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海南省电子地图 >
陵水县地图
陵水县相关地区地图:

民俗文化

民性民风:《琼州府志》对陵水人民的评价(记载)是“民性朴直”。陵水人民不论是黎族、汉族、苗族或其他民族,向来襟怀坦白,真诚团结,不存嫉妒之心,且非常热情好客。在相互往来中,总是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给客人以最好和热情的接待。据传过去汉族人到黎族山区去作客,主人在买菜难的情况下,连抱窝的母鸡也舍得杀来招待客人。黎族年老的女主人,对汉族客人总是习惯地称呼为“子”(儿子、女儿),自称为“亚妈”。无不使人感到亲切。本县黎族人民历来有互相帮助的优良传统,一家有事,百家帮忙,捐来献酒相助。谁家如缺了粮食向亲戚朋友求助,只要对方家里有,那怕是有的不多也绝不会让求助者失望回去。
民族服饰:陵水的黎族,男子的服饰相同。上衣无领,对襟开胸。下身穿形似围裙的“吊襜”,红长布头巾缠绕于头上。解放后,红布缠绕于头,已不时兴。中、青年男子穿着与汉族相同。年老者喜欢穿时装短裤。黎族妇女,按方言区划分,服饰各有差异。“孝族”妇女穿着黑色“桶裙”。“本地黎族”和“杞族”妇女,穿绣花“桶裙”。上衣无领、无钮、长袖、对襟开胸。解放后。女青年的穿着,与汉族女青年相同,赶时兴,穿着时髦的衣裙。但农村中的已婚妇女,婚后又恢复本民族的服饰。中、老年妇女喜戴银质耳环、项围和手镯。据说银质的装饰品带在身上,既美观,又能驱邪,带来吉祥。苗族的服饰,长期保持着本民族的特色。男子穿无领右襟短衣,结辨卷于头上,用长头巾重重缠绕。解放后,基层干部和男青年的穿着打扮与汉族同。妇女上身穿开右襟长口至膝的长衣,无领,有一个钮扣。腰间绑一条绸带。下身穿短裙,头上结发,包扎一块绣花纹图案的头巾,披盖一条绣有花边的尖角头巾,套一条红带垂在背后。腿部裹绑带。喜戴耳环、手镯等装饰品。
民族分布:全县有16个民族,是个黎、汉、苗族人口居多的"大杂居,少聚居"的地方。全县人口33万人,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5.4%;黎族占总人口的54.2%;苗族占0.2%;其他民族占0.2%。

资源概况

矿产资源:陵水县矿产资源有钛、锆、锡、锌、独居石、石英砂、高岭土、花岗岩、玉石等20多种,其中蕴藏量较大的矿为石英砂和高岭土,达700万吨和600万吨。热带作物生产条件良好,有"天然大温室"之称,是海南槟榔、椰子、香蕉和冬瓜菜的主要产地,也是水稻、玉米南繁育种的重要基地。旅游资源主要有南湾猴岛、吊罗山热带森林、香水湾、分界洲岛、椰子岛、土福湾枫果山、南平温泉等,其中南湾猴岛是著名旅游景点,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华猕猴自然保护区。海域可养面积3100多公顷,出产很多品种海产品,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品有马鲛鱼、鲳鱼、金枪鱼、石斑鱼等10多种。
野生植物:陵水县境内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树种多分布在吊罗山,有世界珍稀树种多分布在吊罗山,有世界珍稀树种—青皮,是国家重点保护林木。壳斗科树种有红绸、黑绸;梓科树种有青皮、坡垒、橄榄;蝶形蝌蚪树种有花犁;罗汉松科的竹等,还有灌木及人工造林林木的树种多达800多种。
野生动物:常见的鸟类有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海南山鹧鸪;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老鹰,栗(红猫头鹰)、白鹭;省级保护野生动物八哥、金丝燕等十多种。常见的走兽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南坡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鹿、狝猴、穿山甲,省级保护动物海南兔、果子狸、黄京、野猪、豪猪、红胸松鼠。蛇类常见的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蟒蛇,省级保护动物银环蛇、眼镜蛇。此外还有竹叶青盲蛇、火蛇、水蛇等多种蛇类。龟类常见的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金钱龟、海龟、玳瑁,还有山龟、水龟。常见的昆虫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蝗等多种。海洋鱼类700多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有40多种。主要品种有马鲛、金枪、鸟鲳、青干、红鱼、金鲮、石斑、鱿鱼、章鱼等;虾类有:明虾、斑节对虾、龙虾等;贝类有:扇贝、白蝶贝、美腿螺等;蟹类有:青蟹、螃蟹、琵琶蟹等。其中琵琶蟹为陵水特有;此外还有海参、海马、鲍鱼、海胆、海龙、海蛇、海龟、沙虫等名贵海洋动物。藻类主要有紫菜、江离菜、马尾藻、麒麟菜等。

自治县自治条例

施行时间:(1997年3月28日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1997年5月9日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并施行)
条例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的规定,结合陵水黎族自治县的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陵水黎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是海南省陵水黎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地方,辖区内还居住着汉族、苗族等民族。第三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自治县人民政府。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行使县级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行使自治权。第四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保障宪法、法律法规在自治县内的遵守和执行。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根据自治县的实际情况,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自治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自治县的实际情况的,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第五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把自治县建设成为团结、民主、文明、繁荣、富裕的民族自治地方。第六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对全县各族人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民主法制、民族政策、国防等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第七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维护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自治县内各民族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自由。自治县积极推广普通话。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处理涉及本地方民族重大问题的时候,必须与他们的代表充分协商,妥善解决问题。