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省电子地图 > 运城市地图 >
河津市地图
河津市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河津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使古耿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步伐增长逐步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加强。截止2008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787元,比上年增加8135元,增长3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56元,增长7%。

起源于河津的姓氏

耿姓
以地名为姓:商代有君王名祖乙,祖乙继父河亶(DAN)甲,起初都城设在相地,即今河南省的内黄县境。因内黄县地处黄河下游,河水时有暴涨,河水一涨洪水泛滥,不仅大量庄园被冲毁,黎民百姓难得定居,生命财产时有淹没的危险,就连帝王都城也朝不保夕,商王祖乙为此整日锁眉不展,食寝不安,他身边的贤臣巫贤子早已估摸到祖乙王的心事,于是便直言不讳地向他启奏说:“君主之虑卑职早就洞察,无非是为都城之变迁而已!”祖乙王听了甚是欢心地说:“贤相既然了解,就该为朕出谋定夺。”巫贤大臣坦然应曰“闻说西有耿地,位汾阴,那儿一则物阜民顺,二则非诸侯兵家瓜分之地,何不迁耿建都城。”祖乙闻听后思谋良久,不久便下了一道通令,把都城一举从相地迁到耿地。即现在的山西河津市东南二十里的山王村。而后,次年,由于河患,祖乙由耿迁至邢以后,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没有跟随他南迁,仍然留在了耿地,而将他的弟弟祖丙封于耿地(今天的山西.河津一带),建立耿国并立祖丙为国君。耿国后人便以地名为姓,后来祖丙被尊奉为耿氏之祖,每年的腊月初五是祖丙诞辰,为纪念这位氏祖,摆设柿饼(“柿饼”一词在晋南发音:SIBING,有思念祖丙的意思).
以国为姓,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周室封同姓人再次于耿(今山西.河津南部),重新建立耿国,是为姬姓耿国,春秋时(公元前661年),晋献公灭耿,原耿国公室后裔逃往他国,以国为姓,是为耿姓。
冀姓:冀(Jì)姓源出有二:,1.出自以国名为氏。相传唐尧的后代,在西周时有被封在冀国(今山西省.河津市一带)的,后来,冀国被虞国所灭,冀国的公族后代遂以原国名命姓,称冀姓。2.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晋献公灭掉了虞国,冀遂成晋邑。后来晋国大夫郄芮因迎立晋惠公有功,被封于冀,世称冀芮。他的子孙以封邑命姓,称冀姓。

土地资源

河津市共有土地870154.3万亩,其中农用地403484.4万亩,含耕地35635.7万亩,林地32385.1万亩,园地14767.0万亩,牧草地16.6万亩,建设用地135678.0万亩,含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15013.7万亩,交通用地20664.3万亩,未利用地229477.2万亩,水域用地101514.7万亩。

城市建设

近年来河津市坚持大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大力实施“东延、西拓、北移”城市扩展战略,先后建设了一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城建工程,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城区面积由8平方公里发展到2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5.3万人增加到18.2万人,城市绿化覆盖率由12%增加到33.8%,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21平方米增加到36.4平方米,城市路灯由1000多盏增加到10001盏,城市化率由于14%增加到45%,形成了新耿区和龙门区两位一体的区域中心城市框架。河津市城区布局分为南部【新耿区】与北部【龙门区】。新耿区:河津市原旧城区,规划为河津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发展轴线以新耿街为主轴,振兴路和健兴路为次轴。通过城市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贸中心、体育中心、科技中心等的构建形成完善的城市中心体系。龙门区:国家级铝电工业基地,城市发展轴线以七号路为主轴,晋铝路(12号路)和站前路为次轴。龙门区用地布局主要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城市的北部和西部为工业仓储区,南部为生活区,工业区与生活区由防护绿带相隔离。规划期内在发展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的同时构建行政中心、商业中心、科教中心等城市中心系雏形。

河津名人及河津籍名人

春秋时期:卜子夏
隋朝时期:毋端儿
唐朝时期:王勃,薛仁贵、薛讷、薛楚玉、薛嵩
近代:董其武、姚以价
河津历史上的人物:赵夙(春秋时期封于河津市)、郤缺(又叫冀缺)、郤芮、司马迁

跨越黄河龙门的铁路

侯西铁路,自陕西西安至山西侯马,是陕西和山西间的重要运输通道。侯西铁路在西安与陇海铁路、西康铁路、神朔铁路及包西铁路相连,在侯马与侯月铁路相接。侯西线从侯马至闫良,全长288公里,分属西安、太原两个铁路局管辖。其中西安局管段从禹门口至闫良213公里,太原局管辖从侯马至禹门口75公里。

“柿饼”一词的起源地

柿饼【SHIBING】,又叫耿饼。山西晋南方言(中原官话)又叫“思丙”(山西话、陕西话:柿"SHI"发"SI"音),柿饼是人们比较喜欢食用的果品,甜腻可口,营养丰富,在晋南,特别是每逢过春节时候,家家户户都摆满了柿饼,用来招呼客人,下面是柿饼一词的来历:相传祖乙由耿迁至邢以后,就将国都定在那里,而将他的弟弟祖丙封于耿地(今天的山西.河津.南部一带),建立耿国并立祖丙为国君。后来的耿氏族人,尊祖丙为耿氏之祖,为纪念这位氏祖,每年的腊月初五祖丙诞辰,供祭祖丙时摆设柿饼,柿饼(思丙)这一词渐渐的传开了。在山西省.河津市,种植着大量的柿子树,当地的方言中,柿饼近似于“思丙”,有追思祖丙的意思。柿饼中的上品又叫做耿饼,起源于耿地,据《括地志》中记载:“绛州龙门县东南十二里耿城,故耿国也”。另据《国家地名词典、河津词目专辑》中记,距河津城关镇东南10公里的山王村,即是耿国国都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