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秋乡地图
乐秋乡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地理】
乐秋乡地处横断山系纵谷区,属无量山中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点庙山新山寺海拔2505米,最低海拔点米加禄河边队海拔1580米,平均海拔1910米。山高坡陡,立体气候明显,河谷地带具有一定的亚热带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21-22℃,年平均降雨量坡脚为800毫米,山头1100毫米。属典型的高寒山区农业乡,具有雨热同期、有霜期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适宜各类高海拔耐低温、低海拔耐高温的农作物立体种植。
【人口民族】
2006年末,全乡总户数4484户17543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1人。有汉、彝、白、苗、哈尼、回、拉祜、纳西、布朗10个民族,少数民族11380人,占总人数的65%。乡武装部共建立一个民兵营、二个基干连、七个普通连,共有民兵848人,民兵占全乡总人口的%。其中基干97人,有党员14人、团员52人,退伍军人40人,普通民兵751人。
人口卫生
2006年末,全乡总人口17567人,其中:男性9324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3%,女性82432人,占46.9%。有汉、彝、白、苗、哈尼、回、拉祜、纳西、布朗10个民族,少数民族11380人,占总人数的65%。多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乐秋乡的农村医疗卫生防疫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乐秋卫生院、防保站、村级卫生室、乡村医生为骨架的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体系,广大群众能做到就近就便治病和防疫。目前,乐秋卫生院有病房3间,病床6张,医资队伍10人,年业务收入20万元以上,村级卫生室7间,病床7张、乡村医生20人。“五苗”覆盖率100%;已婚育龄妇女3685人,已落实节育措施3192人,节育率86.6%;2006年领取独生子女证380人。建成4所标准化村级卫生室。成立了乐秋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分发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资料万余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共16224人,参合率92.3%。享受低保1915人。
发展历程
2006年末,全乡总户数4484户17543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1人。有汉、彝、白、苗、哈尼、回、拉祜、纳西、布朗10个民族,少数民族11380人,占总人数的65%。乡武装部共建立一个民兵营、二个基干连、七个普通连,共有民兵848人,民兵占全乡总人口的%。其中基干97人,有党员14人、团员52人,退伍军人40人,普通民兵751人。各村委会设一个普通连,各村委会建立15人以上的抢险应急小分队,乡建立县属抢险应急、防暴、抗洪、森林防火分队50人。2004年,建成乐秋乡“十大治安防控体系”。成立七支治安联防队50人,成立7支民间义务消防队60人。每年与村民签定治安责任书和消防安全责任书。全乡设9处报警点。全乡社会治安良好,秩序稳定。乡级机关引水工程2003年7月开工,2004年9月竣工,共计投入资金169.6万元。解决了3438人、2260头大牲畜的人畜饮水问题。计划灌溉面积1500亩,实灌面积1000亩,主灌区为虎街哨、猪街、大尧等地。1998年,架设2000米的钢管引水工程,解决了401人和196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2000~2005年,异地搬迁工程,重点村建设,中英合作项目资金下达,全乡建成了宏光、东升、干平田、大乐秋、木苴田、问六、富候、铁厂、黄草坝、拉马苴、下母公郎等初具规模的农村引水供水工程16处,有效解决了部分村社的人畜饮水问题。能源建设:全乡建有937口沼气池,建成“一池三改”578户,节能灶865口,安装太阳能62户。集贸市场:2000年,出资12万元进行小集镇远期规划(100年),集镇规划面积3平方千米。2003~2005年,投资102万元完成乡集镇一、二期工程建设,商品交易场所等得到有效配置,市场功能等到进一步完善,个体工商户发展到40余家。2004年成立乐秋乡环卫站,解决下岗职工就业4人,有效改善了市场的卫生质量。2000~2005年6年间翻开了乐秋乡小集镇建设新的一页。
新农村建设
乐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乐秋乡新农村建设,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对新农村工作的领导,并成立工作队进驻7个村民委员会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新农村工作按照乐秋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结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重点围绕“重视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加强班子,培养建设队伍;科学规划,着眼未来;强化建设,夯实农村基础;抓村容,促进乡风文明;抓制度,推进民主进程”的思路和搞好示范引路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通过2007年上半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是:农民素质培训加强,农民群众的素质提高;强化了村两委班子建设,培养了一支有力的工作者;抓实了行政村规划,为今后五年工作指明建设方向和内容;加强了道路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农村基础;抓好村内卫生建设,房屋亮化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工作,形成良好村风;制定完善村两委工作各项制度,为村内民主奠定基础。
基础设施
通电:通过近20年的努力,全乡实施农网改造一、二、三期工程,降低了农村生产生活用电单价,普及了农村电器化水平,提高了广大农村的生活质量,有效改善了生态。到2006年,全乡89个自然村全部通电。通水:乡境内大部分地域属高山地带,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匮乏。境内水资源为淡水,水质达到农业灌溉、养殖要求,符合人畜饮水等生产生活用水标准,但境内东升河流域一直有钉螺繁殖,到2006年仍不能彻底根除,通过上级部门积极争取争取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007、08年将投资477.95万元,完成92个村民小组的安全饮水项目,管道架设365.7公里,解决13147人,5910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通电话:1996年11月,虎街哨开通256线程控电话,电话用户达112户。1999年,开通移动电话,至2006年共有移动、联通机站共8痤,辖区覆盖率达95%以上,全乡拥有固定电话456部,移动电话738部。除电话外,乐秋还开通了DDN数字电路、窄带、宽带(ADSL)上网电话、IP公话超市等,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生产生活。通广播电视:现全乡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全乡拥有3119台电视及电视接收机。
荣誉
2003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评为“无毒社区”,2004年被县人民政府评为“无毒乡镇”乐秋派出所多次被评为“普法”先进单位和政法先进集体等。2001年12月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2002年12月被团县委授予青年文明号,2005年12月再次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