角架,踏着白石向上攀。六棱山主峰海拔2375米,是山西大同地区第一高峰。汉白玉石林就坐落在六棱山主峰东侧与阳高县交界的鞍口上,海拔2175米。据了解,这一区域内植被良好,树木、植物、动物、大理石、汉白玉、铁矿石等各类资源非常丰富,堪称是华北地带物种资源的宝库……依山而上,我们来到石林的脚下,仰望着柱形群体,错落有致,垂直高度约30多米,且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据测绘资料显示,石林平面面积约一万平方米,主体南北长500米,东西宽100米。广灵县文物旅游局李宝金局长告诉我们,石林最奇特的地方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照、不同的方位来观赏,就会出现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景致。在李局长的带领下,我们努力爬到了西南方向的山坡上,寒风嗖嗖地刮着,笨拙的体态个个像熊似的,喘着粗气,使人站立不稳,好在有三角架支撑着相机。定神远望,第一眼便惊喜地看到形似瞻状,昂首向天似呼在等待着什么的造型,李局长说,它叫"瞻待天食"。我们几个人会心的笑了起来,真像!兴奋之余,什么寒冷、朔风,全然不顾了,在山坡上继续寻找着、观望着,还不停地换着方位、角度,不一会,"群仙聚会"、"雏鸽待飞"、"渔翁掌舵"、"难舍难分"等形状各异的造型全出现了……下到坡底,我们围绕着石林由西向北、向东、再向南,几乎转了一大圈。面对奇形怪状的白石,每个方向细细观察,每个角度慢慢揣摸,有表现人物的"观音送子"、"亲密无间"、"难舍难分"、"渔翁撑舵"、"将军观阵";有表现神话的,"群仙聚会"、"神龟戏翁"、"天狗食月";有表现动物的,"瞻待天食"、"金鸡报晓"、"天瞻携子"、"雏鹊待飞"、"牧羊归山"等等都被我们一一捕捉到了镜头里。特别是"观音送子"、"难舍难分"、"亲密无间""天瞻携子"等表现男女间、夫妻间、母子间的造型,生动逼真,栩栩如生。难怪有人说北京、河北和当地的少男少女、年轻夫妇,经常到这里来"转山",表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海枯石烂……,天色渐晚,寒风不停地刮着,偶尔有雪花飘过。汽车发动了,回首望去,那高耸如林的汉白玉石披着褐色和浅黄褐色花纹的外衣,在暮色余辉的照射下,显得那么秀丽夺目,那么美如图画。车里突然有人提问,这石林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李宝金局长介绍说,曾经有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山西省国土资源高级工程师等有关专家学者,先后多次到此实地考察认定,这座汉白玉石林形成于四亿年前,是由远古时代冰川切割冰斗风化而成,为"我国独有,世界罕见"。他还说,据资料记载,该地区有谷冰川遗迹的存在。这也充分证实了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在20年代提出的关于"晋北大同地区地壳在古代冰川时期发生过大规模冰川运动"的科学论断。据217地质队勘测,汉白玉石林的矿体藏量位居世界第三。我们很惊讶,广灵县有中国名泉水神堂,有第二悬空寺的圣泉寺,有天然森林浴场的圣佛寺,还有林、山、水自然风景区的白羊峪等等,惟独具有科学考察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汉白玉石林属双重身份,其价值可想而知。汽车飞驰。我想,待到明年春天一望无际的高山草原,夏天山花烂漫,秋天金浪翻滚的时节,再来"石林"景区,定会有更多更多的收获。
千福山风景区:千福山,位于广灵县城西北三公里处,属九华山一峰,北依群山,南临壶水,海拔1254米,是县城遮寒避暑是天然屏障。登峰眺望,广灵盆地山川尽收眼底,身临其境,疑入画中,令人心旷神怡。为县内宗教名山。千福山峰顶庙宇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共有各类殿宇70余间,主殿有“北岳行宫”、“九仙元君祠”和广灵古代“八景”之一的“千福晓钟”钟楼,峰顶庙宇脚下前方开阔地,面对正山门建有戏楼,每年“娘娘圣诞日”四路八方居民男女云集于此,举行一年一度的千福山庙会,朝山者看戏者络绎不绝,蔚为壮观。千福山庙宇毁于1966年,庙宇内外古树木花草亦遭破坏。现存碑林为县级文物保护。1998年以来,已有民间志愿者自发组织,在原基础上进行恢复建设,通往山顶道路正在开通。千福山四周均有开阔地相围,俗称“洼”,东为鞍山洼,西为王后洼,北为珍珠洼,南为前怀洼。加上九华山峰与峰之间山坳,面积在万亩以上,是大规模营林,开发旅游区的最佳所在。200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已将千福山列为全县生态建设重点绿化区域之一,对千福山按风景进行规划建设,恢复“千福晓钟”景观,使其作为县城的绿色屏障,成为供人们观赏、休闲、度假、避暑的旅游胜地。
