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成都市地图 > 双流县地图 >
金桥镇地图
金桥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境内的万亩优质稻基地、万亩优质蚕桑基地、5000亩重庆市无公害蔬菜基地及黄栀子、麻竹、花卉等特色农副产品蜚声区内外,是全区有名的生态特色农业大镇。镇内设青山、金桥两个集镇,赶场习俗保留完好,商贸服务辐射周边南川、綦江等地,是极具潜力的农副产品区域性边贸集散中心。镇内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民间吹打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重庆市著名爱国慈善历史名人刘子如的故乡,被评为重庆市群众体育先进镇、创平安乡镇先进镇、万盛区一级信用镇,经多年努力,万盛区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之乡渐具雏形。金桥曾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称号,是万盛区生态重点工程青山湖水库所在地,辖区内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湖泊众多,生态良好,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得天独厚,是万盛区未来不可多得的生态休闲长廊。

发展方向

金桥镇党委、政府抢抓“万金公路改造带动”,“青山湖后期扶持”“特色文化产业带动”三大机遇,突出“一张纸、一根蚕、一棵菜、一袋米、一湖水、一支唢呐、一个名人”等“七个一”重点,着力形成区域特色。力争通过五年努力,把金桥初步建设成为万盛区的“特色农业大镇、边贸集散中心、民间文化之乡和生态休闲长廊”,实现金桥由一个追赶型向互补型、弱势型向特色型、缓慢积累型向加快发展型乡镇的根本性转变,为全区的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简介

金桥镇位于万盛区北部,与重庆南川市、綦江县接壤,距万盛主城区21公里。全镇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辖6个村,48个合作社,6038户,19331人。是万盛区农业总量最大、农业适宜性最广、乡村风格保留最好的一个镇。

