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县地图
嘉禾县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地理
嘉禾县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多丘陵山地,黄牛岭山脉和南岭山在县境内。嘉禾地形似枫叶,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有钟水和黄狮江。钟水是舂陵水的上游。湘江中游较大支流之一。源于蓝山县都庞岭。流经蓝山、嘉禾、新田、桂阳、耒阳、常宁等县市,于衡南县茭河口入湘江。长223公里,宽120~140米。流域面积6623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53立方米/秒,河床比降0.76‰。嘉禾以下能通机帆船,干流上建有源潭、飞仙、欧阳海、余田等水库及亲仁河坝等水利工程。大小支流30多条。主要有:俊水,又名毛俊水,东源出于临武县平溪洞北,西源出于蓝山县南部葫芦岭,于蓝山县火市乡两河口会舜水入舂陵水,长50公里,流域面积484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3.4立方米/秒,河床比降8.46‰;新田河,又名茭源河,源出新田县骥村镇林坑坳,于马鞍坪入舂陵水,长70公里,流域面积1668平方公里,年均流量38.53立方米/秒,河床比降1.87‰。黄狮江,又名无义河,源出临武县香花岭西北麓,流经临武、嘉禾、桂阳三县,于桂阳县浩塘乡古宅村人舂陵水,长59公里,流域面积581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4.3立方米/秒,河床比降4.77‰。嘉禾县地处湘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资源充足,雨量丰沛,年均温18℃,1月均温6.4℃,7月均温28.9℃。年降水量1416毫米,无霜期294天。嘉禾资源充足,物产丰富,潜力巨大。境内矿产以煤、铀为主,还有石灰岩、铁、锰、铅、锌、铜、汞、大理石等矿床多达上百处。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9.94%,木材积蓄量12万立方米。全县有中小型水库66座,星罗棋布的大小塘堰8906口。主要矿产资源有煤和石灰石,其蕴藏量分别达1.45亿吨、45亿吨。历史沿革
嘉禾县,古称“禾仓堡”;禾仓,即谷仓,是天下粮仓,清人李元度重修《南岳志》卷十引《湘衡稽古》云:“今桂阳县北有淇江,其阳有嘉禾县。相传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教耕,以其地为禾仓。后置县,因名嘉禾。”,明属桂阳、临武县地。崇祯十二年(1639)始置嘉禾县,县治设禾仓堡。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占领长沙、衡州,其部属胡尚月、胡圣华、朱衣点进驻桂阳、临武、蓝山。嘉禾为刘新宇起义军余部占领。清顺治四年(1647)平南王尚可喜占领桂阳州,献忠领兵转移,嘉禾入清版图。次年,南明永明王袭取嘉禾。顺治九年,明兵败走,嘉禾复归清,属衡州府。雍正十年(1732),嘉禾属桂阳直隶州。中华民国元年(1912),撤销府州建制,嘉禾直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民国27年属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湖南设10个行政督察区,改原第八区为第三区,嘉禾属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嘉禾隶属郴县专区。1950年11月改名郴州专区;1952年11月并入湘南行政区;1954年7月恢复郴县专区;1960年复名郴州专区;1979年3月改名湖南省郴州地区;1995年改名湖南省郴州市,隶属关系不变。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嘉禾县辖8个镇、9个乡,总人口307657人,各乡镇人口:城关镇32846、车头镇13026、塘村镇22110、袁家镇14460、行廊镇19886、肖家镇12072、龙潭镇21160、石桥镇25239、泮头乡10559、普满乡17429、田心乡17495、坦坪乡23387、广发乡29042、莲荷乡11007、盘江乡9071、钟水乡13838、石羔乡15030。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单位:人)行政区划
2005年12月31日,嘉禾县辖8个镇、9个乡。城关镇:辖:晋屏、丙穴、禾仓、东塔、丰禾、新朝6个居委会;珠水、含田、沙岭、荞麦塘4个村委会。
车头镇:辖:桥东、桥西2个居委会;乌田、龙泉、横洞、荆林、荫溪、油涵、井洞、平田、石田、新木、车头11个村委会。
塘村镇:辖:镇西、镇北、镇南、镇东、镇中5个居委会;清水、三村、四村、塘村、尹郭、山下、乌托、东溪、西溪、英花、增加、邓林、塘水、曲龙、团结、筹背、候家17个村委会。
袁家镇:辖:袁家、袁家煤矿2个居委会;西河、张家、小元冲、袁家、上洞庄、桐井、行村、大兴、田岗头、湾村、莲塘、东溪、大岭13个村委会。
行廊镇:辖:行廊茶场、行廊机关、浦溪3个居委会;行廊、行市、长圳、邝家、沙坪、高宅、门头、候寨、白竹园、五白洞、禾木岭、定理、新屋场、洞水塘、水冲岭、小湖16个村委会。
肖家镇:辖:肖家、罗卜安2个居委会;肖家、乐塘、双珠、乔田、滑乐、新坠、坌头、山口风、山垛、白毛10个村委会。
龙潭镇:辖:龙潭居委会;社塘、大方元、冲下岭、木岭、羊司马、廊里、龙潭、扶塘、山口、双莲、金塘、上宅、霞塘、罗家塘、杉树下、石坡头、大泉、王阳甫、梓木、马家坪20个村委会。
石桥镇:辖:石桥居、焦冲元矿2个居委会;枫梓溪、石塘、桥头、南岸、醒狮、石仙、周家、木牛、歧峰、石古元、神渡、上坪、岛石、汉石、白珠、石市、秀庭、泮桥、村尾、仙江、山坡、石门22个村委会。
泮头乡:辖:泮头、铁炉下2个居委会;筹下、小街田、麻冲、渣林、水尾、禾汾、泮头、草塘、跃进、乌塘、双罗11个村委会。
普满乡:辖:普满、调塘电站2个居委会;普满、雷家、曾家、板山、车业、桃元坪、石角塘、太平、向阳、大元山、下庄、路下坪、下午坪、茶坞、旨贝、板贝16个村委会。
田心乡:辖:田心居委会;田心、山田、瑶冲、满堂、三元、白子洞、秀湾、玉洞、凌云、东岸、大屋地、黄甲、五百地、栗木凤14个村委会。
坦坪乡:辖:坦坪、园艺场2个居委会;坦坪、秀溪、西车、沈溪、潭湾、背里亭、雷村、罗村、皇峰、山塘、峰塘、新谢、老谢、"坳头、南元、石富冲、托山、汪洋塘、长溪19个村委会。
