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地图
海曙区相关地区地图: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不断提升。2006年区财政预算对教育的投入为1.16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全区现有中小学33所(其中民办小学4所),在校中小学生3.07万人。义务段入学率、中小学年巩固率及初中升入高中的比例均为100%。有幼儿园41所,3-5周岁入园幼儿8187人,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131.1%。优质学校群体继续壮大,有省、市示范性文明学校14所,市现代化达纲校(园)25所;小学优质教育在校生比达到70.3%,幼儿园三星级以上优质教育资源达到29所。年末共有教职工2093名,其中专任教师1738名。中、小学教师合格学历均达100.0%,其中高一层学历分别达86.3%和87.9%;幼儿教师合格学历达100%,其中高一层学历达92.5%。
经济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改善。全年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5.44亿元,比上年下降7.9%。其中,投资项目完成投资16.7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房地产开发投资48.70亿元,比上年下降10.1%。民间投资仍占据主导,实现民间投资49.03亿,占全部投资的74.9%。商务楼宇成为重要投资领域,投资项目投资中,商务楼宇投资占31.2%;房地产投资中,办公楼投资占13.7%。
消费品市场:消费市场稳中见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49.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餐饮业实现收入17.26亿元,比上年增长4.4%。消费热点明显,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家电类产品20.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9%;销售汽车类产品11.33亿元,比上年增长34.4%。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54.79亿元,比上年增长25.9%。
对外经济: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全年累计完成财政口径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45.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出口38.57亿美元,增长25.3%。出口市场不断拓展,遍布了141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经济合作有新拓展。完成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4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5%。批准筹建海外企业3家,累计在境外设立企业9家。
交通发展
海曙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辖区内有铁路宁波客运站、汽车南站,距宁波栎社机场仅8公里,与宁波港客运站仅一桥之隔,沪杭甬高速公路宁波市区出入口设在海曙区,所有的市内公交线路和出租汽车几乎全由海曙辐射市区的四面八方。海曙区地处宁波市最繁华的地段。宁波新华联商厦、长发商厦、城隍庙商城等全市规模最大的综合商场,大苑、新园、华侨、金龙等涉外星级宾馆几乎都集中在区内,一批诸如天一广场、乐购超市、新一佳、农工商、好又多、欧尚等一批大广场、大超市和大卖场竞相驻入。市主要金融机构及商检、海关等部门也都设在海曙区。
人口民族
截止到目前为止,海曙区总户数113042户,户籍人口329498人,其中男性163214人,女性165059人,暂住户124964人,其中男性71350人,女性5337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29338人,占总人口数的8.9%;大专学历人员42572人,占总人口数的12.92%;高中中专学历人员79494人,占总人口数的24.12%>;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178038人,占总人口数的54.03%。区内共有老年人47618人,占总人口数的14.45%;未成年人47317人,占总人口数的14.36%;育龄妇女108288人,占总人口数的32.86%;残疾人2473人,占总人口数的0.75%。优抚对象489人,占总人口数的0.15%;军属40人,占总人口数的0.01%;烈属22人,占总人口数的0.0%;特困家庭1538户1543人,占总人口数的0.49;低保户1759户,占总户数的1.54%;低保对象4031人,占总人口数的1.28%。中共党员7779人,占总人口数的2.48%;共青团员1786人,占总人口数的0.56%;共有社区志愿者27758人,治安巡逻员2892人。
风土人情
宁波自1997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服装节,宾朋云集,热烈、隆重的服装节背后,是蓬勃兴起的服装业。宁波作为服装大市,既有历史的渊源,也有现实的条件。宁波被称为“中国近代服装的发祥地”是因为中国的第一件西服,第一件国服(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家西服工艺职业学校,第一个有规模、有影响、有成就、有特色的服装流派,都与宁波人有关。中国近代服装史必须从宁波写起,从“红帮裁缝”写起。二十世纪初,西风东渐、技艺精巧的鄞县、奉化帮裁缝开始为红头发蓝眼睛的西方人制衣,故被称之为“红帮裁缝”。金秋时节,一年一度的宁波服装节,加强了宁波服装业与海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宁波服装产业上档次、上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逐步把宁波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服装名城。服装节让世界了解宁波,让宁波走向世界。
历史沿革
1994年,海曙区辖5个街道、1个镇、1个乡。1996年8月23日,宁波市人民政府(甬政发[1996]176号)批复同意海曙区设立白云街道。1996年底,海曙区辖6个街道、1个镇、1个乡。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349739人,其中:灵塔街道29303人、鼓楼街道27960人、月湖街道35620人、南门街道61229人、西门街道77028人、自云街道47317人、段塘镇28816人、西郊乡42466人。2001年底,海曙区辖6个街道、1个镇、1个乡。下设居委会69个,行政村16个。全区面积28.7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27.2万人,其中非农人口25.70万人。区人民政府驻灵桥路229号。,2002年1月7日,浙江省民政厅(浙民行字[2002]2号)批复同意海曙区撤段塘镇、西郊乡,分别建立街道。西郊街道更名为望春街道。2002年1月,海曙区西郊乡、段塘镇建制撤销,分别更名为望春街道和段塘街道。至此海曙区乡镇建制消失,全区共辖8个街道。年内两个街道基本理顺人、财、物关系。至2002年底,海曙区辖8个街道,下设社区57个(这是“宁波年鉴”数据,另一出处为66个社区)、行政村16个。全区面积28.7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28.4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万人。区人民政府驻灵桥路229号。2002年,海曙区辖8个街道,66个社区、16个行政村:灵塔街道、月湖街道、鼓楼街道、南门街道、西门街道、白云街道、段塘街道、望春街道。2003年9月29日,宁波市政府办公厅(甬政办抄224号抄件)批复同意海曙区灵塔街道更名为江厦街道。至2003年底,海曙区辖8个街道,下设居委会63个、行政村16个。全区面积28.7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29.2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7.84万。区人民政府驻灵桥路229号。截至2004年12月,海曙区面积29.44平方千米,人口32.39万,辖8个街道,65个社区、14个行政村(注:以下缺行政村名录;各街道面积总和不止29.44,数据来源于:宁波地名网)。(宁波年鉴数据:至2004年底,海曙区面积28.7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29.78万人,辖8个街道,下设64个社区,12个行政村)。截至2005年12月31日,海曙区辖8个街道,72个社区:月湖街道、南门街道、江厦街道、鼓楼街道、西门街道、白云街道、段塘街道、望春街道。2005年底,户籍人口30.10万人。2006年底,海曙区面积29.44平方千米,人口30.10万。辖8个街道办事处,74个社区。区政府驻灵桥路229号。2007年底,海曙区户籍总人口30.5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54万人。辖8个街道、74个社区,区政府驻江厦街道灵桥路229号。截至2008年底,海曙区户籍总人口30.6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65万人。辖8个街道、75个社区,区政府驻江厦街道灵桥路2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