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青岛市地图 >
黄岛区地图
黄岛区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概况

这里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和优惠政策,优势互补,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理想之地。截至1998年底,47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纷至沓来,国内20多个省市的企业竞相入区。这里已累计批准中外项目3830个,总投资额达23.5亿美元,工业产值101亿元。其中,外资项目1013个,总投资24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7.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3亿美元投资额过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65个,投资额占总投资的60%以上。青岛保税区作为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对外开放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在辐射和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和“实验田”。这里的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及商品展示、出口加工等功能优势突出,成为招商引资的强大“磁场”,目前,已吸引了3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投资者,累计批准各类项目1162个,合同利用外资5.32亿美元,项目总投资达10.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7亿美元。青岛开发区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已形成了明确的产业导向,确立了石油、化工、化纤、机械、电子、建材等六个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新兴工业基地的基本框架。以大项目为支撑,形成了以齐润和华润中转油库、乐意液体油、壳牌油气为主导的石油产业群;以乙烯、橡胶为主导的化工产业群;以高合化纤、罗纳化纤、菱东纺织为主导的化纤产业群;以汽车活塞、摩托车和农用汽车为主导的机械产业群;以三美电机、松下电子、澳柯玛工业园、海尔工业园为主导的电子产业群;以浮法玻璃、彩色玻璃、特种玻璃为主导的建材产业群。以上六个产业在全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利税和出口创汇中所占比重高达80%、83%和90%,为开发区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后劲。在经济与科技全球化的今天,青岛开发区已形成的投资环境在国际市场上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目前,日本的松下、伊滕忠;韩国的sk;法国的罗纳普朗克;意大利的扎努西;英国的RDS;芬兰的耐斯迪、美国的辉门、美铝等30多个国际知名财团和企业纷纷入区兴办项目。青岛开发区致力于安商富商兴商,主动做好对已入区三资企业的服务,保持了区内三资企业不断增资的好势头,落户区内的三资企业纷纷增资扩建,特别是日本独资三美电机有限公司先后六次增资,投资总额由当初的1400万美元增至1亿美元。与此同时,这个区认真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每年都有10多个投资额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落户并开工建设。特别是总投资65亿元的海西湾修造船基地和总投资50亿元的海尔工业园启动建设,使新区特大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构筑新区现代工业的大框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黄岛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4.2亿元,增长15.5%;工业总产值2430亿元,增长20.5%;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1亿元,增长104.1%,其中辖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1亿元,增长13.1%;外贸进出口55.8亿美元,其中出口31.6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305.7亿元,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4亿元,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分别增长8%、9%。