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县地图
雷波县相关地区地图:
- 锦城镇地图
- 西宁镇地图
- 汶水镇地图
- 黄琅镇地图
- 南田乡地图
- 海湾乡地图
- 杉树堡乡地图
- 箐口乡地图
- 帕哈乡地图
- 永盛乡地图
- 溪洛米乡地图
- 白铁坝乡地图
- 顺河乡地图
- 渡口乡地图
- 回龙场乡地图
- 马湖乡地图
- 中田乡地图
- 谷米乡地图
- 柑子乡地图
- 双河口乡地图
- 罗山溪乡地图
- 桂花乡地图
- 烂坝子乡地图
- 沙沱乡地图
- 山棱岗乡地图
- 长河乡地图
- 谷堆乡地图
- 八寨乡地图
- 拉咪乡地图
- 松树乡地图
- 曲依乡地图
- 千万贯乡地图
- 五官乡地图
- 上田坝乡地图
- 大坪子乡地图
- 簸箕梁子乡地图
- 小沟乡地图
- 莫红乡地图
- 克觉乡地图
- 坪头乡地图
- 雷池乡地图
- 巴姑乡地图
- 咪姑乡地图
- 一车乡地图
- 斯古溪乡地图
- 卡哈洛乡地图
- 元宝山乡地图
- 大岩洞乡地图
- 岩脚乡地图
地名由来
因县北有雷番山为名。一说因县西有池名雷波荡,水澈常青,因夏口雷震波光相激,呼为磨箕,汉译雷波,以之名县。一说彝族称“莫波”泽为雷波。相传城内有一水池,夏天打雷,电光与波光相激,故名雷波。雷波特产
山鹧鸪,四川山鹧鸪在产地也被叫做砣砣鸡或笋鸡,雄鸟体长29—32厘米,体重350—470克。前额白色,头顶栗棕色。眉纹和两颊黑色,耳羽栗色。上体以暗绿色为主,具较宽的黑色横斑和不规则的细纹。喉白色,上喉具黑色纵纹。上胸和两胁灰色,杂以栗斑。胸部的栗斑连成一大块栗色的胸带。下胸和腹白色。尾羽茶绿色,具4—5道黑色横斑。雌鸟的额基和眉纹黑色,具浅黄色纵纹,头顶和枕部橄榄褐色。上体橄榄褐色,具黑色横斑,上喉淡黄色,具卵圆形黑色端斑,下喉淡赭橙色。胸棕灰色。腹白色。两胁灰色,具窄的灰白色和锈栗色纹。虹膜灰褐色,嘴黑色,腿、脚赭褐色。四川山鹧鸪是我国的特产鸟类,没有亚种分化,仅分布在四川中部的沐川、马边、峨边、屏山、甘洛和雷波等几个县境内。四川山鹧鸪栖息在海拔1000—2000米之间的常绿阔叶林中,尤以林下植被丰富的地带较为常见。常单独或组成5—6只的小群活动。性情机警,善于藏匿。在地上奔跑迅速,受惊后常静伏不动或以奔跑逃避敌害,仅在危急和迫不得已时才起飞,但飞不多远又落下,很快钻入草丛、灌丛或竹丛中逃跑。通常在林下落叶层较厚的地方刨食。主要食物有栎、胡颓子、悬钩子等。繁殖期为4—6月,营巢在海拔1300—1500米之间的山地森林中的林下地面上,大多在被砍伐后的枯树椿的基部,由枯枝、树叶、竹叶等构成,近似球形,从侧面开口,看上去很像一堆烂树叶,很难被发现。每窝产卵3—7枚,颜色为纯白色,大小为43—48×31—34毫米,卵重23—24克。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负责警戒。雏鸟孵出后不久即可随亲鸟活动。四川山鹧鸪是分布区狭窄、数量非常稀少的种类,在数量最多的马边县数量尚不足1000只,在典型栖息的密度也仅有每公顷0.01只左右。雷波脐橙,1995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雷波县农业局选送的脐橙鲜果“纽荷尔”、“柰文林娜”双双被评为金奖,“锦橙”被评为银奖。从此,雷波脐橙声誉鹊起,成为馈赠亲友的首选礼品,远销省内外,中国人民银行曾专门委托四川省分行派人到雷波采购。那么,雷波脐橙究竟“优”在何处呢?省州专家认为,它“果特大、整齐,果形美观,皮薄,无核,肉质脆嫩化渣,汁液特多,糖分高,风味很浓。”,雷波脐橙的繁育是用优质穗条嫁接积壳实生苗或对挂果红桔树高桩换种。在果树生长期既要注意适时施肥、防止虫害,又要保证水分灌溉。采摘前的灌水尤为重要,水过多会裂果,水过少则果汁少。为了使果子的风味不同,还可因树制宜,配方施肥。
雷波莼菜:莼菜(Braseniaschreberi),是一种稀有的水生草本植物,只有在完全无污染的特定环境下才能生长。目前,仅在杭州西湖与雷波马湖发现。马湖莼菜野生于四川雷波马湖水中,质地柔嫩,色泽碧绿,食用时清香嫩脆,鲜美润滑,滑而不腻,风味独特,系高级绿色食品。莼菜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黄帝内经中药食同源,药食两用的佳品,具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马湖,海拔1200多米,四周群山环抱,郁郁葱葱,湖水清澈透明,纯净甘甜,气候宜人,生态环境极佳,方园百里无污染,是我国著名的天然莼菜基地。
黄琅贡茶:主产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的西宁、黄琅一带。清香可口,余味深长,减肥提神,老少兼宜,口感好,耐冲泡,滋味鲜爽,沁人心脾。其汤色绿中带黄,清澈明亮,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维生素、黄酮类化合物、皂苷、氨基酸、无机盐及硒、锌等稀有微量元素。早在明清时期,黄琅绿茶就以其“全芽秀丽、嫩绿隐毫、嫩香明亮、鲜爽浓醇”而成为宫廷贡品,有“贡茶”之美称。黄琅出产的毛尖茶1983年和1992年在四川省茶叶鉴定会上,被评为优质名茶。
社会发展