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第八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公民有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活动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心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自治县内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境外宗教势力的支配。第九条自治县保护国内外投资者在本自治县的合法权益。保护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华侨以及归侨、侨眷在本自治县的合法权益。第二章自治机关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第十条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是自治县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对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黎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代表名额和比例,依照法律和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确定。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黎族和其他民族人员,并应当有黎族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第十一条自治县人民政府是自治县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对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上级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自治县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中,应当配备黎族和其他民族人员。自治县县长由黎族公民担任。自治县人民政府实行县长负责制。第十二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所属的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中,应当有黎族人员,同时积极培养黎族和其他民族妇女干部。第十三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通过考试考核,自主地补充自治县行政机关和参照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单位编制内的自然减员缺额,按当年新增用人指标自主录用人员。在同等条件下,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应当优先录用。第十四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需要,采取特殊政策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人才。自治县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本地黎族和其他民族各级各类管理人才,组织选派黎族和其他民族优秀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锻炼。在自治县内工作或者引进的各类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其配偶、子女就业或者子女入托、上学给予优先安排,其配偶及子女为农业户口的,办理城镇户口。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努力改善教师、医务人员和专业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在自治县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特殊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对有重大贡献的给予重奖。第十五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廉政建设。自治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公正廉洁,密切联系群众,虚心听取各族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第十六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县,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自治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顺利进行。第十七条自治县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职能和工作依照法律规定执行。自治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中,应当有黎族公民,并应当有黎族公民担任自治县人民法院院长或者副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者副检察长。第十八条自治县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审理和检察案件时,应当使用当地通用语言,保障各民族公民有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的权利。对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的诉讼参与人,应当免费为他们翻译。第三章经济建设和财政管理,第十九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国家宏观指导下自主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自主安排和管理经济建设事业,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结合自治县的实际,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开放,培育市场,促进自治县经济的发展。自治县的经济建设应当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海洋捕捞养殖业和以利用本地资源为主的加工业,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先导的第三产业,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快速、持续、协调发展。第二十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逐年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自治县积极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重点发展热带作物、热带水果、冬季瓜菜和水产品,创办各种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建立农业良种培育基地,培育优良品种。第二十一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以农副产品运输、加工、销售为中心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从技术、信息、开拓市场等方面提供服务。