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疆电子地图 > 阿勒泰地区地图 >
吉木乃县地图
吉木乃县相关地区地图:

冰峰旅游

木斯岛冰山旅游区位于吉木乃县城正南45公里处,有砂石公路相通。萨吾尔山区是阿勒泰地区甚至北疆地区著名的优质冬牧场,美丽雄伟的木斯岛冰山旅游区就坐落在萨吾尔山西端。木斯岛哈萨克语意即为冰山。它东西走向,与哈萨克斯坦国山体相联,山体在吉木乃县境内长12公里,宽5公里。主峰海拔高度3835米,为萨吾尔山最高峰,其下孕育成现代冰川,沿途景色秀丽,有壮丽的河谷风景,古老的草原岩画。在顶向下几十米处盆状山凹里形成一天然湖,面积约2、8平方公里,人们称之为“卧龙湖”,因湖面紧紧镶嵌在冰川半坡上,也常常被称为“冰湖”。这里一座座天然垅坝、平台、一道道U型河谷、冲沟,展现的第四纪冰川冲积地貌和风化地貌蔚为壮观。冰山坡降小,地势平缓,常年积雪不化,是很理想的天然四季滑雪滑冰场。冰山溶水,居高而下,冲刷形成大沟,向山脚蜿蜒伸展,哈萨克斯坦境内雪山也有一溶冰水沟,二水在界地交汇,形成巨流,发出轰鸣,汇成界河-乌勒昆乌拉斯图河,河两旁松树郁郁葱葱,像一条绿色的长龙横卧在大地上。在炎热的夏季来木期岛旅游,沿途景色秀丽,随着游人的行进,海拔不断上升,气温也逐步降低,景色则会经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在高山亚高山自然风景带(海拔在2500-3200米之间),虽然气温不高,但仍有爬地松等不少植被。山上,生活着羚羊、盘羊、马廘、雪豹、飞狐、雪鸡、松鸡等野生动物。木斯岛主峰犹如一个巨大的冰雪白蘑菇,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景色变化无穷。冰川中,可以看见自然形成的冰雕、冰峰、冰洞、冰河、冰凌,形状奇妙无比。冰山阶地向北缓缓倾斜,阶地段是高山草,离山越远绿草越高,远远望去像大海波涛,与广阔的夏牧场连成一体。适值盛夏,却置身于银装素裹的世界,相必无论对于南国还是北方的游客来讲,都会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冰川溶化的雪水,形成了乌拉斯特河、拉斯特河、塔斯特河、哈尔交河等若干条小溪,呈放射状流向整个萨吾尔山区,同时还零星分布着啃基拜湖、森塔欺湖、萨都湖等天然小湖泊。其中乌拉斯特河谷一带分布着大约5000多亩的落叶天然森林,流向县城的拉斯特河河谷有近万亩的天然苦杨森林,风光秀丽,绿树成荫。登山远眺,壮丽山川,异国风情尽收眼底。雪山、清水、树林、碧草形成一幅天然巨幅山水画,神奇、壮观,是集登山、探险、旅游观光、民俗风情、草原文化为一体的游览胜区。

