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电子地图 > 来宾市地图 >
金秀县地图
金秀县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条件

金秀瑶族自治县位于桂中偏东大瑶山区,北纬23°24′~24°27′东109°60′~110°27′之间,北接荔浦,东邻蒙山,南连平南、桂平,西与象州、武宣交界,西北与鹿寨毗邻。地形地貌是由大瑶山山脉从东北至西面方向纵贯,山体庞大,南北长93公里,东面宽62.4公里,地势是中间高耸逐步向四倾斜,除西北部田村镇一带有些丘陵外,其余乡镇均处在崇山峻岭之中,山高、谷深、坡陡,地貌类型各异,海拔高度一般在700~1500米,最高的圣堂山主峰1979,米,为广西第五高峰。金秀瑶族自治县地处山区,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7℃,年日照时数为1209.2小时,年降雨量1860.2毫米,多集中在5~8月份(为1173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63.3%。

林业经济

金秀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山区,总面积251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20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0%。属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7℃,雨量充沛,是广西多雨日地区之一。土壤质地多为壤土,肥力较高,蓄水性强,十分适宜林木生长,发展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有维管束植物213科870属2335种,其中有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如植物活化石——银杉等24种,有野生动物372种隶属32目、72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的如动物活化石——瑶山鳄晰,金斑喙凤蝶等22种。自治县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林业经济。先后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八角之乡”等荣誉称号,先后被批准兴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全县有林业用地224889.3公顷,森林面积212897.3公顷,其中:水源林105966.7公顷,用材林87455.0公顷,自然保护区林21868.3公顷,竹林8025.7公顷,经济林18455.9公顷(其中八角12400公顷,2000年八角干果产量达824吨)。森林活立木蓄积量836.7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7.3%。“九五”期末至今,全县共完成“珠江防护林”工程造林共11000公顷,完成封山育林9266.67公顷,完成“世行项目”造林485.2公顷,启动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工程,完成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界定工作,其中:生态公益林129921.7公顷、占全县的65.l%,商品林69708.6公顷、占全县的34.9%。八角、毛竹、茶叶、水果四条林带共完成造林14000公顷,其中:水果林带4300公顷,八角林带7900公顷,毛竹林带1800公顷,茶叶林带400公顷。全县完成八角低改10000公顷,毛竹低改10000公顷,累计建沼气池5842座,沼气入户率达20.7%,年产气量达233.68万升折柴达1.75万吨,相当于使8700亩森林得到有效的保护。“十五”及今后林业发展方向,为增强大瑶山这一天然绿色水库的降雨能蓄,干旱能吐的水源调节功能。金秀林业将以建设珠江流域防护林工程为重点,实施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经营管理,对生态公益林实行严格管理,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产林改造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大瑶山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能,提高和改善其对桂中和桂东南地区的区域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障作用。对商品林区,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股份合作、承包、租赁经营等形式发展商品林基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商品林。山外桐木、头排、七建、三江四乡(镇)主要发展沙田柚、麻竹、脐橙等名优水果;山内金秀、忠良、三角、长垌、六巷、罗香、大樟7乡(镇)主要以发展八角、毛竹、茶叶及林下经济作物(绞股蓝和灵香草)等,特别是要把“中国八角之乡”的牌子做大做强,大力发展优质八角种植和进行低产林改造,使它们成为金秀人民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