自治县鼓励投资建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鼓励企业和个人从事水产品、果品、蔬菜和其他农产品的运输、保鲜、加工、销售等农业服务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第二十二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本自治县的实际,搞好水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利用,增加对水利的投入,鼓励投资兴建水利设施,动员社会力量兴办水利。自治县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建立水利建设专项基金,发展水利事业。第二十三条自治县执行国家的林业政策,依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营造沿海防风林、经济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做好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禁止乱砍滥伐林木。自治县鼓励集体和个人采取多种形式植树造林,谁种植谁享有,依法采伐。第二十四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鼓励发展椰子、摈榔以及热带水果生产,并从资金、种苗、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自治县帮助农民发展民营橡胶生产,加强国有农场的护林保胶工作。第二十五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禁止非法占用耕地建房。鼓励集体和个人承包开发荒山荒地、滩涂、水面,其经营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用土地。第二十六条自治县鼓励、支持发展畜牧业,重点饲养食草型、节粮型的畜禽,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第二十七条自治县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扶持发展中深海和远海捕捞业、海水滩涂养殖业等水产业,做好水产品的保鲜、贮运、加工和销售工作。第二十八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积极筹集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配套资金,加快农业开发。上级扶持的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应由自治县配套资金的比例可以低于非民族自治的地方。第二十九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搞好工业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利用本地资源,重点发展瓜菜、果品、海洋产品、食盐、旅游产品加工业和制造业,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自治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发展市场导向型和高新技术型工业企业,兴建技术先进、效益好、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工业项目。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快企业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强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取承包、租赁、委托运营、兼并、转让、拍卖等形式搞活国有企业。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保证国有企业资产增值,防止国有企业资产流失。自治县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发展农村股份合作企业和集体企业,重点发展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的乡镇企业。第三十条自治县积权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强对现有公路的改造和养护。加快公路建设,逐步修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和老区的公路。自治县鼓励企业、个人以独资、合资或者合作等形式投资修建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障投资者依法获得综合补偿。第三十一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发展邮电通信事业,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城乡和边远山区的邮电通讯网络的建设。第三十二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改革商业贸易体制,发展多种贸易,建立布局合理的商品流通网络,组织支农物资和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加快市场设施的建设,加强市场管理,严格查处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取缔违法经营活动,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第三十三条自治县积极开展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发展出口创汇产品,办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自治县自产的符合出口要求的产品,享受出口配额和许可证方面的优惠待遇。第三十四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需要省综合平衡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审批权限内自主决定。第三十五条自治县利用本地旅游资源,发展具有自治县特点的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建设完善旅游景点和旅游配套设施,开发具有自治县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自治县鼓励集体和个人投资兴办旅游业。第三十六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依法保护自治县的环境资源不受污染、损害和破坏,保障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景观和珍稀动植物资源。第三十七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对依法可以由自治县开发的矿产资源,自治县可以优先开发利用。自治县允许投资者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或者独资经营等方式,开采依法由本自治县开采的矿产资源。凡在自治县内开发矿产资源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矿产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第三十八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搞好城乡建设规划,依法加强对城乡建设的监督管理。