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辽宁省电子地图 > 大连市地图 >
金州区地图
金州区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形势

2009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实现469.3亿元,增长15.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8亿元,增长1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7亿元,增长30.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50亿元,增长22.4%;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1亿美元,完成市政府年度任务的91.3%,完成区政府年度计划的60%,下降30.2%;自营出口额完成14.8亿美元,完成区政府年度计划的79.1%,下降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8亿元,增长20%;在岗职工人均收入达到27484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83元,增长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

金州的高校

解放军大连陆军学院、大连经贸外语学院、大连工业大学金州校区、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大连分校、解放军外语学院大连分院、公安部金州前卫体校、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大连技师学院、公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解放军空军大连士官学校等。

文物考古

金州博物馆:原金州博物馆坐落在金州向应广场北侧,门牌为民政街61号。金州博物馆建于1958年,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县级博物馆之一。馆舍及建于1928年的两层砖混结构楼房,坡式大瓦屋顶。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为统治机构“金州民务会”治所。解放后至1970年,这处建筑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金县县委机关办公所在地。改建后的金州博物馆2007年迁到永安大街。金州是著名的古城,始名于金代末年。自汉代设置沓氏县以来,已逾2000余年历史。金州地区文物资源非常丰富。作为地方历史博物馆,建馆几十年来,经收购、征集、考古发掘,集中了一批丰富多彩、品类较细、几乎涵盖了各个历史年代的文物。石器、陶器、瓷器、青铜器、铁器、骨器、石刻造像、木雕、砖瓦、钱币、印章、字画、服饰、碑刻拓片、工艺制品等文物齐全,其中相当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科研和艺术价值。金州博物馆现馆藏文物6000余件,其中一、二、三级文物600余件。大多数为金州地方历史文物。现馆舍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其中展示米面积400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90平方米。建馆以来,主要陈列有:《金县历史地理陈列》、《金县万人坑阶级教育展览》、《金县农产品展览》、《金县金代史陈列》、《甲午战争在金州》等。1986年完成了《关向应纪念馆》的筹建、资料搜集、展览设计制作工作。其中,《历史上的金州》陈列以一座4米乘5米的巨型沙盘为主体,由2000多处星罗棋布、风格各异的房屋、衙署、庙宇及古城墙组成,完整地再现了本世纪初年的金州古城的风貌。80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资料真实地介绍了金州历史兴衰沿革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上的金州城》、《金州简史》经多次调整充实,不断完善,至今还在为慕名来金州访古的中外游客提供服务。近年来,为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还举办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香港回归百年圆梦》、《金州改革开放二十年成就展》等多个大型临时展览。

旅游资源

金州区旅游资源丰富,有景色秀丽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还有中国近代历史遗迹。著名风景名胜大黑山风景区有保存完好的响水观、观音阁、朝阳寺、唐王殿、卑沙城、点将台等古建筑物和庙宇群;主要人文景观有向应公园、动物园等;主要历史遗迹有关向应纪念馆、关向应故居、金州副都统衙门等。

