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福区地图
开福区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资源
城区有可供参观游览的景观景点50多处,辖区县(市)也有众多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相邻地区主要旅游景点如韶山毛泽东故居和南岳衡山、岳阳楼、桃花源等。最重要的景点是:岳麓山及其附属景点、岳麓书院、开福阁、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等)、湖南第一师范、刘少奇故居等。文化古迹:岳麓书院、马王堆汉墓、开福寺、古麓山寺、云麓宫、开福阁、北津城遗址、长沙窑遗址、走马楼简牍、白沙古井、禹王碑、陶公庙、浏阳文庙。风景区:岳麓山、橘子洲、世界之窗、湘江风光带、植物园以及山鹰潭度假村和石燕湖度假村,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道吾山风景区、灰汤温泉和黑麋峰景区。纪念地:城区有烈士公园、清水塘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船山学社、新民学会旧址、湖南第一师范、贾谊故宅、李富春故居、爱晚亭、黄兴墓、蔡锷墓;雷锋纪念馆、黄兴故居、朱镕基故居、杨开慧故居、胡耀邦故居,刘少奇故居及纪念馆,曾国藩墓、左宗棠墓、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谭嗣同故居及纪念馆。开福寺,在长沙城北新河与湘江交汇处。为禅宗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寺院,始建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时马殷割据湖南,建立楚国,史称“马楚”。马氏以长沙为都城,在城北营建行宫,建有会春园,作为避暑之地。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马殷之子马希范将会春园的一部分施舍给僧人保宁,创建了开福寺。马希范继位后,又在附近大兴土木,旁垒紫微山,北开碧浪湖,使开福寺一带成为著名的风景胜地,有内外16景。开福寺兴盛时,住僧达千余人。后历经宋、元、明、清各朝,香火不绝,名僧辈出。北宋洪蕴,佛医俱精,被宋太祖召见,赐紫方袍。宋徽宗时,道宁禅师住持,使佛寺中兴。他将临济宗杨岐派禅法,传给日本求法僧人觉心。觉心回国后,创法灯派,被日皇赐以“法灯圆明国师”谥号,僧徒众多,日本佛教临济宗派因而视开福寺为“祖庭”圣地,几乎每年都要派人来朝拜。光绪12年,名僧寄禅、笠云与著名诗人王闿运等僧俗19人在此组织碧湖诗社,赋诗谈禅,一时传为美谈。光绪末年,诗僧笠云创办湖南僧立师范学堂于寺内。千余年来,开福寺多次改建重修,现存建筑主要为清光绪年间重建。1994年开福寺被定为尼僧修学道场以来,住持能净法师利生为怀,志存兴复,对开福寺进行了大规模修建,新修了僧堂、放生池、清泰桥、钟鼓楼等;维修了大雄宝殿、法堂、禅堂、念佛堂、摩尼所、斋堂、客堂、藏经楼。1997年,开福寺又从缅甸请回佛祖释迦牟尼玉像(5米高)和阿难迦叶二弟子玉像(4米高)。随后又从台湾等地迎请了5部大藏经供奉。整个修复扩建工程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今开福寺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三大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及两厢堂舍等。山门为四柱三门三楼花岗石牌坊式建筑,高10米。门坊上分栏为浮雕彩绘,山门两旁立有石狮、石象各一对。进入山门,即放生池,为原碧浪湖残部,上架单拱花岗石桥,走过石桥,便见一座汉白玉观世音菩萨圣像。主体建筑三大殿,前殿为弥勒殿,又称三圣殿,面阔三间,外檐方柱,内檐圆柱,均为花岗石整石凿成。殿内供奉西方三圣,现已无存,重塑弥勒佛、韦驮菩萨、四大天王。中殿为正殿,又称大雄宝殿,高20米。中央供奉着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宝相庄严。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侍立两旁。紧靠着释迦牟尼佛背面,供奉着金色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殿两旁还有十六尊者的金像。后殿为毗卢殿,内供毗卢遮那佛像。周围供五百罗汉像,高约0.4米。民间流传数罗汉以测吉凶,即以任何一个罗汉为起点,按自己的年龄,数到最后一个罗汉,再按罗汉的编号抽取封签一张,以测吉凶。但现在的签辞已作修饰,大多数以劝谕守正行善为主。三殿之间有庭院,植古树名花,并立有清代石碑数座,显得十分古朴典雅。三大殿东侧为客堂、斋堂、摩尼所、紫微堂,紫微堂上为藏经楼,是唐宋时的古建筑,西侧为禅堂、说法堂、念佛堂等。经济产业
综合:2005年实现区域生产总值(GDP)140629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4年同期增长17.3%,高于全省5.7个百分点,高于全市2.4个百分点市。在GDP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883万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6878万元,同比增长26.7%,增幅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98529万元,同比增长13%。在GDP增长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0.04、8.55、8.74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分别为0.2%、49.4%和50.4%。一、二、三产业比例结构调整为0.9:32.2:66.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31383万元。“十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为15.4%。2005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814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3%,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4778万元,同比增长36.7%,一般预算收入63369万元,同比增长53.86%。地方财政收入总额达71748万元,净增2.39亿元,增长50.11%。区级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5.56%。农业: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高速增长。