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藏电子地图 > 林芝地区地图 >
墨脱县地图
墨脱县相关地区地图:

地名由来

墨脱,在藏传佛教经典中称“博隅白玛岗”,意为“隐藏着的莲花”,据说全域地形极象一幅女神多吉帕姆的仰卧图,因此又有说法这里是金刚亥姆多吉帕姆用自己的身躯幻化出的,被藏传佛教信徒视为圣地。相传九世纪时莲花生大师受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请遍访仙山圣地,到了这里发现此处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有圣地之象,遂在此修行宏法,并取名“白玛岗”。《甘珠尔》藏经里称“佛之净土白玛岗,圣地之中最殊胜”,传说这地方粮食堆积如山,取之不尽;肉食各取所需,用之不竭;虎骨、麝香、雪莲、灵芝俯拾即是,山珍野味、香甜果品应有尽有,还藏有打开通往极乐世界神门的金钥匙……,宗教传说增加了白玛岗的神秘感,这里成了区内外远近闻名的朝拜圣地,一批批虔诚的信徒抛家舍业,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来,路途艰险、湿热环境、劳累困顿使沿途不时有人倒毙……上世纪50年代,还有上百名藏东川西的朝圣者来到这里,或食物中毒,或病饿而死,至今墨脱的老人们还清楚地记得那幕惨剧。

交通运输

墨脱县曾经是全国2100多个行政建制县中最后个通公路的县,人力背夫是这里唯一的运输方式,当地人过着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原始生活;石锅和筷子是运出大山的仅有商品。因为地势隐蔽,墨脱被称为“隐藏在云雾、雪山、密林中的人间绝域”、“地球上的最后秘境”。从前去墨脱,必须翻雪山、攀峭壁、穿密林,用自己的双脚长途跋涉、步步丈量。通往这天堂般美丽地方的道路如同炼狱,江两岸山壁陡峭,深谷中江水汹涌,许多路段是在峭壁上凿成的天险,一面是陡峭的山崖,一面是万丈深渊;山口处不分冬夏都是白雪皑皑,沿途是猝不及防的雪崩、骤雨、飞石、泥石流诸多艰险。自墨脱解放以来,政府曾选定了五条修路路线,并付诸了行动。但因多方原因,最终未能让汽车顺利驶进墨脱。许多专家经多年勘察,得出的结论是:墨脱处于喜马拉雅断裂带和墨脱断裂带上,地质活动频繁,是地震、塌方、泥石流的多发地带,加之墨脱的气候潮湿多雨,使得墨脱实现通车的愿望困难重重。20世纪90年代,全程141千米的扎墨公路(波密县扎木镇--墨脱)建成,这条耗巨资修成的公路,只开进过一辆汽车就宣布报废,而这辆车开到墨脱后就成了永久的“文物”。公路上长满了灌木和杂草,许多路段路基已坍塌,有的地方已成了巨大的滑坡面,路上架设的桥梁仅剩下一些锈蚀的钢架。2009年4月20日,我国最后一条通县公路--墨脱公路新改建工程奠基仪式在嘎隆拉雪山口举行。这一工程的正式开工,标志着我国县级行政区域不通公路的历史宣告结束。当地人民步行出入墨脱的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米林县派乡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多雄拉山口,沿多雄拉到墨脱的背崩乡后,逆雅鲁藏布江北上至墨脱县城,全程约115千米,步行需4天时间。这条路在每年的6-10月份可以通行;另一条是从波密县沿扎墨公路行走,全程141千米。由于嘎龙山的阻挡,这条路只能在每年的8-10月初山上的冰雪融化后才能通行到80千米处,然后步行两天到墨脱县城,其他时间只能翻越海拔4640米的嘎龙拉山口,正常情况下步行约需5天时间。

行政区划

墨脱镇:总人口1878人。
背崩乡:总人口2138人。
德兴乡:总人口1549人。
达木乡:总人口729人。
旁辛乡:总人口1266人。
加拉萨乡:总人口812人。
甘登乡:总人口647人。
格当乡:总人口680人。