历史名人

李鸿禄:李鸿禄(1854—?)字寿堂。祖籍山东蓬莱,清光绪年间来辽东经商,定居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城内。一生经商,为人豪爽仗义疏财,在商界享有盛望。沙俄侵占金州时,被推选为华商会会首。日本占领时经乡绅推举为公议会会长。以合法身份不遗余力为民众分忧解难。为减轻城乡居民负担,将独家经营的金州市场,改为公议会经营,盈利用于公用事业。组织民众利用城墙周围空闲地,种植葡萄、苹果,利用护城河种莲子,四五年后获益,用于公共费用,减轻居民负担,深得人心。1948年秋,鼎力援助修建金州图书馆,率众捐书若干。李鸿禄每闻群众有难,无不尽力相助。日本占领初期,有人告发石河王姓农民“土匪潜宿其家”,日本人将王家11口人逮捕欲行杀害。李察知冤情,几经保释未被获准。在王氏全家被绑赴刑场这天,李鸿禄用身体挡住囚车誓死担保,王氏全家得以释放。一年夏天,大连油坊26名复县籍工人乘船回家休假,路过金州西海,日本人把他们当做逃匪,逮捕后,不经审讯就要处以死刑。李闻知后又以身家性命担保,使其免遭无辜杀戮。复县曲绍田、盖平公聚信商号4人途经金州也险遭日本人枭首,皆经鸿禄力保获释。诸如此类义举甚多,受惠群众深感其德,馈赠“急公好义”、“见义勇为”、“得望兼隆”等匾额以彰之。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时,鸿禄已年逾八旬,每阅报刊潸然泪下,伤感不能自已,不数年卒。
王永江:王永江(1872—1927)字岷源,号铁龛。出生于奉天金州(今大连市金州区)城内。10岁入私塾,17岁应县试名列榜首。1892年壬辰科岁贡,后就读于奉天书院。毕业后,先是设私塾任教,30岁起潜心研究医术,并于旅顺开设中药房,1905年应聘任南金书院监督。1907年,由同窗好友袁金铠引荐任辽阳警务学堂监督,从此踏上仕途。任职期间,亲自制定并编写警政法规、章程、制度等讲义教材10余种,办学成效显著,被东三省总督锡良誉为“奉省办警政第一人”。1910年冬,鼠疫蔓延成灾,因其深明医理,受任辽阳防疫委员长,率领医务人员亲监疫区,串家走户望诊投药,很快扑灭灾疫,被保荐为候补知县,旋擢为总督府参事。1911年改任南路巡防管带。辛亥武昌起义后,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调其为总督府知府衔参事,曾先后率军镇压铁岭、开原两地革命军。1913年,王永江先后出任牛庄、海城、营口及省城税捐局长兼任地清丈局和屯垦局局长等职。1916年张作霖为奉天督军后,任他为督军高等顾问,后被委为警务处长兼警察厅长。他就职后,厘定警章、严明警政。张作霖的盟友汤玉麟部下仗势恣行,他果断下令依法拘捕滋事者。汤玉麟先是说情,后施恐吓,逼其放人。王不徇私情,不惧权势,秉公执法,社会秩序肃然,受到社会赞誉和信任。1917年,鉴于奉省财政危机、金融管理紊乱,张作霖特任王永江为省财政厅长兼烟酒专卖局长,翌年又兼任东北三省官银号督办。王永江锐意刷新,力除积弊,开源节流,仅三、四年间即还清大笔积债,且节余千余万元,被誉为“理财能手”。1920年6月,任奉天省代理省长兼财政厅长,1922年擢任省长。他以保境安民为宗旨,鼎力推行振兴实业、发展教育、整顿吏治、辟建交通、鼓励屯垦等政策,先后创办奉天纺织厂、东北大学(亲兼校长),修建沈海与洮昂铁路,亲手制定各级政权实施细则,严明管理制度。1924年10月,徐世昌任民国总统时,任命他为黄郛内阁内务部总长,未就,继续担任省长之职。奉省很快出现“仓禀足、治安宁”的兴盛景象。王永江在省长任间,与孙中山有过多次信件来住,奉省曾支援北伐军百万巨资,他起过重要作用。1922年,东北人民要求收回“关东州”的呼声日高,他始怕引起争端,态度暧昧,后以省长名义向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提出收回关东州裁判权的照会(当即被驳回)。他极力反对张作霖的穷兵黩武,力诫张“修文偃武”,“发展民治,缩小军备,导中国裁兵先声,固中国长治久安之计”。曾致函主战派杨宇霆说:“以中国人与中国人斗,胜者不足为荣,败者不足为辱;且适足以贻笑列国”。1925年,当郭松龄反奉进逼奉天时,张作霖不惜出卖主权,勾结日军出兵干预,他竭力周旋,力图扭转危机,因无效而急得“左目失明,心脏漏血”。王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遂于1926年返回故里,虽经张作霖几次挽留,毅然退出政界。王永江隐居后,专心从事著书。当闻知张作霖对粤革命军发起讨伐“赤化”通电后,感叹万分,认为“是有害于国家前途,误国而羞先世之士”之举。晚年有《读书偶得》、《易原窥余》、《铁龛诗草》、《医学辑要》、《痼疾蒙谈》等著述。1927年11月1日,王永江病逝于金州,终年56岁,葬于金州肖金山。时张作霖在北京,特派袁金铠来金州致奠,并赠葬仪金5000元。
李西:李西(1880—1933)又名耿昌,字东园,自号石竹山人。大连市金州区三十里堡人。自幼喜好书画,“四笔画驴”在乡里传为佳话。李西以国学生选翰林院侍诏。清末政局不稳,回到故里。在石竹山下修建一处茅屋以诗词歌赋抒发胸怀。善镌印,喜丹青,好结交奇人逸士。游历京都时,经太傅陈宝琛的引荐,进入皇宫,镌刻玺宝,从此名声更大。晚年悉心作画,所画梅竹挺健多姿,天然朴实,画兰文雅绝俗,少而不疏,多而不乱。其经年历月创作的篆刻《石竹山房百寿印图》,系集诸子百家“寿”书之萃而成。笔法浑厚遒劲,潇洒隽逸,而每一方印章,风格各异,错落有致。李西一生甘做布衣,不求闻达,1923年在沈阳北陵修建一处住宅,名曰“东园”,额云“瞻云”。1933年病逝。
