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地图
即墨市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长廊
“即墨”是胶东半岛上的一个古老的地名,它载荷着丰富而沉重的历史内容。“即墨”之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因古城坐落在墨水河之滨(今平度市朱毛村处)而得名,春秋战国时属齐国。秦设即墨县,属齐郡。西汉时,即墨县城同时为胶东王国都城。东汉及两晋时,属青州。隋、唐及明清时期均属莱州。1943年分设即东、即墨两县,1944年4月,即东县并入即墨县,1945年7月,恢复即东县。建国初期,属胶州专区。1956年3月,即东县并入即墨县,改属莱阳专区。1958年10月,改属青岛市。1961年3月,改属烟台专区。1978年12月,改属青岛市。1989年9月,撤县设市。文体卫生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文化活动健康活跃,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事业有了新成就。全市有柳腔剧团1处,影剧院3处,农村放映队6个。科技文化服务中心24处,各类图书馆245处,市图书馆藏书量13万册,市博物馆1处,出版发表播映展出各类文艺作品660件,获青岛市以上各类奖励90项。有线电视网覆盖稳步扩大,拥有无线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19.8万户,其中城区5.67万户,农村14.13万户。医疗卫生力量不断增强,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市现有各类卫生机构877处,其中医院16处,镇卫生院20处,医务室和卫生所9个,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步伐加快,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824家。共拥有床位4020张,卫生技术人员489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822人,注册护士826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拥有各类运动场地613处,三级裁判员270人,等级教练员18人,向青岛市以上单位输送运动员78名。行政区划
即墨市4个街道、18个镇、一个经济开发区:环秀街道、通济街道、北安街道、龙山街道、鳌山卫镇、温泉镇、龙泉镇、刘家庄镇、蓝村镇、店集镇、灵山镇、七级镇、王村镇、丰城镇、段泊岚镇、移风店镇、普东镇、大信镇、田横镇、金口镇、华山镇、南泉镇和山东省即墨经济开发区。通济街道,位于即墨市城区西部,是墨市党政机关所在地。截至2004年底,面积75.66平方千米,辖61个村庄和17个居委会、14万人。
环秀街道,位于即墨市城区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29.1平方千米,辖38个行政村和5个居委会、7.59万人。
北安街道,位于即墨市城区中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92平方千米,辖61个行政村、5万人。
龙山街道,位于即墨市城区东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58.4平方千米,辖36个行政村、3.63万人。
龙泉镇,位于即墨市东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110平方千米,辖65个村、5.44万人。
鳌山卫镇,位于即墨市东南沿海。截至2004年底,面积96.7平方千米,辖63个行政村、5.2万人。
温泉镇,位于即墨市东部沿海。截至2004年底,面积93平方千米,辖53个村庄、5万人。
王村镇,位于即墨市东北部的王村半岛中心。截至2004年底,面积76.88平方千米,辖35个行政村、3.94万人。
田横镇,位于即墨市东部沿海。截至2004年底,面积53.9平方千米,辖30个行政村、3.2万人。
丰城镇,位于即墨市东北部沿海。截至2004年底,面积90.28平方千米,辖42个行政村、5.03万人。
金口镇,位于即墨市东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87.85平方千米,辖36个行政村、3.31万人。
店集镇,位于即墨市、莱阳市、莱西市3市交界处。截至2004年底,面积109.8平方千米,辖66个行政村、5万人。
华山镇,位于即墨市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110平方千米,辖50个行政村、4.5万人。
灵山镇,位于即墨市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80.9平方千米,辖42个行政村、3.03万人。
段泊岚镇,位于即墨市西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94.70平方千米,辖42个行政村、3.4万人。
刘家庄镇,位于即墨市西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70平方千米,辖28个行政村、3.1万人。
移风店镇,位于即墨市西北部大沽河畔,与平度市接壤,面积120平方千米,辖66个行政村、5.6万人。
七级镇,位于即墨市西部大沽河畔。截至2004年底,面积78平方千米,辖34个行政村、3.6万人。
蓝村镇,位于即墨市西南部与胶州市、城阳区交界处,面积43.96平方千米,辖20个行政村和5个居委会、3.72万人。
南泉镇,位于即墨市西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58.8平方千米,辖33个行政村、3.6万人。
普东镇,位于即墨市中西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90平方千米,辖48个行政村、4.2万人。
大信镇,位于即墨市西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42.03平方千米,辖32个行政村、2.70万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全市土地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104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建成区面积42.65平方公里。海域资源沿海浅海水面400平方公里,产经济鱼虾20多种。可供贝藻养植的水面约3333公顷。滩涂1万多公顷,产贝类40余种。港湾中有适于对虾养植的水面约1300公顷,23处岛屿、17处礁石适宜石花菜、海参、鲍鱼和扇贝生长。
