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辽宁省电子地图 > 大连市地图 > 瓦房店市地图 >
李店镇地图
李店镇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集镇建设成绩显著。多年来,镇党委、政府本着人民集镇人民建的原则,号召全镇人民积极投工建设李店集镇。止目前,在行政路和文化路的基础上,李店集镇新开辟了三条新街,其中以南北大通道交通路为主,横贯泰山路、农工路。新街两旁新的店铺林立,街道平整洁净,排水畅通,绿带整齐,街道两旁安装了路灯,闭路电视线、高低压线路、程控电话线架设井井有序,整个李店集镇面貌日新月异,初步形成了集企业、商业、运输业、养殖业、加工业、修理业、餐饮服务业等商业兴旺的现代化文明集镇,成为李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李店镇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李店镇镇政府驻杨沟,人口2.95万人,面积170.00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刘炉、董屯、吴店、大贾、袁沟、三道房、杨沟、田家、岚崮、肖炉、平房、石灰窑、关家、蒋庄、白水井、前三十里堡。著名的金刚石产区-岚崮山位于李店镇境内。目前更名为九龙街道办事处。

地貌

李店镇所在地,处于环行断裂构造地带,造就了特殊的半丘平原的地貌形态,从北到南有8道岗丘,而镇西和靠近唐河则是广阔的平原。间有东西向、南北向土岗,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在104米和131米之间,俗有“三岗三冲回唐河”之称,东边是纵贯南北的唐河,成为与太和乡的自然界河,从曹埠口东北部入境,向南流经王厂、半坡2个村委会东沿,于半坡村的杏庄村南出境,进入唐河境内。辖段长约10公里,另有数条小河,三条大岗东西横亘,北边的大岗从李富户、岗李、余岗蜿蜒南下,至龙门岗、王场,中间的大岗,从小王庄、湾常、小张庄南下至小郭庄,南边的大岗从老坟李、西杨庄、岗常、李店南下至方庄、杏庄。三冲是北边的窝沟张冲,全长8公里,中间的姚冲全长5公里,南边的邢冲,全长3公里。这三岗三冲的特点是“天干水断流,下雨洪浪流”。因此,在邢冲上建有“半月潭(半坡)水库(白米库)”,在窝沟张建有“千翠湖(百亩堰)水库(跃进坝)。
土壤:镇域内主要有黄棕壤黏土、白土壤和黄沙壤,发育于黄土性母原和坡积、洪积物上,具有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强,适于植物生长,其中岗丘面积25平方公里,坡度在6度以上,耕地面积8.7万亩,黄棕黏土约占92%,其余为砂礓黑土等。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该镇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业和农民推向市场,确保农民经营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让农民根据市场的需求,发展高效农业,使农业生产由过去的数量型转到质量型、效益型,增加农民收入。因地制宜地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在不断吸取多年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李店镇的实际,大力发展优质棉1、5万亩,总产达616、95万公斤,被县政府评为先进乡镇。烟叶生产在全镇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九四年以来是烟叶生产逐渐走入底谷的时期,九八年,党委、政府重新认识到烟叶生产在实现富乡富民的重要作用,重新把大力发展烟叶生产提到议事日程,重新制定了发展计划。烟叶生产在2002年前曾对镇财政、农民收入作过重要贡献。三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历届党委、政府都把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我该镇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抓紧抓好。按照“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牧、工、贸一体化”的要求,镇政府制定优惠政策,为畜牧养殖户入户驻“两区一村”搞集中规模养殖创造了便利条件。其次,政府出面积极为畜牧养殖大户协调涉农扶贫贷款,解决了一部分养殖户资金不足问题,15年来共建成各类养殖专业场20个,专业村10个,专业户500户。2000年,牛、羊、猪饲养量7?4万头(只),禽饲养量达到30万只,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576万元,初步形成为李店镇的一项支柱产业。2002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我们紧紧围绕“抓旅游带市场促生产”这一发展思路,在大力发展林果、畜牧两大支柱产业的同时,以半月潭、千翠湖生态旅游综合开发为重点,把旅游业作为李店镇的后续产业积极进行组织实施。一是以美国布朗李为主的林果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更加明显。2002年春,全镇林果面积发展到2500亩。贾桥村以南,李店街以北,沿方枣路两侧的林果示范方发展到2000亩,林果师范方已被上级纳入退耕还林范围,广大林果种植户能够享受一系列国家优惠政策,能够直接增加收入。千翠湖、半月潭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大框架已经拉开。2002年,聘请四川林科院知名专家对千翠湖、半月潭进行了总体规划,并已报立项,11月份千翠湖生态旅游开发项目首批56万元资金到位。在冬季农建工作中,我们组织全镇干群对千翠湖、半月潭路、桥、林等基础工程进行了建设,推成占地21亩的岛屿,修建桥涵4座,修建4?3公里的环湖路和4?5公里的环潭路,并对环湖路(环潭路)内外侧明春用于栽种风景树、经济林的2000亩预留地进行了起垄或挖穴。另外,通过招商引资,会同南阳育阳房地产公司在今年1月份举行了隆重签字仪式,并注册了千翠湖开发有限公司,千翠湖今后由千翠湖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经营。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关心支持下,通过招商引资、借外力开发建设,经过2-3年的发展,千翠湖、半月潭必将成为南阳市又一集旅游、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新景点。

气候

李店镇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最冷(1月)平均气温0.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年平均气温14.8℃,具有冬冷少雨雪,春旱多大风,夏热多雨水,秋晴气候爽的特点,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全年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4969.8℃,年平均日照2003.8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838.1mm,全年无霜期226天,全镇多东北风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9米/秒,易发生旱涝灾害。
民族:镇政府设在李店,全镇辖21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见附表1)231个村民小组,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镇,汉族人口514189人,回族7人,蒙古族1723人,土家族1人。

历史变革

社旗县李店镇历史悠久,明代属唐河县桐河、南阳县青台两个保;清代李店、大王庄、半坡一带属唐河县桐河保,薛庄、窝沟张、草庙王一带属南阳县千佛寺保;中华民国时期,大部分地区属于唐河县源潭公社,北部分少部分村庄属于南阳县青台乡,具碑文记载,民国七年李店就命名为李店镇了。1947年10月解放,置李店区,属唐河县;1949年撤李店区改属桐河区;1955年撤区,置李店乡,1958年公社化时,大部分地区属唐河县源潭公社,北杨庄一带属南阳县赊店公社,1961年置李店公社,属唐河县太和区,仅北杨庄、薛庄一带属南阳县青台区青台公社;1965年11月划属社旗县;1966年11月撤李店公社,分属太和公社和青台公社管辖;1975年6月恢复李店公社;1981年改名李店管理委员会;1983年4月改为乡;2000年撤乡建镇,命名为李店镇,1999年10月被市委评为一星级集镇,2004年11月被市委评为二星级集镇。

李店镇党委

下设10个总支部委员会,56个支部委员会,全镇共有党员971人,其中机关党员262人,农村党员709人。镇机关现有行政干部35人,工勤人员4人,其中:党政成员8人,主任科员2人,副主任科员4人,一般干部19人。镇内设三个办公室: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设主任3人、副主任4人、干事12人。镇政府下设一个事业单位和8个服务中心,共有人员59人,其中事业单位财政经管站有16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乡镇企业服务中心、农机水利水产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人口与发展服务中心、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共有4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