“天然氧吧”中听“圣佛松涛”:圣佛寺位于县城南14公里的圣佛林山中,始建于金章宗泰和年间,明嘉靖四十二年大修,清代多次重修,寺内计有各类殿宇120余间,是广灵有历史记载规模最大的佛寺。但由于历史原因,于1967年被毁,现存寺基址、碑林、塔林,民间重修药师殿五间。塔林为佛教禅师墓塔,属清代建筑。原有14座,现存8座,塔高1.55米,直径1.5—2.5米,均为砖彻须弥座。那里有3500多亩天然原始次生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松涛阵阵,鸟语花香,空气润洁,被人称作“天然氧吧”。再加上神秘的“聚宝盆”传说,为其增添了无穷魅力。
小悬空寺——圣泉寺:被誉为小悬空寺的圣泉寺,位于县城南13公里北岳恒山山脉天王岭悬崖之腰,上载峻岭,下临深谷。谷中一泉,涌而不溢,用之不竭,人称圣泉。据碑文记载,圣泉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共有四个石窟,分上、下寺。上寺主殿阔4.1米,深6.37米,高2.94米,内有泥塑悬山、佛像120尊。下寺有泥塑像5尊。从60年代起,广灵僧人连生在此修身诵经,为全县人民祈求太平,多年来为附近百姓祈福消灾,嬴得广大善男信女的敬仰。基于此,近年来民间资助络绎不绝,使之得以重新改扩建。整个建筑布局合理,别具匠心,集奇、险、惊、特、巧于一体。从谷底仰望,若断崖飞虹;隔峡远眺,犹如壁间嵌雕,令人称奇叫绝!突出表现广灵民间木工大师陈永明的建筑风格,代表了广灵民间木构建筑的最高水平。
“塞外小天堂”——水神堂:广灵水神堂,人称“塞外小天堂”。位于广灵县城东南,与县城相连。这里的风景区融林、山、水、寺为一体,由壶山古建筑群、中国名泉水神堂壶泉、泉湖、林地、绿地组成。古建筑庙宇现存为明清建筑风格,寺内存有明清时期的壁画,反映当时广灵县的生活状况,被当地人誉为“广灵的清明上河图”。古建筑内有一座六角七层实心阁楼式砖塔,还有圣母殿、大士庵、百工社、文昌阁、钟鼓楼等,整个建筑紧凑朴雅,小巧玲珑,与壶泉水环饶映衬,夏秋碧光潋滟,春冬雾气空蒙,被称做“小蓬菜”。遍布壶山岛四周山石磨牙石刻和古钟记载着历史沧桑演变。由壶山岛向四周远眺,百步湖、丰水湖、下河湾、枕头河、遇逢山等自然景观尽收眼底,与3万亩湿地相连,遥相呼应,犹如画卷。水神堂泉是由壶山四周万斛珠玑的群泉随地而涌成湖,水质为天然矿泉水,流量为每秒0.55立方米,当地人称“神泉”。由于这里的泉水常年恒温保持在3—7度不变,所以,下雪天湖面也不会结冰。而与之相邻的丰水湖(人工湖),湖面上就结了厚厚的一层冰。由于壶泉流量大,在其东南汇集成了两个天然的矿泉水库,分别叫枕头河水库、下河湾水库,夏天的时候,在矿泉水库里游泳、划船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荣誉称号
经各省(区、市)推荐和专家评审,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和农业部决定,广灵县等108个县(市)因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基础较好、成绩突出、发展目标明确、管理体制健全被授予“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2010年2月10日,全省2010年教育系统工作会在太原召开,我县被省政府授予“2009年度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2011年1月13日省城太原召开的全省宣传工作会议上,广灵县被表彰为“山西省文化建设示范县”,全省获此殊荣的仅11个市、县。同日,在省城太原召开的全省文化局长会议上,广灵剪纸被评为“山西省十大文化品牌”。2010年12月,广灵县被评选为2010年度省级卫生县城,这是继2009年广灵县被评为省级十佳卫生县城荣誉称号之后的又一殊荣。区划建制