科教文卫

科教:金秀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区,成立于1952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全县辖3镇8乡80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4.73万人,其中瑶族占34%;瑶族中有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和坳瑶5个支系,是瑶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县之一。民族风情多姿多彩。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世界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金秀”。金秀县的民族教育也十分有特色。
文卫: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卫生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经全县广大卫生工作者50年来的艰苦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基本上形成了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县、乡(镇)、村)卫生服务网络,为全县近15万同胞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为金秀县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金秀县拥有国营卫生医疗机构17个,包括行政管理局1个(县卫生局),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个(县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县妇保院、县防疫站、县药检所、县瑶医门诊部),乡(镇)卫生院11所以及合格村卫生室17所,另有个体诊所55家。统计至2002年上半年,全县卫生系统现有干部职工405人,其中本科17人,占卫技人员4.7%;大专70人,占卫技人员19.5%;中专271人,占卫技人员75.6%;已取得副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73人。全县有乡村医生108人,接生员343人。2001年,全县医疗机构门诊就诊人数达29,7247人,住院人数达6571人。其中县人民医院门诊人数为11,5519人,住院人数为5314人次,病理手术例数达1878人次,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81.5%。全县医疗业务总收入达1128.3万元。
首届全国瑶族文化高峰论坛:5月23日上午,“全国瑶族文化高峰论坛”在素有“金山秀水”之称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召开。来自国内国外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高峰论坛,共同就瑶族丰富的文化艺术,瑶族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开发和传承等问题展开了为期一天的学术研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杨龙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院士孙汉董,自治区副主席高雄,自治区原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乙生,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少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秀隆及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曾艳出席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副市长秦全贵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杨龙会,自治区副主席高雄,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覃溥,以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曾艳在论坛开幕式上分别致辞。杨龙会对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他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一个有效的载体,这次全国瑶族文化高峰论坛的举办,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有力措施。高雄在开幕式上说,来宾、金秀人杰地灵,民风纯朴,人民勤劳勇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还积累了极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衷心希望金秀瑶族自治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打造民族精品,促进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充分展示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曾艳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向莅临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各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她说,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世界上瑶族支系最多、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县,金秀瑶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弘扬瑶族文化任重道远。我们热切希望与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携手共进,进一步加强瑶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深入挖掘瑶族文化的时代内涵,不断拓展瑶族文化的发展空间,让瑶族文化在新时期浩瀚的文化长河中闪耀出更加绚丽的光芒。此次高峰论坛邀请到来自北京、湖南、广东、云南、广西区内等省市及越南专家学者110人,设置四个分论坛。开幕式后举行的总论坛上,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莫金山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杂志社社长、总编辑覃录辉,中央民族大学学科发展规划处处长朱雄全,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姜廷良先后进行了主题演说。在下午举行的分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分别围绕金秀瑶族文化资源在世界瑶族文化、中国瑶族文化研究中的独特地位;费孝通先生与金秀瑶族文化的历史渊源;瑶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瑶医瑶药独特治疗和保健作用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四个专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专家、学者对金秀瑶族文化资源的前景普遍看好,对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战略决策给予高度评价。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此次论坛通过观点的交锋、经验的分享,对瑶族文化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对推动瑶族地区文化发展,推动来宾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24日,参会专家、学者还前往金秀瑶族博物馆、莲花山、圣堂山景区实地考察。

工业建设

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五十周年来,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大力发展地方民族工业,使解放前几近空白的县内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建设经过对内搞活,对外招商,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革整顿,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以矿产、林下土特产加工、化工、造纸、水电等行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电石、松香、炸药、灵香浸膏、中成药、保健品、重晶石矿等。2001年,金秀县规模以上国有企业总产值达到7637万元,销售收入6786万元,工业增加值2326万元,产品销售率92.2%。

