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蹴而就,成功并非易事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听到“一蹴而就”这个成语。“一蹴而蹴”是什么意思呢?正确的成语应该是“一蹴而就”,意思是踏一步就能成功,它形容事情非常容易,一下子就能完成,这个成语常用于否定句中,表示事情不可能轻易成功,强调成功的积累和长期努力的重要性。
“一蹴而就”的出处与背景
成语“一蹴而就”出自北宋文学家苏洵的《上田枢密书》,原文是这样的:“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然圣人之道,固非一蹴而就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学者,哪一个不想一下子就能达到圣人的境界呢?圣人之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北宋时期,学术繁荣,学者们热衷于追求学问,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浮躁的学术风气,许多学者希望通过捷径迅速达到学术的巅峰,成为“圣人”,苏洵批评这种学术风气,认为真正的学问和成就需要长期积累和努力,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他主张学者们应该脚踏实地,踏实治学,而不是急于求成,苏洵的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后世学者也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一蹴而就”的现实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一蹴而就”这个成语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看似容易但实际上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茅盾在《路》中写道:“他们认为胜利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用持久战。”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认为胜利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取得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同样地,学习任何一个专业技能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无论是编程、绘画还是音乐演奏,都需要经过勤学苦练、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功,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我们自己一起协同作战。
“一蹴而就”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一蹴而就”的近义词包括“一蹴即至”、“一挥而就”和“轻而易举”等,这些成语都表示事情容易成功,正如前文所述,这些成语通常用于否定句中,以提醒人们不要过于乐观地估计事情的难度。
“一蹴而就”的反义词有“一事无成”、“一蹶不振”和“欲速不达”等,这些成语表达的是事情难以迅速完成的意思,强调了耐心和持续努力的重要性。
“一蹴而就”这个成语虽然字面意思是踏一步就能成功,但实际上它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成功并非易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专业技能的学习,亦或是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都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标签: 一蹴而就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