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一笑泯恩仇,全诗详解与现代启示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诗句因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意境而流传千古。“相逢一笑泯恩仇”便是这样一句广为传颂的佳句,它不仅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因误会或矛盾而最终和解的美好愿望,更蕴含了深厚的人生哲理,本文将对这句诗进行全诗详解,并探讨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全诗出处与背景
“相逢一笑泯恩仇”出自鲁迅先生的《题三义塔》,这首诗是鲁迅先生为了纪念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在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废墟中救养鸽子并建塔之举而作,全诗通过描绘战争后的废墟景象,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表达了历经浩劫后重归和解的愿望。
与解析
全诗如下: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
首联:“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这两句描绘了战争后的惨烈景象,雷霆、火焰肆虐,无数生命在战火中消逝,只留下破败的城墙和饥饿的鸟儿,这里的“人子”指的是无辜的生命,他们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苦难。
-
颔联:“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这两句则转向了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尽管身处战火之中,但人们仍然怀揣着对和平的渴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远离战火,重建家园,这里的“高塔”象征着希望和理想,而“瀛洲”则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
颈联:“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团结一心,无论是精卫填海般的执着还是斗士般的勇气,都体现了人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
尾联:“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两句则是全诗的高潮所在,也是“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句话的出处,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考验后,人们终于迎来了和平与和解的时刻,昔日的恩怨情仇在这一刻都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重逢时的喜悦和欢笑。
深层含义与启示
“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句诗不仅仅是对战争结束后人们和解场景的描绘,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和平与幸福,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和误解而破坏了彼此之间的情谊。
这句诗还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但只要我们能够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面对这些问题,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正如鲁迅先生在诗中所表达的那样,历经劫难之后的人们更加懂得珍惜和平与友谊的重要性。
标签: 相逢一笑泯恩仇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