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县地图
蠡县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位置
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于1997年在全省第二批建成了"小康县"。近几年业,蠡县大力优化环境,积极调整结构,努力开拓市场,在逆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社会事业取得了不断进步,从而为全县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一是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804元,比全市高约2000元;财政收入20561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131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7亿元,在全市22个县(市)中列第6位,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8.66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37亿元。二是以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为动力,加快了农村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02年,民营企业总产值达到161.2亿元,上缴税金1.52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60%,农民收入的70%来自民营企业经营或务工收入。全县有省级以上政府或有关部门命名的各类工业区3个,带动了小城镇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工业兴城、工业兴镇的格局。三是经济外向度不断增大。全县现在"三资"企业22家,改革开放以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69万美元,目前已有13家企业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2002年出口创汇1584万美元,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明显改观。县城建设日新月异,作为政治、文化、商贸、金融中心的功能不断增强。留史、辛兴、百尺等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迈出较大步伐,到2002年,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380公里,年供电能力达到12亿千瓦时,2002年实际供电量3.9亿千瓦时,电话装机总容量10万门,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通话质量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五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达到678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473元,比全市平均高出667元,居全市第6位,除保定市"三区"外,列22个县(市)的第3位。恩格尔系数城镇和农村分别达到29.42%和32.6%。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4亿元。六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做到了协调推进。
行政区划
2000年,蠡县辖8个镇、5个乡:蠡吾镇、留史镇、大百尺镇、辛兴镇、北郭丹镇、万安镇、桑元镇、南庄镇、北埝头乡、鲍墟乡、小陈乡、林堡乡、大曲堤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1108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蠡吾镇93224、留史镇56544、大百尺镇63200、辛兴镇59372、北郭丹镇22518、万安镇29143、桑园镇26459、南庄镇36896、小陈乡22617、林堡乡19170、北埝头乡22231、鲍墟乡37137、大曲堤乡22575。2002年底,蠡县面积666.07平方千米,人口48.24万。辖8个镇、5个乡,6个社区居委会、232个村委会。县政府驻蠡吾镇范蠡东路。蠡吾镇镇政府驻范蠡西路国平胡同1号。面积99.54平方千米,人口9.41万。辖6个社区居委会、41个村委会:范蠡、东城、西城、南城、北城、商城;西北街、西南街、东北街、东南街、北忠卫、南忠卫、八里庄、段家庄、北高晃、兑坎庄、大庄头、东北寺、西柳青、北辛庄、南辛庄、沈何庄、宋家庄、北关、南关、郭庄、梁庄、黄庄、曹庄、贾庄、仉村、刘村、垒德、南漳、北漳、南王、北王、新乡、西滑、中滑、东滑、兴仁、北陈、大宋、随东、城南代庄。北郭丹镇镇政府驻北郭丹村。面积25.69平方千米,人口2.08万。