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省电子地图 > 四平市地图 >
梨树县地图
梨树县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建设

农业是梨树县的基础产业,梨树素来就有黄金玉米带之美誉。1998年粮食产量达19.4亿公斤,是1978年的8.9倍。人均占有粮食、贡献粮食、粮食单产和粮食商品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梨树县的"一亩经济田"发展模式得到上级重视推广。畜牧业发展很快,商品率高。1998年全县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是1978年的6.4倍、13.2倍、5.9倍和27倍。境内有百余种矿藏,其中硅灰石储量在1500万吨以上,为世界之最;天然气储量在110亿立方米以上,开采价值可观。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工业品多达500多种,淀粉、酒精、硅灰石粉、糠醛等20多种产品打人国际市场,远销欧美、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交通运输四通八达。“京哈”、“四梅”、“哈大”铁路,“长大”高速公路,102国道从境内通过。邮电通信设备完善。万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公安传真、特快专递广泛应用。
国民经济:2007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条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预测,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2.1亿元,同比增长22.9%,超年初计划7%;一产增加值达到45.8亿元,同比增长11.8%,超年初计划2%;二产增加值达到26.4亿元,同比增长40.9%,超年初计划14%;三产增加值达到29.9亿元,同比增长28.1%,超年初计划10%;工业用电量达到1.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3%。社会各项事业均实现了预期目标。
工业经济: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预计完成50亿元,同比增长78.6%,超年初计划44%;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6.9亿元,同比增长64%,超年初计划33%;利润预计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60%,超年初计划46%;工业企业上缴税金预计完成1.14亿元,同比增长14%,超年初计划5%;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7%以上。项目开发建设实现了新突破。全县开发建设项目154项,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8%,同比增长147%。其中工业加工项目71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
新农村建设:全县粮食产量预计达到41.5亿斤,旱灾之年仍保持了较高的阶段性水平;畜牧业快速发展,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315万头、79万头、43万只和4300万只,牧业总产值预计完成61.5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37%,同比增长45.6%;园艺特产业继续发展,园艺特产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6.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同比增长7.8%。
商贸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8.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同比增长14.5%;出口创汇总额达到300万美元;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31亿元,同比增长24.3%。
银企对接活动: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积极争取,2007年该县列入省和国家投资计划的项目20个,争取无偿投资8100万元用于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和民居条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同时,通过组建金融合作办公室和担保公司,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争取专项资金贷款超亿元,缓解了资金“瓶颈”制约问题。
城区改造:梨树县城棚户区改造主体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镇内31条街路(巷路)改造和城区美化、绿化工作也顺利开展。实施了梨树供水工程和新天龙引水工程。城乡道路建设全面启动。完成村村通公路总里程达312公里。城乡面貌和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生态建设:全县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强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预计全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5%,二氧化硫排放量3040吨,烟尘排放量2552吨,各项环保指标控制在较低的增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科技、教育、文体、卫生、邮政、通讯和广播电视等项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社会保障、民政福利、公安司法、妇女儿童等项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7200元,同比增长20%,农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5200元,同比增长15.6%。2007年,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果,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比较小,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产业结构不均衡,三次产业比重不相协调,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三是经济整体运行质量不高,一些大项目需经一定的成长周期才能见效,目前还存在高产值、低税收的问题,财政增长幅度明显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四是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偏低,尤其是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增收渠道不宽。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摘自梨树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孔令国在2007年11月19日在县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梨树县2007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历史文化