关向应,关向应(1902—1946)满族,原名关致祥,辽宁省金县大关家屯人。1922年3月,关向应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于大连伏见台公学堂商业科。5月,到大连泰东日报社当工人。受共产党员李震瀛、陈为人的共产主义思想宣传影响,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24年初,关向应经李震瀛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大连地区第一批青年团员。同年5月,被派往上海闸北市民协会,从事革命工作。年底,又被派往苏联学习。1925年1月在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五卅运动爆发,6月回国,在上海沪东区青年团部委工作。7月到山东,任山东地方执委会委员,青年团济南地方执委会负责人,年末任青年团青岛地委书记。1927年初再次调往上海,5月在武汉召开的共青团“四大”上,当选共青团中央委员。同月,参加保卫武汉、粉碎夏斗寅政变的斗争。不久被调往河南,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1928年初在上海,任共青团中央局组织部长。6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共青团中央局书记。回国后,主持共青团中央工作。1930年初,在武汉中国工农红军军委会和长江局工作,期间,发表了若干具有革命指导性的理论文章。同年冬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后调至上海职工联合会工作,旋即被捕入狱,在狱中表现了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气节,被营救出狱后去湘鄂西苏区,任中革军委委员和红三军政委,对红军与根据地建设起了伟大作用。1933年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书记。1934年6月,同贺龙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1935年1月,关向应与贺龙、任弼时等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同年11月,他同贺龙、任弼时等指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突围,开始长征。1936年7月到达西康甘孜,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红二、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关向应任副政委。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关向应同朱德、贺龙、任弼时、刘伯承等,对张国焘企图分裂党和红军的罪行,进行坚决的斗争,使红二、四方面军顺利北上。1936年10月胜利完成长征,同年12月,任中革军委委员兼红二方面军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关向应任八路军一二○师政委,同贺龙师长率部挺进山西敌后,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挺进冀中,巩固了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1940年晋绥军区成立后,任政委。由于长期的革命斗争,转战南北,历经艰辛,积劳成疾,1940年关向应患肺病回延安休养。因前线战事,他带病回晋西北,1941年秋因病情恶化返延安。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1946年7月21日在延安病逝,享年44岁。毛泽东的题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是关向应毕生经历的光辉写照。
赵得新:赵得新(1902—1976)又名铭三,字西河。金州区登沙河姜家堡人。年幼一心向学,因家庭经济拮据,曾出外做工攒钱补贴学费。后经普兰店公学堂考入旅顺师范学堂。1923年毕业。先后在三十里堡会、姜家堡子会、亮甲店会各普通学堂任教。1929年考入沈阳东北大学,1932年毕业。在小学时即擅长跑,入普兰店公学堂读书时,从校到家45华里,经常跑步往返通行,为以后创长跑优异成绩奠定基础。于东北大学学习期间,曾代表辽宁省参加1931年4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运动大会,以35分36.2秒的成绩创全国纪录,成为大会五英雄之一。个人总分名列第三,为辽宁代表队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做出贡献。后被选为中华运动员代表参加第九届远东运动会。1932年后,回大连地区任教。在大连秋月公学堂任国文教员期间,汇集课本中疑难词语注释成册,印发各地供师生参阅。1941年调大连教科书编辑处任编辑,用三年业余时间编纂出一部实用汉语字典,满足了群众对工具书的急需。1943年后返回家乡从事教育工作。1945年解放时,任姜家堡子太平公学校校长。当时社会秩序混乱,赵得新与工友赵洪盛日夜守护学校,使校产完好无损。解放初,学校关闭,组织学生自编教材,坚持开课。1946年初登沙河创办中心小学,为第一任校长。1955年因家庭变故,辞职离校从医,直至1976年11月病故。
