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辽宁省电子地图 > 阜新市地图 >
海州区地图
海州区相关地区地图:

风景名胜

海州旅游资源特色突出,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相传因孔子曾来此登山观海而得名的孔望山是国家4A级风景区,“孔望山汉代摩崖石刻”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锦屏山将军崖岩画”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天书,白虎山、石棚山、桃花涧、白鸽涧等自然景观和城内的“九庵十八庙”等历史景观“古、神、幽、奇”为一体。1991年以来,我们以建设“集商贸、旅游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古城”为目标,对方圆2平方公里的海州古城实施了改造,建成、恢复古街巷8条,竣工仿古建筑15万平方米,古城风貌基本恢复。
孔望山: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汉文化博物馆。山上的龙兴寺,原是一座龙王庙,建于北齐之前,距今已有1400余年,是连云港市最古老的庙宇之一。后来因寺旁的龙洞名气越来越大,庙因此易名为龙洞庵。孔望山摩崖造像全部聚集在山的西南角,依山就势浮雕而成。画面东西长15.6米,高9.7米;刻有100多个大小不等的神像,最大的高1.54米,最小的仅10厘米。1980年,经国内权威人士鉴定,确认这是东汉时期佛教内容的造像,它比敦煌莫高窟还要早200年,成为那年我国考古五大新发现之一。过去一直认为佛教是自西向东传播,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发现,无疑是对传统的定论提出了挑战。在佛教摩崖造像的东侧不远处,有一个圆雕石象,长6.75米,高2.2米。通体圆润丰腴,质感甚强。石象身上浮雕着一个象奴,手持驯象钩,脚戴镣铐,似为驭象之人。圆雕上还刻有“象石”两个隶书大字。这只石象是利用山坡上一块巨石就地雕琢的,后来可能因体积太大无法运输,被搁置于山麓的林间近2000个春秋,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汉代圆雕。孔望山南面的山脚下,有一个圆雕石蟾蜍,俗称镇海神蛙,也是汉代的遗物。
桃花涧,现已开辟为新的旅游景点。山上既有挺拔的林木,又有裸露的石骨,颇具中国画的风味。景区的下面,即著名的锦屏磷矿矿区。1979年冬,桃花涧发现了四五万年前古人类活动的遗址,出土的舟伏、漏斗状石器,与日本九州出土的这类石器形制大体相同。据专家考证,那时期海平面普遍下降,日本与连云港之间形成一条陆桥,两岸的古人类曾不断互相往来和交流。
石棚山:是锦屏山景区当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相当丰富的地方。它位于海州城的东部不远处,掩映在几百亩桃园之中,春来一片花海。石棚山虽不太高,但怪石嶙峋,千奇百怪。古人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给许多顽石赋予了生命,什么万花岩、佛手岩、群龟探海、犀牛斗象、天瞻独跃、海豹望月、金猴拜山,还有巧夺天工的试剑石、芙蓉洞、小九曲等等,都足以让游客驻足观赏,留连忘返。山顶上有一块势如天外飞来的椭圆形巨石,长十三四米,厚三四米,由下面两三块石头将其托起,形成了一个石室。石室里有天然的石床石凳,可坐可卧;巨石的一角悬空甚多,似乎摇摇欲坠,人居其下.感到随时都会有倾覆的危险,留之可惧,去之不舍。这就是此山因以得名的石棚。石棚上镌有明代海州知州王同所书“高行清风”四个大字,乃是颂扬盛名与此山同存的石曼卿的。在石棚西南不远处,耸立着一块大招头崖,向阳背风,前临一片较为平坦的芳草地。游人休憩此间,而对翠屏般的南山,便会产生溶入青绿色彩之间超凡出世的感觉。传说当年石曼卿常在这里读书弹琴,饮酒宴乐,故后人于石壁间镌刻了“石曼卿读书处”六个擘窠大字,深入石骨,古朴可爱。此外还有两首纪念石曼卿的七绝。从这些摩崖石刻可以看出,海州人民对石曼卿是十分景仰的,把他在海州为官数年,视为地方上的荣耀。

人口民族

人口34万,居住着汉、回、蒙古、朝鲜、锡伯、俄罗斯、鄂伦春等20个民族。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海州区地形以平原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境内地势低平,平原高山齐观,河湖丘陵、滩涂俱备,平均海拔为5米。锦屏山马耳峰海拔为433.6米,为全区最高点。平原占总面积80%。城区南侧有锦屏山、白虎山,东部有较著名的孔望山、石棚山等。孔望山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城东,在锦屏山的东北麓,是南云台山的余脉。在孔望山和锦屏山之间,有一座高不过百米的小山——石棚山,距市区仅5公里。锦屏山位于市区西南3公里处,因山色锦绣,美如画屏,而被康熙皇帝命名为锦屏山。
气候特点海州区气候条件优越,属于暖温带南缘湿润性季风气候,受海洋调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适中,雨热同期。常年平均气温14度,最冷月份为1月,最热月份为7月。降水量904.8毫米,无霜期215天左右。
水文状况:玉带河横贯区境北侧。最南面是与灌云县交界的泊阳河,向东直通黄海。城西有全市最大的蔷薇河,它不仅是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的主要用水资源,更是全市人民唯一的饮用水源。
自然资源农业、煤炭、煤矸石等资源十分丰富。农业资源丰富,现有耕地12万亩,林地3万亩,水域5万亩。近几年来,不断加大农业机构调整力度,建成了新坝无公害菜豆、傲来牌珍珠鸟、兴顺牌红提葡萄等省级无公害品牌和3个无公害生产基地,形成了精细蔬菜、优质瓜果、特种养殖、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是市区重要的“菜篮子”。

