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海省电子地图 > 黄南州地图 >
河南县地图
河南县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地处黄河之南而得名,其历史亦为悠久。先秦为西戎地、汉为羌地、东汉景帝建发十九年(214年)归附汉朝。西晋时为吐谷浑辖地,南北朝时为吐谷浑活动地。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地属北周廓州总管府辖。隋朝前期属吐谷浑辖,后期属西海郡赤水县(治今兴海县境)地。唐高宗始为吐蕃管辖。唐玄宗天宝12年(753年)属唐洮阳郡。五代十国时期为吐蕃、吐谷浑、党项、羌等势力各霸一方,无以统属。北宋时属中原王朝。南宋时属金国。元为吐蕃等处宣慰司辖地,属河州必里万户符。明为朵甘行都指挥使司辖地,万历后属河州必里千户符。清属循化厅,为和硕特前首旗(俗称河南亲王)牧地。民国初由“青海办事长官”及“蒙蕃宣慰使”管辖,民国廿四年(1935年),和硕特南左中旗划同德县,其余“河南三旗”由河南亲王统领,隶省直辖。1954年10月成立河南蒙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6月改称河南蒙族自治县,由省直辖。1959年由黄南自治州代管。1964年,更名为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图书目录

第一章自然地理,第一节自然环境,一、地理位置,二、地貌,三、气候,第二节物产资源,一、草原资源,二、动物资源,三、森林资源,四、矿产资源,五、水能资源,六、光热资源,七、风力资源,第三节行政区划,一、扎萨克旗制,二、自治政权行政区划,第四节乡镇概况,第五节名胜古迹,一、名胜,二、城堡,三、文物,第二章人口与民族,第一节人口变迁,一、人口统计,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状况,三、人口构成,四、文化构成,第二节民族,一、蒙古族,二、藏族,三、汉族及其他民族,第三节蒙古族风俗民情,一、社会风尚,二、衣食住行,三、婚姻、家庭,四、丧葬习俗,五、喜庆节日,六、禁忌,第四节宗教信仰与寺院,一、宗教信仰,二、寺院,三、宗教工作,第三章历史沿革,第一节历史溯源,第二节封建社会制度,一、自治组织,二、旗的建置,三、爵职,四、蒙古律例,五、军事组织,第三节封建经济,一、封建的生产关系,二、残酷的经济剥削,第四节建立民主政权,一、迎接解放,二、筹备建政,第五节民主改革,一、经济体制改革,二、政治制度改革,三、宗教制度改革,四、划分阶级成分,第六节社会主义改造,第七节改革开放,第四章民族区域自治,第一节自治政权建设,一、建立自治机关,二、大力培养当地民族干部,三、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四、认真开展统战工作,五、尊重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第二节法制建设,一、法制教育,二、制定自治条例等法规,第三节民族关系,一、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二、建立新型的民族关系,三、民族工作,第四节人民生活,一、牧民生活,二、干部职工生活,第五章畜牧业生产,第一节畜牧业,一、草场与畜种,二、民国时期的生产状况,三、畜牧业生产,四、畜产品生产,五、畜种改良,六、草原建设,七、畜疫防治,八、牧业机械,第二节农业,第三节林业,一、天然林,二、植树造林,三、城镇绿化,第六章工业,第一节工业企业,一、全民所有制工业,二、集体所有制工业,三、个体所有制工业,四、电力工业,……,第七章交通通信,第八章财政金融,第九章商业贸易,第十章社会事业,第十一章城乡建设,第十二章环境保护,后记,修订后记

行政区划

2000年,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辖6乡,县府驻优干宁(智后茂乡辖地)。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226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智后茂乡7580宁木特乡8132托叶玛乡3827赛尔龙乡3177柯生乡2705多松乡2180优干宁地区未批镇4649,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21号文批复:撤销智后茂乡,设立并命名为优干宁镇(镇政府驻地不变)。2001年底,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辖1个镇、5个乡,38个村(牧)委会:优干宁镇、宁木特乡、托叶玛乡、赛尔龙乡、多松乡、柯生乡。年底全县总人口3.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8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2.06%。优干宁镇:驻优干宁,辖9个牧委会(智后茂、参美、秀甲、荷日恒、多特、直龙、纳其、阿木乎、吉仁木)。赛尔龙乡:驻牙塘,辖5个牧委会(赛尔龙、尖克日、尕欠、尕克、兰龙)。宁木特乡:驻曲格寺,辖11个牧委会(宁木特、作毛、周龙、卫拉、德旦、浪琴、苏青、夏拉、赛尔永、梧桐、尕群)。托叶玛乡:驻托叶玛,辖6个村委会(托叶玛、曲海、夏吾特、曲龙、文群、宁赛)。多松乡:驻上多松,辖3个牧委会(多松、夏日达哇、拉让)。呵生乡:驻香扎寺,辖4个牧委会(柯生、毛曲、尖克、次汉苏)。2005年,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辖1个镇、5个乡:优干宁镇、宁木特乡、托叶玛乡、赛尔龙乡、柯生乡、多松乡。2006年8月,撤销托叶玛乡,并入优干宁镇。

人口经济

河南县共辖5乡1镇、39个牧委会,133个牧业合作社。优干宁镇为县首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文化、交通中心。2001年底全县总人口3.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8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2.06%。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4.65‰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52%。计划生育率94.13%,计划外多孩率为5.87%。河南县支柱产业为畜牧业,全县天然草场面积6471.8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2.49%。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5998.29平方公里,占草场总面积的92.68%。截止2001年底,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不变价)18232.9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3097.88万元,第二产业1339.18万元,第三产业3795.86万元;各类牲畜存栏75.64万头(只),其中绵羊属藏系羊种优良品种“欧拉羊”,占全县牲畜总头数的74%,牦牛占牲畜总头数的24%,马占牲畜总头数的2%。母畜比例达到57.79%。实现工业增加值345万元,乡镇企业产值119.3万元,个体工商户382户,私营企业7家,注册资金达668万元,上交税费200万元,市场成交金额达到1600万元。财政收入达到635万元。银行存款余额达5051万元,贷款余额4219万元。全县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500万元。

林业资源

全县林地面积65.175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21%,其中有林地21.4285万亩,疏林地2.511万亩,灌木林地60.2355万亩。林木覆盖率5.89%。天然林资源主要分布于宁木特乡境内,森林覆盖率为4.5%,森活立木总蓄积量为34.8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青海云杉、园柏、桦木、沙柳等。全县天然林区高等植物有3000余种,隶属226种123属,其中经济植物278余种,药用价值有133种,名贵中药材有党参、大黄、冬虫夏草、雪莲、贝母、姜活、秦艽、黄芪、柴胡等。野生动植物有162种,药用的有73种、其中兽类有30余种,主要有马鹿、马麝、岩羊、雪豹等,鸟类132种,主要有褐马鸡、雪鸡、东原雕等。

自然概况

:河南县地势总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600米以上,最高海拔4539米,最低海拔3168米,高差1317米。地貌类型属典型青南浅切割高山区。县区东西长127.67公里,南北宽94.36公里,土地总面积6997.45平方公里,折合1049.62万亩,占青海省总面积的0.89%。其中山地面积约806.11万亩,占总面积的76.80%;滩地面积约为160.5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5.30%;丘陵面积约73.2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谷地面积4.2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