陈少景,陈少景,曾用名陈甲寅、陈绍竞、陈忆闷、陈照堂、陈一村、陈景、李德义、李如柏、陈伯儒,1914年2月生,河南省内乡县(现为西峡县)人。1930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共青团开封一中支部书记,共青团郑州特委书记,中共定远县委书记,中共六合县委书记,定凤怀县县长,淮南路西城工部长,中共本溪市委书记,中共金县县委书记,中共旅大市委工业部副部长、部长,中共旅大市委常委、秘书长、候补书记,旅大市常务副市长,中共大连市委书记。1990年11月20日病逝,终年77岁。
董秋农:董秋农(1910-1939)原名董万丰。出生于金县(今大连市金州区)二十里堡韩家村。少年时曾在二十里堡私立小学读书。1928年在旅顺二中读书时,为反对日本统治,他组织同学教训欺压中国学生的日本校役;1929年,为了抗议校方随便开除中国学生等暴行,组织领导学生罢课,拒不返校复课而转学北平宏达中学学习。1933年考入日本神户商业大学经济系。留学期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有了理性认识。1937年1月毕业回到家乡。董秋农回乡后,看到家乡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统治下,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决心创出一条救人民于水火的道路。在其二姐的支持和资助下,瞒着年迈的父母,秘密出走,矢志不移地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1937年3月,他寄身山西省太原西北实业公司当雇员,待机寻找共产党。“七·七”事变后,他毅然奔赴抗日前线。他认定八路军是真正抗日救国的队伍,与好友张有萱接连2次去八路军办事处,要求参军,因他是毕业于日本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均未成愿。1937年9月,他第3次来到八路军办事处,向接待他们的南汉宸同志慷慨陈词,力诉为报效祖国而历尽千难万险、寻找革命队伍之经过,表达愿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一切之决心。南汉宸经请示当时正在太原工作的周恩来副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当即批准他入伍并给他们发了去延安的介绍信。董秋农入伍后,被分配到八路军总部敌工部,从事搜集、翻译日文资料工作。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夜以继日,将搜集和查阅的大量日文资料,及时准确地翻译出来,为指挥员分析敌情和作战部署起到了重要作用。著名的“平型关大捷”所获的日文情报和资料的翻译,就有董秋农的功劳。他还经常利用工作之余,编写对日军的宣传材料,并亲自刻写、印刷、散发、张贴。行军中,他抓住休息时间写标语,搞宣传。到了宿营地,又不顾疲劳,翻山越岭到村庄搜集资料。董秋农专心致志的工作精神,在部队中传为美谈。一次朱德总司令轻轻走进他的工作室,见他正聚精会神地伏案译文,就依在床头等他,可董秋农竟好久没发现。直到翻译完毕伸个腰的时候才发现朱德总司令早已等候他多时了。为此,受到朱德总司令的称赞。1938年,董秋农经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司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组织选派他参加八路军总部巡视团,到冀南平原深入部队检查工作。入秋,他被派到肖华所率部队(驻冀鲁边地区)。10月,八路军成立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师级建制),他被任命为政治部敌工部部长。当时冀鲁边地区发生旱灾,日军又即将开始“扫荡”,环境十分险恶。但他斗志昂扬,不怕艰难困苦,始终和战士同甘共苦。看到部队条件艰苦,他就经常写信给在家乡他最信任的二姐,让她回信时多带点东西来还有钱,说他这里的朋友多,总是不够用。而他的二姐也始终冒着残酷殖民统治的危险,默默的满足他每个要求:毛毯、钱甚至还有吃的都源源不断的送往了不知名的每个地方。他享受团级干部待遇,但却把配给他的勤务员主动辞去,送到部队需要的岗位。他生活俭朴,从不摆知识分子架子,战斗时身先士卒。作战时宣传我军政策,瓦解敌军斗志,他率先建议部队官兵学喊“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等日语短句,得到了挺纵领导的大力支持。为了使部队迅速学会对敌喊话,使其在战场上发挥作用,他下连队亲自任教,亲自上战场对敌喊话。在当时没有扩音设备的条件下,他采取到作战前沿领喊,甚至抵近敌人喊活的办法,使战场对敌喊话的效果大大提高,产生了动摇敌军士气,瓦解破坏敌伪军战斗力的作用,为部队夺取战斗胜利起到重要作用。在对敌作战中,一年内,曾有9名日军听到他的喊话后,到我军阵地投降;因听到他喊话而投诚的伪军更多,仅伪军官就有数十名。