第三十九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制定扶贫规划,分类指导扶贫工作,从资金、物资、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支持贫困乡村、边远山村以及革命老区发展经济,帮助当地人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扶贫工作应当与经济开发、科技兴农相结合,建立不同类型的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和扶贫生产基地。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挤占或者挪用。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发动群众,自力更生,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改善少数民族山区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第四十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自治县投资兴办企业和各项社会事业。在自治县内投资下列项目的,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方面给予优惠:(一)投资建设工业开发区或者工业项目的;(二)投资建设港口、码头、公路、电站、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的;(三)成片开发荒山荒地、水面、滩涂用于发展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热带作物生产的;(四)投资建设文化、教育、科技、卫生设施的。第四十一条在自治县内利用国内外资金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生产性企业,经营期限在十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征所得税,第十一年至第二十年减半征收所得税。第四十二条自治县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应当招聘当地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人员。第四十三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积极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节约开支。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享有管理自治县地方财政的自治权,自主调整自治县地方财政预算,严格控制预算外的财政开支,自主安排依照国家财政体制属于自治县的财政收入,自主安排使用自治县的地方财政收入超收部分和支出的节余资金。自治县享受上级财政的各种补助。地方财政收入不敷支出时,依法报请上级财政机关给予补助。自治县的财政预算支出,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立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救灾开支及其他特殊开支。对财政包干期内的定额补助,自治县依法享受优惠照顾。自治县逐步建立健全乡镇一级财政,并加强管理。第四十四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国家和省规定的原则,对本自治县的各项开支标准、定员、定额,制定补充规定和具体办法。国家和省下拨的各项专用资金和临时性民族补助款,实行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扣减、截留和挪用,不得用于抵减正常的经费。第四十五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加强财政管理,严格执行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财政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变更的部分和计划外资金安排,须报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后,方能执行。第四十六条设在自治县的金融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的信贷政策,对自治县的各项建设事业给予照顾和支持。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采取适当方式,为自治县的经济建设筹集资金。第四十七条自治县依照有关规定设立冬类基金会,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和合法形式筹集资金,用于发展自治县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提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对自治县设立的各类基金会提供赞助。第四章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第四十八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自主制定自治县的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规划,并负责实施。第四十九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本自治县的实际,自主决定自治县中、小学和职业学校的设置、办学形式和招生办法。自治县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开展学前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办好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鼓励自学成才。第五十条自治县采取措施办好中、小学民族寄宿班,重点招收边远地区和经济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学生。帮助边远的村庄设立教学点。对残疾和经济特别困难的中、小学生,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减免杂费。自治县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在招收学生时,对少数民族学生,适当放宽录取分数线。第五十一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采取优惠政策和有效措施,吸收优秀人才参加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办好教师进修学校,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建设合格的稳定的教师队伍。第五十二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每年财政收入情况调整年度教育经费,逐年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使教育拨款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加快学校危房改造和新校舍的建设,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自治县依照国家和本省规定征收教育费附加,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自治县教育部门及学校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审计制度,严格管好用好教育专项经费。