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电子地图 > 鹰潭市地图 > 余江县地图 >
画桥镇地图
画桥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植物:画桥镇植物资源种子植物约有4000余种,蕨类植物约有470种,苔藓类植物约有100种以上。低等植物中的大型真菌可达五百余种,有标本依据的就有300余种,其中可食用者有100多种。植物系统演化中各个阶段的代表植物江西均有分布,同时发现不少原始性状的古老植物,还有“活化石”银杏等。
野生动物:画桥镇山地峻峭延绵,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较为优越,特别是近年来环保措施的不断加强,丰富的动物资源日益得到有效保护。全省现有脊椎动物600余种。其中鱼类170余种,约占全国的21.4%(淡水鱼);两栖类40余种,约占全国的20.4%强;爬行类70余种,约占全国的23.5%;鸟类270余种,约占全国的23.2%强;兽类50多种,约占全国的13.3%。鱼类和鸟类种类较多,经济价值较大,成为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的重点。
水利资源:蓄水量为7000多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一座和本座小型水库。

人文资源

画桥镇隶属于江西省余江县,画桥镇地处余江、万年、贵溪三县交界处,这里山高林密,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闽浙赣边区赣东北省贵余万中心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战斗过的地方,自然资源和革命遗址十分丰富。画桥镇主要的红色旅游资源有:赣东北省贵余万中心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胡马头村“打倒土豪劣绅”等红军标语遗址;余江县土地革命发源地鸿鹤咀村;画桥大捷旧址;南桥武装夺枪旧址和余江烈士陵园等。

交通发展

交通便利,新拓宽的206国道挂线纵贯东西,皖赣铁路横穿南北,全长10公里,设有两个四等小站,乡道四通八达,村村可通车,十分便捷。

历史名人

汤汉,字伯纪,号东涧,余江县崇义乡(今画桥镇)人。宋淳佑四年(1244)甲辰科进士,南宋末期著名理学家。初任象山书院山长、上饶主簿,后任饶州教授兼象山书院山长。淳佑十二年,任史馆校勘,不久改任国史实录院校勘。他看到当时朝政腐败,天下骚乱,便不断上书痛陈朝政,大胆指出弊端。所论切中要害,理宗赵昀不能不为其直谏而信服,于是将汤汉升任为太常博士。太子(度宗)满二十岁,他上《冠箴》一篇,说明太子及冠后应注意的要务。理宗特令太子往谢汤汉,并进官秘书郎。后出守福建常平,因弹劾福州太守史岩之及泉州太守谢慎有功,被调回京任礼部郎官兼太子侍读。不久,先后任职华文阁福建运判、宁国府知府、江西常平兼吉州知州、江东运判兼隆兴知府。后又召回京都任尚左郎兼太子侍读及玉牒所检讨官司。这是汤汉建议朝廷必须广开言路,允许臣属直抒己见,排斥奸邪,罢黜阿谀小人。后调任太府少卿兼太子谕德。旋改任秘书少监,成为东宫辅臣。不久,曾被罢官的奸臣董宗臣又重新为朝廷起用,汤汉犯颜上本直指:“自古以来,小人如果再次得志,所带来的祸患一定甚于往日。”事后,他请求退休,太子致书慰留,遂再供职朝廷。咸淳元年(1265),度宗继位,贾后姐弟专权误国。汤汉不计个人安危,奏请新君治家不能以私情坏国家制度。政令务须出于朝廷,不可出于私门。用人唯贤,不可椽引亲友。这些政见都是群臣所不敢提出,说明汤汉胆识超凡,因此受到正直重臣的敬爱。度宗奖其忠贞有识,擢升汤汉为工部尚书,端明殿学士。任内他激流勇退,请准告老归家,封“安仁开国子”爵号、食邑600户,赐“金紫鱼袋”。终年七十一岁諡号文清,追赠正奉大夫、饶国公。德佑年间(恭帝赵显1275—1276)诏令赐丧原籍田南。遗著有《东涧集》及《淘诗注》六卷。

特色乡镇

百子村,画桥镇的西大门,位于余江县东北部,北通万年、南连贵溪,国道206支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辖22个村小组,3100农业人口,拥有水田3500多亩,山林面积13200亩,全村共有党员53人,两委班子成员8人,这里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方志敏烈士曾在此指挥过“横山大捷”。新时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百子人民发扬革命传统,在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黄仕武的带领下,团结一心,拼搏进取,较好的实现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2005年度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村镇”,06年度被评为“全国十大名乡村(居)之一”,2006年又被评为“全国十大名乡村(居)之一”,以及“市县新农村建设行进示范点”。2006年,黄仕武本人当选首届“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大改革人物”,连续两届当选为市、县人大代表。2007年该村又被评为“全省十大和谐村庄”之一,2007年百子黄家村被市县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试点村”。

旅游景点

苏维埃政府遗址:第一届苏维埃政府遗址位于余江县画桥镇画桥村藤林杨家小组。第一届苏维埃政府成立于1930年5月,历时5年,于1934年11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停止活动。余江县第一届苏维埃政府就在206国道挂线锦黄线路边上,路边草丛中立着一块牌子,上写“余江县苏维埃政府遗址”。字迹已经看不清了,牌子是1990年立的。遗址分为两个部分:办公驻地和大会堂,相距几十米。办公驻地在解放后作为大桥区(即余江县第六区)画桥镇政府机关场所,1958年转为画桥光荣敬老院,但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时敬老院发生了一场大火,原来建筑烧光了,此后,此地又重建敬老院,现已搬迁。现在看到的只有一个大门还有点老遗迹。办公驻地的背后就是大山,这里以前是一个地下通道,从办公驻地可以直通后山,在发生紧急情况后,人员可以从地通内撤出。由于通道洞口较大,以前发生过小孩子掉下去的事情,所以村民将通道给填埋了。大会堂却还保存得很完整。这个大会堂以前是杨家的祠堂,面积有500多平方米,隶书“杨氏宗祠”还依稀可见。大会堂门口长满了一米多高的荒草,会堂里面也长了很高的荒草。大会堂内以树木结构为主,显得很破烂,很多地方都已经裂开了。
锦北水库:又称烈女湖,位于余江县画桥镇境内,1958年建,坝长500米,高30米,集水面积61.24平方公里,总库容404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万亩,湖中小岛建有别墅,周围群山环抱,这里余江的至高点白鹤峰,海拔512米,是森林的海洋,空气十分清新,号称绿色的氧吧,远离城市间的喧闹。山上有许多珍贵的动植物和各类药材,是居家避暑的理想场所。相传筑湖前有孝烈桥一座,是为纪念谢枋得,其女儿所建,谢枋得(1226—1289),南宋著名爱国志士、诗人,号叠山,南昌市的叠山路就是纪念他而命名的。1289年因抗元失败,拒绝招安,在大都绝食殉国。其女谢周嫔闻此消息,跨溪造桥,桥成,投水而亡,后人多有诗文颂扬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