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省电子地图 > 大同市地图 >
灵丘县地图
灵丘县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特征

灵丘基本地貌由三部分构成,其中85.5%属土石山区,8%属丘陵,6.2%属平川。地理特点是山多、坡多、沟多,素有“九分山水一分田”之说。境内有大小山峰500余座其中太白山主峰海拔2234米。主要河流有唐河、赵北河、三楼河、下关河、华山河五系常流河。唐河是主干河流,发源于浑源戗风岭流经灵丘6乡镇52个村,出境后经涞源汇入渤海水系。全县地表水2.65亿m3,地下水1.1m3。灵丘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总特点是:春季时间短,昼夜温差大,降雨少,风沙多,往往出现春旱;夏季雨量集中,但分布不均匀,常常遭受伏旱和冰雹的危害;秋季凉爽,降雨时多时少,年季变化大,多雨年常造成大秋作物返茬和冰雪霜冻的危害;冬季较长,空气干燥,气候寒冷,对越冬作物不利。全县年平均气温7°C,极端最高气温37.3°C,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0.7°C,平均大于5°C的积温3329.5°C,无霜期一般在150天左右,最长为189天,最短为120天,南山地区无霜期较长,一般在160天左右,北山、东北山一般为120-13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432.4毫米,最高年份降水量614.6毫米。历年不平均7.3小时。年主导风向为西北偏北风,风力一般是四到五级,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本地主要商品(或行业)

铅银合金、花岗石、珍珠岩、石棉、磷灰石、沸石、石灰石、金、铅、锌、铜、铁、锰、畜牧业(羊)、核桃、花椒、苹果、杏、梨、枣、山楂、柿子、黄米面。

名优特产

莜面:莜麦加工而成的面粉。经过精细制作成为食品。莜面的营养成份是其它面粉营养成份的七倍以上,可与精面粉媲美。莜面中含有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和药物成份,可以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同时莜面中含有一种特殊物质——亚油酸,它对于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明显的功效。
苦荞凉粉:苦荞凉粉为灵丘风味小吃,吃起来滑润爽口,略苦,具有特色,久负盛名。苦荞凉粉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医收记载“荞麦可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现代医学认为可调治高血压、微血管脆弱性血及羊毛疔,控制糖尿病等。还可以治噎食、风火、风眼以及肠疝气等疾病。
苦荞挂面:灵丘苦荞挂面是集保健食疗于一身的多功能食品,芦丁、叶绿素及维生素E、B1、B6含量尤为丰富,还含有十几种微量元素,能降低血糖、尿糖,对治疗和控制糖尿病十分有效;对脑血管硬化、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食用苦荞挂面还可抗衰老、开胃、健脾、清热解毒,是中老年人的理想食品。
黄烧饼:灵丘黄烧饼源于清期中叶,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形状美观、香甜酥脆、可口味美、油多不腻,日久存放,不变质味。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黄烧饼作为特产招待了贵宾。在全省举办的首次糖业系统商办工业产品质量评比中,被评为省名特产品。
南山大核桃:灵丘南山大核桃以个大、皮薄、油大、香甜而闻名,年总产量25万公斤,一公斤核桃营养价值相当于五公斤鸡蛋或九公斤牛奶,现代医学认为对肾亏、腰痛、气喘、便秘、身体虚弱均有较好疗效,经常食用可延年益寿。
花椒:灵丘花椒年产量7000公斤,分为伏椒和秋椒两种,伏椒的皮薄、味纯、无籽、尤为出名。
黄米面:灵丘黄米面由黍子加工而成。灵丘黍子有上千年的历史,制作的油炸糕营养丰富、外脆里软、又筋又黄、香甜可口,别具风味,誉满雁门关外,驰名山西、河北、内蒙、北京等地。