农业生产

一、农业概况,金秀瑶族自治县位于桂中地区的东部,隶属柳州地区,毗邻八个县。全县辖3个镇,8个乡,77个村民委,总人口1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3万人。全县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8万亩,占县总面积5.9%。2001年末全县实有耕地面积20.6万亩,其中水田面积8.75万亩,人均水田面积0.65亩。金秀瑶族自治县属49个国定贫困县之一,200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2399万元,全县农业总产19.89万吨,其中水稻总产量5.4万吨,甘蔗7.49万吨,生姜0.91万吨,辣椒1.11万吨,水果0.84万吨。二、农业生产基地,①优质谷生产基地面积4万亩,总产量1.8万吨,主要品种有:香粘、七桂粘、桂小粘等。主要布局在桐木镇、七建乡。②生姜生产基地年产生姜1万吨,主要布局在忠良、六巷乡。③水果生产基地面积1万亩,总产量0.323万吨,主要品种:脐橙、柑等,主要布局在桐木、头排镇、七建乡。④辣椒生产基地面积1万亩,总产量1.2万吨,主要布局在桐木镇、七建乡。⑤茶叶生产基地面积1万亩,年产干茶750吨,主要布局在金秀镇、三角、罗香、大樟乡。⑥大果批把生产基地面积1万亩,年产量0.75吨,主要布局在桐木镇、七建乡、头排镇。⑦甘蔗生产基地2001年面积1万亩,总产量6万吨。2002年计划面积1.5万亩,总产量9万吨,主要布局在桐木镇、头排镇、三江、七建、大樟乡。⑧桑蚕生产基地2001年面积0.5万亩,鲜茧产量317.7吨;2002年计划面积0.8万亩,鲜茧产量520吨。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一、综述: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6241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增速连续五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4201万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0994万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工业增加值28934万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61046万元,同比增长18.0%。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5%、37.0%和55.5%,其中,工业的贡献率为11.8%。按户籍人口计算,2009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9757元,同比增长12.1%。三次产业构成比例由2008年的32.1:27.3:40.6调整为30.2:28.0:41.8。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共实施项目68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5311万元。全县私营企业144个,个体工商户4603个,同比分别增长19.1%和8.1%,全县私营企业从业人数4621人,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8556人,同比分别增长9.9%和9.7%。就业和再就业形势稳定。2009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00人;同比增长23.6%;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55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32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增长16.6%。城镇登记失业率3.6%。
二、农业:200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513万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农业产值34238万元,同比增长6.1%;林业产值14309万元,下降13.7%;牧业产值16684万元,增长11.0%;渔业产值988万元,增长5.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95万元,增长11.5%。全年粮食总产量4.36万吨,增长4.1%,其中,稻谷产量3.62万吨,增长4.2%;玉米产量0.42万吨,增长16.4%。油料产量691吨,增长120.8%。甘蔗产量13.66万吨。水果产量2.91万吨,增长14.3%;木薯产量0.28万吨,增长7.4%;食用菌产量275吨,增长450.0%。全年木材砍伐量7.11万立方米,下降67.0%。完成造林面积763公顷,同比下降23.4%。森林覆盖率为88.35%,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全年生猪出栏8.32万头,增长7.2%,牛、羊和家禽分别出栏2101头、410只、83.67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7960万吨,增长9.0%;禽蛋产量253吨,增长21.6%。全县水产品养殖面积221公顷,增长5.2%;水产品总产量1224吨,增长5.6%。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235公顷,比上年增长3.2%。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835公顷,增长4.3%,其中,甘蔗种植面积2993公顷,增长1.4%;蔬菜种植面积3456公顷,增长4.1%。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46.1%调整为46.3%,上升0.2个百分点。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91047万千瓦,增长4.2%;农村用电量2350万千瓦时,增长14.6%;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17吨,比去年增长15.8%;化肥施用量(折纯)2748吨,增长0.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608公顷。全县77个村委全部通上了电,其中74个村委还通了汽车和电话。自来水受益村68个,比上年增加2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2009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7275万元,比上年增长7.9%,实现工业增加值28934万元,比上年增长7.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8家,比上年增加1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0452万元,增长10.7%;完成增加值15007万元,增长7.1%。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36823万元,增长5.0%;完成增加值13927万元,增长8.1%。年末累计产品销售率为95.3%,比上年上升11.3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为0.65,同比下降0.01%。
重工业增速明显高于轻工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329万元,同比增长13.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28.8%;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0991万元,同比增长3.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71.2%。
建筑业保持快速增长。2009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2060万元,比上年增长50.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14450平方米,同比增长63.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786平方米,下降83.1%;建筑业利润总额46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979万元,比上年增长63.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87546万元,增长110.3%;农村投资完成17680万元,下降19.2%。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58860万元,增长62.8%;更新改造投资18864万元,增长3591.6%;房地产开发投资9495万元,增长94.1%。全县共有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项目和城乡私人建房项目)115个。
工业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04万元,增长260.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8074万元,增长230.4%,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8074万元,增长230.4%,占城镇投资的比重达20.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6868万元,增长118.9%。
房地产业。商品房竣工面积6786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68652平方米,下降11.5%;商品房销售额11965万元,增长4.9%,其中,住宅销售额11965万元,增长4.9%。
五、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07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分城乡看,县城市场实现零售额16489万元,同比增长10.5%;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9518万元,增长25.7%。城乡市场呈现同步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实现零售额2893万元,同比增长9.0%;集体企业实现零售额1726万元,同比增长29.3%;股份合作企业实现零售额1709万元,增长4.1%;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零售额3501万元,增长8.9%;私营企业实现零售额246万元,增长4.7%;个体户实现零售额25932万元,增长21.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0339万元,增长19.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595万元,增长12.8%;其他零售额73万元,增长9.0%。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477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在运输方面,全年完成公路运输客货运周转量785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7.6%。