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克扣和挪用教育经费。第五十三条自治县积极支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对学校勤工俭学开办的企业给予扶持照顾。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办学或者捐资助学,逐步改善办学条件。第五十四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自治县的特点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加强乡(镇)科技所(站)建设,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科技推广网络,提供科技服务,开展群众性的科学普及活动,普及和传授科学技术知识,促进自治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自治县办好科技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做好高科技成果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加快产业科技进步。自治县建立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的鉴定验收、评审和奖励机制。设立科技进步奖,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给予奖励。自治县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开展科技研究和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活动,鼓励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承包活动。第五十五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自主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广播、电视等文化事业,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市场的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业余文化活动,繁荣社会主义民族文化。自治县重视民族文化理论研究,注意挖掘、收集、整理、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遗产,积极创作反映自治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的文艺作品。自治县保护革命文物、历史文物、民族文物、名胜古迹和革命遗址,做好地方志的编纂和档案管理工作。自治县鼓励社会团体、集体和个人兴办文化事业。第五十六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医疗卫生工作,健全和充实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县、乡(镇)、村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积极办好农村合作医疗,加速民族地区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自治县重视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疾病的防治和妇幼保健工作。自治县重视民间传统医药的发掘、研究、整理和利用,保护药材资源。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医药的监督管理,取缔假冒伪劣药品。自治县鼓励集体办医,允许具有行医资格的个人行医。严禁以行医为名搞封建迷信骗取钱财,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第五十七条自治县发展体育事业,逐步改善体育设施,积极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第五十八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执行国家婚姻法,禁止早婚和买卖婚姻。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第五十九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提倡移风易俗,从简操办习俗中的各种事宜。第六十条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为黎族、苗族的传统节日。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应当受到尊重。第五章附则,第六十一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行政区划

行政管辖范围:2006年,陵水黎族自治县辖9个镇、2个乡:椰林镇、光坡镇、三才镇、英州镇、隆广镇、文罗镇、本号镇、新村镇、黎安镇、提蒙乡、群英乡。境内有2个国有农场(国营岭门农场、国营南平农场)和国营吊罗山林业公司。
具体区域:469028100椰林镇8个社区居委会15个村委会和平社区、解放社区、北斗社区、城中社区、沿河社区、中山社区、新丰居委会、文化居委会城内村、桃园村、桃源村、坡留村、文官村、雷丰村、华北村、城南村、桃万村、联丰村、华东村、勤丰村、里村村、城东村、卓杰村469028101光坡镇7个村委会米甬村、武山村、妙景村、章宪村、坡尾村、港坡村、新岭村469028102三才镇6个村委会大园村、乐安村、牛堆村、花石村、朝美村、港演村469028103英州镇17个村委会英州村、天堂村、大坡村、俄仔村、古楼村、五合村、军田村、万安村、红鞋村、岗山村、新坡村、大石村、田仔村、母爸村、疗次村、高土村、赤岭村469028104隆广镇9个村委会广新村、万岭村、广坡村、石关村、新光村、红旗村、五一村、万星村、丹录村469028105文罗镇6个村新华村、文英村、五星村、龙马村、文新村、坡村469028106本号镇22个村委会中央村、军昌村、本号村、白毛村、格择村、芭蕉村、乐利村、黎跃村、黎盆村、长甬村、田心村、军普村、新兴村、祖关村、祖合村、白石村、大坡村、亚欠村、亚上村、什巴村、小妹村、什坡村469028107新村镇1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新村居委会海鹰村、海鸥村、海燕村、南湾村、九所村、长坡村、盐尽村、桐海村、城坡村469028108黎安镇6个村委会黎安村、黎明村、黎丰村、后岭村、岭仔村、大墩村469028200提蒙乡6个村委会提蒙村、曾山村、远景村、礼亭村、老长村、沟尾村469028201群英乡4个村委会芬坡村、光国村、群英村、祖空村

陵水特产

山兰酒:山兰酒用黎话称为“biang”,黎族同胞依山傍水而居,酒采用所居山区一种旱糯稻———山兰稻谷酿制。制作时,将山兰米蒸熟揉散成粒,再用黎山特定植物和米粉制成的“球饼”碾至粉状掺入其中,装进坛里。一日后取少量冷水沁入并封口。逢重大节假日或是迎接宾客,热情的黎族人民便取出来招待,一同痛饮。吃山兰酒之人,可在口感中“舔”出山兰酒的存放时间长短。刚酿好的酒存放十天左右时,口感甜而微辣、辣而不燥。初品之人容易贪杯或豪饮,殊不知这“后劲”的厉害所在。若放置时间久,开坛时犹如香槟开瓶时,会发出响声。
功效据说,黎家妇女生育后,喝此酒用以滋补养身,去湿防病。埋入地下一年后酒呈黄褐色,数载则显红色甚至黑色,此时的山兰酒更烹香。“竹竿一吸胜壶觞”,黎族初民饮酒不用酒杯,饮时“以竹筒吸之”,竹筒较细,插入酒酿的下端用竹片编成五个部分,以防吸进酵母堵住管子。饮酒时,“席间置biang一坛,插小竹管两支”,两旁宾客轮流吸饮。
陵水酸粉:陵水酸粉是海南省的一种特色小吃,酸辣甜香,佐料丰富,味道极其鲜美,令人回味无穷.陵水酸粉有时也称海南粉.因为陵水是海南省的一个县,全名为陵水黎族自治区,由于陵水制作的酸粉最为正宗,也最好吃,陵水酸粉的名称即由此而来.随着陵水酸粉在海南省内传播,其他一些市县也有人制作酸粉,渐渐地对大陆人来说就有了一个海南粉的名称.
