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电子地图 > 平凉市地图 > 崆峒区地图 >
崆峒镇地图
崆峒镇相关地区地图:

镇村建设

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机遇,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全力实施生态旅游名镇建设。加快基础建设,镇容村貌焕然一新。投资1000万元,实施了农电网改造工程。建设移动、联通、小灵通通讯塔3座,实现了通讯网络全履盖。投资40万元,改扩建镇卫生院办公楼。投资198万元,新建官庄、西沟等5所学校,对6所学校部分危房进行了改造。筹资130万元,实施了太统、蒋家沟、甘沟等7村的人畜饮水。投资35万元,新建泾河桥涵3座。投资36万元,整修村社道路26条56.7公里;投资110万元,实施寨子街、太统两村通村道路铺油1条1.2公里,硬化6条10.5公里。投资175万元,新修西沟、韩家沟等8村村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共实施退耕还林8629.9亩,荒山造林6000亩,三北四期工程1500亩。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和环境整治,整治村容村貌,彻底治理了脏、乱、差现象,改善了人居环境。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特色产业优势初显。一是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坚持“规划先行,经济适用,体现特色,适度集中,节约土地,产业配套”的原则,完成川区8村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投资1650万元,官庄、韩家沟、太统三村新建小康屋256户,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二是特色产业优势凸显。鸭儿沟农业示范园区初具规模,累计投资450万元,在东塬栽植黄金梨720亩,西塬栽植优质红富士761亩,成活率达到了98%,保存率达到了87.75%;甘沟、榆树扩大特色大葱种植面积2400亩,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4万亩。三是农家乐初具规模。沿平泾路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了仿古式两层建筑风格“农家乐”,全镇“农家乐”近40户,年产值达30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建筑群。崆峒镇依托崆峒山资源及旅游路网便利优势,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开发建设三天门至聚仙桥一条7.2公里长的崆峒文化街。按照“规划先行、经济适用、体现特色、适度集中、节约土地、产业配套”的原则,彰显崆峒文化、体现明清风格,沿崆峒文化一条街高标准修建仿古式旅游小康示范户50户,已建成15户、在建35户。在此基础上,引导农民走出土地、发展特色经济,做大“农家乐”品牌,展示民俗文化,使“农家乐”向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开展了“走进农家生活、品味农家菜肴、体验农耕文化、欣赏乡村风情”主题活动。据统计,崆峒镇现有“农家乐”48户,从业420人,假日每天接待游客5100多人,年总收入630多万元,2004年成立“农家乐”协会以来,重点培育乡村星级旅游点42个,不断打造精品、扩张规模,提高饭菜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城镇旅游品位和实力。

项目建设

全镇树立亲商、双赢、公正和人人都是环境的理念,树立项目意识,努力营造人人“跑项目、争资金”的浓厚氛围。同时,不断完善《崆峒镇招商引资优惠办法》以及土地开发、环境保护等配套政策。全镇共实施项目21个,引进资金4.2亿元,其中亿元项目2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500万元以上项目5个,100万元以上项目9个。广成大酒店、中华崆峒古镇、崆峒庄园、弹筝湖公园、崆峒大道、平定高速、崆峒文化一条街、香沿路、三太路、玄武路等一批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城镇化建设步伐,拉动了镇域经济快速发展,使城镇化水平由2002年的10.1%增长到2006年的26.1%,提高了16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

全镇现有中小学校15所,在职教师149人,在校学生263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镇现有15所卫生院(所),镇中心卫生院有病床45张,配备有先进的医疗器械,是一所设施齐全,技术实力较强的标准化卫生院。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按照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基础工作和村民自治示范村建设,严格落实独生子女、两女户家庭奖励扶助等政策,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积极申报争取国债资金,加大对农村小学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旅游文化、校园文化、村镇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推动以“八荣八耻”为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向村社延伸、向纵深发展。广泛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格落实信访责任追究制,大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