以占青岛不足3%的国土面积向全市贡献了1/6的地区生产总值、1/5强的实际利用外资、1/4强的工业总产值,青岛重要经济增长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总指数连续6年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前5强,综合经济实力由第7位上升至第6位。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设在黄岛区境内,位于胶洲湾西岸,东经120°13′,北纬36°02′,面积约15平方千米。1984年10月20日,国务院批准在黄岛地域设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1985年3月28日正式动工兴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1986年3月成立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1992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域扩大到黄岛全区,两区体制合一。面积扩展到181平方千米。
区划沿革:1984年8月机构改革,撤销人民公社体制,成立黄岛镇、薛家岛镇。原辛安人民公社一分为二,成立辛安镇和柳花泊乡。至1987年底,黄岛区位于山东半岛胶州湾南口西海岸。地处东经120°02′至120°18′,北纬35°52′至36°02′。东与青岛市市南区隔海相望,南濒黄海,北、西皆与胶南县接壤。东西直线距离25.75千米,南北直线距离19.25千米。总面积152平方千米。
黄岛街道(黄岛镇):位于黄岛区的东北部,总面积13.48平方千米。1979年1月,随黄岛革命委员会一起划为青岛市黄岛区黄岛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黄岛镇,共辖前湾、后湾、盐滩、柳沟、卧鹏、小石头、东盐滩、徐戈庄、十字路园9个行政村。至1987年底,人口发展到4946户,19149人。
薛家岛街道(薛家岛镇):位于黄岛区东南部。总面积48.52平方千米。1984年,薛家岛人民公社改为薛家岛镇,共辖焦家庄、孙家沟、红卫(即乱固墩)、官厅、张宝湾、濠北头、濠洼、濠南头、丁家河、兰东、薛家岛一村、薛家岛三村、薛家岛四村、薛家岛五村、薛家岛六村、宝窝(即豹窝)、辛岛、西山、东山、泊湾、安子、大洼、向阳(即显浪)、烟台前、南营、南屯、北屯、竹岔岛、后岔湾、北庄一、北庄二、瓦屋庄、南庄一、南庄二、甘水湾、鹿角湾、刘家岛、石岭子、施沟、顾家岛、董家河、渔鸣嘴。42个行政村,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居民6468户,26341人。至1987年底,增加到7074户,28243人。
辛安街道(辛安镇):位于黄岛区中部。总面积50平方千米。1984年机构改革,辛安公社一分为二,成立辛安镇和柳花泊乡。辛安镇人民政府驻地辛安村。共辖辛安、车家岭、牛王庙、赵家岭、东于家河、西于家河、台头、港头李、港头刘、港头陈、港头臧、蜊汊泊、李家泊子、宋家泊子、薛家泊子、西泊子、上庄、南下庄、北下庄、东洞门、西洞门、东南辛安、西南辛安、东小庄、德利沟、管家楼、马家楼、北山薛、刘王大庄、山陈家、陈家庄、于家、惠家、北泥沟泊、南泥沟泊、西泥沟泊、殷家河、冷家沟、唐家埠、黄泥崖、王家庄、大桥、安子沟、黄埠岭、舍埠林、赵家河、东南庄47个行政村。截至1987年底,共有居民7206户,30584人。
柳花泊街道(柳花泊乡):位于黄岛区西部。总面积40平方千米。原属辛安人民公社。1984年机构改革,撤销公社,组建柳花泊乡。共辖柳东山、柳东、柳西、柳南山、柳北、青石湾、大南庄、小南庄、西山子、花林、窝洛子、宋家茔、大夼、小夼、北庄、西阿陀、东韩家台、木厂口、独垛子、刘家庄、东阿陀21个行政村。至1987年底,居民增至3008户,11815人。1992年7月18日,撤销柳花泊乡,设立柳花泊镇。1994年9月6日,设立长江路街道办事处。将薛家岛镇的官厅、张宝湾、濠北头、焦家庄、孙家沟、红卫、丁家河、濠南头、濠洼、辛安镇的车家岭、西于家河、东于家河和胶南市灵山卫镇的武家庄等13个村划归长江路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机关驻濠南头村;撤销黄岛镇,以其行政区域设立黄岛街道办事处;撤销柳花泊镇,以其行政区域设立柳花泊街道办事处;撤销辛安镇,将车家岭等3个村划归长江路街道办事处后,以其余行政区域设立辛安街道办事处;撤销薛家岛镇,将官厅等9个村划归长江路街道办事处后,以其余行政区域设立薛家岛街道办事处。1996年4月26日,将胶南市灵山卫镇的台子沟、八里庄、荒里、扒山、岔河、戴戈庄、两埠岸、王家港、花科子、薛辛庄、高家台、周家夼12个行政村划归黄岛区长江路街道办事处;将胶南市红石崖镇的张戈庄、龙湾崖、郭家台子、法家园、管家洼、龙凤村、可洛石、龙斗山前8个行政村划归黄岛街道办事处(鲁政字[1996]73号)。黄岛区面积扩展到220平方千米。2000年,黄岛区辖5个街道。(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38405人,各街道人口:黄岛街道56874人、辛安街道45384人、薛家岛街道41802人、柳花泊街道12697人、长江路街道81648人。2001年,全区总面积220平方千米。辖5个街道办事处(黄岛、辛安、薛家岛、柳花泊、长江路),140个行政村。年底全区总人口20.2万人,5.94万户,其中非农业人口9.19万人。2002年,全区总面积220平方千米。辖5个街道办事处,164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21.25万人,6.13万户,其中非农业人口10.19万人。