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区地图
红桥区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红桥区因横跨子牙河上的大红桥而得名。解放前:1949年天津解放前夕,以南运河为界,红桥区大部在河北,为天津市第九区。东至北运河,南至南运河,西至旧市界,北至北运河。包括西北部的邵公庄、西于庄、丁字沽三个市郊农村,土地面积17.6平方千米,居民173282人。河南为第八区,位于市区西北部,东至海河,南至鼓楼东、西大街、西关街西至西营门市界,北至南运河。1949年初,全区有居民49675户,257533人;其中回族2783人,是市区回族的聚居区。
建国后: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国民党第九区公所,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于1949年3月12日建立了第九区人民政府。同年6月改为第九区公所,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变革:1952年10月,按照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及撤消区公所成立区人民政府的命令》,与第八区的16个公安派出所辖区(第八区部分地区居民34155户167094人)合并,组成新第八区,建立第八区人民政府。区界为:东至北运河、北门外大街,南至北马路经西马路沿西关大街至南运河,西至千里堤、西横堤,北至北运河、丁字沽、唐家湾大道。区内设28个街公所:关上、关下、营门东、河北大街、营门西、西站、邵公庄、三道桥、树德里、桥北、西于庄、西沽、大伙巷、小伙巷、北小道干、春德街、塘子胡同、南头窑、西关外、小西关、自来水、先春园街、朱家花园、信和街、梁家嘴、丁字沽工人新村、丁字沽、芥园。同年11月将三元村、北辛庄划归入八区管辖,街公所增至30个。1954年6月将28个街公所改组为街道办事处。1955年3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区人民政府改称区人民委员会。1956年1月,根据把天津市人民委员会关于市辖区按地名称呼的通知,第八区因界内子牙河上大红桥得名,改称红桥区。同年5月将28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17个街办事处,即:丁字治工人新村、丁字沽、西于庄、红桥北、红桥南、河北大街、邵公庄、营门西、西站、三条石、大伙巷、先春国、太平街、春德街、塘子胡同、南头窑、小西关。1958年10月,根据天津市人民委员会《关于实行新行政区划的决定》原北郊区东至三义村,西至线河,南至尹贤村,北至汉为的10个乡镇组成的人民公社和原城用区的大胡同街划入红桥区。区界为:南至老铁桥大街、北马路、西马路,西至市边界,东至北运河,北至武清县境。区内设11个街道办事处:丁字沽工人新村、西沽、红桥南、河北大街、邵公庄、三条石、大胡同、大伙巷、春德街、南头窑、小西关。1960年将全区街道办事处合并为6个人民公社,即:丁字沽工人新村、西沽、河北大街、三条石、大伙巷、南头窑,实行政社合一。1961年政社分设,形成6社6街。1962年2月根据市人委《关于恢复郊区和划分市郊界限的通知》,1958年圆熟原属划归北郊区,同时调整与南开区的分界,原属南开区南北横堤以东的杨庄子、前园划归红桥区。并将6个人民公社划分为9个人民公社:大伙巷、春德街、河北大街、邵公庄、西沽、红桥南、三条石、南头窑、丁字沽工人新村。同年10月撤消人民公社,恢复街道办事处建制,设16个街道办事处:河北大街、西站、邵公庄、三条石、大胡同、大伙巷、先春园、春德街、南头窑、怡和街、小西关、西沽、红桥南、西于庄、丁字沽工人新村、丁字沽。
更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红桥区改称“红卫区”。1967年12月成立“红桥区革命委员会”。1968年1月恢复原区名。1969年,怡和街并入南头窑,西站街并入河北大街,设14个街革命委员会:河北大街、邵公庄、三条石、大胡同、大伙巷、先春园、春德街、南头窑、小西关、西沽、红桥南、西于庄、丁字沽工人新村、丁字沽。1978年撤消街革命委员会,恢复街道办事处。1980年5月,红桥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红桥区人民政府。同年增设咸阳北路街办事处,全区共设15个街办事处。1988年西沽、红桥南西街合并。1985年至1990年在由红桥区管理的北郊区地界内建佳园里、双环两个居民住宅区,经市政府批准设立双环街道办事处,同年新建佳园里地区管理处,1993年佳园里地区管理处并入双环街道办事处。
记载
历史上,红桥区为近海滨卤之地,有九河下梢之称。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于三岔河口处汇流入海河,形成独特的地势。区域内跨河桥梁众多,较著名的有金钢桥、北洋桥、勤俭桥、子牙河桥、大红桥、新红桥等。红桥区名即是根据境内古老的“红桥”而得名。这里是天津商业、工业和教育的发祥地。天津最早的商业街——估衣街,著名的“津菜”以及“津门三绝”中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都诞生于此。天津机械铸造业在三条石崛起。天津第一所公立小学——文昌宫小学,天津第一所官立中学——官立中学堂(后更名为天津三中),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也都在红桥诞生。这些特殊的优势,使红桥区成为天津市发展的“源头”。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红桥区是天津市六个中心市区之一,位于天津城区西北部,因横跨子牙河上的大红桥而得名。红桥区东南与河北、南开两区相交,西北与西青、北辰两区相邻。全区面积21.31平方公里。地形特点:红桥区是天津市六个市区之一,以低平的冲积平原为主。北运河、子牙河、南运河交汇区内,形成三岔河口。北运河、子牙河、南运河流经该区汇成海河,东入渤海而形成三河五岸的独特地理环境。
主要河流:
南运河史称卫河、御河。南运河上接漳卫河,漳卫河上游有漳、卫西大支流,是南运河的主要水源。自杨庄子横堤(西横堤)至南运河、子牙河汇合处,区境内长7.3公里,河底宽15至20米,河底高程0.5至0.0米(大沽高程,下同),堤顶高程7米,地面高程5米。流量20立方米/秒,左岸建防水墙400米,固堤6447米,右岸建防水墙275米,固堤5734米。沿河建扬水站4座、闸3座、涵洞1座,现为市区排水、蓄水河道。
北运河史称潞河、白河。北运河现以派出居庙关附近的温榆河为上源,它因位于天津以北而得名。历史上是通向北京的一条漕运要道,北起通县,流经天津市武清县、北辰区,至红桥区新红桥以北约20O米处与子牙河汇流人海河。全长89.8公里,河床宽80米,平均水深2米,最大流量10O立方米/秒,为引洪、排沥、输水、灌溉等多功能河道。
子牙河史称西河、下西河。子牙河由滹沱河与滏阳河汇流而成。后与大清河汇合,流经当城西河闸、杨柳青农场、西横堤至金钢桥,全长30公里。在区境内河长6.25公里。河底宽25至脱米,河底高程--3.15至7米,左堤长7.7公里,堤顶高程8至7.7米,堤顶宽2至6米。右堤长6.28公里,堤顶高程8.5至7.5米,堤顶宽6至12米,堤距80至150米。设计流量800立方米/秒,是引洪、排沥、蓄水、输水、灌溉等多功能河道。
墙子河位于区境西南部。自王元村接南运河,经教军场、西营门、长虹公园(向前接红旗河)向东至南丰桥东侧接五马路地下活水管道,长4.8公里,河底宽8至12米,河底高程0.5米,边坡1∶2,为市区排流、排污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