广发乡:辖:广发、种猪场2个居委会;广发、大村、圳头、西溪、平峰、忠良、新元方、陶岭、楚江、黄家岭、双溪、青山、瑞溪、白觉、乐仁坊、乌泥塘、马丰、水头岭、新儒丰、邹山、欧家塘、大塘、兰白塘、老儒丰22个村委会。
莲荷乡:辖:莲荷居委会;石丘、石燕、莲荷、平世、楼胡、大田岭、小凤、松家、水溪、富阳10个村委会。
盘江乡:辖:盘江居委会;泉凤、李家、邓家、龙里、井塘、朱木山、帅家、平田岭、关冲、广塘、长田尾、宅侯、云里13个村委会。
钟水乡:辖:钟水居委会;水冲、新麻地、沙仁、罗家、杨梅、西车、茂林、白石塘、大路、坦塘、马托、湘溪、上泥、爻山14个村委会。
石羔乡:辖:南岭林场、石羔2个居委会;星罗、文家、背里塘、大平岭、石羔、雷公井、麻池塘、刘家、南岭、甫口、下车、上洞12个村委会。
风土人情
嘉禾人庆寿一般不在生日,而在春节举行。父母虚龄满60岁时,子女要为父母庆寿,以后每10年庆寿1次。60寿庆,称花甲初庆。70、80寿庆分别称七旬、八旬大庆,也称七秩、八秩荣庆。如父母或祖父母同龄,称双寿。亲友前来祝寿,贺礼一般不送银钱,而是送寿幛、寿联或寿酒、糕点、干果、水果等。考究的则送寿盒,寿盒中盛馒头、糕点、寿面、寿烛、寿桃等,称为寿盘。寿盘数一般要成双,以求吉祥。近年来时兴送蛋糕。庆寿时讲究摆寿堂,寿堂陈设一般是中悬寿星图或松柏图,中堂两旁挂寿联,联句有的是自撰自书,有的向裱画店(或书画店)定购。大多选用现成的祝颂词语。寿堂前设一供桌,上面点燃寿烛。两侧悬挂绸幛。中间的绸幛上贴用金纸剪成的“寿”字或“寿比南山”等词语。庆寿时摆寿筵。有一道点心是用米粉或面粉做成的寿桃。不吃米饭,而是吃面,称为“长寿面”。如果父母未及寿诞或虚龄不满60岁而亡故,有钱人家常在父母的诞辰日做冥寿,以后每10年举行1次。过去,嘉禾山村村姑出嫁,看得最重的是出嫁鞋。谁家的姑娘出嫁鞋做得多,做得好,就受到大家的称赞。姑娘小伙子订婚了,婚期将近,姑娘就忙着做出嫁鞋。姑娘初做出嫁鞋害羞,做鞋躲着人。躲在阁楼上,一边做鞋一边唱情歌:“情哥家住陡石壁,山高路远两分开。翻山越岭来看妹,草坡走出大路来。我为情哥做双鞋,针儿细,线儿长,线线连在郎身上。”那幸福的情景写在眉梢,写在脸上。后来风俗变了,不仅为新郎做,郎家父母兄弟姐妹都要做,甚至连侄儿女也做。出嫁鞋多了,一人做不了,于是请来了帮工。女伴们来了,大家团团围坐在一起,三个女人当面锣,你一句她一句,话与线儿长。不用说,戏谑的对象自然是出嫁娘。新娘嗔怪这个,“骂”着那个,可心里比喝了山蜜还甜。那气氛不知有多欢快,朗朗的笑声弥漫了一屋,弥漫了整个农家山寨。这个风俗不知始于何年。传说以前有一对聪明勤劳的青年男女相爱了,婚期那天,突然要征丁御边,要抓新郎。这一下急坏了新娘子,新娘马上从箱子里拿出一双新鞋,给新郎穿上。新郎从后门逃走了,逃呀逃,被前面一条河拦住,后面追赶的人又将近,怎么办?突然,奇迹出现了,新郎一双新鞋腾空而起,小伙子纵身一跳,跃过了好几仗宽的河流。大家都说是这双鞋救了新郎的命。就这样,风俗传开了,姑娘出嫁一定要做双顶好的鞋子给新郎穿,说穿上这双鞋就刚强勇武,还能驱鬼祛邪。如今,现代文明新风早已出进了农家山寨,花上几个钱买双鞋既经济又美观,但不少高山人家姑娘仍做双出嫁鞋,大家说这可是个吉祥物,不能丢!,在嘉禾农村,每逢元宵节,人们有舞草龙和耍萝卜灯的习俗。草龙,又称禾草龙,是用禾草编织而成;萝卜龙灯,就是将大萝卜贴上色纸,并插上几根点燃的线香的龙灯。关于舞草龙和耍萝卜灯的起源,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丙穴附近住着一位老人,他心地善良,好行善事。自从神农在丙穴教民耕种后,禾谷成了人类的主要粮食,人们结束了光吃兽肉、野果的生活。从此,老人不仅自己不再去打猎了,还常常劝说别人把捕获的野生动物放生。有一次,他上蓝岭山砍柴,遇见一个猎人抱着一只幼獐下山,后面跟来一只母獐。母獐不停地哀叫,那叫声好悲哀啊。老人禁不住生了怜悯之心,便把幼獐买下,放回了山上。又有一次,邻村有个人看见两条蛇正在交配,那人捉住其中一条。老人听说后,马上找到那人,把蛇买下放生。他说,要是让那两条蛇夫妻分离多么可怜啊!,过了几年,丙穴一带连续两年发生大旱,禾谷歉收,青黄不接,人们不得不上山挖野菜充饥。有一天,老人在蓝岭山挖野菜时,忽然听见背后有人叫了一声“恩人”!老人四处张望,可是,看来看去,除了见到一只獐,四周什么人影也没有。“难道是这只獐会说人话么?”老人心里嘀咕着。这时,只见那獐嘴巴一张一合,说:“恩人,我是你当年救下的那只獐啊。”老人定睛一看,哟!这只獐头顶上有一撮白毛,正是自己几年前救下的那只幼獐。如今它长大了,几乎认不出来了。老人三步并两步走了过去,抱着那只獐摸了又摸,亲了又亲。獐舔舔老人的手和脸,告诉老人,如今它已修炼成精。它见老人上山挖野菜,知道他无米下锅,便在山上造了一个滴米岩,让他每天到那儿装一升米回去,以后就不用挖野菜吃了。獐带着老人来到一个十分隐秘的地方,找到了滴米岩。有了滴米岩,老人又能餐餐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了。过了十多天,同村的一个地痞见老人天天到山上装米,便偷偷地跟在他后面上了山。可是,当地痞学着老人的样子,先在滴米岩上敲三下,然后满心欢喜地拿着袋子去装米时,滴“米”岩却成了滴“水”岩。地痞气得七窍冒烟,马上回家去拿来锤子,把滴米岩打掉了。失掉了滴米岩,老人又要忍饥挨饿了。看见田野里禾苗一片枯黄,老人好伤心啊!每逢初一和十五,老人总是忘不了烧上几柱香,祈求老天爷下雨。转眼到了第二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老人正在家中祈祷,突然天空乌云滚滚,电闪雷鸣。霎时,半空飞下一条头像滚圆的萝卜、浑身长着长毛的龙。龙飞到老人家门口时,向老人频频磕头,尾巴摇摇摆摆。紧接着,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久旱逢甘雨,人们欣喜若狂。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家户户谷满仓,猪狗牛羊圈满栏。后来,大家知道了事情的原委,都说雨是龙带来的,龙给人们带来了好运,那龙就是老人当年救下的那条蛇变成的。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十里八乡传开了。从那以后,每逢元宵节,这一带便出现了舞草龙和耍萝卜灯的娱乐活动。人们把舞草龙和耍萝卜灯当作好兆头。元宵节草龙、萝卜龙灯光临的人家,主人便放鞭炮欢迎,烧线香祈祷。据说,萝卜龙灯光临过的人家,新年定会五谷丰登;草龙磕过头的人家,新年必然六畜兴旺。经济概况