近几年来,雷波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交通、电力、通信和接待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方面,境内公路里程1000余公里,分别通往成都、西昌、宜宾、乐山、云南等地,目前,主干公路正在进行油路建设,金沙江通航也正在积极争取立项。电力方面,正在兴建装机5000千瓦的安寨坪电站,已建成雷波至屏山35千伏输电线路,雷波电力进入川南网,彻底改变电力不足的落后状态。境内还规划有双叉河电站(装机容量24000千瓦)等梯级开发电站。通信方面,程控电话已扩容为4000门,开通了光纤传输、移动电话等先进的通信工具,马湖风景名胜区所在的黄琅地区也已开通光纤传输。市政建设逐步发展。现有城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县城有稳定的天然优质水源,能满足城市远期发展的需要。市政基础设施齐全,电力、通信、燃气、供水有保障。正在规划建设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管网、自来水管网改造、环城路改造、东升路改造、西环路改造延伸等一批市政建设工程。城郊一公里处还有一个面积700亩左右的天然湖泊洛水湖,风景秀丽,规划建设为城郊公园。雷波县有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资源优势。极具开发潜力的磷矿,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能资源,山区立体气候适宜多种多样的物种生存繁衍。这一切为雷波发展工矿业和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雷波县马湖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其水质无污染,自然景观丰富优美,以彝族历史文化和三国遗址为特征,具有独特魅力,是极具开发潜力的风景区。位于县境内的溪洛渡电站已在预可行性研究阶段比选获得成功,进入可行性研究,将于2001年6月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该电站装机容量为1200万千瓦,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是中国仅次于三峡电站的大型水电站。该电站具有发电量大,拦沙作用大,防洪库容大,航运效益好,工程经济指标优越,梯级效益显著的特点。随着溪洛渡电站建设的逐步展开,必将翻开经济社会发展新画卷。雷波县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处于攀西经济开发区与川南经济圈联结处,是凉山的东大门,与省内比较发达的宜宾、乐山等地相邻,同云南也有密切的联系。由于交通、通信建设的迅速发展,雷波已彻底改变了过去的“死角”状态。随着溪洛渡电站的建设,雷波必将发展成为介于攀西、川南两大经济区之间的又一个中心城市。电厂和装机能力,输变电能力:目前正在运行的水电站两座,装机容量4900千瓦,正在建设水电站一座,装机容量5000千瓦。已建成投入使用35千伏输变电线路,并入川南电网。现有城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县城有稳定的天然优质水源,能满足城市远期发展的需要。市政基础设施齐全,电力、通信、燃气、供水均有保障。正在规划建设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管网、自来水管网改造、环城路改造、东升路改造、西环路改造延伸等一批市政建设工程。民族风情
雷波属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小凉山区,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在民族特征上有别于大凉山地区,其语言、文化、服饰、饮食、风俗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彝族能歌善舞,传统乐器有口弦、竖笛、月琴、唢呐、马布等;彝族达体舞热烈奔放,富于音乐美、动作美,而且简单易学,男女老幼人人均可参与。彝族传统体育项目有赛马、抛石、射击、跳斗笠及摔跤等。彝族民间传说丰富多彩,如马湖由来的故事、三国时代诸葛亮与孟获激战的传说、彝族英雄支呷阿鲁的传说等等。彝族向天圆坟、毕莫文化神秘莫测,还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彝族民歌:雷波县地处彝汉文化的交汇地带,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浓郁,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其中以彝族民歌最具特色,既有因居住封闭而定格在不同历史形态的保留完整的原生态彝族民歌,也有彝汉文化长期水乳交融而不断演绎发展的现代彝族民歌。雷波彝族民歌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旋律优美、古朴久远,集彝族民歌之大成,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彝族民歌的代表,绚丽多姿的彝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与火把文化、服饰文化、毕摩文化并称的彝族四大文化品牌之一。传承至今的彝族民歌共有五千余首,主要分为六大类:即婚礼歌类、丧歌类、情歌类、新年歌类、比赛和劳动歌类,以及毕摩、苏尼作法事唱的歌等类型,并在3个方言区形成了4种独特的风格:一是“瓦岗所什诺伙”片区的民歌,夹杂有“圣诈”方言;二是“瓦岗所什格伙”片区的民歌,伴有“所地”(阿堵)色彩;三是西宁、山棱岗、马颈子、莫红等地以“以诺”方言片区的民歌,是地地道道最富有彝族特色的民歌集聚地;四是上田坝、永盛、锦城、黄琅杂居区富有彝汉文化交融特色的民歌。2006年11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彝族民歌之乡”称号。
经济概况