综述:在梨树这块土地上,5000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汉朝为古夫余国地。到南北朝中期为高句丽地。唐朝为渤海鄚颉府和夫余府夫州辖地。辽代为东京道韩州柳河县属地。金代为咸平路韩州临津、柳河二县属地。元朝为辽阳行中书省开元路咸平府地,置韩州站。明朝为辽东都司辽海卫地,置汉州站。清朝初年梨树北部为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达尔罕王游牧地,南部为盛京西流水围场。1803年(清嘉庆八年),达尔罕王开始招垦,人口渐渐增加,屯落也逐渐多起来。1806年(清嘉庆十一年),清政府在开发地段设昌图厅,管理“民人”事务,实行蒙汉分治。1821年(清道光元年),清政府设梨树城(今偏脸城)分防照磨,隶属昌图厅,最初衙署设在梨树古城(今偏脸城)内。
历史沿革:汉为扶余地,晋、后魏、齐仍属扶余地,隋为高句丽所据,唐为渤海扶余属地,辽为信州柳河县属地,金为信州临津、柳河二县属地,元废二县为咸平府开元路地,明为辽海卫福余地。清初为科尔沁左翼中达尔罕王的旗地,道光元年(1821年)在此地设分防照磨,隶属昌图厅,光绪四年(1878年)设奉化县,隶属昌图府。民国三年(1914年)一月因与浙江奉化重名,改称梨树县,隶属奉天省洮昌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一月改省废道,改奉天为辽宁,此县隶属于辽宁省为二等县。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重新设奉天省,此县隶属于奉天省,为乙类县;康德八年(1941年)七月又增设了四平省,梨树又划属四平省。东北光复后,实行省制改革,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省合并为九省,取消四平省,梨树划属辽北省,后恢复东三省,又划归吉林省管辖。梨树县从远古到清初,一直是游牧荒地。嘉庆七(1802年)准许南方流民出边禁地垦荒,荒地逐渐被开垦,才有人在此定居下来。道光元年(1821年)奉旨向蒙王纳租税,在梨树城设分防照磨,管辖此地百姓。梨树县原名奉化县,古称偏脸城,俗称买卖街。当时奉化县地处边北扼要之地,是“盗寇出没”“顽民盗风不息”之地,统治者为了教化当地“顽民”,故大肆宣传要“遵奉王化”,因此起名为奉化县.梨树城并非是一座城,而是一个小村落,“传闻其地多种梨因名之”。
历史发展:清光绪四年(1897)设奉化县,民国三年(1914)改为梨树县。县城原址是在距城北四千米的“偏脸城”,因城内有株大梨树而得名。原名奉化县,当时地处边北扼要之地,是“盗寇出没”“顽民盗风不息”之地,统治者为了教化当地“顽民”,故大肆宣传要“遵奉王化”,因此起名为奉化县。1914年因与浙江省奉化县重名,改称梨树县。梨树城并非是一座城,而是一个小村落,“传闻其地多种梨因名之”。新中国成立后,梨树县为辽西省管辖。1954年7月,划归吉林省。1956年4月划归公主岭专区。1958年10月改为四平专区管辖。1983年8月,撤销四平专区,实行市管县,梨树县属四平市至今。1960年2月6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梨树县人民委员会驻地由梨树镇迁到郭家店镇。1964年4月23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梨树县人民委员会驻地由郭家店镇迁回梨树镇。1945年11月,划归辽北省怀德专区管辖。11月23日,在梨树建立辽北军区。不久,辽北省政府、四平市政府从四平街转移到梨树。12月,在梨树镇成立中共怀德地委和怀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当时怀德专区辖怀德、梨树、昌图3个县。随着后来战争形势的发展,驻地曾转移到怀德、农安、长岭等地。1946年4月,梨树县划归辽北省昌图专区。6月,梨树县划归辽吉区第二专区。1947年11月24日,梨树县解放,成立梨树县政府,为辽北省直辖县,梨树县政府驻梨树镇。1948年7月,划归辽北省第二专署。1949年4月21日,辽北省撤销,划归辽西省管辖,梨树县政府更名为梨树县人民政府。1954年6月19日,辽西省撤销,梨树县划归吉林省管辖,为省直辖县,仍驻梨树镇。1955年,梨树县人民政府更名为梨树县人民委员会。梨树县各区称谓取消序数命名,恢复原地名称呼。1956年7月3日,国务院[国内字117号]批准,设立怀德专区。辖怀德、梨树等10个县。10月6日,怀德专区更名为公主岭专区,梨树县辖9个区、2个镇、38个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梨树县辖9个公社,276个管理区。