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稳又快又好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三个三”的总体思路,加压奋进,开拓创新,保持了经济持续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为“十五”计划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综合:经济发展总量及质量得到新提高。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99627万元,总量比去年增加了50042万元,增长12.7%,比上年增幅加快3.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9789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410万元,比上年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15681万元,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114536万元,增长10.8%。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2:38.6:38.2,与上年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2.3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76.8%,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85843万元,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010万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203467万元,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178366万元,增长12.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5285元,增长19.36%。企业效益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8384.6万元,增长36.18%。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县财政总收入25532万元,增长22.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320万元,增长16.25%。“三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方面:全县龙头企业总产值10955万元,比上年增长23.01%;龙头企业上缴税金818万元,增长97.63%;龙头企业带动基地总产值20110万元,增长30.18%,重点突出发展优质烟、养殖小区和生态庄园农场。畜牧水产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达47.97%。工业化方面: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26%,比上年提高4.38个百分点。特别是铸锻造和煤炭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县乡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06.94%,比上年增加67.42个百分点。城镇化方面:全县小城镇8个,城市化水平为28.67%,比上年提高2.55个百分点。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依法行政积极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职能部门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及时化解影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经济总量不大,结构还不优,质量效益不高,大项目特别是大产业项目少,发展后劲还不足,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慢,工业化进程不快,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县乡两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等方面隐患较多,投资环境仍需改善,就业和再就业矛盾仍较为突出等等。
农业和农村经济:农业生产继续稳步发展。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0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54633吨;油料6404吨,增长19.37%;烤烟6660吨,增长6.27%;水果30370吨,增长5.2%;出栏生猪60.48万头,增长1.9%;出栏牛1.63万头,增长14.8%;水产品产量2835吨,增长1%;家禽出笼272万羽,增长11.4%。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398.4万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54295.3万元、2777.4万元、52341.9万元、2054.2万元、1929.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3%、4.34%、5.29%、9.66%、6.0%。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91050亩,其中:优质稻播种面积205200亩,占稻谷播种面积的86.25%,占粮食播种面积的52.47%。生猪生产稳步发展,草食牧畜、家禽和名特优水产快速发展。据乡镇企业局统计,全县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131837万元,同比增长9.73%。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县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330处,完工3310处,投入资金3870万元,完成土石方365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3.53万千瓦,同比增长7.6%。全年人工造林534公顷,活立木蓄积量986476立方米,楠竹30208万根,森林覆盖率为39.61%。