自然资源

资源概况:灵丘气候复杂多样,受地形影响南北气温、湿度、无霜期等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适宜多种经济作物。土地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全县现有51万亩耕地,其中41万亩属中低产田,近年来通过改造仍有35万亩低产田,这无疑是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所在。全县有牧坡面积135万亩,现已利用95万亩,还有40万亩可供开发利用。全县除有林面积外,还有83.6万亩宜林面积可待利用。全县已初步探明各种金属、非金属矿藏40多种,其中有较高开发价值的30多种。现已开采的有花岗石、大理石、珍珠岩、石英石、金、银、铜、铁、锰、煤等20多种,特别是是花岗石不仅储量大,而且品种多、质量高、花色好,尤以“贵妃红”最为名贵,倍爱中外客商青睐,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铜矿、银矿、锰矿储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锰矿在华北地区独一无二。巍山银矿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具有极为广阔的开发前景。灵丘历史文物丰富,革命遗址众多,自然风景优美,区域文化独特,历史人文遗迹和自然景观星罗棋布。境内有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自然景区50多得。其中以平型关战役遗址、赵武灵王墓、北魏觉山寺、曲回寺唐代石佛冢群、桃花山天然溶洞、甸子梁空中草原最为著名,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土地资源:灵丘地处黄土高原。由的土石山区、8%的丘陵和6.2%的平川三部分构成,素有“九分山水一分田”之说。境内有大小山峰500余座,其中海拔1500米以上的55座,2000米以上的3座,中、东部山峰属太行山余脉,西、北部山峰属恒山南延,最高海拔2234米,最低海拔550米。?,灵丘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暂凉爽,冬季漫长少雪。年均气温6.9℃,降水量432?、无霜期150天左右(127——189天),南山地区达170天左右,年均积温3000℃左右,日照总时数2800小时。?,灵丘现有耕地51万亩,大部分为中低产田,其中水浇地面积6万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黍子、山药、苦荞、莜麦、豆类、油料、烟叶等。宜林面积70万亩,现有森林160万亩,其中经济林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9%,属山西省林业大县,主要林种有松、柏、槐、柳、桦等用材林和核桃、花椒、桃、苹果、杏、梨、枣、山楂、柿子等干鲜果经济林。全县牧坡面积135万亩,年产草量约5亿公斤,现牧坡利用面积100万亩,大牲畜饲养量7.04万头,羊28.6万只。
矿产资源:灵丘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储量的金属、非金属矿藏有40多种。其中黄金储量20吨,白银2000吨,铜10万吨,锰矿石400万吨,铁矿石9000万吨,石灰石500亿立方,花岗石100亿立方,沸石3.6亿吨,磷灰石2.9亿吨,大理石2.5亿吨,珍珠岩6000万吨,石英石5000万吨,石棉3300万吨。此外,铅、锌、钼、长石、蓝晶石、冰洲石、蛭石、云母、方解石、黑砂石、软玉石、莹石、硫磺、澎润土、高岭石、矸石、粘土等矿藏储量也很大。现已开采的矿藏有花岗石、珍珠岩、石棉、磷灰石、沸石、石灰石及金、铅、锌、铜、铁、锰等20多种。
水利资源:灵丘水资源丰富。地表水2.6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1亿立方米。主要河流为十河两系,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一系是主干河唐河,流经全县4个乡镇52公里,流域面积1611平方公里,清水流量28m?3/S。一系由四条支流汇入河北阜平沙河。两系均汇入大清河。全县现有3个万亩自流灌区和两个万亩电灌站,有小水电站4处,装机容量2075千瓦。

地理位置

灵丘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3′—114°33′,北纬39°31′—39°38′。东与河北涞源、蔚县接壤,西与本省繁峙、浑源毗邻,南与河北阜平交界,北与本省广灵相连。全县南北长84公里,东西宽66公里,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是大同市第一大县,全省第四大县。灵丘气候复杂多样,受地形影响南北气温、湿度、无霜期等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适宜多种经济作物。土地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全县现有51万亩耕地,其中41万亩属中低产田,近年来通过改造仍有35万亩低产田,这无疑是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所在。全县有牧坡面积135万亩,现已利用95万亩,还有40万亩可供开发利用。全县除有林面积外,还有83.6万亩宜林面积可待利用。

发展优势

经济区位优势:灵丘位于晋东北边缘,是大同通往沿海地区的南大门,并处在大同、张家口、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太原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境内虽有山川之险峻,却无交通之阻,京原铁路和大涞、天走、京原三条公路干线在这里交汇,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
自然条件优势:灵丘气候复杂多样,受地形影响南北气温、湿度、无霜期等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适宜多种经济作物。土地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全县现有51万亩耕地,其中41万亩属中低产田,近年来通过改造仍有35万亩低产田,这无疑是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所在。全县有牧坡面积135万亩,现已利用95万亩,还有40万亩可供开发利用。全县除有林面积外,还有83.6万亩宜林面积可待利用。
矿产资源优势:全县已初步探明各种金属、非金属矿藏40多种,其中有较高开发价值的30多种。现已开采的有花岗石、大理石、珍珠岩、石英石、金、银、铜、铁、锰、煤等20多种,特别是是花岗石不仅储量大,而且品种多、质量高、花色好,尤以“贵妃红”最为名贵,倍爱中外客商青睐,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铜矿、银矿、锰矿储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锰矿在华北地区独一无二。巍山银矿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具有极为广阔的开发前景。
旅游资源优势:灵丘历史文物丰富,革命遗址众多,自然风景优美,区域文化独特,历史人文遗迹和自然景观星罗棋布。境内有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自然景区50多得。其中以平型关战役遗址、赵武灵王墓、北魏觉山寺、曲回寺唐代石佛冢群、桃花山天然溶洞、龙泉寺、花塔村风景区、甸子梁空中草原最为著名,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科教文卫