综述:【位置】东与河北省蔚县相邻,北与河北阳原相望,西和浑源毗邻,南同灵丘接壤,【代码】140223,【区划】,辖2个镇、7个乡,180个村委会。斗泉乡:【基本情况】一斗泉乡地处广灵县城北部,距县城14公里,全乡多处于黄土丘陵区,部分处于土石山区,北接河北省蔚县和阳原县,西靠梁庄乡,南连作疃乡,东邻壶泉镇。海拔1182米左右,地形北高南低,总面积109.7平方公里。气候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干燥多风,年均气温6℃左右,年降雨380—400mm左右,无霜期不超过120天,水利资源贫乏。现辖18个行政村,总户数3068户,总人口11586人。全乡有初中1所,小学10所,在校学生共有1724人,有教师96名。主要矿产资源有煤和大理石,县办板塔寺煤矿、桥涧瓷厂建于境内。农作物主要以谷、黍、豆类、马铃薯、葵花籽和一些小杂粮为主。经济作物以仁用杏为主,全乡共栽种仁用杏6000多亩,部分已挂果,仁用杏产出前景广阔。广灵县名胜景区朝阳古寺坐落在乡政府东南1公里处。【乡政府主要领导】党委书记:王岳峰党委副书记、乡长:仝在福,【通讯地址】地址:山西省广灵县一斗泉乡人民政府,邮编:037500
望狐乡:【基本情况】广灵县望狐乡人民政府位于广灵县城西30公里处,交通便利,朔蔚公路贯穿全乡。全乡辖14个行政村,2163户,8331人,国土面积180.2平方公里,有40198亩耕地,全部为旱地,属典型的高寒山区。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0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97元。农作物以马铃薯为主,有铁矿石资源和优质的花岗岩。近年来,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耕地贫瘠、农民收入单一的实际,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农民收入逐年递增,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中,按照“因村制宜、规划发展、立足实际”的原则,确立了“科教兴村、乡风树村、民主治村、劳务壮村”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农村新环境,树立农村新风貌,培育农村新产业,不断提高全乡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水平。【乡主要领导】党委书记:任慧田党委副书记、乡长:魏向军,【通讯地址】地址:山西省广灵县望狐乡人民政府,邮编:037505
梁庄乡:【基本情况】梁庄乡位于山西省广灵县西北山区,距县城25公里。东邻一斗泉、作疃乡,南接南村镇,西连望狐乡,北毗阳高县和河北省的阳原县。全乡国土面积为188.2平方公里(合28.23万亩);年平均降雨量300mm左右;最高海拔高度2375m;无霜期125天;辖16个行政村,总户数3712户,总人口13804人。耕地面积56038亩,其中水浇地仅1000多亩。梁庄乡2001年被定为重点扶持的贫困乡,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落后,加之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人均收入800元左右。乡党委坚持以技术创新为主导,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加快科技进步为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摆脱了传统种植模式,农业得到持续发展。同时,全乡大力实施林草战略,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林业成效明显;畜牧养殖业稳步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也带动了部分剩余劳动力的致富。“空中草原”甸顶山就坐落在梁庄乡。【乡政府主要领导】党委书记:田森林党委副书记、乡长:仝志华,【通讯地址】地址:山西省广灵县梁庄乡人民政府,邮编:037500
蕉山乡:【基本情况】蕉山乡位居广灵城东7.5公里处,东倚河北蔚县,西接本县壶泉镇,南毗加斗乡,北邻斗泉乡,广11.5公里,袤11.1公里,国土总面积127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4434户,18030人。有22个党支部(其中机关3个)706名党员。有21所学校,其中初中3所,小学18所。耕地面积51130亩,其中可浇面积近20000亩。该乡生物种类丰富繁多,植物种类丰盈珍贵。浓香的仁用杏,酥甜的云南脆;雄健的画眉驴,温驯的大尾羊,资源种类珍贵齐全,土特产品遐迩驰名;中蕉山的画眉驴、龙虎岩、罗疃的烧窑、杜家庄的石镌,历史悠久、蜚声晋北,素有塞外“小乌克兰”之称。特别是西蕉山的剪纸历史悠久,已受到国内外关注。蕉山文物资源丰富,名胜景观荟萃,观光农业前景广阔。