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坎镇地图
黄土坎镇相关地区地图:
机关建设
建设:黄土坎镇党委政府非常注重机关效能建设,要求全镇机关干部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以严格机关管理,增强公仆意识,提高工作效能,落实服务承诺,建立监督机制为重点,以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为动力,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确保政令畅通,提高镇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促进廉政勤政建设,推动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为该镇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原则:黄土坎镇机关效能建设,坚持依法开展、实事求是、注重实效、有利监督等四大原则,努力实现两大转型:一是使干部机关作风向公仆型转变,力争思想上有明显提高。通过效能建设,把机关干部思想和作风向公仆型转变,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效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官僚主义,反对以权谋私和损害人民利益的现象,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机关作风转变。二是使干部工作效率向效能型转变,力争作风上有明显转变。要在效能建设中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增强公务人员的民本意识,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和行业服务水平,改善机关形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历史文化
研究:经过两年多的考古调查研究,文物考古部门在丹东──庄河高速公路施工沿线有了重大的考古发现,在东港市大孤山东侧大洋河畔发现了距今3300年左右的商代末期人类居住遗址。遗址位于东港市黄土坎镇扬名村山西头村民组,因此考古工作者称之为“山西头遗址”。山西头遗址位于山西头村民组西侧果园内的低矮山岗上,距大洋河东岸约30米,距大孤山5公里,整个遗址地势西高东低,南、西、北三面山坡皆陡立,惟东坡较为平缓,背风向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发现:有了初步的考古证据后,2002年冬和2003年夏,考古队员对这一地区进行了两次清理发掘,共计历时两个多月。据此次带队进行考古调查的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副研究员陈山介绍,在挖掘过程中考古队员们发现,了大量的石器、陶器。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考古队员还在这里发现了5座房址和5个灰坑。由于房址延伸出探方外,所以考古队员扩大了探方面积,实际发掘面积有250平方米。房址分别为圆形和方形,建筑形式均为半地穴式,周围遗有柱洞,每座房址内都发现了数量较多的烧土土块和陶器、石器等遗物。有的房址遗留着遗迹明显的灶址。所发现的陶器均为夹砂陶,有的还含有大砂粒,胎质与制作都比较粗糙。主要器形有生活用具,如陶盘、陶碗、陶罐、陶壶等,陶碗多是尖圆唇假圈足,陶罐口沿多是附加堆纹口,上有明显的指甲压纹,陶盘有子母口与非子母口两种。石器的种类较多,有刀、斧、磨棒、磨石、磨盘、镞、棍棒头、网坠、球、凿、坠饰、三棱刀等生产生活用具。据了解,遗址内所发现的灰坑形状不规则,文化遗存保存很浅,坑内遗物较少。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在遗物出土的层位提取了相关样品,送至北大文博学院进行了科学测定,从遗址已出土的遗物以及发现的遗迹来看,结合北大文博学院的测定可以判断该遗址属于青铜器时代的中期,相当于纪年中的商朝末期,这一考古新发现,为认识丹东地区及黄海沿岸的历史文化以及辽东史前文化序列提供了新的一批考古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