2003年11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青岛市黄岛区与胶南市行政区划的批复》(鲁政字[2003]472号),同意将胶南市红石崖镇划归青岛市黄岛区管辖。红石崖镇总面积56.8平方千米,辖3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居民11132户,31972人,其中农业人口27506人,非农业人口4466人。2003年,全区总面积(以下数据不包括2003年底划入的红石崖镇)220平方千米。辖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镇,166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区人口(户籍人口)22.6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57万人。2004年撤销红石崖镇,以原红石崖镇的行政区域设立红石崖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红石崖镇人民政府驻地。总面积56.8平方千米,辖3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3万多人。2004年,全区辖5个街道和1个镇,168个社区、35个行政村。27.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1万人),总面积274.1平方千米。长江路街道:面积39.3平方千米,辖10个城市社区和25个“村改居”社区、18.7万人。黄岛街道:面积35平方千米,辖24个居委会、5.3万人。薛家岛街道:面积42平方千米,辖33个行政村、4.5万人。辛安街道:面积57平方千米,辖47个社区、4.5万人。柳花泊街道:面积40平方千米,辖22个社区、1.2万人。红石崖镇:面积56.8平方千米,辖3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3.2万人。2010年,为发展旅游,柳花坡街道更名为灵珠山街道,小珠山更名为灵珠山。

人口

本区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截止2006年8月,有3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群众总人数6314人(其中穆斯林群众848人),我区少数民族常住人口3198人,暂住人口3116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3%。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有朝鲜族2039人、满族1785人、回族804人、蒙古族804人、壮族94人。少数民族种类: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萨克、傣、黎、僳僳、柯尔克孜、达斡尔、锡伯、佤、高山、东乡、俄罗斯、鄂温克、毛南、羌、畲、怒、拉祜、水、土、仫佬、仡佬、赫哲、撒拉和哈尼族。近年来在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扎实开展民族工作,2005年开发区管委(区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我区于1999年10月成立了少数民族联谊会,2004年11月更名为少数民族联合会并同时换届,现有会长1人,副会长18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5人,孟庆波(满族)当选为开发区第二届少数民族联合会会长。

文化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中小学43所(普高2所,职专1所,初中9所,小学32所),在校生42500人,教职工2800余人;幼儿园86所,在园幼儿8058名;区街成教中心7处,业余体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各1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66家,学历教育在校生55000人。2005年我区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区教育体育局连续三年被评为山东省文明单位。学前教育概况。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86处,其中山东省最具特色十佳幼儿园1处,青岛市十佳幼儿园1处;省级示范园10处、市级示范园14处、市级一类园36处;全区中心幼儿园建园率100%,办事处中心幼儿园示范园创建率100%。幼儿教师801名,在园幼儿8058名,学前三年及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分别为99.1%和100%。普通教育概况。现有义务教育学校40所,其中初中8所,小学32所。全区初中在校生9676人,小学在校生22523人。