1958年10月23日,撤销公主岭专区,梨树县划归四平专区管辖。1960年2月6日,梨树县人民委员会驻地由梨树镇迁至郭家店镇。1964年4月23日,梨树县人民委员会驻地迁回梨树镇。1968年,撤销梨树县人民委员会,成立梨树县革命委员会。下辖4个镇、30个公社,303个生产大队。1971年2月4日,四平专区更名为四平地区。梨树县归四平地区管辖。1976年1月,梨树县辖3个镇、31个公社,303个生产大队。1980年初,梨树县辖5个镇、28个公社,333个生产大队、2536个生产小队。6月,撤销梨树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梨树县人民政府。1983年8月,撤销四平地区,成立四平市,梨树县归四平市管辖。1991年11月26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梨树县石岭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石岭镇管辖。1992年3月6日,撤销梨树县沈洋、万发、东河、太平乡,设立沈洋、万发、东河、太平镇。1994年11月14日.撤销梨树县林海乡、三家子乡,设立林海镇、三家子镇。1995年6月29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梨树县郭家店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郭家店镇管辖。12月,梨树县辖18个镇、14个乡;85个居民委员会、336个村民委员会。石岭塔山公园,1999年,梨树县辖18个镇、14个乡:梨树镇、郭家店镇、榆树台镇、孤家子镇、石岭子镇、小城子镇、蔡家镇、孟家岭镇、十家堡镇、喇嘛甸镇、刘家馆子镇、叶赫满族镇、万发镇、东河镇、太平镇、沈洋镇、三家子镇、林海镇、梨树乡、大房身乡、杏山乡、董家窝堡乡、白山乡、胜利乡、团结乡、泉眼岭乡、郭家店乡、河山乡、金山乡、小宽乡、双河乡、四棵树乡。2000年6月29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梨树县郭家店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郭家店镇管辖。8月20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梨树县撤销团结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榆树台镇管辖;撤销杏山乡、三家子镇,河山乡,将其所辖区域分别划归梨树镇、十家堡镇、小城子镇管辖。调整后,梨树县辖18个镇、9个乡。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71117人,其中:梨树镇93932人、郭家店镇76097人、榆树台镇29675人、石岭镇42606人、孤家子镇26021人、小城子镇42028人、喇嘛甸镇30556人、蔡家镇29626人、刘家馆子镇26141人、十家堡镇39757人、盂家岭镇18371人、叶赫满族镇30184人、太平镇18798人、万发镇20877人、东河镇28047人、沈洋镇20639人、林海镇28539人、小宽镇20119人、梨树乡24463人、大房身乡19891人、白山乡25754人、董家乡17047人、泉眼岭乡20134人、胜利乡22646人、四棵树乡26002人、双河乡23929人、金山乡21043人、国营梨树农场虚拟乡48195人。2002年,梨树县辖18个镇、9个乡。2003年,梨树县辖:梨树镇、郭家店镇、榆树台镇、石岭子镇、小城子镇、孤家子镇、蔡家镇、孟家岭镇、十家堡镇、喇嘛店镇、刘家馆子镇、叶赫满族镇、万发镇、东河镇、太平镇、沈洋镇、林海镇、小宽镇、梨树乡、大房身乡、白山乡、胜利乡、泉眼岭乡、董家窝堡乡、双河乡、四棵树乡、金山乡。2003年底,梨树县总人口77543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2943人,面积3940平方千米。辖26个乡镇,其中镇17个:梨树镇、郭家店镇、蔡家镇、十家堡镇、孟家岭镇、石岭镇、叶赫满族镇、喇嘛甸镇、林海镇、刘家馆子镇、沈洋镇、小宽镇、榆树台镇、小城子镇、东河镇、万发镇、太平镇;乡9个:梨树乡、白山乡、董家乡、泉眼岭乡、胜利乡、四棵树乡、大房身乡、双河乡、金山乡。2005年,调整四平市部分行政区划(四政发[2005]19号):将梨树县叶赫满族镇划归铁东区管辖;将梨树县十家堡镇的九间房村、西八大村、东八大村、孤榆树村,大房身乡的海青村、条子河村划归铁西区平西乡管辖。调整后,四平市区面积由407平方千米增加到741平方千米,人口由53万增加到58.2万;铁东区面积由307平方千米增加到572平方千米,人口由28万人增加到31.2万人;铁西区面积由101平方千米增加到169平方千米,人口由25万人增加到27万人。(调整时间尚不清楚)撤销太平镇、大房身乡。截至2006年1月,梨树县辖21个乡镇,其中6个乡、15个镇:梨树镇、喇嘛甸镇、郭家店镇、蔡家镇、孟家岭镇、十家堡镇、小城子镇、东河镇、万发镇、榆树台镇、小宽镇、沈洋镇、林海镇、刘家馆子镇、石岭子镇、白山乡、双河乡、金山乡、泉眼岭乡、胜利乡、四棵树乡。共有33个社区(其中城镇社区99个)、313个行政村。注:按吉民行批[2005]7号,梨树县的石岭镇已经划入四平市的铁东区,但没有操作,仍统计在梨树县内。
