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辽宁省电子地图 > 朝阳市地图 >
喀喇沁县地图
喀喇沁县相关地区地图:

史料记载

乌梁海曾是一个森林部落,乌梁海部生活于高原森林中的年代,要远早于《蒙古秘史》所叙的成吉思汗时代,据波斯人拉夫德所著《史集》记载:兀良哈人,原来栖居于巴尔古真滩的森林百姓,后来徙至不而罕哈喇敦。乌梁海氏族是较早归附成吉思汗的蒙古部落之一。《蒙古秘史》中记载:札儿赤兀歹老人的儿子者勒篾弟兄二人,来到成吉思汗身边后立下了汗马功劳。扎儿赤兀歹与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曾为一代挚友,所以,当成吉思汗忙于统一蒙古各部的时候,扎儿赤兀歹便将自己的两个儿子者勒篾和速不台送到成吉思汗那里,做了成吉思汗的“伴当”。当成吉思汗成就一代伟业时,者勒篾兄弟二人成为了成吉思汗麾下的佐命功臣。者勒篾,也译为“济拉玛”,喀喇沁王的远祖,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时曾三次救过成吉思汗性命,特赐他九次犯罪而不罚,被封为第九位千户那颜。后来,成吉思汗又将女儿花茵公主嫁于者勒篾之子吉伯格,享有“塔布囊”的称号(驸马)。成吉思汗1206年在斡难河源宣布建立大蒙古国。

明朝

反抗:乌梁海蒙古七传至和通(又译成“花当”),其领地为明朝屏藩福余卫、泰宁卫、朵颜卫。1627年,包括乌良哈三卫在内的喀喇沁属地向南抵张家口.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雄心勃勃一直想重振黄金家族雄风的北元政权林丹汗,对喀喇沁部和土默特部抗拒汗庭的行为进行讨伐,击败喀喇沁部,喀喇沁余部东迁至乌梁海三卫地。但由于林丹汗长年征讨和残酷的剥削,引起了其他诸部的反抗,后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役赵城之战。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喀喇沁部封建主达来台吉、土默特和布石图汗等纠集内喀尔喀等部,联军10万,在土默特的召城(也称赵城)消灭了林丹汗4万多人马。这便是著名的朵颜反击战.同年七月,朵颜卫首领苏布地,色楞等害怕遭到林丹汗的报复,遂率喀喇沁部投靠了后金皇太极,行青牛白马之誓。皇太极出兵相助苏布地,在西拉沐沦河边,突袭林丹汗营地,林败走青海,皇太极诏封苏布地仍驻喀喇沁故地,赐号为都固棱。
祖先:喀喇沁部远祖为游牧于中亚草原今伊朗境内的的乌古思人,东迁后与朵颜乌梁海合二为一,仍以喀喇沁为部落名称,而乌梁海人其首领是者勒篾的后裔:革兰台之子恩克为者勒篾的10世孙,长昂为11世孙,色楞为第12世,长昂之子赖洪大为第12世,赖洪大之子苏布地为第13世,也是明代朵颜卫的最后一任首领。现喀喇沁左翼档案馆藏有其家族族谱.,苏布地归附后金之后,为满清入主中原攻锦州、破长城立下汗马功劳,后病死,其子固鲁思奇布继任喀喇沁部首领。皇太极于天聪九年(1635)诏编喀喇沁部为左、右二旗,以固鲁思奇布掌右翼旗(今喀旗),并授扎萨克衔,编95佐领,治所在锡伯河北岸龙山。也是清朝开始喀喇沁旗的第一任首领。其叔色楞掌管左翼旗(今辽宁喀左)。

喀喇沁三旗?

喀喇沁右旗?:今喀喇沁旗。政府驻地:锦山镇。喀喇沁旗辖8个乡镇、1个锦山街道:锦山镇、王爷府镇、牛营子镇、乃林镇、美林镇、小牛群镇,十家满族乡(民族乡),西桥镇。
喀喇沁左旗?:?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旗建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驻地大城子镇。今属辽宁省朝阳市。
喀喇沁中旗?:?1949年改称宁城县人民政府,属热河省.1956年,热河省撤消,宁城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辖。1969年随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又重归内蒙古,1983年撤盟建市,宁城县属赤峰辖至今。县城所在地为:天义镇。

清朝

封号:清崇德六年(1636),皇太极诏令蒙古诸部清查户口,编制牛录:300人为一牛录,150箭丁为一佐,50丁为一马甲。整编后的喀右旗有22牛录,44佐领,计6600户,33000口,晋封固鲁思奇布为固山贝子,赐多罗杜棱号。(清代,在蒙古地区推行七等爵制,即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台吉(塔布囊)统称王公贵族。“台吉”是只有成吉思汗血亲后裔才享有的称号,是汉语太子之意;塔布囊是喀喇沁贵族享有的品位,因其先人曾是成吉思汗的女婿,即附马的意思。)其后,喀喇沁右翼王旗历经十二代、十四袭。家谱世次如下:
家族历程:清顺治七年(1650)喀喇沁右翼旗札萨克固鲁思奇布崐晋封贝勒,顺治十五年(1658)死,其长子图巴色楞袭扎崐萨克多罗杜棱贝勒,不久,病殁,由其弟班达尔沙继任,崐康熙七年,晋封班达尔沙为郡王。班达尔沙卒后,其兄崐札什袭任札萨克郡王。(康熙十四年(1675),札什向清延密报林丹汗之孙崐布尔尼谋反,康熙皇帝重赏札什。又曾先后多次巡视塞崐外,康熙十六年(1677),康熙巡幸至哈拉和屯(今宁城崐黑城),札什奉献土地充行围之地。康熙三十一年(1692)康熙帝封其第五女端静为和硕公主,下嫁札什之子噶尔崐藏。康熙三十二年(1693)康熙巡视塞外,驻跸锡伯之勒(崐今锦山镇),幸端静公主府。次年,康熙再巡塞外。驻崐喇嘛洞山(今宁城头道营),赐喀喇沁郡王札什冠缨、蟒崐缎及银两。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帝北巡,驻和硕崐端静府第。)道光十六年(1836)喀喇沁郡王布尼雅巴拉卒,诏崐其子色伯克多尔济袭爵,仍命御前行走,戴三眼花翎,崐道光二十七年(1847)色伯克多济之女被清廷指定为恼亲崐王妃,咸丰五年(1855)卓索图盟盟长色伯克多尔济,因崐奉剿太平军有功,谕令表奖优叙。同治七年(1868)清廷崐诏准已故郡王色伯克多尔济之子旺都特那睦济勒袭爵。崐光绪二十四年,旺王病卒,其子贡桑诺尔布袭爵,一直到民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