黄灯笼辣椒:黄灯笼辣椒在全世界只有海南南部生长,椒色金黄,状似灯笼,所以地方上也叫它“黄灯笼”。黄灯笼辣椒辣度达15万辣度单位,在世界辣椒之中位居第二位,中国辣椒之中位居第一,是真正的“辣椒之王”。黄灯笼辣椒相对其它辣椒营养更为丰富,特别是钙、铁、胡萝卜素、纤维素、蛋白质的含量远远高于其它辣椒。食用黄灯笼辣椒可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还有壮胃健脾、助于减肥、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火龙果:火龙果又称红龙果。营养丰富、功能独特,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丰富的维生素和水溶性膳纤维。
圣女果:圣女果又名葡萄番茄、樱桃番茄,除含有番茄的所有营养成分外,其维生素含量是普通番茄的1.7倍”。果形美丽、色彩鲜红艳丽、脆甜可口、风味绝伦、口感美妙。

旅游资源

分界洲岛:2004年4月27日,海南省陵水县与万宁市分界处的一座处女岛――分界洲岛终于掀开了她的神秘面纱,一批游客和导游率先游览了这座因形似美女静卧碧波而被称之为“美女岛”的无人居住岛屿。分界洲岛位于陵水县东北部海面上,距东线高速公路牛岭隧道约8海里,岛上有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2002年5月起,投资3800多万元,利用岛上400余亩土地,在最大限度保护原始植被的基础上建设分界洲岛生态旅游项目。分界洲岛所处位置是海南岛重要的分水岭。该岛是牛岭的一部分,牛岭南北气候大异。在这里常常可以看到奇观:夏季时,岭北大雨滂沱,岭南却是阳光灿烂;冬季时,岭北阴郁一片,而岭南却是阳光明媚。游客可在这里感受曾经荒无人烟的岛屿风情,并可在无人岛上畅游与冒险。乘快艇到岛上仅需3分钟。沿着由凿有国内外各个朝代古币的花岗石铺成的“钱路”拾级而上,但见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奇树簇拥。一些天然石峰被冠以“风动石”、“乌纱帽”、“大洞天”和“萨洞菩”等美名。站在山顶,分界洲岛周围海水清澈,与沙滩相衔接,构成了画家所不及的天然画卷。岛上辟有“鬼斧神工”、“大洞天”、“剌桐花艳”等20多处自然景观,并有暗礁潜水、峭壁潜水、沉船潜水、海上摩托艇、海底漫步、海上拖伞、沙滩酒吧等独具特色的海上娱乐项目,游客可以感受前所未有的新奇、刺激。
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东南部,地跨陵水、保亭、琼中、五指山、万宁五个市县,总面积3.8万公顷。是我国珍稀的原始热带雨林区之一,1994年10月被批准建立省级吊罗山森林公园,1999年5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国家森林公园,是海南省东部规模最大的森林公园,公园内拥有热带雨林六大植物奇观和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有湖光山色、峰峦叠嶂、飞瀑溪潭、巨树古木、奇花异草、岩洞怪石等众多集原生性、科考性、多样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高品位的森林景观资源。园中瀑布百余个,海南第一瀑----落差达350米的枫果树瀑布群分布其中。公园内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是名符其实的“植物宝库”,吊罗山区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长年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仅为20℃,是一个冬暖夏凉、四时花开的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胜地,也是人们理想的修身养性、康体保健的“天然氧吧”和“自然康复中心”。