梨树偏脸城古城遗址:梨树古城原名昭苏城,因在昭苏太河右岸而得名。传说有一位蒙古太子名叫昭苏,死于此地。为纪念他,将此河命名为昭苏太子河。昭苏为蒙语,意为有很多钱。昭苏太子河后简称昭苏太河,1987年确定标准名称为昭苏太河,是梨树县境内仅次于东辽河的第二大河。梨树古城位于今梨树镇北偏东4公里,南临昭苏太河,北依白山丘陵,城垣依山势修筑,因地势不平,西北高而东南低,方位偏斜,形成“偏脸”状,故民间又称“偏脸城”。偏脸城地处今梨树县白山乡岫岩村北白山岗南坡,古城平面略呈方形,城垣雄阔方正,为夯土而成,城垣周长4318米,顶宽1米,基宽12米,最高处达7.4米,城垣四角筑了望台(又称角楼),高出城墙2米。古城开有4座城门,城门外有瓮城,城墙外有护城河。现在除南墙破坏较严重外,其余三面城墙尚存遗迹。该城原为辽代九百奚营治所,金初称“合叔勃”,是宋金时期重要交通孔道。金末蒙古贵族挥兵攻金伐宋,古城毁于这场浩劫之中。此后数百年间,古城一直沉睡在旷野之中,渐渐被人们遗忘。二十世纪60年代,文物部门将梨树古城定名为偏脸城,列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梨树城分防照磨衙署在古城的城垣中并没有驻多久,便移至城南的奉化屯。奉化屯周围早年曾是一片沼泽地,清嘉庆年间形成屯落。分防照磨衙署迁至奉化屯后,最初那里并无城垣,四周都是开阔地,无险可依。后来衙署为防“匪患”,便在聚落四周挑壕蓄水,垒土为墙,作为防御工事。还在壕上建桥以便出入,街口处连接民房立了东、西、南、北4个门,在门旁设了炮台。城墙高4.5米,墙上筑垛口,高1米,城内设马道,状似土围子。1865年(清同治四年),马国良(号称“马傻子”)起义军曾攻破奉化土墙,四门倒塌,起义军冲进城内,杀官逐吏,开狱分仓。由于奉化附近开发面积不断扩大,1877年12月1日(清光绪三年十月二十七日),盛京将军奏请清廷,在奉化地方添设新县。12月21日(十一月七日)旨准,定名为奉化县,县城设在奉化,“一切章程均照怀德县一律办理”,为“疲难沿边题调要缺,蒙民兼理”,隶属于奉天省昌图府。建县时“奉化”为梨树分防照磨衙署驻地的社名,建县后取社名为县名。“奉化”二字,若再上溯,应源于奉化屯,因当时奉化县地处边北扼要之地,是“盗寇出没”,“顽民盗风不息”之地,统治者为了教化当地“顽民”,故大肆宣传要“遵奉王化”,因此取“奉化”之名。设县后原驻奉化的梨树分防照磨移驻八面城。初设县时,奉化早年修筑的土围子已夷为平地。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为防义和团和土匪,知县王顺存召集绅商募捐,修筑城墙。知县鲜俊英继任后,继续修筑,才最后完工。城墙周长9000米,城外护城河上宽5米,深5米,底宽3米。该城墙到解放前已倒塌殆尽。1912年(民国元年),改县衙为县公署。1914年(民国三年),因与浙江省奉化县重名,遂借用梨树古城名,更名为梨树县。早在梨树分防照磨驻奉化时,有人亦称奉化为梨树城,也有人说是因奉化屯内梨树繁茂,故将奉化称梨树城。县名更为梨树后,便正式将奉化更名为梨树城,此后便很少有人使用奉化这个名了。梨树城位于昭苏台河南岸,由于交通便利,往来行旅多,农产品交易繁忙,所以在此期间梨树城又叫过买卖街,蒙古语称“库都力”。昔日的买卖街,粮栈、绸缎布匹、日用百货、杂货等商户林立,烧锅、粮谷加工和铁木皮麻柳等手工业作坊50余户,为周围百余里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的集散地,是柳条边外的繁华集镇。官、商、富户也接踵而至,建衙署、修祠庙、开商铺、起住宅,使梨树城渐渐成了一个大聚落。由于商业日趋发达,在城中形成井字街区,经纬路各两条。直到“长大”铁路通车后,四平街(今四平市)经济贸易兴起,经济中心逐渐南移,昔日繁华的买卖街逐渐萧条。东北沦陷以后,工商业凋敝,梨树城沦为一般小集镇,仅剩下一些小手工作坊和小药铺等,井字街两旁都是低矮的土平房,一直到解放时也没有一家影、剧院。沦陷时期,1937年从梨树县划出四平街等,成立四平街市。在此前后,梨树县先后隶属过奉天省、辽宁省、四平省、辽北省、辽西省,1954年划归吉林省。

