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电子地图 > 保定市地图 >
涞源县地图
涞源县相关地区地图:

教育教学

涞源县第一中学,涞源县第二中学,王二小希望小学,涞源县第三中学,涞源县第四中学,涞源县职教中心,晶华中学,东团堡乡中学,南屯乡中学,涞源县菜村岗中学,涞源县金家井乡金家井乡中,涞源县南马庄乡马庄中学,涞源县上庄中学,涞源县王安镇中学,杨家庄镇中学,银坊镇中学,乌龙沟乡中学

矿产资源

涞源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境内太行山、恒山、燕山三山交汇,拒马源、易水源和涞水源“三源”共生,全县总面积为244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5万人。辖6镇11乡。该县矿产资源丰富,且储量大,品位高,埋层浅,易开采。现已探明各种矿产43种,主要有铁、铜、铅、锌、金、银、钼、石棉、大理石、石灰石、花岗岩、褐煤等,其中铁矿储量达2亿吨。水电能源丰沛,拒马河发源于县城,唐河流经涞源县西南部,流长80公里,落差为240米,流量达4.66亿立方米,现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12座,1.2万千瓦火电厂1座,水电站31座,年发电量约2亿度,供电能力4.5万干瓦。交通便利,通信完备。京原铁路横贯东西,5条主要公路干线,分别通往山西、石家庄、保定、天津等地,2000门程控电话已与全国并网,7200门程控电话即将开通。科技力量雄厚,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54人。旅游资源独特,境内奇峰异石,飞瀑流泉,名胜古迹遍布,集美、奇、雄、秀、野于一身。涞源素有“凉城”、“泉城”之美誉,暑期气温仅21.7度,号称天然大空调,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县城内“三源”景区被河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开发区,1994年开通了北京至涞源旅游专列,是河北省继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之后的又一避暑胜地。

人文历史

涞源境内很早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据出土文物考证,早在中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在拒马源一带生活,到商周时期已形成一定规模。春秋时属晋国之地,战国时先归赵,后入燕境。秦属代郡,西汉置县名广昌。新莽时一度改为广屏,东汉初属冀州中山国,后属中山郡。晋属幽州代郡。北周治五龙城。隋改称为飞狐县,唐、辽、金、元因之,金时亦称飞狐郡、元时亦称涞源郡。明洪武初复名广昌,并设规模,并设广昌守御千户所。清仍为广昌,民国3年秋改为涞源。其中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说明:(1)拒马河中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片,距今9000年,将人类陶瓷史提前了2000年。充分说明了拒马源文明的历史悠久。(2)战国时“三国治”(浮图峪一带)就已成为重要的矿治基地,汉、唐时涞源为重要的铸钱基地,后历代均为矿冶重地。(3)《直隶易州志》等志书为“秦置县”,本处采用“汉置县”之说,更为可靠。(4)历史上曾有两人以涞源为领地封侯,一是西汉刘贺,被成帝封为广昌侯:一是东汉乐进,曹操的大将,被献帝封为广昌亭侯。(5)北周大象二年(581年)县治迁至五龙城(即现址)。(6)宁曾占邻涞源,并升为正狐军(同郡),但很短暂(可能只有数十天),金、元时为县治,但同时也被称为飞狐郡、涞源郡。(7)历史上多数时间属代郡。清初属山西大同府,雍正十一年修建清西陵时,因“中枝龙身正脉”起于涞源插箭岭,为便于风水保护,将涞源划归直隶易州。

开放兴县

涞源亨改革开放之天时,县委县政府以其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以及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确立了农业富民,矿业富县,旅游富社会的“三富”产业发展战略和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方针,全县上下,广交朋友,诚招客商,为全县的开发提供了超群绝伦的优越条件,也为高瞻远瞩,志创伟业的国内外投资者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合作前景。

自然资源

该县山场广阔,有山场面积20.33万公顷,宜林面积13.33万公顷,宜牧面积6.67万公顷。山场中生长着猕猴桃、党参果、蕨菜等600多种具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有褐马鸡,狍子、山鸡等60多种珍禽异兽。涞源主要有矿业、农业、林业、畜牧水产业、旅游业、建材业,手工加工业等行业。其中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已逾2亿元,年采矿能力100万吨,选冶能力80万吨。建材企业有10家。涞源有北方最大的挑补绣花厂、棒针毛衣基地,年产挑补绣花产品80万套,棒针毛衣60万件,产品畅销欧洲、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积极的招商引资,涞源县有了一定的开发能力,但与其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待开发潜力形成强烈反差。为尽快使涞源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该县规划了50多个重点开发项目。主要有五类:以采、选、炼为主的矿业开发;以基础服务设施和景区建设为主的旅游开发,以虹鳟鱼、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开发;以水电、公路建设为主的基础产业的开发;以扩大规模,开发新产品为主的现有企业改造。为保证这些项目的开发与落实,该县成立了招商局,重点负责全县的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强了开发力度。

农业生产

山场面积广阔,全县共有山场305万亩,宜林荒山285万亩,年产饲草13亿公斤,理论载畜量40万个羊单位,分别占可利用山场草场的19%和25%,为开发林牧业提供了资源基础。九九年羊饲养量23.03万只;牛存栏2.04万头。天然隔离条件良好,适宜发展玉米制种,现有制种面积0.2万亩;昼夜温差大,适宜发展马铃薯种植,九九年全县种植5万亩,总产量达1.5亿公斤;季节差异大,无污染,适宜发展错季菜,种植面积2万亩;丘陵区、山坡次地面积大,适宜发展干果,现有核桃6万亩,大部分为初果期,年产核桃50万公斤。且广阔的山场中有猕猴桃、木耳、党参、玉竹、柴胡、酸枣等600多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还有褐马鸡、狍子、山鸡、野猪等60多种奇兽珍禽,形成了较大的综合开发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