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藏电子地图 > 昌都地区地图 >
类乌齐县地图
类乌齐县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概况

类乌齐县的经济以牧业为主,牧业占68%左右。全县有纯牧业乡(镇)5个60个行政村,有半农半牧乡(镇)5个45个行政村。2004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201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1667万元,第二产业3962万元,第三产业6383万元,粮食总产1460万斤,年末牲畜存栏235737头(只、匹),农牧民人均收入2525元,其中现金收入1388元。区域经济划分为西北高寒草甸草场,西南高山峡谷林牧区,东部高山峡谷农、牧、林区,北部干热河宽谷半湿润农牧区。农作物主要有青裸、冬小麦、春小麦等。主要饲养耗牛、煽牛、黄牛入乙丰、绵羊、马等。林木以松、柏、桑为主。现有电力、森工、机械、建筑、采矿、药村加工等基础工业。民族手工业产品主要有各种金银首饰、民族宗教用品、道德、地毯等。

行政区划

桑多镇,总人口7551人。类乌齐镇,总人口5224人。宾达乡,总人口2096人。卡玛多乡,总人口3939人。尚卡乡,总人口3448人。伊日乡,总人口2584人。吉多乡,总人口5059人。岗色乡,总人口1772人。加桑卡乡,总人口3722人。长毛岭乡,总人口5500人。

旅游资源

类乌齐县自然风光秀丽迷人,自然景观极具特色,风土人情,宗教文化景观丰富多彩。在整个西藏特别是在康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如:享有盛名的伊日温泉,载着全藏的达垅噶举名刹“查杰玛”,影响远及甘、青、川、滇的“仲确节”、西藏唯一的养鹿场等。类乌齐县也因此获得“藏东明珠”的美誉。

相关信息

公路交通:国道317线穿越县境,与康青公路(昌都至青海省玉树州)相连,经丁青县可达那曲到拉萨。邮政电信;有邮电局1座,开办电报、传真、长途电话、汇款等业务,但移动电话不能正常使用。医疗卫生:有县医院一所,妇幼保健站1所,防疫站1所。野生马鹿场这是西藏唯一的野鹿饲养场,饲养有野鹿100多头,极具观游价值。马查拉溶洞距县城15公里,洞内岩溶形成的钟表乳石,形态各异。“仲确”节藏历六月十五日在类乌齐镇举行,千万群众朝拜寺庙转神山,进行物资交流。

相关信息

地形地貌:类乌齐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西北,他念他翁山东南。东部属于典型的藏东高山峡谷型地貌,西部则属于藏北高原地貌类型。地形沿澜沧江支流吉曲、柴曲和格曲由西北向东南走向,呈现西高东低趋势,平均海拔4米,县驻地海拔3810米。主要山脉有色吉山,海拔5258米,马查拉山,海拔5220米,马崩山,海拔5152米。

自然地理

类乌齐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西北,他念他翁山东南。东部属于典型的藏东高山峡谷型地貌,西部则属于藏北高原地貌类型。地形沿澜沧江支流吉曲、柴曲和格曲由西北向东南走向,呈现西高东低趋势,平均海拔4500米,县驻地海拔3810米。类乌齐县主要山脉有色吉山,海拔5258米,马查拉山,海拔5220米,马崩山,海拔5152米。类乌齐县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吉曲、紫曲、格曲三大水系流经全县各乡(镇),支流纵横交错,境内河流大部分为澜沧江水系的支流,年平均泾流量为22.3亿立方米,有近200个大小高原湖泊,还有远近闻名的众多温泉。高原无鳞鱼在全县均有分布,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类乌齐县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2.5℃。1月份平均气温为-6℃,7月份平均气温为12℃。日平均气温5℃以上持续期在120天,日平均气温0℃以上持续期在250天。气温平均日差在15℃。年平均无霜期只有5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6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自然资源:主要矿藏资源有锡、煤、重晶石、大理石、石榴石等。已探明锡矿储量2万吨,品位3.55克/立方米,距国道317线30公里。马查拉煤矿储量1372万吨。菱美矿储量5710万吨,品位45.7%。重晶石矿储量675万吨,品位72.5%。主要野生动物有马鹿、黑熊、猴、豹、狐狸、岩羊、雪鸡等。主要野生药材有虫草、贝母、知母、大黄、三棵针、红景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