辖11个村委会:北郭丹、南郭丹、西郭丹、东郭丹、武家营、祁家口、北辛庄、志愿东、志愿、枣林、辇庄。万安镇镇政府驻东辛庄村。面积29.91平方千米,人口2.82万。辖14个村委会:东辛庄、刘铭庄、古灵山、西建华、东建华、井家营、河西、黄庄、化庄、崔庄、李庄、孟庄、蔡庄、邱庄。桑园镇镇政府驻桑园北村。面积36.86平方千米,人口2.51万。辖12个村委会:桑园北、桑园南、桑园西、桑园东、桑园营、小南庄、大南庄、潘园西、潘园东、大杨庄东、大杨庄南、大杨庄西、大杨庄北。南庄镇镇政府驻南庄村。面积68.7平方千米,人口3.82万。辖27个村委会:南庄、南陈、五坊、刘佐、东魏、齐村、蔺岗、道西、宋岗、许村、滑岗、堤内陈、永兴庄、张刘庄、张善堡、北刘佐、中刘佐、南刘佐、南高晃、后刘市、前刘市、符家佐、郑家庄、薛家庄、芦家庄、北林里、东柳青。辛兴镇镇政府驻辛兴村。面积62.51平方千米,人口4.76万。辖14个村委会:辛兴、南宗、北宗、郑村、郑村、梁庄、西河、东河、胡村、刘庄、北沙口、南沙口、贺家营、西北寺、赵锻庄。留史镇镇政府驻留史村。面积59.62平方千米,人口4.86万。辖26个村委会:留史、贾疃、大王、西王、东曹佐、西曹佐、北白楼、中白楼、南白楼、李家佐、朱家佐、东侯佐、西侯佐、王家营、刘家营、周家营、缪家营、臧家营、东齐庄、西齐庄、北五夫、中五夫、西五夫、代家庄、杜家庄、赵河庄。大百尺镇镇政府驻大百尺村。面积71.30平方千米,人口5.39万。辖22个村委会:大百尺、太合庄、太白庄、太平庄、太恒庄、北玉田、中玉田、南玉田、高家庄、魏家佐、大柳树、荣家营、握纽庄、北界河、南界河、南齐、百东、百中、百西、陵阳、南许、荆邱。小陈乡乡政府驻小陈村。面积29.55平方千米,人口2.17万。辖7个村委会:小陈、颜庄、张村、张营、大埝、北大留、南大留。鲍墟乡乡政府驻北鲍墟村。面积58.30平方千米,人口3.73万。辖23个村委会:北鲍墟、南鲍墟、西鲍墟、东鲍墟、野陈佐、西南庄、正南庄、张家庄、东孟尝、西孟尝、中孟尝、悟儿头、齐家营、刘佃庄、南鲍墟、西鲍墟东鲍墟、马家佐、南五夫、东五夫、东莲子口、南莲子口、西莲子口、北莲子口、中莲子口。北埝头乡乡政府驻北埝头村。面积46.75平方千米,人口2.43万。辖16个村委会:北埝头、中埝头、南埝头、花园头、泊庄南、泊庄东、泊庄北、户家营、李岗东、李岗南、李岗西、褚岗、贾、屯里、张七、七器。大曲堤乡乡政府驻大曲堤村。面积28.15平方千米,人口2.28万。辖12个村委会:大曲堤、曲堤庄、陈阎营、南绪口、北绪口、西绪口、徐家庄、耿庄、小汪、高佐、西庞果庄、东庞果庄。林堡乡乡政府驻林堡村。面积27.19平方千米,人口1.93万。辖7个村委会:林堡、宋庄、孙庄、东营、西营、杨马庄、王辛庄。
历史沿革
蠡县历史悠久,从出土文物和古文化遗址考证,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黄帝、颛顼划野分州时就有地名建制,唐尧时属冀州,虞舜时属幽州。西汉置陆成县。东汉改博陵县,以汉恒帝父蠡吾侯陵为名。北魏景明元年(500年)移今蠡县治,改为博野县。唐武德五年(622年)置蠡州。元博野县入蠡州。明洪武八年(1375年)改为蠡县。隶属保定府。1958年10月与高阳县合并。1962年1日,恢复蠡县建制。1994年属保定市至今未变。
名胜古迹
蠡县现存古迹及遗址11处,古墓14处,石刻27处,古建筑3处,烈士陵园1处,共计56处。其中省级保护单位4处,县级保护单位11处。省级重点文物简介,《大宋台》:该墓位于蠡县大宋村东南300米处,1976年经勘察确定系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墓葬。封土高15米,圆型,占地面积3782平方米。明朝嘉靖时封土曾建"清凉寺"现已废,今存石碑。古人王荔有诗云:碧天凉雨小春时,残菊疏篱压故枝。雁抵衡阳随暖翼,水凝河北赵寒澌。忆谁同上清凉寺,老我重游大宋陂。回首含情增感慨,百年健兴独心知。相传此墓为东汉一公主"丹珠"所葬之地,故称"丹珠墓",1982年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影三郎》:影三郎位于蠡县郑村村北约1000米处,1976年经勘察确定系东汉时期墓葬,该墓葬占地面积约7077平方米,墓葬封土较高的有四座,平均高5米,其中三堆呈等边三角形,一堆位于中间被三堆所包围,从远处观看所见者唯三,故称"影三郎"。1982年定为省级保护单位。《大百尺遗址》:遗址位于蠡县大百尺村东100米处,有一高台,当地群众称"峰火台",经勘察定为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遗址。此遗址占地面积25480平方米,现存遗址查寻到石器、骨器、角器和大量彩陶片、黑陶片等48件,目前此遗址尚未正式发掘,1986年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晋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恕谷墓》:该墓位于蠡县西曹佐村北500米,墓前有碑,碑额篆刻"高山仰止"四字,碑身刻有"皇清大儒李恕谷先生之墓""咸丰十年岁次庚申仲夏",知县秦聚奎敬立,碑文由秦聚奎撰文,吴敦仁书丹的墓表。
交通发展
蠡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电力设施完备。西距京深高速公路38公里,东临京九铁路25公里,朔黄铁路横贯县镜。有温留、高蠡、定河、林曲四条公路干线和高标准的乡村公路相连,四通八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