历史沿革

墨脱,藏语意为“花朵”。8世纪时曾名为白玛岗,19世纪改地东宗,后迁宗址到墨脱村,易名为墨脱宗(1881年波密王在墨脱设宗)。1927-1931年噶厦政府与波密王之间爆发战争,波密王战败。噶厦政府将墨脱分封给色拉寺、倾多寺和松宗寺,三寺各自建宗,一直延续到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7月建墨脱县。1964年划归拉萨市管辖。1986年2月划归林芝地区管辖至今。1997年,面积30000平方千米(实际控制面积10000平方千米,20000平方千米仍为印度非法占领),人口0.9万,以门巴族为主,还有珞巴、藏、汉等民族。辖8个乡:墨脱乡、背崩乡、德兴乡、格当乡、旁辛乡、加拉萨乡、达木珞巴族乡、甘登乡。县政府驻墨脱乡。(根据《政区大典》整理),墨脱乡(MotuoXiang)县政府驻地。1960年墨脱区,1988年改乡。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人口0.1万。辖墨脱、亚东上、亚东下、亚让、巴日、马迪、米日7个村委会。背崩乡(BeibengXiang)原为背崩区,1988年后改乡。位于县政府西,距县政府28千米,人口0.2万。辖背崩、德尔贡、格林、江新、西让、地东、巴扬、崩过、阿苍、波东、巴登11个村委会。境内有布裙湖风景保护区、德阳沟羚羊保护区。德兴乡(DexingXiang)原为德兴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政府西面,距县政府8千米,人口0.2万。辖德肖、文浪、德果、荷扎、那尔东、玉公白、巴登则8个村委会。格当乡(GedengXiang)原为格当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政府东南,距县政府74千米。人口0.07万。辖格当、东龙、兴凯、曲那唐、那巴、上布龙、下布龙、扎根卡、尼日卡、卡桌登、乃萨达、桑珠卡12个村委会。旁辛乡(PangxingXiang)原为旁辛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政府东,距县政府68千米,人口0.12万。辖旁辛、根登、帮固、肯肯、西登、岗玉、宗荣7个村委会。加拉萨乡(JialasaXiang)原为加拉萨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政府东北,距县政府105千米。人口0.08万。辖加拉萨、更帮、龙列、久当卡、拉贡、增求、达昂7个村委会。达木珞巴族乡(DamuLuobazuXiang)原属墨脱区,1988年建达木珞巴族乡。位于县政府东,距县政府39千米,人口0.06万。辖达木、卡布、珠、马让康、巴迪5个村委会。甘登乡(GandengXiang)原属加拉萨区,1988年建甘登乡。位于县政府东北,距县政府135千米。人口0.06万。辖甘登、多嘎、鲁古、果登4个村委会。2000年,墨脱县辖1个镇、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969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墨脱镇1878人、背崩乡2138人、德兴乡1549人、达木乡729人、旁辛乡1266人、加拉萨乡812人、甘登乡647人、格当乡680人。