邮电通讯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085万元,增长15.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38万元,增长12.1%;电信业务总量15747万元,增长15.8%。
旅游产业2009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41万人次,增长42.04%,实现旅游总收入1.497亿元,增长5.4%。其中莲花山接待游客5.8万人次,增长14.6%,实现旅游总收入263.4万元,增长24.4%。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全年财政收入10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071万元,同比增长21.3%。税收收入9004万元,同比增长19.94%。一般预算支出44569万元,增长18.7%。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科学技术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为45.75%,同比增长1.08%。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财政收入达693.1元,比上年增长18.5%。人均一般预算收入达354元,比上年增长20.4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7.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金融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2098万元,同比增长28.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753万元,同比增长21.5%。各项贷款余额72483万元,同比增长72.1%。
保险业2009年保费收入1413万元,同比增长6.8%;其中财产险收入444万元,人身险收入969万元;赔款、给付337万元,其中财产险176万元,人身险161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2009年,全年共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12项,其中农业科技开发项目6项,工业创新项目4项,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项目2项。争取到自治区科技项目2项,即广西瑶山石崖茶开发示范基地建设和庞桶药浴开发与研究科技项目。
教育事业2009年,全县普通高考本科上线136人,比上年减少95人,下降41.1%;普通高考上线率65.1%。年末全县共有普通高中1所,专任教师84人,在校学生1334人;职业中学1所,专任教师42人,在校学生2144人(包括在外实习生699人,成人教育班761人);初中6所,专任教师308人,在校学生4541人;小学71所,专任教师824人,在校学生9794人;全县各类幼儿园30所,在园幼儿289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66%。每万人口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数308人,同比增长7.56%。
九、文化、广播电视、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2009年末,全县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县级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6.3万册;县级博物馆1个;乡镇文化站10个。2009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大力实施“求知、求技、求乐”三求文化惠农工程,农村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得到大力改善,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全县共有村级文艺舞台65个,村级灯光球场65个。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开展,县城广场,文化中心,村级农民文体广场蔚然兴起,配套篮球架、健身器材、乒乓球台一应俱全,农家书屋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县涌现,不仅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更为农民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提供了平台。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高质量、高标准通过自治区的验收。2009年末,全县有线电视用户为8852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为3713户。全县广播覆盖人口12.84万人,覆盖率83.3%;电视综合覆盖人口12.86万人,覆盖率83.4%。
卫生事业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6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1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查机构1个。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床位522张,卫生技术人员541人。农村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全县共有村卫生室38个,增长52.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达120289人,参合率90.01%。
体育事业在全市比赛中,金秀瑶族自治县体育健儿共获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3枚。体育基础设施和群众运动场所不断增加,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人民体质进一步增强。
十、城镇建设和节能减排:城镇建设步伐继续加快。全年共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17.04万元。年末实有城镇街道道路面积14.28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路灯998盏,排水管道长度7公里,与上年持平。自来水供水总量66万立方米,用水人口1万人。液化气供气总量229吨。建城区绿化覆盖面积8.04公顷。2009年城镇化率为19.9%。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加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2.4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6.98%;万元GDP能耗0.8030吨标准煤,增长13.68%。2009年度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实际排放量分别为5167吨、6529吨,全部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3起,比上年下降14.8%,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9人,比上年下降30.8%,受伤人数29人,增长11.5%;造成经济损失22.26万元,增长6.0%。其中道路交通安全事故20起,死亡8人,受伤26人;工矿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1人,受伤3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75元,比上年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50元,比上年增长11.4%。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118元,增长13.7%。社会保障日趋完善,民政事业再上新台阶。深化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县低保对象7611户,共21368人;其中农村6492户,19214人,城镇1119户,2154人;发放城市低保金341.58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501.24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0999人,救助资金108.5万元;城市医疗救助3905人,救助资金47.75万元。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到2009年底,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4%,同比增长3.77%。全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5647人,其中在职3784人,退休1863人,比上年净增907人(在职211人),全年征缴养老保险基金4230.12万元,比上年净增1751.48万元,其中当期1627.79万元,发放养老保险金1644.95万元;医疗保险参保7890人,比上年净增36人;工伤保险参保4906人,比上年净增674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4906人,比上年净增524人,生育保险覆盖率85%,上升5个百分点;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469人,征缴失业保险基金133.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