蕉山风光,名胜山川各具特色,境内有受省级文物保护的洗马庄汉墓群和罗疃广济桥,南蕉山古槐,形成了绚丽多彩具有独特风格、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通过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建设,植物开发形成与访古、寻幽、科考、休闲娱乐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得天独厚的开发优势。近年,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蕉山乡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化经营为途径,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过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使全乡逐步形成了“粮、林、牧、果、副”多元并举协调发展的格局。2005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99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06元,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乡政府主要领导】党委书记:李贵峰党委副书记、乡长:王成海,【通讯地址】地址:山西省广灵县蕉山乡人民政府,邮编:037500
宜兴乡:【基本情况】宜兴乡位于广灵县的最南端,总面积130.1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全乡12598人,24205亩耕地。宜兴乡是山西名米“东方亮”小米的正宗原产地,同时也是全县主要的蔬菜产区之一,种植农作物主要有谷子、蔬菜、玉米、大豆等。宜兴境内有被称作“小悬空寺”的圣泉寺和广灵八景之一“圣佛松涛”所在地圣佛寺等风景名胜。兴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青年小米精加工厂、东方土特产开发公司和长城冶炼有限公司等四家知名的民营企业均在宜兴境内。【乡政府主要领导】党委书记:王光胜党委副书记、乡长:王俊军,【通讯地址】地址:山西省广灵县宜兴乡人民政府,邮编:037503
加斗乡:【基本情况】加斗乡位于广灵县城东南12公里处,东与河北蔚县接壤,南与灵丘县相邻,西与壶泉、宜兴相接,北于蕉山乡毗邻。全乡辖15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3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800亩,其中水浇地4万多亩。全乡共有17个支部,农村支部14个,党员592名。全乡有初中1所,小学14所。加斗乡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素有“文化之乡”、“米粮之川”的美誉。水利条件得天独厚、地上水资源广益渠横贯东西,灌溉面积1万余亩,地下水资源,机井、高灌星罗棋布,现有机井70眼、高灌10余处。全乡以种植业为主。近年来与广灵精华集团新科农牧有限公司合作,在该乡西留疃村建设高标准养殖基地一处,准备建设成国家肉羊养殖基地。【乡政府主要领导】党委书记:张好公党委副书记、乡长:李尚吉,【通讯地址】地址:山西省广灵县加斗乡人民政府,邮编:037501
作疃乡:【基本情况】作疃乡位于县城西6.5公里处,全乡有行政村20个,国土面积112平方公里,耕地52888亩,其中水浇地26168亩。全乡共5946户20586人。2005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9062万元,人均纯收入2553元。乡党委辖25个党支部,783名党员,其中妇女党员100名。黄花是作疃乡农业种植的传统名优产品,2005年种植4600亩,干花产量60万公斤,收入480余万元,占全乡人均收入的21%。作疃乡大力发展生态畜牧,目前,全乡有奶牛860头,其中百疃的奶牛养殖户达到210户,占三村总户数的四分之一。乡党委、政府与大同御宝乳业公司联系,筹建了百疃奶牛养殖园区,建奶站一座,日收鲜奶5吨,带动了全乡奶牛业的发展。近年来,作疃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经济发展。2005年通过公开招标,对乡淀粉厂进行了改制租赁,成立了三和实业公司,年生产食用酒精3000吨,消化玉米10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860万元,利润386万元,上缴税金46万元。今年计划投资430万元,新上一条精饲料加工项目,扩大生产,达到设计能力。另外,通过公开租赁,盘活了乡镇企业平泉建材厂,年生产机砖4500万块,产值675万元,实现利润45万元,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乡政府主要领导】党委书记:胡岳峰党委副书记、乡长:符强,【通讯地址】地址:山西省广灵县作疃乡人民政府,邮编:037500