自然地理

气候特点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宜人。
水文状况细河是辽宁省阜新市人们心中的母亲河。细河水系的干支流分布在全市19个乡,210个村。控制面积2290平方公里,主流长94.3公里,比降0.0017,平均每平方公里泥沙流失量917吨。细河是季节性河流。实测最大流量505秒立方米(海州站1963年7月23日)。
河名演变细河水系发达,沿河沟谷平原地下水开采条件好,土质肥沃,开发较早。细河在清代乾隆年间蒙古名称为锡日塔拉河,汉名马鞍河。义州(县)以下始名细河,日伪统治时期阜新市区段称细河。上游称伊吗图河,亦称“丝河”。辽宁省水文总站自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在历年颁发的《水文年鉴》中伊吗图河以下通称“西河”,阜新市区段称细河。1970年7月辽宁省测绘管理处与阜新市联合编制《阜新地图(1:13万)》及1979年11月辽宁省第二测绘大队编制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地图(1:14万)》,市区以下通称细河,伊吗图河单独存在。伊吗图河与细河汇流处以上的河道长度分别为74.6公里和72.8公里,控制面积分别为728平方公里与828平方公里。细河控制的面积较大,宽度相差不多,是以河名采用细河。
干流概况细河是大凌河下游左侧最大支流。源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他本扎兰乡东北东骆驼山(清初名摩该波罗山)北坡牌楼营子村附近。经阜新市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东梁乡、伊吗图乡、卧凤沟乡以及清河门区的蔡家屯入义县,在复兴堡进入大凌河,全长113公里,总流域面积2932平方公里,比降0.002一0.001。上游他本扎兰乡杨家荒村以上超过0.0059,河宽160—300米。

历史沿革

海州历史悠久,据最早的历史地理书《禹贡》记载,海州在夏商时期属九州之一的徐州。周朝时,将原来徐州之域分为青、兖州,海州属兖州。春秋战国时期:先属鲁后楚,叫“郯国”。秦置东海郡。西汉东海郡属徐州刺史部。东汉东海郡隶属于徐州刺史部。三国为东海国,属魏。西晋东海郡隶属于徐州。南朝宋明帝泰豫元年(西元472)于郁洲岛立青州、冀州。齐高帝建元元年(西元479),东海郡转属冀州,改名北东海郡。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西元551),青、冀二州改名海州。隋文帝开皇三年(西元583)废郡,隋炀帝大业三年(西元607),改州为郡,海州改为东海郡。唐高祖武德四年(西元622),海州置总管府,武德七年(西元625),改总管府为都督府。唐太宗贞观元年(西元627),罢都督府,分天下为十道,海州属河南道。唐玄宗天宝元年(西元742),改州为郡,海州改为东海郡。唐肃宗乾元元年(西元758),改郡为州,东海郡复改为海州。唐昭宗光化二年(西元899年),海州入吴国。南唐元宗保大十三年(西元959),为后周所占。宋太宗至道三年(西元998),分天下为十五路,海州属淮南路。宋神宗熙宁五年(西元1073),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西路,海州属淮南东路。宋理宗景定二年(西元1262),海州改为西海州。元世祖至元十五年(西元1279),升为海州路总管府,后改为海宁府。至元二十年(西元1284),海宁府改为海宁州,属淮安路。至元二十八年(西元1292),设立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海宁州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淮东道宣慰司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淮安路。明太祖洪武元年(西元1368),海宁州复改名海州,属淮安府。清康熙元年(西元1662),从江南省分出安徽省,海州属安徽省淮安府。康熙五年(西元1662),淮安府复归江南省。康熙六年(西元1662),江南省改名江苏省,海州属江苏省淮安府。雍正二年(西元1724),海州升为直隶州。民国元年(1912年)初,撤销海州直隶州,改为东海县。同年4月将东海县地域分为东海、灌云两县,东海县政府驻海州。1948年11月15日成立锦屏区政府。1952年7月锦屏区更名,称海州区。1958年4月成立海州区人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统管街道工作。1978年5月海州区革命委员会街道办事处改办砚池街道办事处并新增幸福路街道办事处。1983年6月23日经省政府批准,将新浦、海州两区合并为新海区,管辖包括新浦、海州及锦屏、新坝公社和新浦农场。1986年6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新海区划分新浦、海州两区。海州区辖锦屏镇、洪门果园、孔望山果园和锦屏林场。

人口民族

人口14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境内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壮族、苗族、朝鲜族、蒙古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