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5.9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5.2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0.77亿元,农业总产值4.47亿元。城镇职工人均收入10756元,农民人均收入1489元。2000年经省政府验收,扶贫越温达标。工业,全县有工业企业528家,固定资产原值1.58亿元。以两河(西苏角河、西宁河)水电开发为突破口,走电冶结合之路,实施工业兴县战略;以电力、供水、电冶、建材、制茶等小型工业体系为依托,推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农业,到2003年底全县有耕地面积163920亩,人均耕地面积0.78亩,粮食总产量达8400.5万公斤。实施“427”(“4”指金沙江干热河谷经济林木地带、二半山粮食家畜生产地带、高山林业畜牧业发展地带、西宁河及黄琅温湿气候竹茶产业地带等四个经济发展地带,“2”指发展四带经济所依托的退耕还林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7”指四带经济所发展的脐橙、青椒、白魔芋、茶叶、竹业、莼菜、畜产品等七种特色农产品)发展战略计划,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2003年种植白魔芋13500亩,产商品芋6600吨,农民增收1000万元;脐橙发展到14505亩,产量1000吨,农民创收700万元;蚕桑发展到4005亩,蚕农人均增收133元;种植青花椒70010亩,总产量700吨,产值3500万元;竹笋产量较往年有大幅度增长,调运检疫竹笋5000吨;引导茶农搞好茶树种植管理,扩大种植规模,改进茶叶加工设备和制茶技术,产茶657吨。
财税金融,全县完成财政收入2528万元,地方税收2090万元,国家税收419万元。有县农业银行和县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可办理国内资金往来业务。200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337亿元。
商贸投资,现有各类商业经营网点1392个,从业人员3850人,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15亿元,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85亿元。2003年累计吸收投资总额0.425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到2003年底非公有制经济注册2320家,固定资产1.25亿元,完成产值1.86亿元,上缴利税1172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1%。城乡建设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完成旧城改造27400平方米,正在启动南田和海湾两个新区建设。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普遍改善,城镇人均住房1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18.6平方米。全县人民正在为把县城打造成中国西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知名的精美小城市而努力。
保障保险,“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衔接日趋紧密,社会弱势群体、特困群众生活状况持续改善。下岗失业人员参保6329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90户3818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优抚定补541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1523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6181人。保险业务已有人寿、财产险等30个险种,承保金额5.01亿元,综合赔付率为34.5%。
特色产业,雷波脐橙色泽金黄,甜酸适中,味浓纯正,入口化渣,营养丰富,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曾在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获得两项金奖,现产品供不应求。青椒、白魔芋、茶叶、莼菜、罗汉笋、天麻等享誉全国。
自然地理
地形地质:境内地形复杂,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达2443.28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83.8%,其中海拔1000米至3500米的中山占75.3%,3500米以上的高山占0.7%,河谷低台占10.6%,高台地占2.3%,湖积平原占0.3%。地势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由西向东缓慢倾斜,最高海拔4076.5米(狮子山主峰),最低海拔325米(金沙江畔大岩洞谷底),也是全州的最低点。雷波位于杨子地台西缘,处于川滇古隆起与我国新化夏系沉降带四川盆地的交接带之间,除石灰系、第三系外,上元古界的震旦系和古生界地层分布较广泛,以河相沉积为主,夹基性火山岩占全县总面积三分之二,厚度约6000米,中生界只露出三又叠系侏罗系地层,出露的岩层为碎屑岩类、碳酸盐类和玄武岩类。分布于东部和西部,发育较好,面积占三分之一,厚度约4000米,第四系松散的冲积物与残破积物零星公布于平坝及河谷地带,最厚处100米左右。上古生界只露出二叠系地层。雷波主要是南北向构造带,溪沟纵贯全境,由近南北向的压性或压扭性断裂及与之平行的褶皱组成。其次是北东向和东西向构造。