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县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92967万元、9966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88%、19.5%。其中:规模内工业企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167165万元和59381万元,分别增长48.99%和30.1%;规模外工业企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125802万元和40281万元,分别增长12.78%和8.5%。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据统计,规模内工业企业中,原煤产量118.5万吨;发电量12601万千瓦小时,增长27.6%;手工工具174370万把,增长107.4%;成品钢材13929吨,增长81%。工业技改力度加大,新产品开发取得较大成绩。2005年全县完成工业项目投资33410万元,比上年增长68.5%。规模内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完成11682.6万元,比上年增长73.7%。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县规模内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028.6万元,比上年增长40.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06.94%,比上年提高67.42个百分点。建筑业发展加快。全社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6019万元,建筑企业施工的房屋面积为90407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为65943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721万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183万元,增长35.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538万元,增长8.5%。全社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为2508.83元,比上年增加473元。一些较大项目都已完工或正在进行。如嘉禾大道竣工通车、珠泉商贸城项目依法正常建设。
交通和邮电业:交通邮电事业发展迅速。2005年,全县邮政电信业务总量为10759万元,比上年增长35.8%;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为3.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5.25%;移动电话用户4.7万户,比上年增长12%。全县全年完成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8351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
国内贸易和物价:商品市场销售活跃。2005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840.1万元,比上年增长13.3%。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46617.2万元,增长13.3%;餐饮业6222.9万元,增长13.32%;按区域分:销售给县及县以上的24307万元,增长15.82%;销售给县以下的28533万元,增长11.24%。市场物价呈平衡上升态势。2005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分别为106.73%和107.14%,分别比上年上升0.15和0.26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贸易: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县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012万美元,人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29.11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5%、25.96%;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实际利用内资)5.1亿元,比上年增长60.13%,人均实际利用内资比上年增加537元;外贸出口总额280万美元(海关数),比上年增长86.67%。
财政、金融、保险:财政收支同步增长,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同步提高。2005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4022万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上划中央“两税”4253万元,增长43.54%;上划中省“两个所得税”900万元,增长13.35%;一般预算收入为8869万元,比上年增长16.79%。工商各税收入4327万元,比上年增加889万元,增长25.35%;工商各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8.79%,比上年增加3.43个百分点。各项税收入库总额为6499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3.27%。全县完成一般预算支出22437万元,比上年增长23.14%。