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省电子地图 > 吕梁市地图 >
岚县地图
岚县相关地区地图:

城市建设

县城建成区位于龙凤山下、岚河北岸、岚城河西、上明河东,北面靠山,东、南、西四面环水。县城以岚河为界,分为北部主城区,南部古城区两部分,建成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4.5万人。县城主城区为“三横四纵两中心”的结构形式,“三横四纵”是指道路网骨架,“三横”是指新建路、人民路、向阳路三条东西向道路,“四纵”是指西一街、西二街、西三街、桥北街四条南北向道路,“两中心”是指商业中心及行政办公中心。在桥北街两侧形成整个县城的商业中心,在人民路两侧形成行政办公中心。由同济大学完成了县城15年总体发展规划,制定了城市路网、绿化、供水等详规。《岚县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对岚县城区在功能结构和空间形态上进行重新组合,确立了新的县城空间构架和功能分区,采用新区建设与老城改建相结合,以新区建设为先导带动旧城改造的“西进、南跨、东延”的建设方针,新规划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3.1万人。岚县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及功能采用紧凑团块式布局结构,可概括为:一园、两翼、三轴、四区、多中心。

气候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冷凉,环境优美。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6.8℃,年有效积温2948℃。年均气温6.8度,一月均温--8度,七月均温22度。年均降雨量51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五月上旬,无霜期130天。夏日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境。空气质量标准达二级以上的天气全年在200天以上。

教育卫生

全县有小学155所(农村小学152所,城区小学3所),教学班564个。普通初中16所(农村初中12所,城区初中4所),教学班223个。普通高中1所,教学班36个;职业高中1所,教学班18个。幼儿园3所,教学班19个,其中农村幼儿园2所。全县共有中小学在校生3052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100人、职业高中在校生930人、初中在校生10309人、小学在校生16181人、幼儿园及小学附属学前班1839人)。全县共有中小学教职工1993人,其中小学教职工1057人,初中教职工680人,普通高中教职工185人,职业高中教职工71人,幼儿教师58人。现有县级医疗机构4个: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12所,其中4所中心卫生院,8所一般卫生院,社区服务所3个。共有医务人员461人,县级单位274人、乡镇187人。全县共有病床310支。

交通

省道岚古线、忻黑线和国道209线贯穿全境,与太原市、忻州市、吕梁市相连,直线距离各为100公里。古岚(古交—岚县)铁路、太佳高速公路(太原—陕西佳县)前期工作已经展开,岚古(岚县—古交)二级公路路基工程已全面完成,于2008年10月份建成通车。

经济

农业:岚县农业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马铃薯、玉米、高粱、谷子、莜麦、土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葵花、中药材等,基本为纯天然绿色食品。正常年粮食产量在6000万公斤左右,油料产量在500万公斤以上。岚县产的马铃薯、小米、精制莜面、胡麻油等产品在周边地区享有盛誉。近年来,通过小流域治理,治汾和退耕还林还草,岚县植被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山西省生态建设红旗县、山西省仁用杏建设基地县、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项目县。到目前,全县有林面积56万亩,其中天然林7.9万亩,林草覆盖率达36%,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已有一定基础,全县大畜存栏3.2万头,羊存栏15.68万只,户均1头大畜,人均1只羊。
工业:采矿企业共有采矿企业5户,其中,铁矿企业4户,锰矿1户。冶炼企业现有100立方米以上生铁冶炼高炉7座,年产生铁95万吨。其中普明新型工业园区恒升焦业公司380立方米高炉和158立方米高炉各1座,三鑫实业公司、泰鑫冶炼公司、盛华冶金公司158立方米高炉各1座,以及梁家庄乡源远钢铁公司和巨鑫铁厂128立方米高炉各1座。选矿企业。现有铁矿选矿企业52户,年设计生产能力740万吨,实际生产能力250万吨,其中已投入生产的41户。建材企业。现有建材企业2户,其中在建1户。化工企业。现有化工企业1户,即金龙化工有限公司。煤炭企业。现有生产矿井六座,基建矿井1座,生产规模达到120万吨/年。其中:国营侯家岩煤矿、国营侯家岩煤矿附一矿年生产能力达21万吨/年,其余5座矿井2006年生产能力达15万吨/年。

行政区划

岚县辖4个镇、8个乡:东村镇、岚城镇、普明镇、界河口镇、东土峪乡、上明乡、王狮乡、梁家庄乡、顺会乡、河口乡、社科乡、大蛇头乡。县人民政府驻东村镇。邮编:033500。代码:141127。区号:0358。拼音:LanXian。

历史

考古表明,距今五六千年前,县境内即有人类生息繁衍,商为燕京戎所居,周为娄烦胡地,春秋末年晋国在古城村建汾阳邑。西汉为汾阳县,属太原郡。东汉废。北魏永兴二年(410)于汾阳县故治置秀容郡、县。永熙二年(533)于今东村北十三公里岚城镇北置岢岚县和岚州。隋开皇三年(583)岢岚县及岚州治徙今静乐县境。十年,秀容郡、县治徙今忻州地区忻州市境。大业八年(612)于今岚城镇北置岚城县,属楼烦郡。唐武德四年(621)改宜芳县,于县置东会州,县属之;又析宜芳县地于今古城村置丰润县,于今东村西北九公里合会村置合会县,俱属东会州。寻废丰润县入宜芳县。六年改东会州为岚州,宜芳、合会两县均属之。九年废合会县入宜芳县。天宝元年(742)改岚州为楼烦郡,乾元元年(758)复改岚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宜芳县及岚州俱废入管州。五年复置岚州,属冀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岚县,属岢岚州。清雍正初年属保德州,后改属太原府。民国初年属冀宁道,道废后直属省。1949年属兴县专区,县府驻岚城镇。1950年徙今治。1952年属忻县专区。1958年废入静乐县。1961年复置,属忻县专区,后属忻县地区。1971年属吕梁地区。2003年10月属吕梁市至今未变。1937年,贺龙率120师进驻县境,同年,中共晋西北区党委也由岢岚移驻县境,岚县成为晋西北革命的中心。1938年,中共岚县县委成立,1940年,岚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