风景名胜

墨脱的山多、水多、瀑布也多。有的瀑布细弱如几缕轻纱,缓缓地从石壁上飘落下来,水珠被岩碰撞得四分五裂,化作缕缕雾气,飘浮在山腰;有的瀑布水流宏大,吼声悦耳,四季不涸,十分壮观。在这些瀑布中,除素有“藏布奇观”之称的大拐弯瀑布外,有高达400米的汗密瀑布,有从悬崖绝壁倒挂的老虎嘴瀑布,有云崖飞泻的地东瀑布,有云雾缭绕的背崩瀑布,有银丝彩带飞舞的拉格瀑布……
汗密瀑布:汗密瀑布位于墨脱县背崩乡汗密站。瀑布三层相叠,落差高达400米,又名“三叠泉”。第一层是从高入云端的雪峰中直泻而下,激起满谷的水雾和轰鸣;第二层是从高处的绿树丛中缓缓流出,然后又急速而下;面宽水急的第三层瀑布斜冲到一巨石上,曲折而泻,一直到多雄河,形成一个个深潭。
老虎嘴瀑布:老虎嘴瀑布凌空而泻,象银河倒悬,坠至半空,忽被峭石拦腰斩断,刹时雪浪飞溅,宛如千万串断线的珍珠,纷纷扬扬,沿悬立千纫的绝壁陡然下坠,落进不见底的深渊,发出惊天动地的狂啸。而河水却象凶猛的野兽在咆哮,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仿佛整个峡谷在颤动。每到日落西山,老虎嘴彩虹缭绕,雪峰顶上绯红一片,迷离变幻,奇胜不可名状。
背崩瀑布:冬天水量小时,妩媚秀丽,轻轻下泻,深沉悠扬;夏天水量增大,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魄,恰似巨龙出山,令人惊心动魄。有时瀑布激起的雪沫烟雾,高达数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周围一带经常处于霏霏细雨中,成为别致的“匹练挂遥峰”。
墨脱藤桥与溜索:珞巴人居住在喜马拉雅南麓的崇山峻岭之间,数百条江河水流湍急,多数流速超过10米以上,落差大,水中巨石、暗礁布满河床,两岸陡峭,除少数平原处溪流架有木桥外,绝大多数是藤索桥或藤溜索,舟船仅在下游使用。藤溜索是四根白藤劈成八根,对接成所需要的长度,拴在两岸的树上,有一个硬藤做的圆圈套在八根藤条上,过江时,人钻入硬藤圈内,放在腰部,脸朝上,关向彼岸,双手抓信藤条,交叉用劲拉藤,双脚配合向前。爬这种溜索相当吃力,跨度越大越费劲,一条长80米的溜索需要30分钟才能滑过去,我们滑过荷扎村248米的溜索足足耽搁了一个半小时,滑过江后筋疲力尽气喘如牛。而且滑这种溜索不但消耗体力大,由于没有安全系数,危险性是极大的。藤索桥是一奇特的桥,没有桥墩,不用木板,一个铁钉也找不到,整桥用的是白藤。珞渝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多种藤本植物,其中白藤较多,常绿本植物,茎蔓细长,有40米高,柔软而坚韧,它是编织篮、筐、椅、箱等用具的好材料,也是藤索桥的原料。一般200米长的索桥,需要60背(约合3600公斤)的藤子。修一个索桥需要20人,历时10天才能竣工。首先将藤子一劈两半,不能用整根藤子,一是不便将二根接起来,二是它不结实。将劈成两半的藤条接成需要的长度,将根根藤条拉到对岸,总共需要35根藤条,再将25个硬藤做的藤圈均匀地置放在桥上,藤条在外,藤圈在内,一般10米左右放一个藤圈,它有一人高,人可从中钻过。35根藤条分布是:桥的左后和右侧各10根,桥的上部是空的。硬藤圆圈放好后,用细藤绳将它固定在藤条上,底部行人放脚处,用细藤编织成一个网状的贺筒。通过这种桥还得掌握它的特性,如它的弹性大,你的脚步得顺着它起伏而落脚,它弹起时,你的一只脚也得“因势利导”而抬起,它跌落时你再踏步向前,就这样一高一低、一起一落地向前,否则,它将和你作对,摇摆得十分厉害,使你无法越步。初过这种桥,还是胆战心惊的,只要你认识了它掌握了它的规律,你会很顺利地、不大摇晃地走过去。墨脱较为有名的藤桥有背崩藤桥、炯兴藤网桥,都长约400米,其中墨脱德兴藤网桥横跨雅鲁藏布江,有300多年的历史。藤网桥整个呈管状悬空,多位于峡谷谷险要的河段,行走其上时,桥随人的重力与河谷风吹送,左右晃悠幅度较大,但整个桥近似密封,颇为安全。墨脱著名的景观还有“溜索”,那有点一苇渡江的姿势,但是以背对江面的样子高速滑向对岸,需要较高的胆量和平衡技巧才能顺利过江。

历史事件

波密土王的统治:门巴人大约在300多年前,从门隅、主隅开始迁入墨脱,最早到达的已有12代人,最晚的移民也有8代人了。随着门巴人口的增加,约在十九世纪后半叶,门巴族和珞巴族之间因争土地和猎场发生纠纷,进行械斗。当时分割一方的波密土王(波密土王,相传是吐蕃赤贡赞普,被大臣罗昂谋杀后,他的儿子甲赤逃到波布地区和工布一带,自立为王。波密建立割据一方的势力达一千多年)凭借着山高路远,不断扩大势力,利用门巴族和珞巴族相争这一时机,先后在墨脱地区建立了地东宗和嘎朗央宗,势力扩及到下珞瑜地区,进而统治了墨脱及大峡谷地区。清朝政府多次派军队协助西藏地方政府清剿波密土王,波密王“屡次投诚,屡次背叛。自恃地险民悍,不时出巢抢劫,焚杀重案”。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西藏地方政府再次派兵征讨,大败波密王,彻底消灭了波密土王的势力,墨脱直接归西藏政府统辖。后来西藏地方政府将地东宗赠给在消灭波密土王期间立了功的色拉寺管理;将邦辛、加拉萨地区划归倾多寺的封地,金珠地区划为松果寺的封地。在波密土王统治前,墨脱门巴族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土地属自然占有。波密土王建宗后,对耕地进行清理和调整,以保证宗政府的差赋来源。
墨脱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墨脱县发生里氏8.5级地震。地震引发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墨脱大地面目全非,在数万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平均每1平方米的面积就有1.1平方米的物质参与了滑移。这次大地震中,中印两国共死亡约4000人。