突出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目标,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全年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7637万元,同比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7610万元、林业产值111万元、牧业产值7771万元、渔业产值2090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5万元。2005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2150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700亩,其中,谷物播种面积13500亩、油料作物及大豆播种面积18400亩,建成蔬菜面积5000亩、标准菜地200亩,西瓜基地600亩,毛豆基地700亩。投入建设资金420万元,获得农业部9000亩无公害农产基地认定和辣椒、蔬菜、毛豆、黄瓜四大产品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加快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农民富余劳动力转移2579人,培育扶持上好佳食品、长沙福润、新兵农业科技、南泥湾食品加工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年实现收入500万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增长20%以上。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花卉苗木、水果、无公害蔬菜等一批高效农产品较上年有了大幅增长;水果1700吨,同比增长27.7%;年末肉猪产量7644吨,同比增长26.5%;水产品产量2800吨,增长12%。大托镇桂井鲜切花基地发展态势良好。建成了绕城线、京广线和湘江风光带三个林带建设段造林13.8公里,累计1120亩。
工业和建筑业:规模工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63198万元,同比增长34.7%,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96096万元,同比增长29.1%。完成利润13658万元,同比增长66.8%,企业亏损控制在2800万元以内,同比减亏8%以上。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引导企业走质量兴企、品牌兴业之路,培植“市质量信得过企业”11家,市“小巨人企业”3家,市名牌企业4家,在全部规模工业中,民营企业达到50家,活力不断增强。环保工业园进一步提质增效。2005年,加快工业园招商、开发、建设,引进了长庆机电科教、怀其集团等5家企业入园,天鹅工业泵、三远钢结构、新兴电器等6家园区规模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3465万元,利税总额7776万元。工业技术开发力度加大,企业效益不断提升。2005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774830万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11632万元,同比增长12.4%。2005年,共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8.2亿元,同比增长24%。全区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总产值8190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54697万元,同比增长31.96%。同时,企业效益也呈现出跨越式增长,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182.09,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建筑业生产经营稳定增长。2005年,全区资质建筑业企业为61家,全区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92346万元,因投资的强力拉动,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4360万元,房屋施工面积302.1万平方米,竣工商住房140.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60.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2%。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91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5524万元,同比增长45.5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92307万元,同比增长45.80%。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2005年完成基本建设项目489个,总投资607391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6.17%;房地产投资689666万元,所占比重为53.83%;更新改造投资82000万元,所占比重为6.2%。2005年,全区30余项重点工程强势推进,仅市政项目就完成投资总额达到10亿元,电力路、青园前路、迎新路、韶高路、长沙大道第四段、友谊东路建设竣工,南湖路拓改顺利完成。
商贸:商业服务业发展迅速。2005年全区消费品市场强势增长,经营规模有效扩张。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1880万元,同比增长17.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65361万元,同比增长20.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9894万元,同比增长5.8%。五一广场商圈、黄兴南路步行街、新世纪体育文化中心、解放西路酒吧一条街等消费旺点生机焕发,新芙蓉(国际)家具广场、坡子街民俗名食商业街顺利开业,生态新城的餐饮、休闲和服务业明显升温,我区作为全市中心商业区的态势更为明显。辖区内举办会展23余次。
外贸:2005年,全区共新批外资企业16个,全区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15721万美元,同比增长90.17%;引进内资项目102个,实际利用区外境内资金652889万元,同比增长45.03%;三资企业销售收入21.50亿元,同比增长26.1%;完成进出口总额25234万美元,其中出口额6956万美元,进口额18278万美元;全年对外劳务输出42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