白水岭热带森林保护区:位于陵水,整个保护区,有植物僚3500多匝,分属259科,1347属,主要树种有陆均松、红楠、五裂木、鸡毛松、山海棠、青皮、垤垒、山荔枝、母生、苦梓等,还有有珍稀动物猕猴、云豹、海南大灵猫、穿山甲、水鹿、赤鹿、蜞蛇等34种,分属7目19科。鸟类有110多种,有珍稀百鹇、孔雀雉、原鸡、鹧鹕等,此外还有色彩绚丽的黑枕黄鹂、赤红山椒鸟、叉尾太慢鸟、绯胸鹦鹉等。也有鸣声婉转动听的画眉、大山雀等。
南湾猴岛:南湾猴岛位于海南省陵水县南约14公里处的南湾半岛,它依山傍水,三面环海,形状狭长,总面积约10.2平方公里,大小12个山头连绵起伏。山上大岩洞无数,奇岩怪石嶙峋。南湾猴岛上的动植物物种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95%,生态资源极为丰富。全岛生长着茂密的阔叶林和灌林丛林,四季花果飘香,风景秀丽,气候怡人。岛上生活着近2000只活泼可爱的猕猴,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南湾猴岛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惟一的热带岛屿猕猴自然保护区。猴岛景区内的跨海观光索道将神秘的南湾猴岛、迷人的热带港湾、浓郁的“蛋家民俗风情”、热闹的渔港风光串成一线。乘缆车在海上越空滑行,可附瞰港湾处千帆竞发、渔排林立的盛景;游客沐浴着凉爽的海风可观白云朵朵点缀蔚蓝天空,可眺望远处洁净迷人的沙滩与妩媚多姿的椰林随风摇曳,怡人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走进猴岛景区,所见之处各种植物搭配错落有致、独具匠心,游客仿佛置身于绿的世界、花的海洋,顽皮、可爱的猴儿们在绿荫下、树枝间扑腾纵跃、追逐打斗,倘若无人地嬉戏,游客们在景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与它们开心地玩耍,尽情融入人猴同乐的氛围中去:猕猴在流泉飞瀑旁嬉戏,它们或上窜下跳、或互扮鬼脸、或攀藤上梯,或跃空扑向水面。“浴圣池”是猕猴的水上乐园,在驯化师的指挥下,猕猴们或潜水、或游泳、或高台跳水,向游客展示它们天性善水的特点和能耐。令人捧腹的猴艺小品和充满乐趣的猴杂技表演、热情好客的猕猴仪仗队列队迎宾、创意独到的生态化建筑……无不令游客流连忘返。
香水湾:位于陵水东部光坡镇,距县城约20公里,因香水岭流来的涧泉注入海湾而得名。这里海水碧绿,沙滩洁白如银,浪花绵延十几里,海岸上婀娜多姿的椰林,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铜岭脚下有个“擎天石”,还有供人观赏日出的“石亭”;海滩上屹立着一座“龙王椅”,传说是海龙王的专用“御座”;香水湾的顶端是九曲牛岭,与分界洲遥遥相望。这分界洲仿佛一座水晶宫,海水幽蓝透澈,巨石连片,洞洞相通,洞边长满参天大树,浓荫翳地,奇花异卉,沁人肺腑。登临此地,犹如置身于神话中的蓬莱仙阁。香水湾边有口“仙人井”,距海边仅有几步之遥,却从石缝间冒出清凉甘甜的泉水来,不管多么奇旱,井水永不枯干。当地农民流传着一句话:饮了仙人井的泉水,能“香三年,白三年,平平安安过三年”。
最佳旅游时间:一年四季到陵水旅游皆可,最好避开5-10月份为雨季其中7月到10月琼海台风的高发季节。因为陵水黎族自治县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日照时数2444小时,年太阳辐射量13万卡/CM左右。年平均温度24℃,极端最高温度37℃。属于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全年降雨量1500-2500毫米左右,但公布不够均匀。5-10月份为雨季,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