悠久历史

吉木乃县在历史上是我国北方古代诸多民族的游牧地。2000多年来始终在我国中央王朝的有效管辖、治理之下。公元前五世纪塞种人在此地游牧。秦汉时,呼揭、匈奴相继驻牧于此。魏晋南北朝时为柔然、突厥薛延陀部等民族驻牧。隋唐之际,为西突厥葛逻禄牧地。唐王朝先后设大漠、阴山、金山都护府管辖其地。五代宋、辽时期,克烈、乃蛮等部在此游牧。西辽曾在此设西部招讨司。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蒙古铁木真征服乃蛮,乃蛮西迁,斡亦剌惕部崛起,本地为窝阔台封地,设尚书省、行省。明朝之际,称斡亦剌惕为瓦剌,即史称四卫拉特。清领正朔之后,四卫拉特部先后臣属清廷,时准噶尔部噶尔丹隶叛无常,康熙帝曾三次亲征,于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尽服准噶尔部,准噶尔由定边将军治下。雍正十二年(公元1735年),清廷准左列将军策凌奏议同意喀尔喀与准噶尔部牧地以阿尔泰岭、哈巴、博尔济(县名异译)为界。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朝平定准噶尔。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新疆。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清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统辖天山南北路,本地属将军治下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管理。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清设布伦托海办事大臣兼领塔城、阿尔泰事务,1869年撤布伦托海办事大臣,阿尔泰仍归科布多参赞大臣管理。1906年科布多、阿尔泰分治,吉木乃始属阿尔泰办事大臣治下,直属清理藩院。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阿尔泰作为特别区,直属中央政府,任原阿尔泰办事大臣帕勒塔亲王为阿尔泰办事长官。1916年设吉木乃县佐。1919年4月北京中央政府决定改阿尔泰区为阿山道,归入新疆省统辖。民国十九年(1930年)十月,吉木乃县佐升格为县,属阿山道管辖。1933年达列里汗·艾林任吉木乃县县长。1934年后,阿山道改为行政区、行署、专员公署。195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区别蒙古国和苏联的阿尔泰名称,改称阿勒泰专区,吉木乃县一直隶属阿勒泰地区。设县之初,吉木乃区域较大,后因与和布克赛尔县划分萨吾山界线,以及草场隶属,陆续减少部分辖区面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阿勒泰地区又对吉木乃县与邻县相邻的牧场和耕地作了部分调整。1989年,阿勒泰地区行署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指示,组织各县进行县界勘定工作,第一次全面确定各县的行政区划界线。

交通概况

吉木乃县省道有两条:S31965线,吉木乃县城--老吉木乃(186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自然路,1989年前是砂、石路面。1989年由新疆公路局设计院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5月由阿勒泰公路总段协助吉木乃县公路段施工修建,全长22.86千米,路基宽8米,路面宽6米。1989年10月竣工。由吉木乃县公路段养护。S22965线,吉木乃县城--黑山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自然路,1984年--1986年,由原工交局牵头,县养路队施工,按无等级公路设计,修建了吉木乃县第一条公路。1991年县委、政府牵头申请改建吉木乃--黑山头公路。199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区交通厅投资,由新疆公路局设计院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同年5月动工,全长84.378千米,1992年已由阿勒泰养路总段工程队完成15.5千米,还有68.878千米由吉木乃县总承包施工。路基宽12米,路面宽8米,1995年由阿勒泰公路总段铺成沥青路面,总投资1000万元。全程共设中桥2座,小桥4座,涵洞142道,桥梁设计车辆荷载汽40、挂100,桥面净宽一般地段为7+2*0.25米,通过人口密集地段桥梁增设人行道。跨径小于8米的单孔小桥,桥面宽度及涵