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有省规范化学校8所,占学校总数的19.05%,市规范化学校11所,占学校总数的26.2%;有省级科普学校1所,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2所,省绿色学校2所,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4所,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4所,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24所,市绿色学校12所。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均达到100%。现共有教育科研研究基地国家级25个,省级10个,承担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省级4项、市级5项。“绿色教育”、“国防教育”、“古诗词教学研究”等课题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概况。职业教育适应城市化进程和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教育,与区内大企业联合办学面达70%,职校学生就业安置率达95%。成人教育工作以实施“新世纪双五富民”工程为主线,以继续教育为重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新技术、新知识培训180余场次,培训27000余人次,每年确定的4000家富民工程户、400个科技示范户和400名科技带头人的收入均高于其他农户10.8个百分点。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我区在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得到教育部领导好评。四、社区教育概况。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社区教育实施方案》,以创建“社区教育示范区”为抓手,加强队伍和基地建设,设立社区教育学院,开展社区教育成果展示会,长江路街道办事处创建为青岛市社区教育实验区。实施家长教育素质工程,各家长学校的开课率、家长受教育面均达100%,5所学校被评为市“优秀家长学校”。下发了关于建设“学习型新区”的实施意见,开展“建学习型组织,做知识型公民”活动,大力兴办“市民文化学校”、“外企流动党校”、“职工学校”、“老年大学”、“农村夜校”和“开发区发展论坛”,吸引居民积极参与。五、民办教育概况。全区民办学校65家,在校生达6.2万人,其中学历教育在校生55000人。在校生达千人以上的学校有12处,其中2处民办学校在校生过万人。6所学校被评为青岛市民办教育先进集体,5所学校被评为青岛市非学历规范化学校,3所学校被评为青岛市A级学校。

历史沿革

区名由来:因地处黄岛而得名。黄岛区以黄岛岛名命名。黄岛,据《胶澳志》载,亦名“齐伯山”,“齐伯山岛”。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为齐国某一侯之封地。又据《增修胶志》载:“黄岛在黄庵北,有岛之名,实为平冈。潮来则四面皆水,潮落则徒步可入。其北可暂尔避风,不可久泊《卫志》称间汛。”“渭子口之北为少海,海中有岛为黄岛。”“潮汐薄岸,地极泻卤。”可知,黄岛之所以得名,一是位于黄岛庵山之北,一是因为四面环海,土层薄而含卤高,土石皆呈黄色,以颜色命名,以别于东岸之青岛。1973年6月,国务院决定,西起胜利油田孤岛,东至昌潍地区胶南县的黄岛,铺设原油管线一条。并在黄岛建设末站原油储存库一处和年吞吐量1000万吨的原油输出码头一座。原昌潍地区革命委员会组建了昌潍地区黄岛建港指挥部,负责建港事宜。该数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于1976年6月相继建成投产使用。10月组建昌潍地区黄岛革命委员会。同时,中共昌潍地区委员会亦建立中共昌潍地区黄岛工作委员会。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置区级建置,驻地在黄岛,故正式命名为黄岛区。(摘自《黄岛区志》(简本)),黄岛区,古为莱夷之地。周武王封少昊之后裔兹舆期为莒子,建都于计,时属莒国。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介根。秦汉两朝属琅琊郡之黔陬县。三国时属魏国城阳郡之黔陬县。西晋属高密国黔陬县。东晋属高密郡黔陬县。南朝宋孝武帝并北海省高密郡,改属北海郡黔陬县。北朝后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置胶州,领东武、高密、平昌3郡,时属高密郡之黔陬县。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置平昌郡于黔陬县。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平昌郡,以黔陬直隶胶州。五年(公元585年)改胶州为密州,时属密州之黔陬县。自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始属密州之胶西县。至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属密州高密县之板桥镇。宋哲宗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省板桥镇复属密州之胶西县。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省胶西县直隶胶州。