梨树县政府

梨树县城1960年至1965年曾迁驻郭家店。郭家店早在800年前就有人居住,曾是契丹人的辖地。清初为内蒙古达尔罕王领地,十九世纪初,这里是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屯落。清嘉庆年间内蒙古达尔罕王招垦后,由关内来了一户郭姓人家在此落户,当时此地是交通要道,往来车辆很多,老郭家就在此开了个大车店,接待往来车辆和行人。由于大车店开得很兴隆,又来了不少做小买卖的人在此聚集,逐步发展为集镇,此镇便称郭家店。中长铁路建成后在此设站,称郭家店为“四站”,后又改称郭家店车站。借助铁路交通的方便,郭家店的工商业逐渐发展起来。聚落沿铁路两侧分布,呈棋盘格状。梨树县城迁走后,一直是该县最重要的集镇之一。关于梨树县名的由来,一直众说纷纭。第一种说法是,以当地物产——梨树命名。据《奉化县志》(光绪十年版)载:“以其时此地多植梨树,因名之。”,第二种说法是,由“里苏”音转。据《梨树县志》(1934年版)载:“此地原属高句丽,因有苏姓大户得名,故有赫尔苏、昭苏河、苏龙起等地名。城在(昭)苏河之里,故名里苏;偏脸城在河之表,故又曰昭苏(城)。所言梨树者,盖由里苏转音耳。”,第三种说法是,城移地而未易名。1960年编修的《梨树县志初稿》载:“梨树城原为今县城北4公里之偏脸城。因城(偏脸城)北半里许有一棵对搂粗的大梨树而得名。昌图厅设分防照磨时,拟建官署于此城,故称梨树城照磨。待至动工建衙署时,发觉城在山顶,与昌图厅往来时隔昭苏台河,需跋山涉水,跑马送信甚为不便,便在昭苏台河南岸另建新城。城移地而未易名。便称新城(今梨树镇)为梨树城。”,由“里苏”音转之说,与史实不符。赫尔苏原为清朝东辽河上游的河名,满语意为海边盐池所生之草;昭苏为蒙古语“钱”;苏龙起为蒙古语“屯落”之意。