社会发展

吉木乃县境内拥有常年通关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吉木乃口岸,发展边贸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吉木乃口岸设施完备,已有百年通商史,2002年3月1日实现向第三国开放。口岸距县城22公里,距阿勒泰市220公里,距乌鲁木齐680公里,距哈国斋桑县仅68公里,是我国通往中亚、俄罗斯、欧洲的一条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2005年,吉木乃口岸过货量达19万吨,进出口总额达35.4亿元人民币,在全疆口岸中名列第三位。新疆第二大对哈边民互市市场―吉木乃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市场于2006年3月1日正式运营。市场内设置了行政区、生活区、贸易区和仓储区,可进行一般贸易、转口贸易、边境贸易、旅游购物等业务。市场内经营的货物以中方为主,主要有家用电器、服装百货、装饰建材、水暖配件、手工艺品、针织品、各种水果、副食品以及哈方食品、百货、工艺品等。自3月1日开通营业以来,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已有740余名哈国公民通过一日免签进入互市贸易区开展商贸活动,完成销售450万元,口岸经济效益凸显生机。吉木乃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是夏季旅游避暑胜地。木斯岛冰山距县城正南45公里,海拔3864米,常年冰海雪原。木斯岛冰峰相对高度不到1500米,有边防公路直达雪线。中国滑雪协会田有年秘书长在2005年亲临冰山考察时指出:“无论木斯岛的雪质、地势,还是雪道长度,都可谓是全国罕见的夏季天然滑雪场地。”今年5月下旬,中国滑雪协会将组织美国冰雪专家亲临冰山考察。从2005年开始,我县本保护先行的原则,加快了冰山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修通直达雪线的简易公路,修建了冰雪园、冰情园、冰雕园、冰凌园,并将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冰山旅游和国际滑雪训练基地,力争用五年时间将冰山建成夏季冰雪运动、旅游休闲的胜地;国门位于口岸以南,周边战壕、雕堡、硝楼和中苏军方1-4代会谈会晤室等冷战遗址保存完好,有“中华西北第一门”的美誉,独具神韵;萨吾尔草原辽阔壮丽,第四季冰川造就了诸多奇山怪石和劲健新奇的民间文化;有蒙古文化与沙吾尔文化交融汇通的神秘的“神石城”;有集瀑布、小溪、怪石、草原、森林为一体的三线柏杨沟风景区;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冰臼遗迹、草原石人、岩画;在县城西北40公里的北沙漠地区,银胡杨、沙棘、沙拐枣、梭梭等千姿百态的植物编织出巧夺天工的绿毡地毯,把整个沙漠染成了十分独特的绿色大漠景观。近年来,吉木乃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夯实基础,打造“国界风光、冷战遗址、百年商埠、跨国体会”边城旅游精品,为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跨境旅游、生态旅游、科考旅游、探险旅游开辟了多维的空间,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到吉木乃旅游,探现代冰川,观绿洲沙漠,游国界风光,品哈萨克族文化,逛边民互市商城,将成为新疆旅游新的时尚。开放的吉木乃,必将成为中国西部黄金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几年来,吉木乃县城市面貌得到日益改善,人流、物流逐年增多,金融、邮电、餐饮、通讯、文化娱乐等服务机构应有尽有,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十纵十横的县城主街道全部实现硬化,绿化覆盖面积达130.4公顷,覆盖率达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9平方米。县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公益基础设施和邮电、通讯、集中供水供热、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按三星级标准建设的吉木乃县新宾馆将在今年7月阿肯弹唱会期间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县城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自然资源

吉木乃县土地光热资源充足,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盛产春小麦,是阿勒泰地区的粮仓。全县可开垦耕地面积88万亩,现已开垦24万亩。近年来,全县大力推行现代节水喷灌,累计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喷灌面积达12.6万亩,实现全喷灌县,成为新疆最大的喷灌节水示范县。同时全县有10万亩耕地被自治区农业厅认定为优质无公害春小麦生产基地。吉木乃县境内矿产资源较丰富,矿业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金、铜、煤、粘土、天然碱、石膏、石灰岩、珍珠岩、萤石矿、锌、镍、钴、铀等,已经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煤、金、天然碱、盐、大理岩、粘土、硭硝、石膏等。2005年,已初步探明县境内布尔合斯岱金矿黄金储量达20吨,开发前景及效益十分可观。目前,已注册资金1000万元,组建了吉木乃金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已开始进行金矿基础设施建设。

历史沿革

“吉木乃”系氏族名,为乌古斯汗国九姓氏族之一,又名“吉别乃”,“吉木乃”为“吉别乃”的音译演变。又名托普铁热克。托普铁热克,哈萨克语,意为杨树林。早年此地多杨树而得名。隋朝属西突厥薛延陀部,唐属北庭都护府葛逻禄部,宋属乃蛮部,元属窝阔台封地,明属亦力把里本部,清代原隶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划归阿尔泰办事大臣管辖。民国5年(1916年)设吉木乃县佐。1930年设吉木乃县,先后属阿山行政区、阿山专区、阿勒泰专区。1970年属阿勒泰地区。1962年县人民政府东迁到托普铁热克,始为县城。1983年设托普铁热克镇。2000年,吉木乃县辖2个镇、5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5462人,其中:托普铁烈克镇10282人、吉木乃镇2384人、托普铁热克乡6164人、托斯特乡4451人、恰勒什海乡1143人、喀尔交乡5037人、别斯铁列克乡3139人、兵团186团虚拟乡286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