(摘自《黄岛区志》(简本)),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清政府被迫与德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胶澳租界条约》,黄岛和薛家岛两地始从胶州析出,划为胶澳商埠一起沦为德国租界地。而辛安和薛家岛西部5村仍属胶州,为胶州之沾化乡。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春,胶州变6乡制为13区制,沾化乡又改为朱仲区。1929年4月,黄岛和薛家岛两地属青岛特别市海西区。1930年,胶县朱仲区改为胶县第5区。1942年12月,黄岛和薛家岛两地划归为青岛特别市胶州区,薛家岛为胶州区直属镇,黄岛归胶州区第5区。1944年,黄岛和薛家岛两地再次从胶州区析出划归伪青岛特别市海西区。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黄岛、薛家岛、辛安全境解放。同时成立珠山县民主政府,亦即诸胶县民主政府。黄岛、薛家岛、辛安全部划属珠山县。11月,珠山县撤销归并胶县。1946年9月,再次从胶县析出,划属新成立的胶南县。先辖于滨北专员公署,1950年又辖于胶州专员公署。1956年7月撤胶州专员公署,改辖于昌潍专员公署。1958年10月辖于青岛市。1961年复归昌潍专员公署。(摘自《黄岛区志》(简本)),至1976年10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黄岛、薛家岛、辛安3处人民公社从胶南县划出,组建黄岛革命委员会,为县级建制。1979年1月,又经国务院批准,将黄岛革命委员会从昌潍地区分出,归属青岛市,为青岛市黄岛区,县级市区建置。

风土人情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俗称过年。其前一天,俗称“年除日”,是夜为“除夕”。过年是古老隆重的传统节日。“腊八”过后,家家“扫灰”(大扫除),粉饰墙壁,洗澡理发,做新衣,做馒头,蒸豆包,谐“都饱”音,做豆腐,谐“都福”音,蒸年糕,取意“年年高”,蒸米面发糕,含意“发家”,割肉买鱼,象征“年年有余”,添置碗筷,寓增添人口。除夕挂宗谱,摆供品,贴门对,把水缸挑满水。中午全家吃“隔年饭”。太阳落山后,男人们先提灯笼,端供品,到祖茔请先辈亡灵回家过年,然后在大门外放鞭炮,点香烧纸“接灶”,回家后大门内放拦门棍(防强神恶鬼进入),通宵不眠,称“守岁”。午夜,家家焚香燃烛,祭祖先,放鞭炮,吃饺子;饭后即意味辞去旧岁,迎来新的一年,然后晚辈给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分“压腰钱”。次日凌晨,族人街坊进行相互拜年,先近族,后邻居,互问“过年好”、“恭喜发财”等。初二走姑家、舅家近亲为其拜年。傍晚吃饺子,供祖先,焚烧天地牌位,撤去拦门棍,谓之“送年”。初三到岳父家拜年,亲友互访,直至正月十五。
元宵节: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旧时,一般农家吃不上元宵,多数只吃饺子。家家做象征12个月和12属相的面灯,不做面灯则代以小蜡烛。傍晚,先到祖茔送灯,1坟1盏。晚上,将面灯点燃,照射各处,灯光所及,预兆洁净。是夕,小孩子手提彩灯,放滴滴金。村民组织踩高跷、舞龙灯、跑早船等民间活动,锣鼓响,鞭炮鸣,热闹气氛甚浓。
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日。解放前富人家“觅汉”(雇工)上工。一般农家在黎明时用草木灰在院内、胡同、场院撒些圆圈,名曰“打囤”,囤内划十字,放粮种,寓粮食满囤之意。吃高梁煎饼、小豆腐、炒豆;解放后,仍吃炒豆、煎饼。
清明节:前一日为“寒食”节,旧时,多冷食不动炊。“寒食”前,家家到祖坟祭祀,添土。清明节早饭吃鸡蛋、大葱(使人聪明),穿新衣,头上插柏树、杨柳等枝条,人们嬉游秋千,儿童放风筝,青年妇女盛妆于到村外“踏青”(野餐)。学校机关节日活动主要是祭扫烈士墓,植树造林。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日家家屋檐下插艾蒿(意是辟邪),小孩戴“五索线”(用五色线配成,意是驱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毒”),吃粽子。20世纪70年代,戴“五索线”渐少,吃粽之风益盛。
半年:农历六月初一“过半年”,多于是日吃饺子。此俗沿习至今。
七月七:农历七月初七夜,旧俗谓“织女”会“牛郎”。农村普遍吃“馎花”(花样奇巧的小面饼),有青年妇女拿精工针线凑一起过“七巧会”。仲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仲秋节。节前亲友相互馈赠月饼。晚月升起,全家团聚吃月饼,以庆团圆。
冬至:旧俗分为两天,第一天谓“鬼冬”,摆供祭祖、吃饺子;第二天,谓“人冬”,吃包子。沿袭至今。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早饭用多种粮食熬粥,称为“腊八粥”。俗云:“吃了腊八粥,就把年来数。”预示春节临近,着手准备。
辞灶:俗称过小年。旧俗是送“灶君”上天,崂山境内有“官三、民四”之说,官家腊月二十三日辞灶,民家二十四日辞灶,天落黑时,于锅灶上方张贴“灶码”以代“灶王”,并特意供奉“糖瓜”,以求灶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现仍称为“过小年”,吃饺子,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