矿产资源即墨市境内历经多次地质运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目前境内共发现各类矿产20余种,其中金属矿产资源有:铁、铜、金、铅等,主要分布在丰城镇的白马岛、温泉镇的四舍山脉及鳌山卫镇的冯家河等地区,由于储量少、品位低,至今尚未开发利用。非金属矿产使我市的主要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岩、安山玢岩、玄武岩、沸石岩、珍珠岩、辉长岩、重晶石、麦饭石、膨润土、粘土、石英砂、砚岩、地热、矿泉水、地下卤水等。因沸石岩、珍珠岩、砚岩、辉长岩、地下卤水等矿产品位低,达不到工业要求,加上条件限制,目前尚未进行开发,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岩、安山玢岩、玄武岩、重晶石、麦饭石、膨润土、粘土、石英砂、地热、矿泉水。重晶石分布市境西南,蓝村至即墨城一带,储量300万吨以上。膨润土多见于环秀街道办事处西山前村,储量500万吨以上。花岗石分布鳌山卫、白庙一带。玄武岩分布段泊岚、毛家岭一带。麦饭石分布城东南部和留村镇一带,储量较大,质地优良,矿床浅露,易于开采。
,旅游资源即墨自然资源丰富,山川秀美,有“世界地质公园”--马山、风景名胜--鹤山、自然奇观--天柱山、龙山、灵山、东京山等名胜,其中,马山以石林、硅化木等地质遗迹著名,极具科研价值,又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东临黄海,滨海旅游开发前景广阔,海岸线蜿蜒曲折,有鳌山海水浴场、温泉黄埠海水浴场、田横岛度假区月滩等多处天然优良的海水浴场,滩平沙细,水质清洁,是游客避暑纳凉的好去处;海岛众多,风情各异,以田横岛、大小管岛等最为著名,田横岛以历史为主题,融合现代气息与淳朴民风于一体,突出休闲度假娱乐特色;大小管岛生态保护良好,海产丰富,是观光、垂钓娱乐的佳地。地热资源丰富,最高温可达93℃,富含30多种化学元素,对各种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建有8处国家、省、青岛市度假村、疗养院,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此度假疗养。
林业资源全市林业用地总面积23074公顷,活立木蓄积量467800立方米,年蓄积生长量为32100立方米。活立木覆盖总面积35244公顷,林木覆盖率19.8%。全市森林面积21627公顷,其中公益林面积11163公顷,用材林面积4662公顷,果园面积5667公顷(水果面积4067公顷,干果面积1600公顷),茶园种植面积135公顷。全市花卉种植面积80公顷;固定苗圃种植面积124公顷;疏林地面积243公顷,宜林地面积1000公顷。
建港资源我市有183公里的海岸线,2517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沿海乡镇6个。即墨的水路运输始于明朝天启年间,兴盛于清,曾有金(家)口港、女岛港、七沟港、太平港、栲栳港等港口,建港资源非常丰富,沿海腹地较大,物资流通面广量大,沿海乡镇公路交通发达。同时,我市拥有大量的石材、砂等建筑材料和丰富的海产品资源。现在,即墨有岙山港(商港)和女岛港等几处渔业码头。
水利资源地上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过境河道引入水。年平均降水量737毫米。东部山丘地区多为花岗岩、玄武岩、地下水水量很少。西部大沽河沿岸地下水较丰富。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6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01亿立方米,地下水1.62亿立方米。保证率50%时可利用总量2.7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9亿立方米,地下水1.35亿立方米。目前,全市共有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44座,塘坝439座,拦河闸(坝)37处,机井、大口井5836眼,固定排灌站204处,装机8150千瓦,排涝机械7532台,613千瓦,小型喷灌机6100套。全市有效灌溉面积70.1万亩,节水灌溉17万亩,其中喷滴灌0.5万亩,低压管道13.7万亩,渠道防渗2.8万亩。全市4座中型水库总兴利库容4925万立方米,较大拦河(闸)坝年调节利用水量6500万立方米。全市44座小型水库,总兴利库容1539万立方米,总库容2673万立方米。439座塘坝,可利用水量652万立方米。机井、大口井5836眼,多年平均可开采水量1.35亿立方全市主要河流有大沽河、五沽河、流浩河、桃源河、墨水莲阴河、店集河、大任河、洪江河、王村河、温泉河、社生河、皋虞河、大桥河共14条。除五沽河、流浩河、桃源河汇流于大沽河入胶州湾外,其余10条单独入海。五沽河、大沽河、桃源河为与莱西、平度、胶州的分界河,长度101.59公里,流域面积483.6平方公里,其它11条河总长176.81公里,流域面积1128.3平方公里。
历史名人
王垓:王垓,字汉京。清顺治己丑年(1649年)考中进士,授行人,掌传诏、册封等事宜。康熙二年(1663年),曾奉旨出使琉球,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并著有《使琉球记》,记载了其出使琉球的经过及琉球国的风土人情等。周鸿图:周鸿图(生卒年不详),字子固,号昌龄,即墨人。著有《长四均哈揭录》三卷。
黄嘉善:黄嘉善(1549~1624),字惟尚,号梓山,明朝即墨城里人。戍边二十年,为捍卫北部边疆作出了贡献。著有《抚夏奏议》、《总督奏议》、《大司马奏议》、《见山楼诗草》
周如砥:周如砥(1550~1615),字季平,号砺斋,章嘉埠(今属段泊岚镇)人。1589年考中进士,授庶吉士检讨,后改任国子监祭酒。有著作《青黎馆集》传诵于世。
蓝田:蓝田(1477~1555),字玉甫,号北泉,即墨城人。著有《北泉文集》、《东归倡和》、《白斋表话》等诗文集,被人们誉为“万言倚马才”。
杨良臣:杨良臣(1461~1528),字顺卿,号南庄,即墨城里人。著有《南庄遗诗》。蓝章:蓝章(1453~1525),字文绣,即墨人。著有《大劳山人遗稿》、《八阵合变图说》、《西巡录》等。
王邦直:王邦直(1513~1600),字子鱼,号东溟,明代即墨人,汉谏大夫王吉的后裔。著有《律吕正声》60卷。吕让:吕让(生卒年不详),字克逊,即墨人。曾两次奉诏出使安南(今属越南)。
徐万且:徐万且(生卒年不详),西汉即墨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专家,《太初历》制作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