南村镇:【基本情况】南村镇地处广灵县西部中心,是2001年撤并乡镇时由原香炉台乡和原南村镇合并组建,为广灵县第二大镇、距县城15公里,国土总面积279平方公里,现辖38个行政村,7672户,27892人。全镇有初中1所,九年制学校2所,小学30所、其中六年制寄宿制小学1所,在校学生3862人。省道303横贯东西,县级公路后——王线纵穿南北,除卧羊场外37个行政村通机动车,交通便利。南村镇建镇历史悠久,传统农历“双日”为集,每年四月初八到四月十八为物资交流会,自古以来就是广灵县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农副产品、小商品批发零售贸易集散地,仅南村现有各类商业门市、店铺200余户。镇内有鑫泰硅钙有限公司,大理石雕塑,县内外知名民营企业数十家。县级驻镇单位、派出机构30余家,大同市唯一的一所校址非县城农村高中“广灵二中”和县政府直属单位“白羊林场”、“广灵二医院”驻该镇。南村镇是一个以种养业为支柱的农业大镇,农作物主要以玉米、谷子、黍子、豆类、马铃薯为主,年播种面积55000亩左右,占耕地的65%;以油料、架豆和西红柿等蔬菜作物为辅,年播种面积30000亩左右,占耕地的35%;养殖业以羊、牛、猪为主,全镇养羊46855只,户均6只,牛2752头,猪7950口;矿产资源有大理石、石灰石、铁矿石、镁矿石等;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镇内有被誉为广灵八大景之一的白羊峪景区,近年新开发的景点有九龙山极乐寺、下墨家沟的周圆寺等。全镇有耕地84600亩,机井52眼,水浇地22000亩,干旱、半干旱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三。气候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干燥多风、夏季酷热多雨、年均气温6.4—7.9℃平均降水量400mm左右,正常年景无霜期125天左右,与岭东气温相差一个节气。土地瘠薄,十年九旱,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生产力水平较低,2005年全镇粮食总产9344吨,农村经济总收入60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5元,属国定贫困乡镇。【镇政府主要领导】党委书记:刘玉清党委副书记、镇长:仝志华,【通讯地址】地址:山西省广灵县南村镇人民政府,邮编:037503
壶泉镇:【基本情况】壶泉镇地处壶流河西岸,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工、贸、商、企多业并举的乡镇。全镇国土面积79.1平方公里,有27个行政村,32个党支部,农业人口28238人,8406户,耕地面积46601.99亩,其中水浇地26731.19亩;旱地19870.8亩,配套机深井49眼;2005年人均收入2826元;全镇有学校29所,其中小学27所,初中2所。乡镇企业3家,民营企业6家。农业生产是全县蔬菜生产基地,盛产黄花、大白菜、西红柿、韭菜等。粮食以玉米为主,谷子、黍子、豆类等小杂粮独具特色,翟疃“东方亮”小米享誉京、津、唐等地。工业企业独具特色,民营加工企业广灵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扶贫龙头企业。镇域内壶泉春柳、圣水祠、寡妇村等广灵八大景被省内外游客称赞。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实施“重点突出,有序推进”战略,在壶流河两岸建设形成了北粮、南菜、中企业三大方块五个经济园区。经济保持协调较快地发展,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80元。【镇政府主要领导】党委书记:苑在雨党委副书记、镇长:班锦华,【通讯地址】地址:山西省广灵县壶泉镇人民政府,邮编:03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