1939年10月,董秋农所在部队奉命伏击途经山东陵县王举村的日军,作战中他一个人跑出来向日军喊话,在战斗结束时,藏在汽车底下的一个鬼子开枪击中了他的头部,不幸中弹壮烈牺牲。他是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第一个留学生,也是八路军728位团以上抗日烈士中,为国捐躯的第一位敌工部长,时年29岁。1945年6月17日,毛主席、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和中共“七大”代表及延安各界人士在延安隆重召开“中国革命烈士追悼大会”追悼董秋农等中国革命烈士。董秋农的名字分别载入党和军队的名录中。60多年来每年的清明节,在董秋农烈士墓当地的学生和百姓都自发前去祭扫凭吊,他的事迹一直流传到现在,而且现在的小学生还会传唱当年歌颂他的民歌。1998年4月,经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亲自批示,中共金州区委、金州区政府将董秋农烈士遗骨从山东陵县迁回故里,重新葬在金州区烈士陵园,并立碑以铭其忠贞报国之志。1998年8月,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将董秋农塑像敬立在大连英雄纪念公园,以彰表他为争取民族解放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
滕毓旭:大连市金州区大李家镇石槽村5队人。民盟成员。1953年毕业于大连师范学校,先后在小学、中学、师范学校任教,曾担任过杂志社的主编。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系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大连市儿童文学学会名誉会长、高级讲师。出版的作品有:《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有趣的动物》、《绿色的梦》、《我是小乖乖》、《老虎怕山雀》、《谈天说地唱儿歌》、《老鼠坐上火箭炮》、《童年的相册》、《森林童话》、《会跑的山》、《趣味植物儿歌》、《滕毓旭儿童诗》、《滕毓旭儿歌》、《北方孩子》、《狗熊做气功》、《昆虫小夜曲》、《少年英杰之歌》、《英雄之歌》、《希望之歌》等儿童诗集21本;科学文艺《神秘的蛇岛》(合作)、《水族魔术师》、《兽国大力士》、《植物七彩城》等4本;长篇科学童话《瘸腿狮子阿古》、长篇报告文学《神奇的永恒》。主编《蓝风筝长篇科学童话》、《糖葫芦书架》、《金房子科普丛书》、《快快乐乐学成语》等丛书,并牵头组织编写《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作品选读》、《幼儿文学选萃点评》等教材,供中等师范学校使用。同时,还编写了《奇岛历险故事》、《迷你格言》、《歇后语金库》、《有趣的大千世界》、《小学作文四部速成》、《儿童格言》等8本儿童读物。作品有近300篇选入“儿童诗新大系”、“海峡两岸儿童诗选”《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成名作》、《中国儿歌作家优秀作品选》等150余种作品选集中。《火烧云》、《时间雕刻刀》等12首儿童诗被选入各种教材;《醉人的春风》等十几首儿童诗被翻译到日本。作品30余次获奖,其中《有趣的动物》获“全国首届低幼读物优秀作品”三等奖;《十四岁,蓝色的港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时间雕刻刀》获“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希望之歌》等作品获辽宁省一二三五六儿童文学评奖一等奖。因创作成绩突出,曾被大连市记二等功一次。滕毓旭儿童诗在全国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儿童文学权威理论刊物《儿童文学研究》曾三次刊发关于他的儿童诗评论,《浙江师范大学学报》、《新闻出版周报》、《当代儿童文学评论》等十几家报刊也发表评论推介他的儿童诗。他的名字被收进《世界儿童文学大事典》、《儿童文学辞典》等十几种辞典。《东北儿童文学史》一书肯定了他在东北儿童文学史的地位。他的创作事迹十几次被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大连电视台、大连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等介绍。

水文状况

河流多为季节河。由于地势中部高两翼低,无客水入境,雨旱季节分明,降水集中,故河流流程短。全境独流入海的河流11条,总长204公里,流域面积950平方公里。全区最大河流为登沙河,总长26公里,流域面积229.2平方公里。登沙河发源于向应镇小黑山及普兰店市二龙山,流入黄海盐大澳。金州处在黄海和渤海之间,海岸曲折、港湾相连、滩涂广阔、岩礁密布,海岸线总长161.23公里。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岛礁8处,较大岛屿是渤海的蚂蚁岛,较大港湾金州湾位于金州城西部约2公里的渤海水域,北至大魏家荞麦山、葫芦套一带,南至友谊南山村西海,因距金州城较近而得名。港湾呈椭圆形,纵约28公里,横约15公里。水深自东向西递增至10米。岸边至湾内1000米,水深不足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