名称来由

金桥的来由(一):金桥,原名金篮桥,又名金兰桥。相传一千多年前,祁阳县治金桥没有桥,一条五丈阔的白河斩断了南来北往的通途。河南岸住着个叫周积德的农户。一天,他的两个儿子过河去看外婆,双双都被水淹死了。周积德一狠心,砍下了屋前房后十八棵大水桐,算是把桥架成了。可是第二天,那两个木桥墩便象喝醉了酒,看着看着,垮倒在河心。木头不行,石头还不行吗?周积德咬了咬牙,变卖了所有的家产,河边的石料垒了几十个大堆堆。两岸的农户,谁不想有一座桥呢?周积德一领头,千家百户都来了。真是百家钱,千家米,没有钱米就出力。百多号精壮汉子下到河里捞石脚,可举了七七四十九天,还有捞到河心的实地呢!几百斤重的方石料——放下去,就被流沙卷走了。周积德一气一急,便偏起个脑壳往石料堆堆上撞去,这一撞,却不料撞在一个老叫化婆的破竹篮上。这个老叫化婆,人人都认得。因为修桥修了四十九天,每到吃饭的时候,她便来了。千家米,千家吃,穷人共着一“苦”字,当然少不了她那一碗,想不到误打误撞,她今天倒救了周积德一条性命哩!,桥没有修成,领头的急得要寻死,大家都难过得低下了头。这时,只听得这位老叫化婆笑嘻嘻地说:“我吃了你们四十九天饭,这只破竹篮就算是我的饭钱吧!”说完,就将竹簿往白河里丢。说来也真奇怪,一只黄篾破竹篮,一落河面,立即发出了万道金光直刺得人睁不开眼睛哩。河水、流沙,急骤地向河两边闪开,片刻,露出了坚实的河床。接着,只见那竹篮变长了,变大了,变高了,打横了的篮框一头抵南岸,一头抵着北岸,提篮的弓形竹篾化作了一座眩人眼目的金桥。修桥的人们一个个被惊得目瞪口呆。等大家回过神来时,老叫化婆却不见了。不但老叫化婆不见了,连周积德也不见了。大家正在急得团团转,却听得周积德的声音从半空中传来:“深谢父老乡亲,我随观音菩萨到南海去了。”,大家抬头一看,只见桥头上空,飘着一朵五彩祥云,一位端庄的玉面菩萨坐在莲花台上,旁边站着一个人正是周积德。大家这才明白,那老叫化婆原来是救苦救难的南海观世音,慌得大家齐刷刷地跪倒礼拜。据说,那只破竹篮就是观音菩萨采莲用的宝篮。为了纪念菩萨显圣,这座桥就取名为金篮桥。后来,人们又在桥头附近修了一座金篮寺,并塑上了观音菩萨和周积德的神象,一年四季,香火不绝哩。
金桥的来由(二):相传,祁阳县治金桥依河而聚,却没有桥可以连通两岸,城民想要过河办事便要乘船渡河,那时候河面很宽,比现在要大上数十倍,而且水流还特别急,每逢初一、十五,河中便会有水怪出没,兴风作浪,吞食人畜。县城居民请了很多本领高强之人,想要降伏这水怪,可没有半分效果,这些本领高强之人都被水怪卷了走一去无回,县城人民终日人心惶惶。一天有一尼姑来到县城,告诉县城之人说是前来降伏水怪,县城居民都已经对此事失去信心,便劝那尼姑不要去送死,枉做牺牲。最后那尼姑还是去了,和那水怪大战三天三夜,却也奈何不得那妖孽,只好从身上取出一金光闪闪,形状如篓的宝物,往那水怪身上一投,就见水怪被困其中,沉入水底。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听闻水怪做乱的消息,水面也是平静许多,不再是波涛汹涌。虽然水怪不再出没,可两岸的居民要出入却是很不方便,便商量着搭一座桥,可每次搭桥只要一接近河中央便会出现风浪,使得人们无发施工。正当县城人民为此事而烦恼之时,上次降伏水怪那尼姑又来到县城,告诉大家水怪只是暂时降伏需要修缮一物镇住它,方能永保太平。县城的居民当日见得那尼姑施法,早就把她看做神仙中人,听得他说只是暂时降伏都暗暗担心,待听需一物镇压,都忙问需要何物。那尼姑也不多说,只是施法把原本宽两百余丈的河面缩小成现今五丈宽的白河,便叫居民在斗法之处搭桥。如此过了月余,桥已修缮完成,那尼姑喧了一声佛号,飞上天空刹时金光大作,原来是观音菩萨幻化,镇民诚心叩拜不提。为纪念这位菩萨在此丢失的法宝,县城人民把此地取名金篓,后又改为金篮,那桥也因此而命名金篮桥。后时代变迁,古县城也就变成现在这模样,镇名为了图个便利便更名为‘金桥’。

教育文化

金桥人用自己的勤劳、智慧打造了金桥的硬实力,今天,金桥人更是以自身素质提升来增强金桥的软实力。金桥镇的各个村、小区都有健身苑、文化活动中心和市民学校,文明创建率达到100%。金桥书画和金桥合唱已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文化品牌。金桥镇获得了全国体育先进乡镇、全国民间书画艺术之乡的美誉。

评价

金桥镇农村在经济发展、环境美化、文明创建、民主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所有村都创建为市级卫生村,全镇农民每年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费体检,农民年均收入位居浦东郊区各镇前列。金桥镇已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上海市文明镇、上海市扬尘控制区。镇党委连续四届被评为上海市五好镇党委。

金桥名胜

金兰寺金兰寺位于祁东县城东南16公里,原寺座落于现金桥镇政府驻地。始建于唐代,明万历三年(1575)重修,清道光十七年(1837)补修。该寺规模较大,占地2000平方米,寺宇为四进两横,前进为戏台,纯木结构,戏台门口为大金刚分列两旁;二进为岳圣殿。土木结构,单檐歇山顶;三进为大雄宝殿,土木结构,是该寺最在的宫殿式建筑物,以32根大木柱为主体,重檐斗拱,上盖绿色玻璃瓦、屋脊有镀金的“风保筒”压顶,柱头有龙凤、狮子、麒麟雕刻装饰,其为壮观;四进为三圣殿,土木结构,供有孔、孟、朱夫子神像,整个寺内有大小石碑50多块。1945年,在该寺院后办了一所镇中心小学,曾曹日本飞机滥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