金融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存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98180万元,比年初增加27443万元,增长16.0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2899万元,比年初增加19140万元,占存款总额的比重达82.20%,但受地下“六合彩”的冲击,12月末储蓄存款余额比上月减少3228万元(其中:活期减少2884万元,定期减少344万元)。贷款总量增长,投放主要集中于短期贷款。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53743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42333万元,主要集中农业贷款和个人短期消费贷款。十二月末全县农业贷款余额22729万元;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为1725万元。金融机构经营状况良好,实现整体盈利,共实现盈利1195万元。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达4102万元,比上年增长10%,理赔支出为1811万元。
科学技术和教育:2005年,嘉禾县科技工作取得新的进步,科技事业得到有效发展。全年实施县级重点科技项目18项,推广运用先进农业科技成果20项,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4595.3万元,比上年增长43.14%,申请国家专利18件,获市级科技成果鉴定3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45%,比上年增长10.25个百分点。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拥有普通小学187所,在校学生29713人,招生5864人;普通中学29所,在校学生15882人,招生5537人;幼儿园15所,在园幼儿5486人,比上年增长13.63%。学龄儿童入学率99.98%,初中教育完成率为99.2%,每万人高中阶段学校在校学生为214人。
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事业全面发展。2005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站17个。乡镇图书馆年末藏书21万册。年末有线电视入户数4万户,同比增长5.26%;电视人口覆盖率99%,农村有线广播入户率36%,广播人口覆盖率100%。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5所,床位数为455张,卫生技术人员986人,诊疗人数28.8万人次,治愈率达52%,好转率为62%,计划免疫覆盖率为97.14%,每万人拥有执业医生人数为1.93人。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多,体育人口已上升到35.68%。开展基层体育比赛活动达211次,参赛人数为20121人次,学生体育达标率为82.98%,体育合格率达98.11%。在全省青少年运动会中,嘉禾县运动员获得5金10银9铜以总分190分的好成绩名列全市各县(市、区)第四名;在全市中小学运动会中全县代表团以团体总分452分名列全市第七位。嘉禾籍运动员邓建英在全运会上勇夺银牌,在第四届东亚运动会上夺得三枚金牌;特邀“八一”青年女子篮球队和“沈阳部队”青年女子篮球队到嘉禾进行对抗表演赛获得圆满成功。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得到加强。2005年,全县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3个,投资额7万元,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4.1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年末全县总人口为351946人,比上年增加4562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00903人,乡村人口为251043人;农业人口为287394人,非农业人口为64552人。全县出生人口4130人,出生率11.73‰,死亡人口749人,死亡率为2.12‰;自然增长人数338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61‰;计划生育率为94%。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2005年,全县所有单位从业人员13047人,年劳动报酬为17884万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劳动报酬14452元,比上年增加1095元,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32元,比上年增加989元,增长13.47%;农民人平纯收入3739元,比上年增加362元,增长10.7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9元,比上年增加369元,增长10.9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9.2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3平方米,所有住房已全部为砖木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健全。2005年,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8924人,新增2806人;参加企业养老退休人数为1306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1125人,新增长615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9256人;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5297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3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