气候特点:气候属亚热带山地立体气候,四季分明,垂直变化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270天,降水量850.6毫米,日照1225小时。
自然资源:雷波自然资源丰富而独特,最具开发潜力的有五大资源:一是水能资源,境内三大主要河流可开发水能资源15.5万千瓦,目前仅开发利用不到10%。二是矿产资源,已初步探明储量的主要有磷、铝、铁、铅、铜、锌等,特别是磷矿总储量达22亿吨,含量高,易开发。三是林竹草场资源,森林覆盖率为34%,面积148万亩,是四川省最主要的硬杂木基地。有罗汉竹面积18万亩,天然草场面积140万亩。四是农副土特产资源,品种十分丰富,以莼菜、茶叶、竹笋、天麻、脐橙、魔芋、各类药材、野生植物等最为有名。五是旅游资源,马湖是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7.3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64米,为全国第三大高山深水湖泊,兼具旅游、灌溉、养殖、蓄能多种功能。其开发利用规划已通过省有关部门评审。
土地资源:县内可使用土地面积28.5万公顷,规划中工业用地0.2万公顷,商业用地0.35万公顷,住宅用地0.15万公顷,农业用地2万公顷,其它用地25.8万公顷。
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铅、锌、铜、煤、磷矿、石灰石、铝土矿、石膏、铁矿等10多种。其中铅锌产地20余处,铅锌混合品位为40%左右,金属储量达40多万吨;铜产地近20处,3%—5%的品位较为普遍,富矿品位高达10%—20%,金属储量达5万多吨;铝土矿最低品位41%,最高品位达71%,平均品位61%,经四川省储委批准的储量为227.2万吨;磷矿产地10余处,品位含量富矿层在29%—35%,探明储量为22.6亿吨,是全国优质磷矿之一;四川省地矿局攀西地质大队地质五队对雷波县石灰石矿的普查资料表明:雷波县是我国巨大优质石灰石宝库之一,矿石总储量为200亿吨,其中可用于425#水泥生产的石灰石储量100亿吨,优质石灰岩储量为20亿吨。除此之外,其它矿种的储量目前尚不清,需待进一步调查。
森林资源:雷波宽广的山地面积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一个巨大的绿色宝库。根据林业资源调查数据,雷波现有有林地面积1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3%。雷波是四川省最主要硬杂木基地,植物起源古老,种类繁多,素有“亚热带植物基因库”之称。仅乔木树种即达70科320种。主要树种有壳头科36种、樟科36种、蔷薇科25种,槭树科27种。林下还伴生有竹类19种,杜鹃花科40多种。森林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较多,其中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桫椤、珙桐、香果树、杜仲、银杏、水青树等10余种;国家三级保护的有梓叶槭、领春木、厚朴、红豆树、桢楠、大王杜鹃等10余种。同时,复杂的森林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给各种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雷波森林中栖息着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血雉、绿尾虹雉、红腹角雉、白腹锦鸡、红腹锦鸡等。
水利资源:雷波马湖不仅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一个中型水库,蓄水4.8亿立方米。马湖引水灌溉工程南北干渠总长56公里,可灌溉面积2.2万亩。境内三大主要河流西宁河、西苏角河、溜筒河可开发水能资源15.5万千瓦,目前仅开发利用不到10%。金沙江流经县境内135公里,国家规划中的装机1200万千瓦的溪洛渡电站就在境内。
旅游资源:雷波具有十分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典型的山地立体气候,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因此,孕育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人文遗迹。县内旅游资源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自然生态类,主要有马湖、落水湖、麻咪泽动植物基因库,城墙岩原始森林、溶洞奇观等;二是人文景观类,主要有三国文化遗迹、僰人岩墓群、彝族向天圆坟等;三是人造景观类,主要有溪洛渡电站大坝及库区景观。
其他资源:农副土特产资源十分丰富,以莼菜、茶叶、竹笋、天麻、脐橙、魔芋、各类药材、野生绿色食品等最为有名。莼菜是全国稀有的珍稀水产品,仅产于西湖和雷波马湖。“雷波贡茶”历史上就享有盛誉,远销国内外。雷波优质脐橙曾在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获得两项金奖,产品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