科技成果:围绕全县经济战略目标,依托灵丘资源优势,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为加快全县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贫锰银矿综合利用技术;获大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技术用化学浸出法处理得到二氧化锰和金银,具有工艺灵活、指标稳定、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解决了我县锰银矿品位低、难开发的问题。2、铅银合金技术;该项目在华北地区属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解决了我县锰矿石品位低、难外销,而矿石中铅、银、铁、锰均有回收利用价值的问题,对提高产品附加值、走产品深加工之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已建成15台富锰渣炉,年产铅银合金4500多吨。3、苦荞保健食品"国威"牌苦荞降糖茶;该产品先后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八五"山西优秀科技成果奖。它是一种新型保健饮品,对糖尿病人有特殊效果,可调节血糖、缓减症状,无副作用。该产品销售态势正旺,覆盖面已达20多个省市,目前正进军国际市场。4、波尔山羊冷冻精液改良技术;利用波尔山羊冷冻精子通过人工配种改良本地山羊,提高出肉率。该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教育状况:近年来,灵丘县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育管理,全县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步入了健康、规范、良性发展的新阶段。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进展顺利。县委、县政府把"普九"工作为全县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全面加强"软硬件"建设,实施了公选教育干部和校长、招聘聘用制教师、教师轮岗支教等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了中小学收费、招生、学籍等管理工作,积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推进素质教育,"普九"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全县共有小学359所,在校生2926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9.4%;初中30所,在校生12807人,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5%,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4%。2、高中教育发展迅速。全县共有普通高中1所,完全中学2所,在校生2956人。办学水平稳步上升,在校生逐年增多,目前高中入学率达到40%以上。县委、县政府还鼓励、支持、规范发展民办教育,促进了民办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全县共有民办学校10所,在校生6052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13.4%,对提高全县办学整体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3、成人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全县共有农业技术学校294所,乡村办学面分别达到了100%和50%,年培训3万人次,红石塄、高家庄等地在发展经济和特色农业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其经验在全省交流。职工岗位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成人后学历进修、继续教育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已分别达到2255人和2500人。
学校实施:学校分布、师资、设施情况:1、中小学布局得到有力调整。通过改制、撤并一批规模较小的初中和小学,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了规模办学,提高了投资效益。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94所,其中教师进修校1所,电大1所,职业学校2所,普通高中1所,完全中学2所,初中15所,九年一贯之学校13所,小学359所,初步形成了"资源优化、布局合理、规模办学"的良好格局。2、师资水平逐步提高。近年来,灵丘县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行了教师聘用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清退了临代人员和不合格教师,积极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全县2000多名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1800名教师接受了电脑知识初级培训,1500余名教师参加了后学历进修。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100%、84%、51%,中小学校长培训率达到100%。3、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三年来,通过义务教育工程、全民集资、扶贫援助和"希望工程"等共计新改扩建和维修中小学校舍14815万平方米,图书6万册,桌凳和办公桌椅3300套,县城和乡镇中心学校均配备了"三机一幕"。60所学校装备了电脑,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全县校舍建筑总面积达到19.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资产达到6624万元,学校总藏书量达到25册,电脑700台,电子图书藏量5000片。
教育成就:教育先进工作者和教育成果,近年来,全面实施名师工程,通过层层培养、选拔、考核,选树了一大批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学标兵,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导作用,提高全县教师整体素质。三年来,获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劳模、称号350人。积极加快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进行教研教改,撰写教学论文,《灵丘教育》和一批校级刊物为广大教师撰写教学心得、交流教学经验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师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14篇,省级26篇,市级36篇,县级200多篇,教研教改能力显著增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二OO三年,该县高考本科达线人数在灵丘教育史上首次突破百人大关,达线人数130人(艺术类26人),比上年(48人)翻了一番还多,增长170%。中考优生(250分以上)308人,比上年(500分以上167人)增长84%。
医疗卫生:目前,全县卫生系统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单位24所,原19所乡镇卫生院随着乡镇撤并后改为14所,其余5所为医疗卫生服务站。全系统在职职工总数为66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43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副高职称以上15人,中级职称133人,初级职称395人。共有各类农村卫生所212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83%,村级卫生技术人员220人。社会办医机构3个,个体行医22家。灵丘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各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所构成全县三级医疗网咯。县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共有职工33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3人,中级职称73人,全院共设病床230张,病床使用率达45%。各种医疗救治设备齐全。中医院为一级乙等医院,现有职工69人,其中中级职称人员19名,共设病床30张,5个专科门诊,7个辅助科室,医疗设备总价9万元,其中较大型的有X光机、B超、心电图机等。各乡镇卫生院由于大都建于60----70年代,多数乡镇卫生院房屋陈旧,设备落后,病床使用率均在30%左右。东河南、上寨、唐之洼等卫生院,经过改扩建后,服务范围逐渐扩大,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县防疫站、妇幼所、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构成了县、乡、村三级疾控网络和妇幼保健网络。承担着全县计划免疫,疾病控制和妇女儿童的保健任务。县防疫站共有职工42名,其中中级职称8人,全站设有防疫科、化验室、接种门诊,负责全县疾病预防、流行病学调查,适龄儿童接种疫苗工作;妇幼所现有积工33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8人,设有妇保科、儿保科、婚前医学检验科、健康教育科等,承担妇幼保健信息、检查和指导基层行政工作的职能,结合全县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和常见病、多发病,更好地开展预防、保健和诊治疾病工作。同时,各乡镇卫生院均有一名防疫医生和妇幼医生,与各村卫生所医务人员形成了一个比较健全的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