人口民族

梨树县有人口81万,包括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维吾尔族、苗族等20个民族。几年来,梨树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市政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切实把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和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当作重大政治问题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及时解决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使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族团结进一步增强,全县呈现出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教育方面

梨树县高中有,梨树镇:梨树一中,梨树二中,梨树师范,梨树育才;郭家店镇:郭家店一中;榆树台镇:榆树台一中;孤家子镇:孤家子一中。我县教育系统的规模比较大,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75所,在校生总数80918人,教职工总数7563人,校园占地面积4474713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492437平方米。其中,中小学326所,在校学生数72500人,教职工总数7178人,校园占地面积4395084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460407平方米;幼儿园46所,在园幼儿数4895人,教职工总数146人,校园占地面积15229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8532平方米;职业技术学校3所,在校学生数3523人,教职工总数239人,校园占地面积64400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23498平方米。2001年,国家教育部提出了“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教育方针,为贯彻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方针,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全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进展,呈现出了新的气象。
著名学校有:第一实验小学,梨树一中,梨树二中,梨树四中,培育出高等人才

行业发展

农业是梨树县的基础产业,梨树素来就有黄金玉米带之美誉。1998年粮食产量达19.4亿公斤,是1978年的8.9倍。人均占有粮食、贡献粮食、粮食单产和粮食商品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梨树县的"一亩经济田"发展模式得到上级重视推广。畜牧业发展很快,商品率高。1998年全县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是1978年的6.4倍、13.2倍、5.9倍和27倍。境内有百余种矿藏,其中硅灰石储量在1500万吨以上,为世界之最;天然气储量在110亿立方米以上,开采价值可观。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工业品多达500多种,淀粉、酒精、硅灰石粉、糠醛等20多种产品打人国际市场,远销欧美、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交通运输四通八达。"京哈"、"四梅"、"哈大"铁路,"长大"高速公路,102国道从境内通过。邮电通信设备完善。万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公安传真、特快专递广泛应用。人文景观别具一格,旅游资源丰富。叶赫转山湖区风光绮丽,被国家命名为森林公园。"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蓝图已经绘就。全县人民正在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依靠科技、强化农业、突出工业、搞活商业,努力把梨树县建设成为贸工农协调发展的繁荣富强县"的总体思路而努力拼搏。

交通电力

梨树县交通四通八达,“京哈”、“四梅”、“哈大”铁路,“长大”高速公路、102国道从境内通过,“四梨”一级公路,交通便捷。梨树县农电有限公司是吉林省农电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担负着梨树县人民生活、农业生产的供用电管理服务工作。目前,现有全民在职职工335人,农民合同工361人。机关设置了经营部、生产部、安监保卫部、财务部、审计部、综合部、劳人部7个部室,计量所、修试所、调度通讯所3个二级单位,农电设备厂、安装公司、农电商场等3个多经企业。基层供电所(电工组)25个、二次变电所10座。主变19台,容量84500千伏安,66千伏线路92.5公里,10千伏线路2999.5公里,杆基39253基,配电变压器3348台,容量125690千伏安,0.4千伏低压线路5021.9公里,杆基121717基,用电客户19.4万户,年售电量2.2亿千瓦时。梨树县供电局是四平电业局所属二级单位。现有员工118人,下设综合部、生产部、经营部和实业公司4个职能管理部室,7个三级站所。担负着梨树镇内和郭家店镇、石岭镇、榆树台镇3个小配电地区城内生产生活供电任务,共有营业客户50190户,年售电量1.05亿千瓦时。共有10千伏配电线路27条,191.36公里。有配电变压器346台,总容量51885千伏安,低压配电线路204.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